网盛生意宝“REACH”历险记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及去年基于欧盟REACH法案的“中欧REACH核查第一案”时,网盛生意宝总裁孙德良说:“这个案子结束后,我当时有写一本《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血泪史》的冲动。”
  
  在回忆十年前以中国化工网的域名“WWW.chemnet.com”为争议标的的“中国入世知识产权第一案”时,网盛生意宝总裁孙德良仍然兴致盎然。但在谈及过去不到一年、基于欧盟REACH法案的“中欧REACH核查第一案”时,孙德良却心情十分沉重,说:“这个案子结束后,我当时有写一本《中国民营企业海外血泪史》的冲动。”你或许会以为网盛生意宝没有通过REACH核查,恰恰相反,它们通过了核查,只不过这个过程异常艰难。
  
  突如其来的核查风暴
  
  REACH法案是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所有化学品进行预防性管理的一部综合法规。全称是“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 andRestriction of Chemicals”,即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其主旨是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孙德良说:“REACH是目前世界上最严厉、最复杂的法规之一,整个立法过程在欧洲历时五十年。”
  根据REACH法案,化学品在欧盟的注册分为两种,第一是正式注册,注册时间长,且成本高昂。除了正式注册外,欧盟还推出了预注册,就是给企业一个缓冲期限,可以在正式注册之前生产、进口或出口某种化学品。根据不同的进出口吨位给予不同的时效期限。同时规定,三类机构可以进行REACH的注册和预注册:一是欧盟境内的生产商;二是欧盟境内的进口商;三是非欧盟的生产商可以委托一个欧洲的OR(OnIy Representative,唯一代表)来做。这个法案对于中国化工企业来说相当于一个贸易壁垒,不做注册就进不了欧盟市场(或将在对欧贸易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中国化工网是网盛生意宝的支柱性业务单元,营业收入占公司收入总额的50%左右。为了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服务,网盛生意宝成立了浙江网盛环境科学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在荷兰全资注册成立子公司NetSun EU,依托中国化工网为化工企业提供各类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应对和相关检测服务,其中主营业务就是从事欧盟REACH法案的注册与预注册服务。在首次REACH审查来临之前,NetSun Eu已经成为荷兰最大的REACH服务公司之一。
  在从事预注册服务过程中,网盛环境发现这个工作比最初预想的要困难得多。首先,数据量非常庞大,大量的预注册文件,包括与预注册相关的供应链信息、吨位信息、用途信息、安全数据表等,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同时,REACH法案还要求安全数据表必须由OR(OnlyRep resentative,唯一代表)传递给欧洲的下游进口商,所以oR必须有传递的证明和记录。于是,网盛环境在2008年开发了一套在线的REACH管理系统以更好地管理数据和信息,用户可以登录使用。
  2009年5月,荷兰环境署专门负责荷兰REACH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对NetSun EU进行核查,这也是REACH法案施行以来的首次联合执法行动(REACH-EN-FORCE-1)。
  亲历这次核查案的网盛环境商务部员工梁灵燕说:“当时我们没有任何经验,REACH是全新的法案,在具体条文的解读方面,欧盟各个国家、各个组织都还有争议。荷兰环境署的工作人员向我们要非常完整的供应链信息、吨位信息,当时我们觉得没有必要提供给他们,所以只提供了一个预注册的列表——我们帮助哪些客户做过哪些预注册、它们的吨位是多少,我们保证吨位在法案的控制范围之内,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他们非常不满意,声称再不给他们详细的信息就要处罚,我们这才紧张起来。”
  于是,NetSun EU员工把软件系统的数据全部导出来,做了细致的整理工作并主动去约见监管机构提供数据,同时把网盛的REACH数据管理软件系统也演示给监管机构看。梁灵燕说:“当时他们很认可我们的系统和数据管理方式,但没想到几个星期之后,他们给我们写了一封邮件,指出我们的数据是不可靠的。”
  荷兰环境署列出了几方面的问题:第一,NetSun EU提供的吨位信息不准确,部分数据和荷兰环境署从欧洲进口商那边得到的数据不一致。第二,NetSun EU为很多客户做了预注册,而欧洲很多进口商自己也做预注册工作。很多中国客户不了解法规,在出口欧洲时并没有用NetSun Eu提供的预注册号码,直接用了欧洲进口商的预注册号。荷兰环境署核查欧洲进口商根本没有用NetSun EU的号,就认为NetSunEU有问题。还有比如说国家信息,如NetSunEU信息显示是出口到荷兰,荷兰环境署核查发现对方不在荷兰。这是因为,一方面有些中国公司将产品出口到荷兰,但进口商总部可能在冰岛。此外就是经过几站转运——不是直接出口入境,如出口到荷兰,荷兰又转运给德国,在德国又卖给某个国家等,情况很复杂。
  造成这些信息对不上号的原因:一是NetSun EU服务的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在数据提供上比较随意,不严谨,NetSun EU又没有审查能力,造成数据误差;另一方面是由于REACH法案是“1+N”的法律模式,即欧盟有个总体的REACH法案,但在各个成员国又各有其落实方案,且施行不久,也容易造成信息数据以及管理上的混乱。
  解释归解释,最大的问题还是来了。
  荷兰环境署在查出NetSun EU提供的数据有误差后,给NetSun EU写了一封官方邮件,限NetSun EU在一个月内按要求提供精确的相关信息,否则将会对NetSun EU处以每周100万欧元的行政处罚,同时不排除追究刑事责任。更糟糕的是,此事让欧洲与REACH和化工相关的媒体做了报道,声称荷兰最大的oR(OnlvRepresentative,唯一代表)可能面临处罚。这导致行业协会也对NetSun EU开始抱有怀疑态度,声称如果确实核查不合格,将会开除NetSunEU。NetSun EU与荷兰环境署做了大量解释沟通都无济于事,形势非常严峻。此时网盛环境停止了公司的业务拓展工作,开始专注于应对核查。
  
  稳军心,定策略,抢时间
  
  时隔9年,孙德良再次因为涉外法律案件亲自挂帅成立应对小组。但这次案件的严重性与9年前的域名之争不可同日而语。孙德良说:“我当时想好了三种可能的结局:一是顺利通过当局的核查;二是当局对我们有意见,但罚款没有那么严厉,也没有刑事责任;最糟糕的就是真按照之前发的文件处罚NetSun EU,公司没办法承担,那就要有‘防火墙’。我最早在集团组织结构设计时就设定好了,NetSun EU是一个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如果真的受罚,就只能选择‘断臂’, 将它关停了。但对我们的客户将造成巨大影响,它们将无法再向欧洲出口产品。”
  “断臂”可以确保公司的整体运营不受冲击,但网盛生意宝的信誉将大打折扣,将来重拾此项业务也将变得更为艰难,而此项业务对于网盛生意宝最具价值的中国化工网的客户而言又至关重要。
  面对可能的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处罚(要在荷兰入狱),应对小组的成立本身就很困难,尤其是远在荷兰的NetSun EU员工,他们的风险最大。如孙德良所料,NetSun EU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因为压力过大而选择离开。另外,网盛生意宝从国内派往荷兰的一名加拿大籍员工偷偷咨询了自己在加拿大的朋友,得知可能要坐牢。这位员工从荷兰回来后再不愿意过去,不久后也离职了。
  军心不稳,何谈应对?
  在危机之下,孙德良做了六件事:第一,亲自挂帅应对小组,小组所有事情直接向他汇报;第二,直接告诉NetSun EU的员工,如果坐牢,公司将给他们支付一百万欧元的年薪,家里老小会全面照料,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三,高薪聘请荷兰最大律所的律师,协助应对核查;第四,由于是新出的法案,荷兰律师也不完全了解情况,孙德良决定首先依靠自己,其次依靠律师,同时坚定积极应对的思路和基调;第五,制定了三步走策略,首先全面了解REACH的规则框架,其次吃透荷兰环境署的核查逻辑,最后制定应对方法;第六,成立两个相互配合的应对小组,NetSun EU员工为一线应对小组,主要负责与荷兰监管机构的沟通;网盛环境国内员工为二线应对小组,负责以最快速度为一线小组提供需要的任何资料。
  梁灵燕说:“由于REACH法案的复杂性,NetSun EU的员工都是化工背景出身且多年研究REACH,比律师要更了解REACH。但荷兰律师更了解欧洲的法律逻辑和法律框架以及法律沟通方式。我们明确了他的角色:在与监管机构沟通的时候,帮我们把握关键要点,比如邮件、合同,提供的证书等让他帮忙审查;监管机构发过来的邮件全是荷兰文而且涉及专业的法律知识,只能靠荷兰律师;我记得我从公司里带了茶叶准备送给监管部门的人员,律师说一旦送了就是行贿,文化差异也需要他帮我们把关。”
  剩下的就是抢时间了。
  网盛环境跟所有客户都要重新做沟通,让他们明白,他们在系统里面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必须保证精确性,并强调了后果的严重性。同时,尽可能地和欧洲进口商联系核实信息。当时正值七、八月份,欧洲很多人在休假,困难非常多。此外,进口商的联系方式都是国内客户提供的,但他们提供的联系人通常只负责进口,不懂法规,也不管REACH。所以每次都要辗转好几个人才能真正要到准确信息。国内英语好的员工都在杭州加班加点与欧洲联系,最后终于将非常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了监管机构。
  
  中国思维赌赢西方逻辑
  
  根据REACH法案的相关程序规定,如果NetSun EU没有通过核查,还可以对荷兰环境署提出抗辩,前提是抗辩一定要在核查结果出来之前提出。因此,在是否还要提起抗辩的问题上,网盛环境与荷兰律师的意见发生了分歧。荷兰律师建议提起抗辩。但在孙德良看来,提交抗辩书是和政府“硬碰硬”的西方式处理逻辑。孙德良说:“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什么都按照当局的要求做,我相信当局应该会认可我们。由于有文化差异,我们不好把握尺度,不知道什么话可以讲,什么话不能讲,常常怕激怒对方,破了对方底线。所以整个过程我们什么都没有讲,他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至于这个事情本身的对错,各国有各国的标准,作为企业,我们肯定是服从。我们不想与当局打官司。如果提出抗辩,很可能是场马拉松,没有5年下不来,成本不得了,是否成功也是未知数,即使赢了也将筋疲力尽。我们还要在欧洲一直干下去,不希望天天惹官司,我希望是顺顺当当的。”
  不难读出孙德良的三点言外之意:第一,我们是在国外,还不是很会“玩”;第二,我们不跟政府硬碰硬地“玩”;第三,我们是在做企业,长久经营是关键,能不“玩”就不“玩”。第一条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第二条带有几丝无奈,是中国市场环境下的产物;第三条则是典型的中国环境下养成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特点——在海外遇到贸易规则上的难题,基本没想过要靠“组织”,比如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机构来铲平道路,只想(也许只能)靠自己,又自知能力不够,于是在他们眼里,活下去才是关键,能妥协的就妥协吧。
  最终,NetSun Eu并没有提交抗辩书。信息提交后,由于核查的过程很慢,每走过一个流程都要隔一两个星期。这种等待是漫长而令人焦虑的。2010年9月29日,NetSun EU终于拿到通知,通过了所有审查,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
  通过核查后,NetSun EU先给REACH和化工相关的媒体写邮件讲述整个过程,欧洲最大的REACH和化工媒体做了非常正面的报道。同时,网盛环境在IT管理系统上作了更新和完善,客户发过来的信息,先要得到欧洲相关进口商的确认才能把信息输入、核准,合同相关细节条款也作了更改和约束。每年都与客户重新签协议,重新做约定,整个过程更加严谨。孙德良说:“经过这次核查,基本上摸清了他们的核查到底要什么,在平时都把相关工作做好了。今年6月份监管机构又来核查,我们一个星期就通过了。”
  经过这次核查事件,孙德良总结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涉外法律上面临的两大问题:第一是人才,国内缺乏熟悉国外法律法规的队伍;第二是成本,企业很难承担得起高昂的法律成本。“很多企业官司打赢却破产了,有什么意义?”孙德良建议企业尽可能谨慎,不要触犯相关涉外法规。他说:“民营企业在国外玩不起,当然,如果案子真的找上门来了,那也不能怕事。应该把握好方向,选择好方法,积极应对,学会设置‘防火墙’,要给企业留后路。”就是一句话——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其他文献
入世以来,受惠于出口订单的增加,浪莎开始在全球产业链的底端享受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只不过如今它更加速了向产业链上游推进的升级步伐。    2011年7月17日,第2522期的浪莎《员工快讯》只有8开大小,中缝里印着这样一条国际快讯:“世贸组织上诉机构15日最终裁定中国在与欧盟关于紧固件的贸易争端中胜诉……”  集团董事长翁荣金坐在办公室的沙发里,把眼镜摘了又戴,良久。这条新闻让他回想起了入世之后浪
期刊
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已经属于世界较富裕的一半,再也承担不起推迟改革的代价——这就是中欧“全球经济发展排名榜”带来的启示。这个排行榜,对世界银行的人均国民收入排名榜提出了质疑与挑战。全球媒体发布的各种版本的“2010年十大新闻”中,有一条意义重大以至于谁也不能将它绕开,那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然而,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看,有意义的不是总量指标,而是人均指标。根据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
期刊
“在互联网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产品经历了从流行到沉寂后,还能再次流行起来。但微博是个特例。”某知名财经媒体在2017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如是说。  2009年8月诞生的微博一度是社交媒体圈最炙手可热的产品,但在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曾跌入低谷。2014年4月17日,微博(WB)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原本希望通过上市融资5亿美元,却因业绩滑坡不被看好,实际只融得2.85亿美元。此后两年,微博的股价
期刊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东西将会发生改变?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我几乎从未看到过这样的问题——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什么将不会改变?但是我认为,实际上,在这两个问题当中,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加重要,因为你可以围绕随着时间流逝保持着稳定趋势的事物构建一个商业战略。”  其实,从未来的不确定性中找到某种稳定性,或者说,找到能够驾驭不确定性的
期刊
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相当于洋务运动;承认市场经济不分姓社姓资,相当于从洋务到维新;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相当于从维新到立宪……虽然角色变了,服装变了,不能简单比附。但如果有历史眼光,可以对问题看得更透彻。    该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一直以西方为范本,寻找自己的发展乃至腾飞之道。以2001年正式加入WTO为标志,西方对于中国而言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如果说,在加入WTO之前中国与西方还是“两股道上跑的
期刊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都是一个爬坡的历程,如果只是一味的加速度,极有可能陷入泥潭,无法笑到最后。爬坡成绩最佳者会穿圆点衫,而只有穿过圆点衫的车手才最有可能去穿黄色领骑衫。    我一直很喜欢“九”这个数字。今年是中国入世十年,也是我加入迪卡侬的第九个年头,而迪卡侬的中长期愿景是能在中国开999家店。  迪卡侬进入中国这些年,从法国家族企业式的外资文化到构建有中国文化烙印的新型企业文化;从没有一个中国
期刊
某种程度上,汉王目前是局部失败,因此哪怕惨败,但还不至于全盘覆没。  汉王电纸书阅读体验不差,待机时间长,曾经很好地填充了我上下班和睡前时光——如果没有iPad,我也许会一直用它。因为在多数人尤其是阅读习惯非常之差的中国用户这里,“阅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需求,而这又是电纸书最核心的功能。iPad使电纸书首先失去的就是大量没有深度阅读习惯、用电纸书也只是为了打发碎片时间的用户。汉王当然无从幸免。  
期刊
每个企业都希望职工们满怀激情,热爱工作。然而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并非所有形式的热情都是可取的。研究者把激情分为两类:和谐的和强迫的。和谐的热情源于工作带来的内在喜悦,人们有意识地控制工作,与其他生命活动和谐一致;同时知道什么时候脱离(当希望享受其他活动,或进一步投入变得太危险时)。因此,工作与生活的其他领域不,中突。但强迫的激情则不同,它会导致工作倦怠。  那些怀有强迫激情的人视工作为激情的表观
期刊
经过了入世十年,中国企业不会因为一两个案子就对法律重视起来,因为习惯和观念的改变非常不易。不过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涉外法律“术”的层面还是有了一些改善。    我第一次接触与WTO有关的案子,是受政府部门委托,研究关于著作权、商标权,尤其研究国内著作权刑事犯罪方面的刑法相关规定是否符合人世规则的项目。当时我们有五六位律师花了很长时间来做这个事。这个项目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立法层面,对于是否符合WT
期刊
统计显示,人们平均每个工作日中被打断的时间高达2.1小时,占其工作时间的28%。真的想释放自己的创造力?尝试着一定程度的“与世隔绝”吧。    我的衣服口袋里常有一台巴掌大的PDA(Personal DigitalAssi stant),无论身处何地,也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我也可以随时随地查收邮件。此外,我的PDA还拥有容量高达2GB的存储卡,可以存放常用的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