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借校对书稿之机,拜读了韦忠民先生的文集《彼岸花》。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此书带给我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和深切的心理共鸣,这种深刻而愉快的阅读体验将长留我心。
  文集中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很长,是作者在文学田地长期耕耘的硕果。体裁上分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几部分,显示出作者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文笔质朴无华,不时散布于文集的诗词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在酷热夏季捧读《彼岸花》,如临朱熹笔下的半亩方塘,清风拂面,微波荡漾,天光云影,情趣盎然。生活是源头活水,作者对生活悉心观察,勤于记录,善于思考,成果斐然,令人敬佩。
  中篇小说《彼岸花》是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作品,在主题开掘、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上都达到了不俗的水准,作者首次创作中篇小说即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难得。
  《彼岸花》聚焦了男性的“中年危机”问题。中年危机是当下社会中年男性普遍面临的人生困境,小说男主人公钟思扬就身处“中年危机”的漩涡中。他坦荡正直,才华出众,能力突出,不甘平庸,却在中年遭遇单位改制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志向难酬,悲愤满怀。事业受挫的同时,钟思扬在情感上却获得慰藉。他遇到了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莫岚。莫岚漂亮能干,纯情温婉,而又富有主见。两人由精神、人格上的相互吸引进而突破道德底线。这也算是命运对钟思扬的一丝垂青。然而正当钟思扬努力突破困境,事业出现转机之时,却意外猝然而逝,令人扼腕叹息,空自怅惘。
  小说的魅力在于塑造出人的丰富性。从钟思扬的追求、痛苦、纠结、挣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社会转型期、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让我们不由去审视自己的生存处境。令人羡慕的是,钟思扬在事业上是困顿的,在感情上却是幸运的。他幸运地遇到了莫岚,在人生最失意时获得了情感的支撑,虽然这种情感突破道德之后如“彼岸花”一样虚妄缥缈。钟思扬的幸运更应该感谢妻子雪菲的宽容大度、善解人意。莫岚和雪菲,恰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给困境中的钟思扬以现实生活的温暖和精神情感的慰藉。
  但幸运总是短暂的,不幸与残缺才是生活的常态,恰如钟思扬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读完小说,我一直在想:如果钟思扬没有猝然离世,接下来的事态会向何处发展?是我们在媒体上、现实中看到的名誉扫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满城风雨吗?所幸,在文学的世界中,我们不会再看到这样一地鸡毛的景象了。
  在山雨欲来前戛然而止,是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面。把思考和追问留给读者,小说的使命已经完成。彼岸花,既是我们心向往之又永远无法抵达的感情,也是让我们卑微若尘的宿命。在这个层面,《彼岸花》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的其他优点,读者自可细细体会。我想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人物形象可再丰满一些,展现出人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性格发展历程。比如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医院院长张耀祖,应该不会天生就是一副蛮横跋扈的嘴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沉沦,社会对他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他自身有哪些性格缺陷?如果能对其性格发展历程做一些描述,这个人物会显得更加真实完整。其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可再充分、细腻一些。例如,钟思扬出轨后对相濡以沫妻子的歉疚,雪菲发现丈夫秘密后的痛苦、矛盾,如能充分展开,则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文集中收录的中篇小说虽数量不多,但每篇都构思精巧,意蕴独特,令人回味。对世相的描摹、对人性的思考尽在短短的篇幅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篇都堪称佳作,值得一再品读。
  散文随笔在文集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作品时间跨度长,记录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可谓原生态的生活画卷。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作者“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性格,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看到他对妻子的挚爱、对孩子的深情、对领导朋友的感恩、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以及诗词唱和的生活情趣,等等。抛开文学层面的东西讲,这种精神和情趣已经深深感染了我,启迪我去审视自己的差距,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想这是作品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这些散文随笔作品连贯起来看,就是一部浓缩的家庭史和微观的城乡发展史,忠实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这是文学赠予我们的回报和惊喜。
  文如其人,作者的散文随笔质朴无华,如浑金璞玉,不事雕琢。如果文笔上再优雅一些,结构更优化一些,则浑金璞玉会化为精美的艺术佳品。
  此外,作者家乡洛宁历史悠久,风光优美,自古人文荟萃。“洛出书处”、“翠竹之乡”、明清建筑等声名远播,其创作这些题材的散文随笔具有得天獨厚的优势,如更多着墨,必佳作迭出。或许作者另有专集论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日晨起,临窗静读书稿,鸟声婉转,清风拂面,心旷神怡。近一月来与《彼岸花》朝夕相处,归还韦老师之际,竟有几分不舍。好在即将付梓,我渴望着她墨香沁人地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刻。
  文学创作是寂寞而甜蜜的事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得幸与韦忠民先生相识,衷心祝贺《彼岸花》出版,希望今后能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 周 南
其他文献
一  再没有一个下午,能比那天更糟。当鸡叫声响彻教室,刘老师的手停在黑板上,四十三双眼睛齐刷刷射向小武:他涨红着脸,低下头,手插进书包,死死捏紧鸡喙。然而一点用都没有,那只鸡的肚子仿佛也会叫,像个无法被关停的闹钟;他慌乱地操作着,额头上的汗珠朝脖子里蜿蜒而去,上衣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而当他抬头,看到刘老师的气愤目光,手足无措中的小武,急得大哭起来。一时间,哭声,鸡鸣连同哄笑声交织一起,在教室里回荡。
期刊
早峰的人们  而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幸存,  只是为了生存。  ——WS默温  从水泥的裂缝,求生又一次  伸出它们过去曾是失败的手脚  像乌龟,我们爬出了废墟  我们没有眼睛,所以我们信赖  那个盲人,他脂肪过剩的肢体  他张开昨晚才清洗干净的手掌  他早晨里得意的指头在光芒上  弹动,收集我们如那激昂的音符  多么壮观!马路上乌龟们前进  带着赢鱼的信心,就像一片帆  我们挂起那个盲人分配的脸 
期刊
悲伤篇  没有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情了  那年下着雪,把山东、河北、河南  都盖上惨白的灰,江山像完全  无辜的人,全然不知这世界是  硕大的灵堂,正在祭奠人间的喜剧  很庆幸那年,世界没有在预言的时辰  毁灭,离开的少年仍在路上,在泥泞  而踪迹难寻的异乡的旷野,而等待的人  像离开的人从未离开  按时下班,按照旧有的路线  乘坐地铁、巴士,步行,回到公寓  看两小时电影,喝两杯龙蛇兰  打两通无所
期刊
高贵的花朵  一场细雨停在你的窗扉前  轻揭罗帷,十亩春风缓缓  菜花拧熄了奔突的火焰  小桥流水潺潺  扶着一段传奇,你走了很久很久  自冬到春,自唐都到洛阳  自一首诗歌的平平仄仄里走来  你含着桃花春不尽的心事  一座城在你的光焰里漂浮  辽阔的洞庭以北,中原遥遥  旧事物像清明时节的行人  你着尽了霓裳羽衣,将每个夕照  吟成了词牌,红锦翠袖渐渐单薄  江南花事荼蘼,唯独你盛大的孤独  倚
期刊
地铁上人头攒动,我一手抓着吊环,一手保护着身上的斜挎包,确保安全后,我的眼睛便开始四下扫视起来,一是想看看坐着的人脸上有没有要下车的表情,这对常挤公交车的我来说,不是件难事。  即将要下车的人,都有要下车时的表情,总是眼睛先动起来,这是在寻找可用的扶手和吊环,以及在观察挤过人群的下车路线。有些人会比较明显,颈部和背部会微微直起,屁股也会往座椅前面挪动,为停车时第一时间起身做好准备。  再就是看看有
期刊
画圈  他跑在我面前  手拿一块石头  弯下腰,蹲在地上  画圈  他站进画好的圆圈里  高兴地蹦起来  他继续跑在我的前面  手拿一块石头  弯下腰,蹲在地上  画圈  这是第二个  他站进画好的圈里  高兴地蹦起来  两岁半的棒棒  这是他第一次画圈  几乎很圆  蟋蟀  昨天早上  一只蟋蟀与我对视  它的灵活让我愈发笨拙  我说“你好”  它不动声色  我蹲下  想和它握手  它躲开  直
期刊
再吃一碗清补凉,告别了W市。  MOMO在老板娘的辅助下,独立走完了清补凉的整套制作流程。然而离开海岛,再无刚刚采摘自树巅的新鲜椰果,她辛苦所学的神技,或成屠龙之技。  翻山越岭,路过一个黎寨。一位黎族大姐在卖野鸡。她用一块布包着一个娃娃,背在身后,工作养娃岁月安好。MOMO说动物里女孩子都长相普通,而男孩子都花枝招展,这样才能吸引女生的注意。她指着笼子里锦衣华服的野鸡,说这是公鸡,指着笼子里土头
期刊
站在精神病院的门口,我犹豫了。因为今天我不是来看望病人的,我是决定来住院的。别看小小的一道门,里面和外面是截然两个不同的世界。  这件事情很曲折,我还是要一点一点仔细讲给你们。  那天,刚从绵绵叠叠的山中旅游回家,一身风尘。手机却响了起来,一看,是大学时的陈同学。相互加的有微信,电话久已不打,这般焦急地响起,想必是有事情,我就忙不迭地接了。  果然不出所料,他很为难地说这样打扰我真是不好意思。我说
期刊
一  王老师是个爱笑的人,笑却不喜相,只因脸太瘦,干枣似的,因为瘦,皱纹就显多,一笑,脸上的波纹就层层漾开。曲曲涡涡里全是笑意,不笑的时候,笑也意犹未尽地胶着在脸上。  基于这两种表情在脸上停驻的时长,我们很自然地觉得王老师是个很温暖的人。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中午留校的时候,我们几个女的都站树荫下闲聊,留王老师一人在厨房忙活。等到王老师叫一声开饭了!我们才进厨房,拿碗、捞面、浇臊子,王老师做
期刊
一  我害怕正全打电话给我。他是个商人,却天天不做生意,跑到一些大桥下面找流浪的人,问人家的故事。问完了,还拍照片,做档案,编号记录在自己的某个分类清晰的本子上。  然后呢,又查找寻人启事。看看有没有人的年纪与他看到的流浪者年龄相似。  一旦发现年龄差不多的,他就开始兴奋起来。  找我,让我编一个故事。给那个流浪者,编一个合乎他口音或者身份的故事。  “你的工作不就是编故事吗?”正全这样说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