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幸借校对书稿之机,拜读了韦忠民先生的文集《彼岸花》。沉醉其中,不忍释卷。此书带给我思想的启迪、艺术的享受和深切的心理共鸣,这种深刻而愉快的阅读体验将长留我心。
文集中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很长,是作者在文学田地长期耕耘的硕果。体裁上分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几部分,显示出作者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文笔质朴无华,不时散布于文集的诗词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在酷热夏季捧读《彼岸花》,如临朱熹笔下的半亩方塘,清风拂面,微波荡漾,天光云影,情趣盎然。生活是源头活水,作者对生活悉心观察,勤于记录,善于思考,成果斐然,令人敬佩。
中篇小说《彼岸花》是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作品,在主题开掘、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上都达到了不俗的水准,作者首次创作中篇小说即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难得。
《彼岸花》聚焦了男性的“中年危机”问题。中年危机是当下社会中年男性普遍面临的人生困境,小说男主人公钟思扬就身处“中年危机”的漩涡中。他坦荡正直,才华出众,能力突出,不甘平庸,却在中年遭遇单位改制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志向难酬,悲愤满怀。事业受挫的同时,钟思扬在情感上却获得慰藉。他遇到了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莫岚。莫岚漂亮能干,纯情温婉,而又富有主见。两人由精神、人格上的相互吸引进而突破道德底线。这也算是命运对钟思扬的一丝垂青。然而正当钟思扬努力突破困境,事业出现转机之时,却意外猝然而逝,令人扼腕叹息,空自怅惘。
小说的魅力在于塑造出人的丰富性。从钟思扬的追求、痛苦、纠结、挣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社会转型期、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让我们不由去审视自己的生存处境。令人羡慕的是,钟思扬在事业上是困顿的,在感情上却是幸运的。他幸运地遇到了莫岚,在人生最失意时获得了情感的支撑,虽然这种情感突破道德之后如“彼岸花”一样虚妄缥缈。钟思扬的幸运更应该感谢妻子雪菲的宽容大度、善解人意。莫岚和雪菲,恰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给困境中的钟思扬以现实生活的温暖和精神情感的慰藉。
但幸运总是短暂的,不幸与残缺才是生活的常态,恰如钟思扬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读完小说,我一直在想:如果钟思扬没有猝然离世,接下来的事态会向何处发展?是我们在媒体上、现实中看到的名誉扫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满城风雨吗?所幸,在文学的世界中,我们不会再看到这样一地鸡毛的景象了。
在山雨欲来前戛然而止,是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面。把思考和追问留给读者,小说的使命已经完成。彼岸花,既是我们心向往之又永远无法抵达的感情,也是让我们卑微若尘的宿命。在这个层面,《彼岸花》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的其他优点,读者自可细细体会。我想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人物形象可再丰满一些,展现出人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性格发展历程。比如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医院院长张耀祖,应该不会天生就是一副蛮横跋扈的嘴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沉沦,社会对他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他自身有哪些性格缺陷?如果能对其性格发展历程做一些描述,这个人物会显得更加真实完整。其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可再充分、细腻一些。例如,钟思扬出轨后对相濡以沫妻子的歉疚,雪菲发现丈夫秘密后的痛苦、矛盾,如能充分展开,则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文集中收录的中篇小说虽数量不多,但每篇都构思精巧,意蕴独特,令人回味。对世相的描摹、对人性的思考尽在短短的篇幅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篇都堪称佳作,值得一再品读。
散文随笔在文集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作品时间跨度长,记录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可谓原生态的生活画卷。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作者“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性格,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看到他对妻子的挚爱、对孩子的深情、对领导朋友的感恩、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以及诗词唱和的生活情趣,等等。抛开文学层面的东西讲,这种精神和情趣已经深深感染了我,启迪我去审视自己的差距,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想这是作品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这些散文随笔作品连贯起来看,就是一部浓缩的家庭史和微观的城乡发展史,忠实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这是文学赠予我们的回报和惊喜。
文如其人,作者的散文随笔质朴无华,如浑金璞玉,不事雕琢。如果文笔上再优雅一些,结构更优化一些,则浑金璞玉会化为精美的艺术佳品。
此外,作者家乡洛宁历史悠久,风光优美,自古人文荟萃。“洛出书处”、“翠竹之乡”、明清建筑等声名远播,其创作这些题材的散文随笔具有得天獨厚的优势,如更多着墨,必佳作迭出。或许作者另有专集论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日晨起,临窗静读书稿,鸟声婉转,清风拂面,心旷神怡。近一月来与《彼岸花》朝夕相处,归还韦老师之际,竟有几分不舍。好在即将付梓,我渴望着她墨香沁人地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刻。
文学创作是寂寞而甜蜜的事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得幸与韦忠民先生相识,衷心祝贺《彼岸花》出版,希望今后能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 周 南
文集中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很长,是作者在文学田地长期耕耘的硕果。体裁上分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随笔几部分,显示出作者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文集内容丰富,展现出相当广阔的生活画面。文笔质朴无华,不时散布于文集的诗词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在酷热夏季捧读《彼岸花》,如临朱熹笔下的半亩方塘,清风拂面,微波荡漾,天光云影,情趣盎然。生活是源头活水,作者对生活悉心观察,勤于记录,善于思考,成果斐然,令人敬佩。
中篇小说《彼岸花》是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作品,在主题开掘、人物形象塑造、艺术特色上都达到了不俗的水准,作者首次创作中篇小说即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难得。
《彼岸花》聚焦了男性的“中年危机”问题。中年危机是当下社会中年男性普遍面临的人生困境,小说男主人公钟思扬就身处“中年危机”的漩涡中。他坦荡正直,才华出众,能力突出,不甘平庸,却在中年遭遇单位改制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志向难酬,悲愤满怀。事业受挫的同时,钟思扬在情感上却获得慰藉。他遇到了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莫岚。莫岚漂亮能干,纯情温婉,而又富有主见。两人由精神、人格上的相互吸引进而突破道德底线。这也算是命运对钟思扬的一丝垂青。然而正当钟思扬努力突破困境,事业出现转机之时,却意外猝然而逝,令人扼腕叹息,空自怅惘。
小说的魅力在于塑造出人的丰富性。从钟思扬的追求、痛苦、纠结、挣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社会转型期、有血有肉的男人形象。让我们不由去审视自己的生存处境。令人羡慕的是,钟思扬在事业上是困顿的,在感情上却是幸运的。他幸运地遇到了莫岚,在人生最失意时获得了情感的支撑,虽然这种情感突破道德之后如“彼岸花”一样虚妄缥缈。钟思扬的幸运更应该感谢妻子雪菲的宽容大度、善解人意。莫岚和雪菲,恰如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给困境中的钟思扬以现实生活的温暖和精神情感的慰藉。
但幸运总是短暂的,不幸与残缺才是生活的常态,恰如钟思扬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读完小说,我一直在想:如果钟思扬没有猝然离世,接下来的事态会向何处发展?是我们在媒体上、现实中看到的名誉扫地、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满城风雨吗?所幸,在文学的世界中,我们不会再看到这样一地鸡毛的景象了。
在山雨欲来前戛然而止,是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面。把思考和追问留给读者,小说的使命已经完成。彼岸花,既是我们心向往之又永远无法抵达的感情,也是让我们卑微若尘的宿命。在这个层面,《彼岸花》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的其他优点,读者自可细细体会。我想提出两点建议。其一,人物形象可再丰满一些,展现出人的多面性、复杂性,以及性格发展历程。比如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医院院长张耀祖,应该不会天生就是一副蛮横跋扈的嘴脸。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沉沦,社会对他施加了怎样的影响,他自身有哪些性格缺陷?如果能对其性格发展历程做一些描述,这个人物会显得更加真实完整。其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可再充分、细腻一些。例如,钟思扬出轨后对相濡以沫妻子的歉疚,雪菲发现丈夫秘密后的痛苦、矛盾,如能充分展开,则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文集中收录的中篇小说虽数量不多,但每篇都构思精巧,意蕴独特,令人回味。对世相的描摹、对人性的思考尽在短短的篇幅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篇都堪称佳作,值得一再品读。
散文随笔在文集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这些作品时间跨度长,记录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可谓原生态的生活画卷。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作者“扼住命运咽喉”的坚强性格,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看到他对妻子的挚爱、对孩子的深情、对领导朋友的感恩、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以及诗词唱和的生活情趣,等等。抛开文学层面的东西讲,这种精神和情趣已经深深感染了我,启迪我去审视自己的差距,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我想这是作品更深层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这些散文随笔作品连贯起来看,就是一部浓缩的家庭史和微观的城乡发展史,忠实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这是文学赠予我们的回报和惊喜。
文如其人,作者的散文随笔质朴无华,如浑金璞玉,不事雕琢。如果文笔上再优雅一些,结构更优化一些,则浑金璞玉会化为精美的艺术佳品。
此外,作者家乡洛宁历史悠久,风光优美,自古人文荟萃。“洛出书处”、“翠竹之乡”、明清建筑等声名远播,其创作这些题材的散文随笔具有得天獨厚的优势,如更多着墨,必佳作迭出。或许作者另有专集论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日晨起,临窗静读书稿,鸟声婉转,清风拂面,心旷神怡。近一月来与《彼岸花》朝夕相处,归还韦老师之际,竟有几分不舍。好在即将付梓,我渴望着她墨香沁人地重新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刻。
文学创作是寂寞而甜蜜的事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得幸与韦忠民先生相识,衷心祝贺《彼岸花》出版,希望今后能读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 周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