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反思及对策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设问或追问,都是通向教学目标的一级台阶,当学生回答正确,不要急着召集众生满堂喝彩;当学生沉默时,更不要急着追问“还有吗”,只有我们充分设计精心准备,才能有效、高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达到理想的,甚至是那令人震撼的高度。
  【关键词】提问;追问;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这是某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片段:
  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生1:是为了鼓舞当时中国人的士气。师: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众生:对!(鼓掌)师:还有吗?(学生沉默了一会)生2:为了批评国民党发动派的言论。师:同学们,他回答得好不好?众生: 好!(再鼓掌)师:还有吗?(学生沉默)除了这个片段,该教师在分析驳论文的写法时,也是如此。师:鲁迅是怎样驳斥敌人的?生3:驳斥了敌人的论点。师:大家说她说得对不对?众生:对!(又鼓掌)师:还有吗?生4:驳斥了敌人的论据?师:还有吗?(生再沉默)
  “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还有吗”几乎成了课堂口头禅。这样的提问方式,看似热闹,学生参与度高,究其本质,是老师在向学生强行输入自己对文章的解读。
  一、课堂口头禅是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的原因
  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也想营造集体参与的教学氛围,学生一旦在回答中完成了自己的教学预设,就迫不及待地召集全体同学积极响应。
  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结合学情,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备课时的预期,不知该如何引导,又不好将答案合盘而出,只有不断地问“还有吗”;言外之意:还有谁能猜出我想要的答案呢?
  教师的问题设计表述不清,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无从作答。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惠子相梁》时,这样提问:“庄子这个故事有意思吗?”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惠子相梁”最巧妙的写法就是故事里有故事,此刻老师想听到的是哪一个故事很巧妙呢?
  当 “还有吗”“对不对”“再想想好吗”这样的提问充斥课堂时,执教者在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关注学情上的短板也暴露无遗,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打造高效课堂,从高效设问入手
  首先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例,这是初中第一篇驳论文,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这些基本概念很模糊;但是从爱国意识出发,他们读到这篇文章本能地会对标题做出积极地回应: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处理教材时不妨抓住这一点来设计:
  “假如要你写本文,你准备怎样反驳这个错误观点?”
  “鲁迅他在文章中是怎么做的呢?”
  这样设问和追问,建立学情和文本间的联系,学生很快能从文本中找出鲁迅驳斥敌论点、敌论据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也很容易就明白了驳论文通常的写法。
  其次,牢记叶圣陶老先生的 “教材無非是个例子”,时刻提醒自己:对语文教材的处理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这样就能围绕一篇课文多挖掘“可用点”,而不是急于赶进度了。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这篇文章,多数语文老师都是按照教参的指引给学生分析了该文想象手法,这样做学生领会了文章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抒情没有呢。对此,可以这样设计:请你从语言表达和抒情效果例谈本文美在何处?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体会了泰戈尔细腻的想象,对母爱的赞颂。教学目标也自然而然完成了。此时继续追问:
  “你能模仿泰戈尔的手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吗?”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后,上台板书,金句不断。
  这样的追问才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延伸,既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也引导学生完成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充分发挥了教材的例子作用。
  再次,问题设计要表述清楚,要问到点子上。怎样才算问到点子上呢?如果问题的设计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能培养学生能力,就是问到点子上了。
  前面提到的《惠子相梁》,是《庄子》散文中的一篇,它记录的庄子因惠子做梁国宰相而去看望他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文中庄子个性鲜明,庄子的思想主张也能窥见一斑,如果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此,对前面“庄子这个故事有意思吗?”就可以做出这样的修改:
  问题1:你从庄子去梁国看望惠子这个故事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庄子?
  问题2:你从庄子给惠子讲的这个故事中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庄子?
  第一个问题是从庄子的言行去分析庄子的形象,第二个问题则是从庄子的言语艺术看庄子的思想。这两个问题是有层次的,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近庄子。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设问或追问,都是通向教学目标的一级台阶,当学生回答正确,不要急着召集众生满堂喝彩;当学生沉默时,更不要急着追问“还有吗”,只有我们充分设计精心准备,才能有效、高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达到理想的,甚至是那令人震撼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娄胜文.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石”[J].语文教学通讯,2010(2B).
  [2]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傳承与理解”
本文由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特征入手探讨了该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并探析了钢铁工业自动化仪表应用发展策略,对提升钢铁工业自动化发展水平,促进自动化仪表在钢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任课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模式、表达模式以及最基本的欣赏力。最主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占据了整个考试模块的大部分比例,教育管理者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来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这对于小学生的人生价值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类型入手,总结并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现状,简要介绍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措施,旨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实。  【关键词】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促使学生主动参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今天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拼命批改作文,学生看完评语就完事”的现象.这样,学生在作文的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作文写完后,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应该从学
本文从《武陵春·春晚》这首词来赏析李清照晚期对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的悲叹,主要从李清照的创作背景,以及对《武陵春·春晚》的具体分析,其中包括上片对落花意象的分析,和作
【摘要】如何彰显律诗的音韵之美以及古诗用词之妙,是每一次古诗教学时我都反复思量的难题。这次执教的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平仄规范、对仗工稳的七律。全诗用i韵,似诗人在美景面前迷醉的呓语,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适合用来让学生了解格律诗的一般常识。  【关键词】音韵;吟诵;意境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诗人选择早春最常见的几个意象,构建了
【摘要】《隆中对》是一篇传统篇目。如何让学生在品读经典中汲取营养,培养团队精神,我尝试着通过师生对其中人物分析等活动培养这种精神,效果较好。  【关键词】隆中对;团队精神;不畏挫折;统筹谋划;甘于牺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经典名篇《隆中对》中有三支优秀的团队,即曹操团队、孙权团队、刘备团队。比较起来,曹操占尽了天时人和,孙权拥有绝对的地利,而刘备团队比较起来,却无优势可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改、新教材全面普及的同时,与之配套的实验设施未能及时到位,为此,我们便通过网上搜索、淘宝购物等方法自制了教具,这其实便是教育家朱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