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近邻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生命的起源和存在?一般认为,宇宙中至少存在着简单的生命,比如说微生物。那么,在我们的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以外的什么地方能够找到生命吗?
  麦克尔·梅耶:如果外星有生命,不管是微生物还是复合体,那它们在哪儿?
  彼得·沃德:在太阳系历史的早期,火星和木卫二上可能产生过生命,也可能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人认为,我们充其量只能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木卫二上不一定有过生命的产生。
  我猜想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但我们能够预期在火星上发现丰富的灭绝生命的化石。
  在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火星是我们了解最多的。来自地球和太空的各种仪器,包括许许多多在那颗红色行星上成功着陆或坠毁的仪器装置,都曾刺探、考察和测量过它。大量的信息表明,在它的早期,虽然当时我们的地球还是混沌的岩浆海洋和行星撞击的无人栖息之地;火星却是一个温和的世界,温度平稳,几乎是一片海洋,甚至可能有一层含氧的大气。
  根据所有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一个结论:早期火星状态对于生命的发育是很有利的。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生命起源于火星,然后被转移到了地球。
  火星上那种温和的环境可能持续了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也许能够进化出奇迹来。40亿年前的火星沉积岩标本,也许会让地质学家们不仅找到细菌的遗迹,而且还能发现更复杂的生物体的残余,甚至是动物的化石。
  那将是怎样一种场景,科学家们抡起大锤砸开火星地面的岩层,劈开古代火星上的页岩,喜出望外地发现类似软体动物的生命遗迹或者鱼类的骨骼!然而,即使火星上的生命真的能够进化到这样的复杂程度,它们也没有持续下去,因为火星上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很早就已消失。
  正当地球上的细菌跃跃欲试向高级生命冲刺时,火星上的生命(如果有的话),那时已经奄奄一息或者死亡了。在火星上,海洋回渗到星体,大气层中的氧气贴在岩石上,生命绝迹。
  大卫·格林斯本:我同意火星上现在没有生命的观点。我的这个印象来自其污浊的大气以及内部地质活动的缺乏。我认为,一颗行星上数十亿年的生物圈要想成立,必须有大量的水才行。
  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坚决支持对火星的探索。不管在那里能找到什么,我们都会了解到许多东西。如果火星上没有生命,我们就会得到解脱,因为人类在那里的活动就不会有任何道德选择的障碍。但是有关外星生命的所有观点也不过如此,我们得边走边看。
  唐·布朗里:如果火星上找不到生命的证据,那么太阳系中生命的形成也许就既不容易也不常见。我们已经从星状陨石中得到极其负面的结果。
  我们现在已经获得的星状陨石超过30 000块,没有一个具有外星生命的强有力证据。许多这种岩石来自于比地球含水分、碳和氮更为丰富的天体,其中许多内部温和湿润,并已经延续了几百万年。但是生命在这些星状体中显然没有形成,也许这是因为星状体虽然有合适的材料但缺乏适当的环境所致。
  生命的创造,显然需要比星状体湿润且富含有机物的内部更为丰富多彩的不均衡性,可能它所需要的是近似于地球或者其他行星早期的那种环境。
  大卫·格林斯本:在探索整个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以外空间时,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探寻生命存在的迹象。尽管我们习惯于按照我们了解的那样看生命,但是也可以撇开这种认识,因为还有其他颇有兴趣的可能值得我们思考。
  一颗行星要想孕育生命并维持下去,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几十亿年之久的持续旺盛的地质活动。我们这类生命需要潮湿的条件,但是只要复合体能够兴盛,任何化学环境都行。我们对行星还不够了解,对于化学物的演变还不够了解,所以还不能稳妥地限定此类环境。
  虽然现在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我仍然寄希望于金星:它的云团中有良好的条件,充满活力的流体,奇怪的紫外线吸收色素,无法解释的粒子密度等等。木卫二、泰坦(土星月球)或爱莪(木星月球)上也可能隐藏着生命。
  弗兰克·德里克:像爱莪和泰坦这样的星球上,我们会发现超出我们预测能力的其他生物化学物的第一证据。我对爱莪有点悲观,因为它没有充实的大气层。
  可是泰坦,哇!一个巨大的有机化学工厂,甚至还有大气,听起来比原始的地球还好。当然啦,非常寒冷,在泰坦的气温下化学变化虽然缓慢但仍然比较容易。我觉得,也许一种生物的严酷极地是另一种生物的温和热带岛屿呢。
  唐·布朗里:我估计,离我们最近的外星邻居现在正生活在阿波罗6次登月留下的粪便和食品碎屑中。即使已经过去了60年,那些开心的细菌很可能仍然在潮湿的小胶囊里生存和繁殖,经历着每月一次的暑与寒,经受着太阳耀斑、紫外线和高度真空的影响。
  如果出生在月球上的有机物不是生活在食品碎屑中,(可能更糟糕)也许生活在电线、登月车等大量的配件里。外层空间的某处是艾伦·谢巴德没有消过毒的高尔夫球,它可能带有一个小型的地球微生物园。在我们的月球以外,我非常希望有微生物或者至少有化石证据证明,以前它在火星或者太阳系的其他天体上存在过。
  如果我们在太阳系的其他地方找到了生命,而且证明与我们并不遥远,这将会极大地证实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生命的形成既容易也常见。
其他文献
罗利空军基地的电报    1967年10月,从科罗拉多州的罗利空军基地向以美国五角大楼为首的全美主要空军机关发电文。一开头写着“最优先考虑”,请求马上行动起来。  这个文件是按美空军规章的第11条做成的,即UFO目击报告。在按格式纸叙述的五页中,首先有UFO的形状、颜色、外观等的描述,接着有UFO的飞行路线、目击者的观察方法等。此外还有目击场所的气候、目击者的位置、调查者的姓名等补充情报。如果看到
期刊
`  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海啸,据报道死亡人数已达25万之多,堪称近年罕见的自然灾难。灾难突发时,人们逃生已是不暇,很难在这样性命交关的时刻去摄影或录像(这些设备发明之前当然更不用提了)。到了事后,死亡者自然无法再向人们述说所见的景象,生还者虽然可以根据当时的印象进行追述,但这种追述也不可能准确——早就有心理学方面的实验证明,人们在仓促间所见的情形,事后追述起来误差极大。  海啸之外,地
期刊
关于地球人类与外星人之间交往的幻想,至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早在1898年,威尔斯就创作了小说《星际战争》(中译名有《大战火星人》等),可算最早的版本之一。小说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锐不可当,要不是它们最后意外地死于地球上的细菌,地球被征服已经无可避免。《星际战争》后来当然被搬上了银幕,拍成同名电影,但因年代较早(1953年),手法老旧,今天看来已经缺乏吸引力。再往后,假想外星文明攻击人类、入侵地球
期刊
我们无权嘲笑自己走过的UFO探索之路。虽然人类在认识UFO的问题上不乏被扑朔迷离的现象所迷惑,并且因不能对UFO进行重复性实验而屡遭失败的打击,甚至被充满了虚假的报道所欺骗而误入歧途一时难以自拔,但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仍在不倦地对其进行探索。不论UFO的最终研究结果如何,我们相信科学认识UFO问题是有利于建立和坚定人类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人类以科学为武器去开拓广阔的未知领域。此外,只要人类尚
期刊
天文观测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相对的,关于光学望远镜有这么几个颇为枯燥的性能参数则是需要您了然于胸的:  ●物镜的口径(D)  望远镜的物镜口径一般是指有效口径,也就是通光直径,即望远镜的入射光瞳直径。它是望远镜聚光本领的主要标志,而不是指镜头玻璃的直径大小。  ●焦距(f)  望远镜光学系统往往由两个有限焦距的系统组成,其中第一个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第二个系统(目镜)的物方焦点相重合。物镜焦距
期刊
不明飞行物有没有危险?那些并不相信受控制地外飞行器存在的人甚至不会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至少他们的观点是没有远见的。肉眼不能见到病毒和细菌并不能使我们摆脱由它们引发的疾病的困扰。简单地否认“飞行的碟子”或者其他形状的不明飞行物体的存在,也无法防止它们带来的危险……    对“库尔斯克”号的回忆    2000年8月12日,整个俄罗斯都被来自巴伦支海的一条可怕的新闻震惊了。在那里,俄罗斯海军的自豪
期刊
复杂生命一般被认为是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的微生物相对,在地球上包括从最简单的黏液菌到人类的所有生命体。  麦克尔·梅耶:我认为我们至少能确认我们的外星邻居有微生物,甚至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也有。以此为前提,外星存在复杂生命的可能性就取决于从黏液向文明转换的可能性。既然地球上能够转变,别处为什么就不行呢?你认为其他恒星周围相当大范围的世界应该有复杂生命生长吗?  克里斯托弗·麦凯:正如大卫·格林
期刊
作者尼可拉斯·瑞佛恩:生于1964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UFO研究。研究课题集中在有关UFO的官方文件上,至今他拥有数以万计的包括英国国防部、美国CIA和FBI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政府机密文件。  尼可拉斯定期给一些知名的UFO出版物写稿,包括畅销的《UFO杂志》;同时为提莫斯·古得的《接触外星人》和《绝对机密》提供了重要材料。他曾应邀在阿斯顿大学演讲,还曾在包括BBC在内的许多电视台做
期刊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微生物学家米尔顿·温赖特说:“现在就定论‘红雨’究竟是什么还为时过早,但是我确定瓶中的沉淀物绝对不是泥土,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过,它也不具有DNA,也不像是生物。当然,或许外星生物根本没有DNA。”  2001年7月25日清晨,一阵轰轰的声音震动着印度南方的克拉拉省的每一幢房屋。没过多久整个地区就开始下起了红色的大雨,每次20分钟,持续了两个月。在下雨时外出的人发现,衣服都被染成了红
期刊
万有引力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一种相互作用。早在1678年出版的被称为“自然科学圣经”的牛顿巨著《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牛顿给出了万有引力的数学表达,并用此来解释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以及潮汐现象。  1913年~1916年间。爱因斯坦基于物质的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等效性建立了广义相对论下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的内容包括在这两篇论文中,1913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纲要与引力理论》和1916年的《广义相对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