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盛测算的迪拜危机对几家国际银行的冲击显示,汇丰控股等英国银行遭受的损失尚在“可控”范围内
仅从股票市场的表现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危险却早已潜伏,并开始显现。
11月25日,迪拜债务危机曝光后,向阿联酋投放贷款最多的英国汇丰控股集团(下称汇丰控股),股价大幅下挫,市场一度恐慌。
这家在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均上市的跨国金融集团,11月26日在伦敦股市下挫4.4%;11月26日、27日分别在香港市场下跌1.8%和7.5%;美国股市11月26日因感恩节休市,汇丰控股勉强躲过一劫。
不过,随后几个交易日,汇丰控股股价逐步回升。
自迪拜危机爆发以来,从11月26日至12月4日,汇丰控股的股价在香港市场仅下跌2.7%,而从11月26日至12月3日,其在伦敦市场,也仅下跌0.9%。
由于迪拜世界和迪拜酋长国的债券持有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其推迟支付的债券会对哪些银行造成冲击、冲击有多大,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尽管危机发生一周后,此数据依然很难精确测算,但业界的共识是,首当其冲受冲击的是在中东地区浸淫多年的英国银行,比如汇丰。
比较悲观的分析认为,华尔街金融风暴主要让花旗等美资银行风光不再,迪拜债务危机则有可能令汇丰等英资银行撕开美丽的面纱。
根据阿联酋银行协会的资料,截至2008年底,对阿联酋贷款额排名前十位的外国银行中,五家是英国银行。分别为欧洲第一大银行——汇丰控股,贷款额170.3亿美元;渣打银行,贷款额77.7亿美元;巴克莱银行,贷款额35.8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贷款额22.4亿美元;劳埃德银行,贷款额15.7亿美元。
《财经》记者就迪拜危机造成的影响,12月1日、2日两次拨打汇丰控股旗下中东公司公关部门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位于英国的汇丰控股总部则在12月2日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称,中东业务仅占其总资产的2%,业务比重不大。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2月2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对迪拜債务危机不予置评。
损失究竟几何?
受累于迪拜世界延期偿还债务的担忧情绪,香港股市中银行类股走软,恒生指数在11月最后一周累计下跌5.9%,其中尤以权重股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领跌。
但迪拜债务恐慌并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经曝光即迅速扩散。12月1日凌晨,迪拜国有集团迪拜世界宣布,其重组债务总额为260亿美元,远低于此前预计的600亿美元,这使得金融市场中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多国股市在11月26日、27日连跌两天后,也开始迅速反弹。市场渐渐认同:迪拜不是“第二个雷曼”。
“大家错误估计了,”一位大型美资金融集团在香港的银行业分析师12月2日对《财经》记者分析说,“股票市场此前有些过度反应。迪拜事件是独立的,不会产生太大连锁反应。”
股市里的紧张气氛慢慢消散,但英国银行业内的气氛并不轻松。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11月2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欧洲的银行对阿联酋的未收回放款额总计达837亿美元,其中,英国各银行对阿联酋有495亿美元未收回贷款。
同日,高盛研究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测算出迪拜危机对几家国际银行的冲击。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汇丰控股等英国银行遭受的损失尚在“可控”范围内。
高盛采用了高估方法:假设国际银行在阿联酋的商业房产贷款不良率上升至50%,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50%;另外假设国际银行在阿联酋的抵押贷款不良率升至20%,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50%,那么迪拜危机可能将给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造成6.11亿美元和1.77亿美元的损失,占两者2010年预估净利润的比例仅为4.6%和3.9%。
尽管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大,汇丰控股依然因损失或最大而陷入舆论漩涡。
中东业务占汇丰总资产2%
12月1日,汇丰控股总部在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称,不对个别机构的测算置评。
邮件引用汇丰控股首席执行官纪勤(Michael Geoghegan)的话表示,中东业务仅占其总资产的2%,业务比重不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汇丰在阿联酋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59亿美元,占集团该项业务的1.7%,但同时,在该地区吸收的存款总额为193亿美元。
此前,在11月10日,汇丰控股发表声明表示,由于坏账减少,今年第三季度该行的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远远好于预期。而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良好发展,汇丰控股在亚洲的业务表现强劲。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汇丰控股已宣布将首席执行官的办公室从伦敦搬回香港。
纪勤在声明中说:“虽然全球经济最大的震荡已经过去,但西方国家失业率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可能以两种速度复苏,而新兴市场目前是增长前景最佳的地区,显然会是全球复苏的动力所在。”
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时透露的最新消息,目前,穆迪尚未对汇丰控股的评级做任何变动。
英国《泰晤士报》12月2日评论认为,此前,英国的银行轻易地向迪拜大量放贷,看重的是该地区国有机构有政府做后盾。但迪拜危机后,看来“政府保证”没有什么意义了。
目前,英国几家银行面临棘手局面:一方面,要保证尽可能追回贷款,少受损失;另一方面,期望不破坏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以便在将来可以重返这一市场。
而更多的问题要回到谈判桌上解决。12月1日凌晨,迪拜世界发表声明,要求债权人聘请合法代表处理此事。而迪拜世界已聘请投行莫里斯公司(Moelis & Co)和罗斯柴尔德作为顾问参与后续谈判,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对迪拜世界进行重组。
债权人一方也在紧张应对。路透社12月2日晚间消息,迪拜世界的6家债权人银行已经组成委员会,准备与迪拜世界举行会晤。据了解,债权人委员会包括两家阿联酋银行——Emirates NBD和阿布扎比商业银行(Abu Dhabi Commercial Bank),以及4家英国银行——汇丰控股、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
有消息称毕马威将代表英国债权银行参与谈判,但汇丰控股总部对《财经》记者就此的求证,未予确认。
对金融系统冲击有限
迪拜债务危机双方坐到谈判桌上,似乎意味着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已过去。
“股市在11月26日、27日大跌,之后反弹,几乎收复全部跌幅。从股市的表现看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交银国际研究部董事黄文山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但迪拜危机应该还没有过去,债务重组可能在未来几个星期内完成,这期间会不断有消息传出,相信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工银全球基金经理郝康向《财经》记者表示,迪拜事件会造成投资者风险溢价的短期提升,但总体上对世界金融系统的冲击很有限,短期波折并不会影响市场总体趋势。
在郝康看来,目前全球市场正处于爬坡阶段,其间出现的波折与回调是正常表现。“在市场总体回暖的大背景下,不同市场间的复苏速度也将呈现快慢不一的特征,特别是现阶段的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部分地区正面临良好的投资机遇。其中,得益于自身较低的经济杠杆率与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大部分新兴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在回暖过程中复苏的力度与速度也都将领先一筹。”
不过,更深层次的反思也显示迪拜危机不可小视。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新兴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尼克切米(Nick Chaime)认为,迪拜此前狂热的房地产大潮,是全球信贷宽松的局部表现,而今出现危机也是全球信贷紧缩的缩影而已。他说:“全球回归更严格信贷环境,迪拜将只是其中一个受害者而已。”
美国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研究员弗兰克·肖斯塔克(Frank Shostak)认为,迪拜危机背后是阿联酋央行大松银根,采取扩张政策的后果。
他举例说,2006年10月,阿联酋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4%,到了2007年12月,该数字变为177%,“货币盛宴”催生了大量投资。而到2008年1月,阿联酋央行放贷速度减缓,2008年1月,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了36.5%。截至今年7月,阿联酋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变为-12.5%,很多需要资金支持的工程不得不停工。
值得警惕的是,正在迎來复苏的全球经济,也在过去两年里,经历了同样的“货币盛宴”。■
中资银行参与度有多深
根据英国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自2000年开始,中资银行对迪拜公司的银团贷款数量并不大。迪拜债务危机更多的是“英国银行”的问题。
其中,2002年中资银行参与了给迪拜公司的一笔56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2005年参与了一笔16.5亿美元的贷款,2006年参与两笔共28.5亿美元的贷款,2007年参与三笔共41.75亿美元。但2009年至今,仅参与一笔总额为6.34亿美元的贷款。
同期,中资银行参与的向迪拜世界及其子公司提供的银团贷款笔数也不多,九年仅有四笔,2002年为5600万美元,2005年为16.5亿美元,2007年为35.75亿美元。
Dealogic数据进一步显示,2009年4月6日,由迪拜伊斯兰银行PJCS、Emirates NBD PJSC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努尔伊斯兰银行、WestLB、Mashreqbank PSC、迪拜商业银行等组成的银团,向迪拜国内航空部做了总额为6.34亿美元的贷款。
2007年11月27日,由阿拉伯银行集团、星展银行、Emirates NBD PJSC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劳埃德银行集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三井住友等组成的银团,向迪拜世界的子公司Dubai Drydocks World LLC,贷出17.25亿美元贷款。
2007年8月20日,由巴克莱资本、利雅得银行(Riyad Bank)、Dubai Islamic Bank PJCS、渣打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共24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迪拜世界子公司迪拜棕榈岛集团,贷出18.5亿美元的贷款。
2005年2月23日,由阿拉伯银行集团、中国银行、巴克莱、花旗、中国工商银行、汇丰等组成的财团,向迪拜港务局做出16.5亿美元贷款。
2002年9月26日,由Maybank Investment Bank Bhd、中国银行、东亚银行、印度银行、三井住友等组成的银团,向Labroy Marine Ltd贷出5600万美元贷款。
2006年8月10日,中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摩根大通等20家银行,共向迪拜国际资本提供了6亿美元的银团贷款。
但上述中资银行参与的交易,并未得到相关银行的正式确认。
资料来源:根据Dealogic数据整理
仅从股票市场的表现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危险却早已潜伏,并开始显现。
11月25日,迪拜债务危机曝光后,向阿联酋投放贷款最多的英国汇丰控股集团(下称汇丰控股),股价大幅下挫,市场一度恐慌。
这家在全球多个股票市场均上市的跨国金融集团,11月26日在伦敦股市下挫4.4%;11月26日、27日分别在香港市场下跌1.8%和7.5%;美国股市11月26日因感恩节休市,汇丰控股勉强躲过一劫。
不过,随后几个交易日,汇丰控股股价逐步回升。
自迪拜危机爆发以来,从11月26日至12月4日,汇丰控股的股价在香港市场仅下跌2.7%,而从11月26日至12月3日,其在伦敦市场,也仅下跌0.9%。
由于迪拜世界和迪拜酋长国的债券持有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其推迟支付的债券会对哪些银行造成冲击、冲击有多大,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尽管危机发生一周后,此数据依然很难精确测算,但业界的共识是,首当其冲受冲击的是在中东地区浸淫多年的英国银行,比如汇丰。
比较悲观的分析认为,华尔街金融风暴主要让花旗等美资银行风光不再,迪拜债务危机则有可能令汇丰等英资银行撕开美丽的面纱。
根据阿联酋银行协会的资料,截至2008年底,对阿联酋贷款额排名前十位的外国银行中,五家是英国银行。分别为欧洲第一大银行——汇丰控股,贷款额170.3亿美元;渣打银行,贷款额77.7亿美元;巴克莱银行,贷款额35.8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贷款额22.4亿美元;劳埃德银行,贷款额15.7亿美元。
《财经》记者就迪拜危机造成的影响,12月1日、2日两次拨打汇丰控股旗下中东公司公关部门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位于英国的汇丰控股总部则在12月2日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称,中东业务仅占其总资产的2%,业务比重不大。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12月2日向《财经》记者表示,对迪拜債务危机不予置评。
损失究竟几何?
受累于迪拜世界延期偿还债务的担忧情绪,香港股市中银行类股走软,恒生指数在11月最后一周累计下跌5.9%,其中尤以权重股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领跌。
但迪拜债务恐慌并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经曝光即迅速扩散。12月1日凌晨,迪拜国有集团迪拜世界宣布,其重组债务总额为260亿美元,远低于此前预计的600亿美元,这使得金融市场中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多国股市在11月26日、27日连跌两天后,也开始迅速反弹。市场渐渐认同:迪拜不是“第二个雷曼”。
“大家错误估计了,”一位大型美资金融集团在香港的银行业分析师12月2日对《财经》记者分析说,“股票市场此前有些过度反应。迪拜事件是独立的,不会产生太大连锁反应。”
股市里的紧张气氛慢慢消散,但英国银行业内的气氛并不轻松。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11月2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欧洲的银行对阿联酋的未收回放款额总计达837亿美元,其中,英国各银行对阿联酋有495亿美元未收回贷款。
同日,高盛研究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测算出迪拜危机对几家国际银行的冲击。根据报告提供的数字,汇丰控股等英国银行遭受的损失尚在“可控”范围内。
高盛采用了高估方法:假设国际银行在阿联酋的商业房产贷款不良率上升至50%,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50%;另外假设国际银行在阿联酋的抵押贷款不良率升至20%,不良贷款的损失率为50%,那么迪拜危机可能将给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造成6.11亿美元和1.77亿美元的损失,占两者2010年预估净利润的比例仅为4.6%和3.9%。
尽管可能造成的损失不大,汇丰控股依然因损失或最大而陷入舆论漩涡。
中东业务占汇丰总资产2%
12月1日,汇丰控股总部在回复《财经》记者的邮件中称,不对个别机构的测算置评。
邮件引用汇丰控股首席执行官纪勤(Michael Geoghegan)的话表示,中东业务仅占其总资产的2%,业务比重不大。截至今年上半年,汇丰在阿联酋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59亿美元,占集团该项业务的1.7%,但同时,在该地区吸收的存款总额为193亿美元。
此前,在11月10日,汇丰控股发表声明表示,由于坏账减少,今年第三季度该行的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显著上升,远远好于预期。而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良好发展,汇丰控股在亚洲的业务表现强劲。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汇丰控股已宣布将首席执行官的办公室从伦敦搬回香港。
纪勤在声明中说:“虽然全球经济最大的震荡已经过去,但西方国家失业率仍在上升。全球经济可能以两种速度复苏,而新兴市场目前是增长前景最佳的地区,显然会是全球复苏的动力所在。”
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时透露的最新消息,目前,穆迪尚未对汇丰控股的评级做任何变动。
英国《泰晤士报》12月2日评论认为,此前,英国的银行轻易地向迪拜大量放贷,看重的是该地区国有机构有政府做后盾。但迪拜危机后,看来“政府保证”没有什么意义了。
目前,英国几家银行面临棘手局面:一方面,要保证尽可能追回贷款,少受损失;另一方面,期望不破坏和当地政府的关系,以便在将来可以重返这一市场。
而更多的问题要回到谈判桌上解决。12月1日凌晨,迪拜世界发表声明,要求债权人聘请合法代表处理此事。而迪拜世界已聘请投行莫里斯公司(Moelis & Co)和罗斯柴尔德作为顾问参与后续谈判,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对迪拜世界进行重组。
债权人一方也在紧张应对。路透社12月2日晚间消息,迪拜世界的6家债权人银行已经组成委员会,准备与迪拜世界举行会晤。据了解,债权人委员会包括两家阿联酋银行——Emirates NBD和阿布扎比商业银行(Abu Dhabi Commercial Bank),以及4家英国银行——汇丰控股、渣打银行、劳埃德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
有消息称毕马威将代表英国债权银行参与谈判,但汇丰控股总部对《财经》记者就此的求证,未予确认。
对金融系统冲击有限
迪拜债务危机双方坐到谈判桌上,似乎意味着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已过去。
“股市在11月26日、27日大跌,之后反弹,几乎收复全部跌幅。从股市的表现看来,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交银国际研究部董事黄文山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但迪拜危机应该还没有过去,债务重组可能在未来几个星期内完成,这期间会不断有消息传出,相信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工银全球基金经理郝康向《财经》记者表示,迪拜事件会造成投资者风险溢价的短期提升,但总体上对世界金融系统的冲击很有限,短期波折并不会影响市场总体趋势。
在郝康看来,目前全球市场正处于爬坡阶段,其间出现的波折与回调是正常表现。“在市场总体回暖的大背景下,不同市场间的复苏速度也将呈现快慢不一的特征,特别是现阶段的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部分地区正面临良好的投资机遇。其中,得益于自身较低的经济杠杆率与较高的居民储蓄率,大部分新兴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在回暖过程中复苏的力度与速度也都将领先一筹。”
不过,更深层次的反思也显示迪拜危机不可小视。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新兴市场研究部负责人尼克切米(Nick Chaime)认为,迪拜此前狂热的房地产大潮,是全球信贷宽松的局部表现,而今出现危机也是全球信贷紧缩的缩影而已。他说:“全球回归更严格信贷环境,迪拜将只是其中一个受害者而已。”
美国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研究员弗兰克·肖斯塔克(Frank Shostak)认为,迪拜危机背后是阿联酋央行大松银根,采取扩张政策的后果。
他举例说,2006年10月,阿联酋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4%,到了2007年12月,该数字变为177%,“货币盛宴”催生了大量投资。而到2008年1月,阿联酋央行放贷速度减缓,2008年1月,该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缩减了36.5%。截至今年7月,阿联酋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变为-12.5%,很多需要资金支持的工程不得不停工。
值得警惕的是,正在迎來复苏的全球经济,也在过去两年里,经历了同样的“货币盛宴”。■
中资银行参与度有多深
根据英国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自2000年开始,中资银行对迪拜公司的银团贷款数量并不大。迪拜债务危机更多的是“英国银行”的问题。
其中,2002年中资银行参与了给迪拜公司的一笔56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2005年参与了一笔16.5亿美元的贷款,2006年参与两笔共28.5亿美元的贷款,2007年参与三笔共41.75亿美元。但2009年至今,仅参与一笔总额为6.34亿美元的贷款。
同期,中资银行参与的向迪拜世界及其子公司提供的银团贷款笔数也不多,九年仅有四笔,2002年为5600万美元,2005年为16.5亿美元,2007年为35.75亿美元。
Dealogic数据进一步显示,2009年4月6日,由迪拜伊斯兰银行PJCS、Emirates NBD PJSC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努尔伊斯兰银行、WestLB、Mashreqbank PSC、迪拜商业银行等组成的银团,向迪拜国内航空部做了总额为6.34亿美元的贷款。
2007年11月27日,由阿拉伯银行集团、星展银行、Emirates NBD PJSC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劳埃德银行集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三井住友等组成的银团,向迪拜世界的子公司Dubai Drydocks World LLC,贷出17.25亿美元贷款。
2007年8月20日,由巴克莱资本、利雅得银行(Riyad Bank)、Dubai Islamic Bank PJCS、渣打银行、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共24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向迪拜世界子公司迪拜棕榈岛集团,贷出18.5亿美元的贷款。
2005年2月23日,由阿拉伯银行集团、中国银行、巴克莱、花旗、中国工商银行、汇丰等组成的财团,向迪拜港务局做出16.5亿美元贷款。
2002年9月26日,由Maybank Investment Bank Bhd、中国银行、东亚银行、印度银行、三井住友等组成的银团,向Labroy Marine Ltd贷出5600万美元贷款。
2006年8月10日,中信集团、中国建设银行、摩根大通等20家银行,共向迪拜国际资本提供了6亿美元的银团贷款。
但上述中资银行参与的交易,并未得到相关银行的正式确认。
资料来源:根据Dealogic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