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kinwal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推行了各种大学生就业政策,而这些就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即围绕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做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影响
  引言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均得到体现,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推究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市场不成熟、就业工作的市场化以及导向性政策和配套性政策失衡等因素有关。在众多因素中,一般认为,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就业情况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加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當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概述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而实施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它具有适时性、区域性、可持续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毕业生总政策。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政策的主要内容为毕业生的安置方针和毕业生的使用原则。总政策提出,要在目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做进一步的完善,同时还要为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就业拓宽渠道[1]。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在具体政策上,主要内容为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各项具体规定以及地方性的就业政策措施。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病残毕业生、支边学生、自费生、华侨、港澳台地区毕业生、结业生及肄业生等的相关就业规定。
  2.现行就业政策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2.1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的现状分析
  现行就业政策下,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在是否就业的问题上,多数人选择了“就业”,其他的选择还有创业、出国、考研等。这种现象表明,就业仍然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首选。推究其原因,主要与现时阶段下教育投资较高有关。对一般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而言,用于教育上的投资占据家庭经济支出的大部分,这种经济负担促成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2]。其次,在就业地域的选择方面,多数学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北上广地区。这说明,经济发达或者是文化开放的地区对高校毕业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就业行为选择因之而受到影响。最后,在就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仍然是很多学生的第一选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福利待遇具有规范性,工作具有稳定性。
  2.2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着就业结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第一,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和职业规划体现出差异性,而就业能力也各自不同。就大学生整体而言,他们对本专业的认知多数停留在“比较了解”和“一般”这两种状态中,就此我们可以推论,大学生整体的就业能力属于一般偏上。而在职业规划方面,专业性质在其中有着较大的影响[3]。一些冷门专业如法学和哲学,其职业规划表现出弱势,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多数表示就业能力较低。第二,就业指导和培训在不同的学生及高校中有着不同的影响力。多数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和培训有利于就业,而少数学生认为完全无用,而还有一部分的高校则完全没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这些情况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3大学生就业机会现状分析
  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业已经形成了市场化走向,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主要依靠自己创造。而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机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如此,很多大学生还遭遇了就业歧视,就业机会大大降低。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女大学生在同等就业条件下遭遇就业歧视。性别歧视存在于很多用人单位,而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在性别歧视上表现尤为突出,这就限制了一部分女大学生的就业行为[4]。
  3.现行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关系,所以它符合一般市场理论,尤其是供需理论。
  3.1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地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属于“买方市场”,即市场需求量比较稳定或者趋于饱和,但劳动力输出远多于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所推行的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需求促进政策,国家对偏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有着政策上的优惠和导向,这样就给学生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从而使学生能够扩大就业面,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在需求促进政策的影响下,很多新的职业岗位产生,而新的就业岗位创造了新的就业需求,对平衡人才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有着一定的作用。
  3.2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造成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原因中,结构性失业和选择性失业是主要的两点。结构性失业是指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之后,技能、产业、职业等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以上几个方面表现出不平衡。选择性失业则是指在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而选择待业。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属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共同造成这种现象[5]。在当前政府所制定的供给促进政策的影响下,有效的供给制度将建立起来,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从而全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其就业能力,谋求更多的就业机会。
  3.3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供求之间的匹配性不强,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实际从事的职业之间没有较大的关联性,所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跳槽现象比较普遍。而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就是针对这一点而制定的改进措施,在供求匹配促进政策的影响下,一些职业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发展起来,为大学生的职业培训提供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有更多、更合适的就业机会。
  4.结语
  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的严峻性,而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就业政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水平,首先就要明确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从本文的分析探讨中可以看到,我国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就业行为选择、就业能力、就业机会等方面,所以未来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同样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洪玉.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05)
  [2]魏玉东.高校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评估——以沈阳市高校为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苏坤.大学生就业受到就业政策的影响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01)
  [4]周艳.论就业政策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06)
  [5]张俐伶.浅析就业政策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神州.2012(2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因此我国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众多高校更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必然会被社会各界所关注、重视。而大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个人素质以及个人修养,更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意到,要重视教师的个人素质培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此,高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已成为众多高校重视的
目的 探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棘突错位引起呃逆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颈椎棘突错位引起呃逆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2例患者经脊柱(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巨额顺差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
目前保险行业一直在招人,而且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很受欢迎,但能在保险公司留住就业的比例却不高,高校没能达到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那么具有什么样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满足保险
八音坐唱作为布依族传统的曲艺形式,是布依族重要的文化名片.布依族自古就是热情好客的民族,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黔西南,走进布依族的生活,八音坐唱也由原来的
摘要:当今出现很多社会问题、科学难题都不是某单一学科所能解决,这就需要培养具有跨学科水平的高层次复合人才,而高校理应成为担此重任的基地,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摆在人们面前的很多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们往往表现出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迫切需要具备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复合
煤炭企业工资制度的设计和工资的调整等,都牵涉着企业员工的薪酬问题,对员工绩效的考核标准既要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又要兼顾公平公正.
饭店业百花齐放,势头良好,而在饭店业的组合形式群中,特色酒店犹如一支神秘的力量,在饭店业中不断发展.本文对特色酒店的生存空间,与特色饭店的区分度,特色酒店的存在的问题,
学习心态是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数学活动不仅是“数学认知活动”,而且也应是在情感心态的参与下进行的传感活动。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内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