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朔爱方枪枪犹如爱自己,有某种自我暴露的味道。但张元爱方枪枪犹如溺爱女儿,既不舍得完全丢弃她身上的“狠劲”,又怜惜地让她的“异常”尽量弱化为某种无伤大雅的淘气和顽皮
很多人对《无极》的攻击火力集中在“没有逻辑”上,但是,在看过张元的《看上去很美》以后,你虽然还是会觉得一个馒头的理由有些做作和牵强,可张无欢小朋友绝对比方枪抢小朋友(董博文饰)幸运,因为他至少可以将以后的不幸归咎于一个馒头,而方枪枪完全是一个没来由的“疯主”。
我不知道董博文是不是演得很开心,但我想方枪枪必定很不爽,因为在电影中,他时常梦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虽然那些幻想有时看起来充满童趣,但很多情况下导演刻意使用了一些镜头语言,将其塑造为可怕的小精神病患者。而且他除了捣蛋,和其他小朋友基本没什么情感交流,甚至和陈南燕、陈北燕姐妹也是如此,除了偶尔作弄她们以外,好像找不到明确的事件可以看出感情的生发和递进。是因为方枪枪是个孩子,所以不需要—般人的,隋感逻辑?还是张元本质就是喜欢将兴趣点落在—个封闭的人扭曲的精神世界中?无论是早期的创作《妈妈》儿子》《东宫西宫》,还是近期的《过年回家》《绿茶》等,都充满了令人惊诧的“非正常”故事和各种“病态”心理。
王朔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是没有阴影的,但是张元的电影总是被某种阴森森的气质覆盖,他经常用一个封闭的世界来呈现一个人的“非正常”状态。在王朔的原著中,空间的呈现是一个“大院文化割据地区”,里面有“幼儿园,翠微小学,复兴路29号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人家”,所以方枪枪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那个空间以及空间里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影片中,幼儿园以外的世界就是一座疗养院(音乐和镜头语言所营造的诡异气氛使得这个疗养院更像是一个精神病院),而惟一的成人世界就是—群致力于压制孩子的老师和面孔模糊的病人、军人。张元试图通过这个孩子的“叛逆和反抗’来实现某种“批判”—个孩子被成人世界规训后的压抑和无奈。但这个“指控”是多么的无力和虚假,因为这里的孩子从来都只是在假想的、变形的,甚至是精神病院式的世界里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个电影最后变成其实什么都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是一团糨糊,因为导演在对表现“异常”的钟爱和一个父亲的心态之间游走。王朔和张元两人对方枪枪的爱是截然不同的,王朔爱方枪枪犹如爱自己,“这些年我也越活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写此书也是认祖归宗的意思,是什么鸟就是什么鸟”。于是在王朔的小说原著中我们看到某种“自我暴露”,扒开衣服,切开躯体,敞亮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痞子”,从来就是这“操性”。
而张元爱方枪枪犹如溺爱自己的女儿,他先把王朔的方枪枪撕碎,保留了小说中方枪枪身上“格格不入”的特性,甚至夸饰为某种“异常”,然后用胶水来粘贴枪,这个胶水里面充满着一个父亲的爱,很感人但是很廉价。因为这种游走,使得在影片中,导演一方面总是怜惜地让方枪枪的“异常”尽量弱化为某种无伤大雅的淘气和顽皮,比如尿裤子,造谣说老师是吃小朋友的魔鬼等等,同是他又不舍得完全丢弃方枪枪身上的“狠劲”。
终于,我们可爱但淘气的方枪枪小朋友脱口而出了一句让人错愕的脏话:“操你妈。”首先所有的老师和观众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因为看起来方枪枪的世界是那样封闭,其次这句话着实露了张元的老底和王朔的影子,方枪枪那被糊好的纯洁的小身体不小心被撕开一个大口。这多少是令人不快的,以至于那些带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都会瞬间讨厌起方枪枪,适时地对身边的孩子补充一句“可不许学方枪枪”。
很多人对《无极》的攻击火力集中在“没有逻辑”上,但是,在看过张元的《看上去很美》以后,你虽然还是会觉得一个馒头的理由有些做作和牵强,可张无欢小朋友绝对比方枪抢小朋友(董博文饰)幸运,因为他至少可以将以后的不幸归咎于一个馒头,而方枪枪完全是一个没来由的“疯主”。
我不知道董博文是不是演得很开心,但我想方枪枪必定很不爽,因为在电影中,他时常梦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虽然那些幻想有时看起来充满童趣,但很多情况下导演刻意使用了一些镜头语言,将其塑造为可怕的小精神病患者。而且他除了捣蛋,和其他小朋友基本没什么情感交流,甚至和陈南燕、陈北燕姐妹也是如此,除了偶尔作弄她们以外,好像找不到明确的事件可以看出感情的生发和递进。是因为方枪枪是个孩子,所以不需要—般人的,隋感逻辑?还是张元本质就是喜欢将兴趣点落在—个封闭的人扭曲的精神世界中?无论是早期的创作《妈妈》儿子》《东宫西宫》,还是近期的《过年回家》《绿茶》等,都充满了令人惊诧的“非正常”故事和各种“病态”心理。
王朔小说里的主人公大多是没有阴影的,但是张元的电影总是被某种阴森森的气质覆盖,他经常用一个封闭的世界来呈现一个人的“非正常”状态。在王朔的原著中,空间的呈现是一个“大院文化割据地区”,里面有“幼儿园,翠微小学,复兴路29号院的操场,食堂宿舍楼之间和楼上的一个人家”,所以方枪枪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和那个空间以及空间里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影片中,幼儿园以外的世界就是一座疗养院(音乐和镜头语言所营造的诡异气氛使得这个疗养院更像是一个精神病院),而惟一的成人世界就是—群致力于压制孩子的老师和面孔模糊的病人、军人。张元试图通过这个孩子的“叛逆和反抗’来实现某种“批判”—个孩子被成人世界规训后的压抑和无奈。但这个“指控”是多么的无力和虚假,因为这里的孩子从来都只是在假想的、变形的,甚至是精神病院式的世界里生活。
有意思的是,这个电影最后变成其实什么都没有完成,甚至可以说是一团糨糊,因为导演在对表现“异常”的钟爱和一个父亲的心态之间游走。王朔和张元两人对方枪枪的爱是截然不同的,王朔爱方枪枪犹如爱自己,“这些年我也越活越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写此书也是认祖归宗的意思,是什么鸟就是什么鸟”。于是在王朔的小说原著中我们看到某种“自我暴露”,扒开衣服,切开躯体,敞亮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痞子”,从来就是这“操性”。
而张元爱方枪枪犹如溺爱自己的女儿,他先把王朔的方枪枪撕碎,保留了小说中方枪枪身上“格格不入”的特性,甚至夸饰为某种“异常”,然后用胶水来粘贴枪,这个胶水里面充满着一个父亲的爱,很感人但是很廉价。因为这种游走,使得在影片中,导演一方面总是怜惜地让方枪枪的“异常”尽量弱化为某种无伤大雅的淘气和顽皮,比如尿裤子,造谣说老师是吃小朋友的魔鬼等等,同是他又不舍得完全丢弃方枪枪身上的“狠劲”。
终于,我们可爱但淘气的方枪枪小朋友脱口而出了一句让人错愕的脏话:“操你妈。”首先所有的老师和观众都不知道他从哪里学来的,因为看起来方枪枪的世界是那样封闭,其次这句话着实露了张元的老底和王朔的影子,方枪枪那被糊好的纯洁的小身体不小心被撕开一个大口。这多少是令人不快的,以至于那些带孩子来看电影的家长都会瞬间讨厌起方枪枪,适时地对身边的孩子补充一句“可不许学方枪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