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课堂提问; 提问方式; 培养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1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育才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2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3在知识关键处发问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比“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的提问要问的明确具体。
4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在思维受阻处引问,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提问,要坚持“学生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双线并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以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 提问方式; 培养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1在初步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育才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2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照本宣科,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
3在知识关键处发问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一是在知识生长点处提问,要从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诱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向新知方向思考。二是在知识重点处提问,引导学生回想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寻找难点。三是在知识联系处提问,用联系的观点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网络中,以新知识联想旧知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水平,自己去自学、去发现、去再创造。四是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难点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不同学生的学习难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有针对性地反复引导,学生才能有所突破。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比“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的提问要问的明确具体。
4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面而另一条边竖直时,教师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在思维受阻处引问,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是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提问,要坚持“学生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的双线并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以达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