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因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的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可见度大,要以最佳效果展示给学生。但有时教师在操作某些演示实验时,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见度非常小,无法让全班学生直接观察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方法;各种电学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及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这样能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更加直观、精确。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校内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可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这一节的教学中,将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套实验仪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就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物理实验。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
(一)学生实验的类型
物理课学生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
1.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
2.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
3. 测定物理量
4. 验证物理规律
(二)根据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示范——练习——总结法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示范;(2)学生的练习;(3)师生的总结。
2. 观察——分析——总结法
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观察——分析——总结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学生的观察;(2)师生的分析;(3)师生的总结。
3. 引导——实验——分析法
测物理量的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出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引导——实验——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引导;(2)学生的实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4. 理论——实验——综合法
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实验——综合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理论介绍;(2)实验验证;(3)综合分析。
5.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教师讲解了有关的规律以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如:给你一根有刻度的杠杆、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一杯水、两根细线和一个待测小石块,要求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出测石块密度的方案。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应用物理知识较多、难度较大的设计实验题。我们知道,密度公式为ρ=m/V,如果测出了石块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求出石块的密度ρ,石块的质量m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问题是石块的体积如何测量?经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最终明白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求石块的体积。
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看到自己设计的方案成功了,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这样做既锻炼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符合新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的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可见度大,要以最佳效果展示给学生。但有时教师在操作某些演示实验时,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见度非常小,无法让全班学生直接观察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方法;各种电学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及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这样能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更加直观、精确。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校内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可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这一节的教学中,将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套实验仪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就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物理实验。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
(一)学生实验的类型
物理课学生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
1.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
2.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
3. 测定物理量
4. 验证物理规律
(二)根据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示范——练习——总结法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示范;(2)学生的练习;(3)师生的总结。
2. 观察——分析——总结法
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观察——分析——总结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学生的观察;(2)师生的分析;(3)师生的总结。
3. 引导——实验——分析法
测物理量的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出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引导——实验——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引导;(2)学生的实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4. 理论——实验——综合法
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实验——综合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理论介绍;(2)实验验证;(3)综合分析。
5.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教师讲解了有关的规律以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如:给你一根有刻度的杠杆、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一杯水、两根细线和一个待测小石块,要求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出测石块密度的方案。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应用物理知识较多、难度较大的设计实验题。我们知道,密度公式为ρ=m/V,如果测出了石块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求出石块的密度ρ,石块的质量m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问题是石块的体积如何测量?经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最终明白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求石块的体积。
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看到自己设计的方案成功了,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这样做既锻炼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符合新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