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实验课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因为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能力的基本途径。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实验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演示活动。它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的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做演示实验时,要做到现象明显、准确直观、可见度大,要以最佳效果展示给学生。但有时教师在操作某些演示实验时,实验发生的现象可见度非常小,无法让全班学生直接观察到。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操作过程及读数方法;各种电学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及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结合先进的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实验,这样能增强实验效果,使实验更加直观、精确。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校内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可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这一节的教学中,将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套实验仪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教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就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做的物理实验。它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
  (一)学生实验的类型
  物理课学生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
  1.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
  2. 观察和研究物理现象
  3. 测定物理量
  4. 验证物理规律
  (二)根据不同实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 示范——练习——总结法
  练习使用物理仪器的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物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或读数方法,因此,要采用示范——练习——总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示范;(2)学生的练习;(3)师生的总结。
  2. 观察——分析——总结法
  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现象产生的条件,观察现象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现象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观察——分析——总结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学生的观察;(2)师生的分析;(3)师生的总结。
  3. 引导——实验——分析法
  测物理量的实验目的是通过物理实验,测出某些物理量的数值,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引导——实验——分析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教师的引导;(2)学生的实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
  4. 理论——实验——综合法
  验证物理规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用实验来验证物理规律,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实验——综合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1)理论介绍;(2)实验验证;(3)综合分析。
  5.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都是在教师讲解了有关的规律以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规律。为了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如:给你一根有刻度的杠杆、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一杯水、两根细线和一个待测小石块,要求利用以上器材设计出测石块密度的方案。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应用物理知识较多、难度较大的设计实验题。我们知道,密度公式为ρ=m/V,如果测出了石块的质量m和体积V,则可求出石块的密度ρ,石块的质量m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问题是石块的体积如何测量?经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最终明白可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求石块的体积。
  学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看到自己设计的方案成功了,内心会充满成就感。这样做既锻炼了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验能力,符合新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在了解学生审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 审美教育 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美育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它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说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的确,通过美育,可以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期刊
摘要:在最后三个月的复习中,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首先确立专题;其次要构建知识体系。最后要查漏补缺:检查出自己的漏洞后,就可以确定自己在今后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哪一部分,怎样学。最后有针对性地训练。  关键词:确立专题 构建体系 查漏补缺 针对训练    距高考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是决定命运的三个月,想要在这最后三个月复习中取得好的收益,必须设计出最佳的复习方案。下面笔者就历史复习方面的具体情况给大家说
期刊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统称为“三个二次”。“三个二次”问题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年高考试题都毫无例外地进行考查,而且近年来也呈现常考常新的态势。下面我们就从创新试题的角度,对“三个二次”问题分类解析。    一、“定义”创新    即对“三个二次”相关问题给出新定义,这里包括新概念、新符号或新法则等。比如前几年创新定义的“不动点”等问题,就很有代表性。解决这类
期刊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从学习的主体逐渐转向了学习的客体,学生机械、盲目做练习的状况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地位必须改变,使他们真正站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要让他们乐学、善学,逐渐成为学会合作、交流,并善于从事社会活动的有朝气的中学生。    一、从教学入手    1.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关键要选准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实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学生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对语言的感悟,而语感能力是促使学生由言语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纽带。因此,加强语感训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语感    语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联想、情感等因
期刊
众所周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有抵触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从而导致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用积极的人生准则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知倾向。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如枯燥无味的讲解、频繁的考试、繁重的“题海式”作业等,都是效率极低的教学方式,其结果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会被动、抵制、应付地去学,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碍于学生的发展。当前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期刊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三后半学期是冲刺的最佳时期。此时学生不仅要优化思维,发展能力,将知识系统化,还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需要学生调整心理并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  近两年来,考纲更侧重对能力要求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知识时有更明确的目标。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生物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高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要学好它,要从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下面笔者就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呢?那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笔者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通
期刊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过程,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以观察为基础、思想为核心、创新为标志的学科教育思想,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的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