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溶于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的我们太年轻,乡愁是书上的课文,体会不到那首诗背后的忧愁;长大的我们,因为学习、工作离开家乡,知道乡愁的滋味,写诗的诗人如今却已离开。余光中的《乡愁》拨动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弦,他的乡愁不仅仅在小小的船票里,还浓于茶的馨香中。
  2017年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 《乡愁》作者余光中病逝,享年90岁。想起苏轼的一句诗:“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这茶,必定是永春佛手茶。
  21岁时,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乡愁》。正如在采访中所说,“如果我十二三岁,我的底蕴还不够我写《乡愁》。正因为那时我已经21岁,古典名著、旧小说、地方戏这些我都读过,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虽然幼稚,但已经很深入,印象很深,所以我不会,也不容易抛弃这个东西,再加上,我父母的乡音都一直蛮重的。”
  提到“乡音”,那么最为拨动余光中内心的那根“乡愁”之弦的地方,就是他的祖籍福建永春。爱茶人皆知,佛手茶就来自永春,余光中也不忘家乡茶,曾盛赞永春佛手红茶,欣然题字“茶香远播”。
  2013年新年刚过,拿着“茶香远播”这幅字,永春县桂鑫茶行老板、2012年秋茶王赛永春佛手红茶金银铜奖得主康金义看个不停,时不时露出笑容,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喝完永春佛手红茶所题的字。
  永春古称“桃源”,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美誉,生态环境良好,山清水秀,是生产无公害天然茶叶的宝地,也是永春佛手茶的发源地。余光中曾经为永春佛手写下了“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诗句。
  “这茶香气饱满、滋润甘甜,满嘴生津,有佛手茶特有的花果香味,真是茶中极品。”听说余光中回乡参加活动,茶王康金义特地拿出他最好的佛手红茶送给余老品尝,受到了其高度盛赞,“每次品尝家乡的佛手茶,倍加思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回忆童年时光。”
  “永春的传统制茶工艺很难得,我小时候就知道,木炭烘焙工艺是茶文化的精髓,要代代相传,大力弘扬。”余光中伉俪饶有兴致地向康金义了解佛手红茶的制作工艺,当得知康金义是用传统工艺来制作永春佛手红茶时,余老特别高兴并欣然提笔,为永春佛手写下了“茶香远播”的四个大字。
  “想不到我们家乡有这么好的茶,但是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要好好推广,我一定要带回台湾,让更多的人品尝、知道我们永春的好茶。”永春佛手茶,更是台湾海峡两岸民间紧密来往的纽带。历史上以佛手茶为媒,永台交流频繁。余光中还曾题词: “桃源山水秀,永春佛手香”。
  除了不忘家乡的佛手茶,余光中也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寄托着对祖国统一的期盼,用自己的行动拉近两岸距离,化解乡愁。
  2006年,78岁高龄的余光中,来到湖南省石门县,参加湖南省茶叶学会、省茶业协会和石门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石门茶文化论坛”,担当两岸文学和茶道“使者”的角色,品茶论道。
  “最清的泉水是君子之交,最香的茶叶是旧土之情”,“我写诗爱品茶助思,却不能饮酒”,余光中对“国饮”也是情有独钟。
  论坛上,他以《中国文化与石门茶禅文化》为题,以自己遍游世界各国的所见所闻,侃侃而谈,力陈茶叶对提高中国影响力、促进贸易和改善全球60亿人生活质量的好处。“酒后禁驾,茶后清醒”, “茶是朋友,酒是情人,咖啡是外遇”,“苦盡甘来”等风趣幽默时庄时谐的演说,触动人心。
  “黄卷,青灯,绿茶,是全世界佛教徒生活的三原色”,余光中先生提示国内茶叶产区要重视佛门市场的开发,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社会、对时代、对经济多维空间的高度敏锐。
  “很多西方人都认为,日本茶道代表东方文化,很让我们尴尬。湖南省在石门县宣传茶文化,弘扬茶道和禅机,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论坛上,余光中说道。而这也许是促成他那一次不远万里,越洋过海出席那次茶文化活动最原始最朴实的动因。
  参观夹山寺和夹山茶园后,余光中即兴发挥,留下了他的墨宝: “茶禅一味可通诗”。
  似乎诗人与茶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称“江南人”的余光中先生喜好饮茶,在诗中写道“满肚郁积正须要一壶热茶来消化……苦茶令人清醒,当此长夜”。他也认为宣传茶文化,弘扬茶道和禅机,是于国于民的大好事,诸如乡愁这样的思绪,都是一杯茶能够缓解的。
其他文献
童启庆的一生与中华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研究茶叶的种植栽培技术到浙江农业大学的茶学系教授;从最初独自一人创作茶艺茶道的艰难到找她学艺的人遍布天下;她编写过很多茶文化著作;她勇敢地在挑剔的日本人面前表演自创的茶艺;她表演茶艺时浓妆淡抹动作柔美;她常开玩笑说,“我是一个和小姑娘抢饭碗的老太太。”    研习茶艺,一路艰辛    童启庆现场要为我们表演一套“九曲红梅”茶艺,就在她从幕后整装出现在我
期刊
9月7日,由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福州市茶叶协会主办,福州市茶叶批发市场海西茶城、福州伴壶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海西首届‘伴壶杯’茶席大赛”在福州盛大落下帷幕,并在福州海西茶城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暨茶文化之夜文艺汇演。大赛评出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名,最佳创意奖和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1名。  本届茶席大赛以“据席说茶,论道海西”为主题,采用独特的“海选一初赛一决赛”赛制,并采
期刊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自然之物与人的品格天生有着某种关联,因而总是喜欢把一些美好的事物人格形象化,古人称之为“比德”,像菊如高蹈世尘的隐士、竹如孤高清傲的雅士等等。“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如是说。就在西营里茶叶批发市场一隅的“雅之道”里,我们就像穿越了千年时空,邂逅了几个身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命运的古代“美眉”,她们的特质就和她们的名字一样天生丽质。茶意阑珊之时,自是奇思泉涌,于是才有了以下这几段刻
期刊
三五好友茶聚之时,除了品评杯中的茗饮之外,人们评头论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壶具和杯具了,尤其是那有着“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紫砂壶和青花瓷,更是被世人所钟爱不已。在茶客眼里,茶滤总是显得那么不起眼,因为它仅仅只是用来过滤碎末,是壶和杯的扈从,仿佛壶是君,杯是臣,它是奴。事实上并非如此,一次漫不经心的闲逛颠覆了我之前所有的“偏见”,今我对它另眼相看。原来普普通通的茶滤也是那么的富有妙趣。  从材质上看,最
期刊
福建华安,宋卿小村,盛产茗茶。看园园町町,梯层叠上,雾里藏画。化石黄土,营养地凝,根吸精华壮叶芽。睿轩茶,杯杯透兰香,神怡倍佳。察考兰香渊源。张氏先祖宋朝茶卿。望高山云处,旧町依存;茶馆遗址,余韵犹香。日改月移,先祖去久,老枞新苗茶道兴。今昔比,更盼有明朝,复销东京。  ————通记《沁园春·睿轩茶》    走进茶乡华安,品韵佳香源名茶,感受睿轩茶文化,置身千年古茶都,仿佛回到茶馆林林总总的宋朝年
期刊
有几天没有喝到茶,在这样的夜晚,没有牵绊,就一人拿出还剩下不多的这款古树生普,想着细细体会一下。  茶并没有存放太久的时间,已经转为黑褐色,这是2004年的茶,生普茶砖,压制得不算紧实,为易武一家小厂所制,是易武高山村寨以上千年老树压的一口料。看到茶的条索,就让人喜欢。条索细长,似舞蹈的仙子。细闻干茶,清香幽细。从茶的干香,就能识别与这泡茶的缘分。  轻揭紫砂壶盖,发出的撞击的声音使人陶醉,这是温
期刊
七月暑日,于贵阳熙苑茶馆,我们得识韩国《莲花》的表演,在炎热的夏日给人带来丝丝清凉。其表演美轮美奂,精致动人,而内蕴的深厚文化又令人叹服,遂赏析如下。  《莲花》茶席的布置清心、赏目,浅绿色调,配以白瓷、白莲、绿荷。由白衣、白裙、白发的千善慧老师主泡,茶艺师身着白色短衣,荷绿曳地长裙,由千善慧老师带领,徐徐地、静谧无声中。似凌波仙子,分宾主跽坐茶席两边。茶席正中有野花数枝、烛火一支,茶艺师所用的茶
期刊
仲春4月,我来到了神往已久的坦洋村。汽车在进村路口立有的两块古朴的大石墩前停下。一块是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的茶叶鉴赏家骆少君题写的“工夫红茶甲天下”:另一块是被誉为福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题写的“坦洋工夫发祥地”。一个只有2000多人口的闽东偏远的小山村之所以名声在外,得益于坦洋工夫;坦洋工夫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归功于荣获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也许是先入为主、境由心造的缘故,当置身在
期刊
9月28日,由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州晚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在福州圆满落幕。本次大赛自4月侣日开赛以来至9月18日,历时5个月,累计入围作品达380篇,网络投票近10万,文章网络总点击率近350万次,创下了历届红茶世界征文比赛的新高。  9月20日下午,大赛组委会成员和评委们在元泰红茶屋福州五一路总店进行最后一轮的评选。本届征文比赛征集到的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达到了
期刊
“皎皎秋空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这是唐朝诗人徐凝的一首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马上就要来临了,当我们尽情期待着碧空如洗、圆月如盘的美好夜色之时,如果来几碟美食、品一壶清茶,将会是何等惬意呢?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常有清茶相伴。试想一下,皓月当空之时与家人朋友一同品一口温热的香茶,氤氲袅袅,何其快哉!这个中秋,让我们一同找“茶”去。    茶香四溢度中秋    中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