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的热兴建与冷思考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7年农业部印发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 2017-2025)》,到2025年,我国要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8个,全国累计投放人工鱼礁超过5 000万空立方米(空立方米:指人工鱼礁外部轮廓包围的体积,是人工鱼礁的计量单位,可简称“空方”或用“m3.空”表示),海藻场、海草床面积达到330平方千米,形成近海“一带三区”(一带:沿海一带:三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的海洋牧场新格局。
  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25年,将有36个国家共14亿人口陷入食物短缺的危机中,到2030年,全球范围内对粮食的需求将增长50%以上。水产品作为国际公认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在居民膳食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我国为例,每年海洋水产品为城乡居民膳食营养提供了近1/3的优质动物蛋白。
  也是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海洋牧场是缓解未来粮食危机的“解药”,在当前耕地减少、粮食供需失衡和世界粮食价格波动运行的形势下,应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推动“蓝色粮仓”的建设。而另一些专家却认为这剂“解药”有毒,大量投放人工鱼礁并非生态环境修复而是生态环境再造,很多打着海洋牧场旗号的“海洋牧场”其实是海水养殖场的翻版,因此不应该盲目兴建海洋牧场。
  引发争议的海洋牧场并非新兴事物。早在1971年,日本就已经提出了建立海洋牧场的构想。1978年~1987年,日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栽培渔业”计划,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洋牧场——日本黑潮牧场。无独有偶,我国的曾呈奎院士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近岸海域实施“海洋农牧化”的设想。1979年,广西水产厅在北部湾投放了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制的人工鱼礁,拉开了海洋牧场建设的序幕。
  什么是“海洋农牧化”呢?简单来说,就是将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像牛羊一样放牧。放牧牛羊要先有草场和幼崽,海洋农牧化也是一样。放牧前,必须先耕海,也就是在海洋牧场所属海域内种植藻类和耐盐植物,建成“放牧”所需的海藻场和海草床。这不但可以净化水质、改善底质,还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防止赤潮发生,是修复海底生态环境、解决海域荒漠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此外,还要人工培育所放牧海洋动物的幼苗。之所以选择人工育苗,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中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的天敌很多,为了确保种族延续,它们的繁殖都有广产卵、低成活的特性。而采用人工育幼苗技术后,不仅大大提高了卵的孵化成活率,也有利于培育出更优质的幼苗。
  耕海和育苗完成后,就可以在海洋牧场里放牧了。人工培育的幼苗放入海洋牧场后,就在食物丰富、水质优良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发育进而繁衍。长大之后,它们中的一部分会被人类捕捞送上餐桌,剩余的则继续生活在海洋牧场中。海洋牧场不是封闭的养殖场,而是自由开放的乐土。一些体格强壮并富有冒险精神的个体,会从这里扬帆起航,游向广袤无垠的大海。此外,优渥的生态环境也会吸引一些野生种群来此安家落户。
  简单地说,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人类有目的地制作它们并将其沉入海底,形成海洋牧场的人工鱼礁区。研究发现,鱼礁会催生涌升流,将海底低温而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上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鱼礁为大型藻类和附着生物等提供了附着基质,它的表面是鱼卵等的孵化器,缝隙和孔洞则是天然的庇护场。此外,鱼礁还能产生大面积阴影和缓流区,成为鱼群躲避天敌和风浪的保护伞。
  人工鱼礁是建立海洋牧场的重要角色,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海洋牧场。用来制作人工鱼礁的材料很多,最早是石块和树枝,后来是钢筋混凝土和玻璃钢材质。近年来,废旧的渔船、轮胎和车辆,甚至退役的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都加入了“组建”人工鱼礁的行列。
  围绕海洋牧场所引发的争议,很大部分就来自人工鱼礁。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沉入海中的人工鱼礁要长时间经受住波浪、强风和海流等的考验,还要考虑海底基底承载力、滑移倾覆的风险及冲淤情况,所以必须慎重选择制作材料,不是随便什么大的、沉的都能往海里扔。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成为新的生态杀手,给环境带来危害。
  美国就遭遇过不当投放人工鱼礁所带来的危机。在佛罗里达州有一片荒芜的海域,由于生活在那里的海洋生物非常稀少,因而被海洋学家称为“死亡地带”。40多年前,当地政府将200万个废弃轮胎投入海底,希望它们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鱼礁,改变“死亡地带”的现状。不料轮胎的固定出了问题,轮胎鱼礁很快就被海浪打散了。四处漂荡的轮胎不仅大煞风景,还摧毁了附近的珊瑚礁。当地政府不得不亡羊補牢,联合海军和海洋生物学家一起打捞这些闯祸的轮胎。但由于轮胎散落的范围太大,加之当地气候恶劣.这项“打捞事业”进展得并不顺利。
  超级链接
  人工鱼礁的历史非常长。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北海一带的渔民就会在海中设置类似装置。他们会用数十根大毛竹插入海底形成竹篱笆,并在间隙投入石块和竹枝等。实践证明,这些古代人工鱼礁能大大提高渔获量。
  美国是现代人工鱼礁渔场发展较充分的国家,灵感来自1860年的一场洪水。当时爆发的洪峰将许多大树冲进了海湾。这些大树很快就成为各种海洋生物的天堂,附近的鱼群受到食物的召唤也随之而来。渔民见此情景受到启发,用木材搭建格笼,装入石块后沉入海底。如今美国建礁范围已大大扩展,从东西沿海到南部墨西哥湾,以至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都有人工鱼礁的踪影。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渔业资源的严重退化导致渔民面临无鱼可捕的窘境。而传统的海水养殖业盲目追求高产量和管理滞后,导致了病害频发。养殖者为了应对病害,滥用鱼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安全的优质水产品需求日益增高。这些都为海洋牧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海洋牧场主要利用工程手段,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海洋生态系统原理,营造适合水生生物繁衍、栖息和生长的渔场环境,进而实现水生生物资源的自然繁殖和补充,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善和修复。它在降低海洋捕捞强度、减少海水养殖密度、产出优质水产品的同时,还能起到固碳除氮的作用,有助于净化水质、降低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同时,海洋牧场还可以拓展渔业功能,将渔业增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科普宣传以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有效带动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形成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及地方海洋牧场233个,用海面积达852.6平方千米,投放鱼礁达6 094万空立方米。
  根据测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场年产直接经济效益319.2亿元、生态效益603.5亿元,年均固碳量19.4万吨,消减氮16844吨、磷1684吨。
  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
  在海洋牧场实际建设中,有时会将传统渔场的诉求与海洋牧场混淆,把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和网箱养殖等同于海洋牧场的建设。这就不利于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发展了。
  人工鱼礁基本上以石块礁、小型构件礁和废旧渔船为主,增殖放流大都一投了之,没有生物控制技术和必要的监测与效果评价。除了少数海洋牧场建设兼顾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场等自然生境的修复,绝大多数牧场未能重视对所处海域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与恢复,因此也就难以抵御环境与生态灾害。
  一些“海洋牧场”在实际经营中,仅被视为获取海洋水产品的途径。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结果,导致了海洋牧场在提供生态廊道、庇护野生种群、调节流场和物质输运等方面的生态作用被忽视。这并不是真正的海洋牧场,也有违海洋牧场建设的初衷。
  名词解释
  增殖放流
  (狭义)用人工方法向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
  (广义)除以上措施之外,还包括改善水域的生态环境,向特定水域投放某些装置(如附卵器、人工鱼礁等)以及野生种群的繁殖保护等间接增加水域种群资源量的措施。
其他文献
威廉·赫士列特从诗歌的发生学角度出发,将诗歌界定为人受到自然印象的感发,产生想象与激情,并在其作用下经由声音韵律表达情感。诗歌对自然真实具有反照作用,通过对其的改造
龙氏装备之龙脑——“蛟龙”号载人舱 “蛟龙”号载人舱是一个密闭球体舱,直径2.1米,用钛合金制造,强度大、比重轻,这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最适合的三人载人舱直径。因为要容纳3个人,还
为解决穿越城市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如航道高等级改造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隔断性影响、港区集疏运导致城市道路拥堵、整治航道引发
认知语言学既是一种新的语言学派和研究范式,也是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了认知语言学的不足之处。但是,至今的研究中并未发现对认知语言学之焦点-背景
海洋透光层是指自然光穿过海水时达到光能衰减至1%的水层深度。位于透光层以下的海就是通常所说的深海了,根据深度不同,深海可分为中层带、深层带、深渊带和超深渊带。因为不透
(2019年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沿海散货运输市场运价呈现先抑后扬、波动振荡走势。在煤炭价格上涨预期以及用煤需求改善等因素的刺激下,下游采购积极性提升,沿海散货运输需求较
稀土材料有着非常优良的特性,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推广性应用,稀土材料由于具备的各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的生产中,有效提升了合成橡胶的性能。主要针对稀土材料的特性及其
从微媒体视域出发,分析微时代环境下的审美活动特征、审美形态、审美源头所产生的改变,从而更好地提升大众的审美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