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债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1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不夸张地说,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欠别人的债。如果借了别人钱财,心里就会忐忑不安,睡不好觉,直到偿清后,才会踏实安心。不过,在我的青春年少时,欠下了一笔永远偿还不了的债。这个债不是金钱,而是书债!
  上世紀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劳作之余,就用读书缓解身心的疲惫。那时,公开出版的书不但数量有限,内容更是乏善可陈。听说邻村的周燕翔家里藏有不少书,就约了他的一个远房侄儿陪着上门借书。不想周燕翔却一口拒绝,说他家里的书早在“文革”初就烧掉了。出来后一问,才知道这周燕翔本是一个中专生,在“反右”期间不知说错了什么话,被开除学籍回老家务农。所以,他说话办事总是小心翼翼。
  了解他的情况后,我就采取迂回的方式。听说他年轻时喜欢写作,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一个雨天,我披着蓑衣来到他家,把自己的一些习作送他指正。看到我恭恭敬敬向他求教,老周僵硬的脸变得和善起来,赶紧让妻子端出凳子让我坐下。在看了我的所谓诗歌后,他说,你这叫顺口溜,缺乏诗歌的想象力,建议你多读点古典诗歌吧!不过,那年月出版社早已经不出版古典诗歌。似乎看出了我的惆怅,他沉吟了半天才慢腾腾地说,我这里有白居易的诗歌集。不过,现在不准传阅,你如果要看,只能偷偷躲在家里看哟!我向他保证,一定不给他惹麻烦。他这才转身走进里屋,拿出两本扑满了灰尘、已经泛黄的《白居易诗集》。不知是出版的年代太久远,还是阅读的人太多,原来的封面封底早已经没有了,是老周用牛皮纸裱糊的,书名也是他用钢笔写的,并加盖了他的私章。诗集是竖排的繁体字,除有白居易自己撰写的“自记”外,还有三个清代名人作的序——一是被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的河南商丘著名诗人、画家宋荦;二是清初著名诗人朱彝尊75岁时写的序;三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学者、诗人汪立名所撰。似乎这本书出版的年月应该是在民国时期。
  得到这套诗集,我欣喜万分,赶紧抱在自己的怀里,沿着崎岖的小道,哼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从此,这套诗集就陪伴在我的枕边。
  不久,县上举办文艺汇演,我被抽调去编写歌词、剧本,又到全区巡演,前前后后长达近半年才回家。母亲告诉我,周燕翔到家找过我几次。我明白,肯定是来催还《白居易诗集》。尽管我还没读完,但还是揣着这套书前往他家。不料他家铁将军把门。他的邻居说,这两年收成不好,有三个孩子的老周一家,经常缺粮断炊,他说了些怪话,传到了镇上。据说镇上打算收拾他,所以,他就连夜带着一家人远走它乡了。至于具体到哪去了,无人知道。
  后来,我外出求学、参加工作,许多书都放在老家阁楼上,唯有这套书,一直带在身边。假期回家,都要去他家的四合院看看,但都不见周燕翔及家人的影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意外地在熙熙攘攘的赶集人群中发现了周燕翔,他也发现了我,劈头盖脸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的《白居易诗集》呢?你今天还给我哟!”我脸红红的告诉他,这诗集放在县城,没带回来。他丢下一句:“那以后还我吧!”说着,就匆匆往镇政府走去,边走边大声说,我去办户口迁移手续,空了聊哈!
  与周燕翔分别后,我回到县城的家里去找《白居易诗集》,但找遍了每个角落都不见这套书的踪影。不知是在多次搬家的过程中丢失了,还是卖旧书时无意将它也卖掉了?好多天,我都感到惭愧。好在那次遇到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周燕翔了。
  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奇遇。1987年夏天,我从二楼的办公室搬往三楼。整理资料时,在一堆时事政治类图书中发现了这两本《白居易诗集》,这让我有些喜出望外。这以后每次假期回乡下,我都带着这套诗集,希望能当面归还给他的主人。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周燕翔的身影再没有出现在小镇上,没有出现在生他养他的四合院里。这套《白居易诗集》,也成我偿还不了的一笔债,放在我的书柜里,直到今天。
  编辑/独渚
其他文献
提起农村学校,你会想到什么?  群山环抱中的穷乡僻壤,昏暗破败的教室,身形佝偻、满面风霜的农村老师,衣不蔽体却又渴望知识的孩子……这些媒体宣传中反复渲染的符号,再配以“大爱无疆,感动中国”之类煽情口号,共同构成了城市人对于农村学校的粗浅印象,一言以蔽之,改革开放后的上山下乡。很长时间内,我也抱有同样的刻板印象,直到来农村才明白,自己简直错得离谱。  2016年九月,我受邀成为支教项目“美丽中国”的
期刊
寻香之道,以此为生。西南香局一直在坚持。  ——作者按  “香道”这个名词在现代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  放在二十年前的中国大陆,听说过“香道”一词之人凤毛麟角,更别说学习过香道的人了。  随着中国腾飞,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优雅的传统生活又不断地走回了人们的视线中,加之古装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的用香场景,仿佛不学学香就落伍了一样。  各类香事相关的课程,香艺、合香或是沉香课程随即扑入眼帘,令
期刊
桃李春风不喝茶  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
期刊
宋代有许多旅行诗,宋朝文人多在旅途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多么清雅的审美空间。京口瓜洲,一水之间。王安石孤舟独渡,得到的是江南岸边好大的一片春色,那一个生机盎然的“绿”字,染透了宋代诗歌长卷。  人在旅途,不舍昼夜。诗人晁冲之有一首名篇写的正是《夜行》:“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上了年纪的晁氏独骑瘦马,长途旅行,至天蒙蒙亮时,到了一
期刊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焚香对古人来说,除了是生活雅趣的表达方式外,在养生活动中更是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明代医学家李中梓说“入室闭户,烧香静坐,方可谓之斋也。”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也提到了:“于一净室内,焚名香一炉于所卧床头,又须设几案,上着香炉,下着所拄龙杖及履鞋等物……”  香的清芬之气具有安定心神的功效,在静坐调息时香作为
期刊
曹操是三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戎马一生,又患有头疾,时有发作,若非施吐纳、行气、导引之术,则早已病故。而他长期身处战事之中,缺乏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环境,能养生至66岁已相当不错了。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映:“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
期刊
不顾  四月里,杏花开了梨花开。  开得浓烈,开得奋不顾身。一场私奔一样的花事,好似生既相爱,死亦何恨!  心里毛茸茸的,突然就湿漉漉的,突然就怦怦乱跳了——这是四月天呀。花绽如雪的四月呀,梨花开了,一团一团的,人站在梨花里,倒成了梨花的点缀了。  山如眉黛秀,人恍恍惚惚的,什么都干不下去,只觉得心里长了什么似的。这“什么”又诱着人,坐在花树下,坐久意未厌。一个人,也可以就着这连绵的杏花,吹个玉笛
期刊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  仁德养肝  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他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
期刊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立是结构。  结构并不比解构简单,甚至更为艰难。有所“立”即意味着道成肉身,意味着对有限人间的具体承荷。此所以宋儒发为“横渠四句教”(张载,1020-1077)先要毅然决然界定心性得以成立的前因后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不学礼、何以立?  香之为道,同样如此,其有天上人间、形上形下之间、具体而微的有所
期刊
你要是悲哀于这世界终有一天会没有了你,你要是恐惧于那无限的寂灭,你不妨想一想,这世界上曾经也没有你,你曾经就在那无限的寂灭之中。你所忧虑的那个没有了的你,只是一具偶然的肉身。所有的肉身都是偶然的肉身,所有的爹娘都是偶然的爹娘,是那亙古不灭的消息使生命成为可能,是人间必然的爱愿使爹娘相遇,使你诞生。  这肉身从无中来,为什么要怕它回到无中去?这肉身曾从无中来,为什么不能再从无中来?这肉身从无中来又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