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文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中文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将具体探讨中文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路径等,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文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32-0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文教育教学面临一些新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和教师需要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采用创新教育模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文教育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创新思维概述
(1)内涵。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将已有知识作为基础,经过独立分析和判断推理创造新知的过程。创新思维类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虽然具备思维的基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性。
(2)特点。具体而言,创新思维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是求异性。求异思维是指突破常规、超越平淡、敢于创新的思维。个体具有求异思维,可以打破思维定式的桎梏,怀疑权威的合理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知识,且从不惧怕失败,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学。[1]第二是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具有开放性。个体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回应。第三是联想性。联想思维是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应用的思维模式。个体拥有联想思维,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体察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第四是综合性。综合思维强调多元概念、多种事实、多类材料的整合。个体拥有综合思维,能够将各类材料融合在一起,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问题解析的思路。第五是独创性。独创思维强调思维表达的独特性。个体具有独创思维,可以理解概念新意,构建新的理论模型。
二、当前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不足之处
(1)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理念会对教学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自主判断和选择,也关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忽视了学习本质,以成绩提升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部分教师、家长认为理工科更加重要,理工科毕业的学生更好就业,文科毕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忽视了文科教育,导致中文教学陷入困境。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中文教育教学创新受到了极大的影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难得到锻炼。[2]
(2)培养模式欠佳。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关注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学校虽然肯定了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中文教育课程,但理论教育的倾向比较明显,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在中文教育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一不可。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实践课程,没有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中文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思维训练不足。纵观我国学校,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对中文教育教学进行了划分,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3]部分学校将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未来职业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实践技巧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没有将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人潜能挖掘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部分学校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分析学生的成长特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层次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使中文教育有所缺失。
(4)教学方法传统。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一些教师仍然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应用粉笔、黑板开展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陷入了被动学习境地。其次,一些教师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采用口传身授的理论灌输方法,没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第三,一些教师仍然强调成绩评价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展教学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评估。上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中文创新教育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三、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和他国的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人需要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中文教育必须得到提倡。[4]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工作生活中都需要应用中文。中文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中文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师应该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继承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互通关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聆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
(2)明确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将“思考”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思”与“学”存在密切关联,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知识,但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是因为其思考不足。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担任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应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识,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不以成绩论英雄,关注学生的课堂思考状态、创新能力发展。
(3)优化课程设置。仅仅将中文教育局限在课堂内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一方面,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活动、分角色表演活动、辩论活动,让学生感受中文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创新思维训练的比重,如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
(4)调整教学方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开展中文教育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价值,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导学案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思维锻炼的实效。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中文教育更加关注。中文教育关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乎国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育人责任,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炜.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资源设计研究——以《尔雅中文》为例[A].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澳门科技大学.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澳门科技大学: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2018:11.
[2]袁洁.中文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策略——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05-107.
[3]王婷.论奥地利华裔少儿汉字教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4]张玉喆,陈申.澳大利亚的中文教育环境及专项中文教师培训项目个案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28-36.
责任编辑:赵慧敏
关键词:中文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232-0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文教育教学面临一些新变。传统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和教师需要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采用创新教育模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文教育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创新思维概述
(1)内涵。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将已有知识作为基础,经过独立分析和判断推理创造新知的过程。创新思维类属于思维活动的范畴,虽然具备思维的基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性。
(2)特点。具体而言,创新思维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是求异性。求异思维是指突破常规、超越平淡、敢于创新的思维。个体具有求异思维,可以打破思维定式的桎梏,怀疑权威的合理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知识,且从不惧怕失败,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学。[1]第二是发散性。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具有开放性。个体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够对某一问题提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使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回应。第三是联想性。联想思维是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应用的思维模式。个体拥有联想思维,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体察事物一一对应的关系。第四是综合性。综合思维强调多元概念、多种事实、多类材料的整合。个体拥有综合思维,能够将各类材料融合在一起,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问题解析的思路。第五是独创性。独创思维强调思维表达的独特性。个体具有独创思维,可以理解概念新意,构建新的理论模型。
二、当前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不足之处
(1)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理念会对教学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乎学生的自主判断和选择,也关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忽视了学习本质,以成绩提升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部分教师、家长认为理工科更加重要,理工科毕业的学生更好就业,文科毕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忽视了文科教育,导致中文教学陷入困境。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中文教育教学创新受到了极大的影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很难得到锻炼。[2]
(2)培养模式欠佳。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关注人文教育,将人文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点,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学校虽然肯定了中文教育的重要性,开展了中文教育课程,但理论教育的倾向比较明显,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在中文教育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一不可。部分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实践课程,没有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中文教育的进一步开展,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思维训练不足。纵观我国学校,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对中文教育教学进行了划分,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3]部分学校将教育工作和学生的未来职业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实践技巧等,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学校没有将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人潜能挖掘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部分学校没有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分析学生的成长特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层次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使中文教育有所缺失。
(4)教学方法传统。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首先,一些教师仍然强调板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应用粉笔、黑板开展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陷入了被动学习境地。其次,一些教师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采用口传身授的理论灌输方法,没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第三,一些教师仍然强调成绩评价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开展教学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评估。上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中文创新教育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三、中文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和他国的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人需要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中文教育必须得到提倡。[4]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工作生活中都需要应用中文。中文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中文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师应该秉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继承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互通关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聆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标准答案”。
(2)明确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将“思考”作为重要的教学方向。“思”与“学”存在密切关联,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知识,但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这是因为其思考不足。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担任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应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一方面,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知识,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不以成绩论英雄,关注学生的课堂思考状态、创新能力发展。
(3)优化课程设置。仅仅将中文教育局限在课堂内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教学和思维训练联系起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一方面,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演讲活动、分角色表演活动、辩论活动,让学生感受中文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创新思维训练的比重,如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创新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学生。
(4)调整教学方法。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开展中文教育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价值,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应用导学案等,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思维锻炼的实效。
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对中文教育更加关注。中文教育关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关乎国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文教师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育人责任,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炜.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汉语国际教育资源设计研究——以《尔雅中文》为例[A].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澳门科技大学.第十一届中文教学现代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澳门科技大学: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2018:11.
[2]袁洁.中文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策略——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改革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05-107.
[3]王婷.论奥地利华裔少儿汉字教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4]张玉喆,陈申.澳大利亚的中文教育环境及专项中文教师培训项目个案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2):28-36.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