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引领 立足学科 存同求异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跨学科整合教学已经成为教改的新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以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及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融合教学的实施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策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中考中,跨学科的综合题型出现率越来越高,以中考命题作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教育领域课程改革探索的主要方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探索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跨学科整合教学,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并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不论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还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其课程标准都要求教师必须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体现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及实践性,灵活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方法及手段,鼓励并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此外,在新课标教学建议中,还专门提出了要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目标的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学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政治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其功能远非其他学科所能及。而历史与社会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其中很多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经过整合,开展教育,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能更好的落實新课标的要求。
  (二)推进新课改“课程整合”理念的落实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加强课程整合是其重要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而加强历史与社会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能进一步开阔自身的教学思路,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对于学生来说,加强课程整合,能促使他们将不同学科之间的只是进行融会贯通,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更灵活地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学而言,通过将历史与社会与思政课程融合,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营造更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从更多层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明确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而进行课程融合教学,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这样能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当前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已经具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面对日益开放且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能够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而且,他们经过思考和分析后提出的问题,往往会超出课本教材的范围,超出学科的范围,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学科融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解答。因此,教师通过学科融合,利用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方式开展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解读课标,分析课程融合的关键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当前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交叉现象。而导致其产生内容交叉重叠的重要原因就是课程标准。首先,从课程的性质来看,两门课程都注重人文性、综合性及实践性,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公民。具体来说,《历史与社会》课程强调“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标准则明确指出“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基于这两者的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指出是提供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当前我国初中教育中人文社会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这两门课程就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的重叠和重复,例如政治、经济、伦理及心理等领域。简而言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民教育领域和国情学习领域。因此,作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或者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时,应及与新课标,对其进行细细品读,细致探寻两门课程之间的融合的关键点,从而更好地开展融合教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的内容时,就可以一“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作为课程融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当前我国在人口、资源及环境方面遇到的问题,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与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求同存异,不失学科原有的本色
  对于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及《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两者既存在的交叉重叠的内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实现两门课程的融合教学,还必须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在相同内容中找寻不同之处,实现融合教学的同时,又不失学科原有的本色。例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往往是借助诸多的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撑,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则是将对学生渗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育的首位,且并不是一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撑,而是以生活中的时事、热点事件作为素材直接开展教育。因此,在融合教学中,教师还必须求同存异,不失本课程教学原有的特色,避免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混乱的现象。
  (三)立足学科,探索有效的融合策略
  正如在前文所说,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课程及《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性质方面都是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人文性学科,而且两者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但二者又各有侧重。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在进行学科融合教学探索时,应立足学科,不断探索有效的融合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时,就可以立足教材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尤其熟记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的相关史实,并借助教材文本提供的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们能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及《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是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在对二者进行融合教学中,教师必须基于课程标准,求同存异,并立足学科,不断探索课程融合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玉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4):11-12.
  [2]蔡双喜.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整合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No.443,(04):155-155.
  [3]姚黎.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观“浙师·甬江”初中社会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有感[J].新课程(中学),2017,(07):236-236.
  [4]张卫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对策研究[J].丝路视野,2018,000(001):P.59-59.
  [5]黄仲俊.课标引领 立足学科 存同求异——初中社会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No.198,(06):23-2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够实现对常规教学的补充,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本文结合教育工作的开展,对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选择与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使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教学媒体;学前教育活动;方案选择  现代教学媒体的实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向学生有效传递知识内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学生逐渐生活在了一个新媒体时代,他们接触到了许多我们都没有接触到的新兴事物,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网课以后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情形,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由此现代电子技术凭借着方便高效的优势踏入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视野。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  一、为什么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管理?  现代社会,学生了解世界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始转向依托信息技术,其中尤以微课教学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但目前微课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初步分析了微课的概念,以及微课应用与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将微课教学模式运用于音乐教学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微课;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中国的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探索和总结了核心素养概念下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21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21世纪培养出的核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在满足个体自我实现需求的同时,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创立新型的课堂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微课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教学手段;微课;初中物理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做到整节课都精力集中,高度集中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在二十分钟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会慢慢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微课教学,这样除了可以解决这个问
期刊
◆摘 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活化”课程,“多化”平台,“深化”协同,更应该搞好思政课一体化评价改革。课题组修正出一套立足于学习实践、侧重于行为养成,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既重“量”、又重“质”的思政评价新模式:立足于学习实践,注重身体力行;侧重于行为树立,良好习惯养成。  ◆关键词:注重实践;侧重养成;思政评价  我校“初中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被确立为泰安市社科联2021年社会科学课题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计算机技术在社会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为人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提供更多便利。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就要积极创新计算机技术发展手段和管理模式,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合理配置和应用原有技术资源,以此来展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优势,更好地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策略,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各类教学资源平台汇聚了许多优质、精品的课程资源,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使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需要使学生们他们知道教学内容与自己生活相关,能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从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科学技术与研究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我国各个科研领域都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但在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依旧存在无法忽视的教育教学资源浪费现象,这无疑是导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的语言学研究现状下,如何将当前语言学研究成果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
期刊
◆摘 要:针对杠杆定义及平衡时是否要在水平位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解决了杠杆教学的疑惑,得出了判断杠杆平衡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杠杆;平衡状态;力臂  在現行人教版初中教材第11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中,关于杠杆的定义以及平衡状态的理解,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误区。有的对教材产生误解,有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现行教材中对杠杆是这样定义的:“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