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境界。重视低年级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魅力,体会丰富情感,体察人情百态,是为“语”、“文”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纯粹地为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使他们伴随着动听的语言把自己带进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学生;朗读教学;朗读水平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朗读能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提高语感,陶冶情操,因而朗读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有效进行朗读指导必须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维度入手,依据具体朗读材料,采用多种训练方法,灵活变通。
一、读前明确目标
(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初步积累字词的阶段,生字的学习还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初读课文时不宜要求过高,而应该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即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义环节,教师可以用语言文字形式明确朗读要求,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标点,恰当停顿。也有老师提出“六个不”的要求,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唱读、不颠倒、不回读。
(二)精读理解文义及情感
在精读课文时,可借助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这种有的放矢的做法可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如:《動物王国开大会》一文,在精读课文之前,提出“老虎让狗熊去干什么?”“狗熊又是怎么做的?”等问题。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读中迅速抓住文章梗概,同时在交流时,亦可训练学生借助句式说完整话、说规范话的能力。再如《小猴子下山》一文,在读前明确目标“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会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加工与思考,形成自己对猴子的独特看法,如:“小猴子目标不明确,最后一无所获。”从一些动作的描写如“扛”“扔”等,可以看出小猴子身体强壮,力气非常大。“小猴子很笨,为什么不分批把玉米、桃子、西瓜带回家呢?”这些看法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灵活指导
(一)教师范读——引路
教师要在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的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朗读能力,必须经过教师的长期范读和指点。模仿是个体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且低年级学生又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朗读中的重难点,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悟文中情感。如《荷叶圆圆》一文中,用“展开”来形容小蜻蜓停靠的样子,和“荷叶是我的停机坪”相对应;因为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作者就用“唱歌”来描写小青蛙;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小鱼儿就快乐地在伞下“游来游去”。这些词语的运用既符合课文的情景,又符合这三种动物的生理特点。教师在范读时声情并茂,用欢快活跃的语气朗读,配上伸手、弯腰、蹬腿等动作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在观看后,立刻学着老师的动作和语气开始练习,最后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停机坪”“歌台”“凉伞”,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做动作、演一演,体会小动物的快乐心情。
(二)情景创设——激情
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文主人公有着共同的情感与命运是朗读的极高境界。低年级课文语句较为浅显易懂,内容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与课文角色相融,实现自我超越。如在讲到《一分钟》中“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迟到的亲身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文中着急、后悔的元元。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唤醒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在朗读时就能将自己的体验移植到人物角色“元元”的身上,从而十分到位地读好这句话。
三、读后强化点评
朗读指导中,教师点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到好处的点评甚至有画龙点睛之妙。点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一)强化优点
教师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于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的语调、表情、停顿等方面的优点,教师必须能够非常灵敏地觉察,并及时表扬、放大,在班级内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如朗读《小花猫照镜子》时,一位学生皱起眉头,恶狠狠地说:“你是谁?为什么老盯着我?”教师就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表情进行表演,如:“这只小猫真的发怒了!”“你皱起眉头,语气那么凶,真是一只怒气冲冲的小猫。”通过老师的表扬,其他学生也会效仿被表扬的学生的语气及表情,最后人人都变成了那只怒气冲冲的小花猫了。
(二)幽默评价
课堂里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起到正确示范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达到老师的心理预期的学生,教师切勿粗暴地批评,也不要给予无关痛痒的鼓励,相反,形式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抓住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在善意的笑声中,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如《要下雨了》中,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学生在朗读时,并未读出响亮的叫喊声,教师顺势扮演起了白兔妈妈:“你声音这么小,难道在说谎吗?我可不相信你说的话呢!”结果话语一出,接下来学生就开始放开拘束,大声叫喊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这就为本课朗读训练打好了基础。
(三)同伴点评
朗读评价中同伴点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同伴的肯定会使朗读者信心倍增,而评价者也充分锻炼了听、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因此,在学生读完之后,不妨请同伴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如果是你,会怎么读?在这种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既解决了课内重难点,又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同伴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朗读评价方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境界。重视低年级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魅力,体会丰富情感,体察人情百态,是为“语”、“文”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纯粹地为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使他们伴随着动听的语言把自己带进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亦挺.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课堂动态指导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3]黄荔芸.浅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J].成才之路,201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学生;朗读教学;朗读水平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朗读能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提高语感,陶冶情操,因而朗读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有效进行朗读指导必须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维度入手,依据具体朗读材料,采用多种训练方法,灵活变通。
一、读前明确目标
(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初步积累字词的阶段,生字的学习还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初读课文时不宜要求过高,而应该让学生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即可。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义环节,教师可以用语言文字形式明确朗读要求,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借助标点,恰当停顿。也有老师提出“六个不”的要求,即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唱读、不颠倒、不回读。
(二)精读理解文义及情感
在精读课文时,可借助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这种有的放矢的做法可提高学生读书的效率。如:《動物王国开大会》一文,在精读课文之前,提出“老虎让狗熊去干什么?”“狗熊又是怎么做的?”等问题。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在读中迅速抓住文章梗概,同时在交流时,亦可训练学生借助句式说完整话、说规范话的能力。再如《小猴子下山》一文,在读前明确目标“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会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加工与思考,形成自己对猴子的独特看法,如:“小猴子目标不明确,最后一无所获。”从一些动作的描写如“扛”“扔”等,可以看出小猴子身体强壮,力气非常大。“小猴子很笨,为什么不分批把玉米、桃子、西瓜带回家呢?”这些看法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读中灵活指导
(一)教师范读——引路
教师要在声情并茂的、绘声绘色的朗读之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的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朗读能力,必须经过教师的长期范读和指点。模仿是个体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且低年级学生又乐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于朗读中的重难点,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感悟文中情感。如《荷叶圆圆》一文中,用“展开”来形容小蜻蜓停靠的样子,和“荷叶是我的停机坪”相对应;因为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作者就用“唱歌”来描写小青蛙;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小鱼儿就快乐地在伞下“游来游去”。这些词语的运用既符合课文的情景,又符合这三种动物的生理特点。教师在范读时声情并茂,用欢快活跃的语气朗读,配上伸手、弯腰、蹬腿等动作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在观看后,立刻学着老师的动作和语气开始练习,最后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借助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停机坪”“歌台”“凉伞”,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做动作、演一演,体会小动物的快乐心情。
(二)情景创设——激情
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文主人公有着共同的情感与命运是朗读的极高境界。低年级课文语句较为浅显易懂,内容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与课文角色相融,实现自我超越。如在讲到《一分钟》中“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迟到的亲身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文中着急、后悔的元元。学生在交流时,充分唤醒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在朗读时就能将自己的体验移植到人物角色“元元”的身上,从而十分到位地读好这句话。
三、读后强化点评
朗读指导中,教师点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到好处的点评甚至有画龙点睛之妙。点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一)强化优点
教师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于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的语调、表情、停顿等方面的优点,教师必须能够非常灵敏地觉察,并及时表扬、放大,在班级内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如朗读《小花猫照镜子》时,一位学生皱起眉头,恶狠狠地说:“你是谁?为什么老盯着我?”教师就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表情进行表演,如:“这只小猫真的发怒了!”“你皱起眉头,语气那么凶,真是一只怒气冲冲的小猫。”通过老师的表扬,其他学生也会效仿被表扬的学生的语气及表情,最后人人都变成了那只怒气冲冲的小花猫了。
(二)幽默评价
课堂里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起到正确示范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达到老师的心理预期的学生,教师切勿粗暴地批评,也不要给予无关痛痒的鼓励,相反,形式可以活泼一点,轻松一点。幽默的评价就能调节课堂气氛,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中得以发展。抓住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在善意的笑声中,让学生明白错在何处。如《要下雨了》中,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学生在朗读时,并未读出响亮的叫喊声,教师顺势扮演起了白兔妈妈:“你声音这么小,难道在说谎吗?我可不相信你说的话呢!”结果话语一出,接下来学生就开始放开拘束,大声叫喊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这就为本课朗读训练打好了基础。
(三)同伴点评
朗读评价中同伴点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同伴的肯定会使朗读者信心倍增,而评价者也充分锻炼了听、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因此,在学生读完之后,不妨请同伴说一说他读得怎么样?你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如果是你,会怎么读?在这种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既解决了课内重难点,又避免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同伴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朗读评价方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语文教学的最好境界。重视低年级朗读指导,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魅力,体会丰富情感,体察人情百态,是为“语”、“文”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纯粹地为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使他们伴随着动听的语言把自己带进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金亦挺.让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课堂动态指导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3]黄荔芸.浅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J].成才之路,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