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善于赞赏
“大声夸奖,小声批评”,这句话说明了赞赏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是多么的重要。“良言一句三春暖”,赞赏别人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这就要首先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特点、长处,哪怕是一丁点微小的变化也要善于抓住,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赞赏,这样就会赢得學生的好感,其实就是承认学生的表现,传递着班主任对他夸奖的信息,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喜欢,也由此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如果以漠然的态度看待一切和对待一切,整天板着面孔,学生无法感觉到你对他们的认可程度,或许他们会对你的威严畏惧,小心翼翼,但内心并不尊重你、佩服你,因而班集体凝聚力无论如何都不会增强。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机灵古怪,话特别多,多次批评也不见效。有一次晨会大课堂时又忍不住一直和身旁的小朋友说小话。这次回到教室时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说小话影响晨会秩序,反而赞扬她“冯婧桐小朋友在晨会大课堂期间,认真倾听了校长的教育,所以才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校长所说到的问题,这说明冯婧桐不仅认真听还认真思考了,这值得我们点赞学习。可是说小话毕竟还是对说话人一种不尊敬的行为,我相信聪明的婧桐已经意识到了,下次会把要讨论的内容留到晨会结束的。”冯婧桐小朋友听我这样一说马上就小脸一红。课间的时候就主动过来找我寻求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那天起,孩子在无论是在晨会还是在课堂中都没有再出现随意说小话的毛病,提高了听课效率之后,她的成绩也就开始蒸蒸日上了。
二、巧用批评
批评是一门艺术,能促使学生对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并受到教育和启发,甚至受益终生。不恰当的批评方法则会引发学生失败的内心体验,使其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倾向,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看到过这样的事例:小孩在客厅雪白的墙壁上用颜料随手乱涂乱画,保姆急得手足无措,用她的话说:“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我早两巴掌上去了!”这时,孩子的母亲回来了,对小孩子说:“宝贝,你画得真棒!色彩也非常鲜艳,将来你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可是画家的画都会拿到美术馆去展览的,而你画在墙上怎能拿卜来给人家看呢?如果你把它画在纸上该有多好啊!以后把你的画画在纸上,好吗?”小男孩欣然答应,非常高兴地去找了一张画纸画了起来。妈妈转过身去对一旁疑惑不解的保姆说:“墙上画脏了,可以花钱重新漆,可孩子的创造力如果扼杀了,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到的!” 这位孩子妈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这使我联想到为师者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许许多多的“不许”和“不准”,“逆反”是现代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典型特征,暴风雨般的批评也会令人产生反感、抵触情绪,甚至会因此而走向反面。记得我刚毕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比较大,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不服气。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朱思颖,个性比较张扬,占有欲极强。班里面的小朋友总喜欢来我这告她的状,这天有小朋友来告她太霸道,隔天就又有小朋友来说她借了铅笔没有还。可是有一次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小朋友受伤了,她表现得比谁都着急。主动背着那位小朋友去校医室,当校医帮助那位小朋友处理伤口时,那位小朋友忍不住痛哭时,她也感同身受似的抱着自己的同学一起哭。看到这个画面,我深受感动,并且抓住这次机会在放学后与她交谈,首先表扬她今天的表现,她对同学的关心与鼓励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听到我的肯定,她的笑脸露出了笑容,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突然话题一轉:“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那么听老师的话而且那么关心同班的同学,但是在竞选班干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却都不选择你,你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吗?”听到我这样说孩子很疑惑地看着我,我就跟她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她还只是点点头,后来她自己主动表态会改一改自己身上的小缺点,争取与同学们和平共处。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跟其他同学的相处越来越友善了,也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来我这里夸赞她的进步,纷纷表示想要和她做朋友。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手段,只有我们评判得法、得体,合情、合理,适时、适度,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对那些有过失的学生,班主任也不应该首先考虑怎么批评与处罚,而应该首先思考这件事情应不应该批评,如果不用批评而用鼓励,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今后的方向与方法,或许既可达到批评的目的也更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投资情感
爱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师生感情融洽的基础。我坚信,班级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接触的世界,问题不在于谁管谁,谁听谁的,而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才会尊敬你、信任你。我不放过平时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学生才会从心底里敬佩你,一个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学生才会佩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女儿,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第三个层次是归属需要,即要感到别人在爱护并且关心着我们。
给学生鼓励与爱的平台,学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老师的魅力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得以展现,学生会感谢你对他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愿意为你做事,为班级做事。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是否心悦诚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方法。心悦是因,诚服是果。所谓“心悦诚服,育德有招”。师生间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从悟性中有了“神会”,学生才能从心底里“服”你。
“大声夸奖,小声批评”,这句话说明了赞赏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是多么的重要。“良言一句三春暖”,赞赏别人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这就要首先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特点、长处,哪怕是一丁点微小的变化也要善于抓住,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赞赏,这样就会赢得學生的好感,其实就是承认学生的表现,传递着班主任对他夸奖的信息,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喜欢,也由此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如果以漠然的态度看待一切和对待一切,整天板着面孔,学生无法感觉到你对他们的认可程度,或许他们会对你的威严畏惧,小心翼翼,但内心并不尊重你、佩服你,因而班集体凝聚力无论如何都不会增强。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机灵古怪,话特别多,多次批评也不见效。有一次晨会大课堂时又忍不住一直和身旁的小朋友说小话。这次回到教室时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说小话影响晨会秩序,反而赞扬她“冯婧桐小朋友在晨会大课堂期间,认真倾听了校长的教育,所以才会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校长所说到的问题,这说明冯婧桐不仅认真听还认真思考了,这值得我们点赞学习。可是说小话毕竟还是对说话人一种不尊敬的行为,我相信聪明的婧桐已经意识到了,下次会把要讨论的内容留到晨会结束的。”冯婧桐小朋友听我这样一说马上就小脸一红。课间的时候就主动过来找我寻求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那天起,孩子在无论是在晨会还是在课堂中都没有再出现随意说小话的毛病,提高了听课效率之后,她的成绩也就开始蒸蒸日上了。
二、巧用批评
批评是一门艺术,能促使学生对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恰当的批评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并受到教育和启发,甚至受益终生。不恰当的批评方法则会引发学生失败的内心体验,使其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倾向,丧失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看到过这样的事例:小孩在客厅雪白的墙壁上用颜料随手乱涂乱画,保姆急得手足无措,用她的话说:“如果是自家的孩子,我早两巴掌上去了!”这时,孩子的母亲回来了,对小孩子说:“宝贝,你画得真棒!色彩也非常鲜艳,将来你肯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可是画家的画都会拿到美术馆去展览的,而你画在墙上怎能拿卜来给人家看呢?如果你把它画在纸上该有多好啊!以后把你的画画在纸上,好吗?”小男孩欣然答应,非常高兴地去找了一张画纸画了起来。妈妈转过身去对一旁疑惑不解的保姆说:“墙上画脏了,可以花钱重新漆,可孩子的创造力如果扼杀了,花再多的钱也是买不到的!” 这位孩子妈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这使我联想到为师者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许许多多的“不许”和“不准”,“逆反”是现代学生心理上的一个典型特征,暴风雨般的批评也会令人产生反感、抵触情绪,甚至会因此而走向反面。记得我刚毕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比较大,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采用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不服气。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叫朱思颖,个性比较张扬,占有欲极强。班里面的小朋友总喜欢来我这告她的状,这天有小朋友来告她太霸道,隔天就又有小朋友来说她借了铅笔没有还。可是有一次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小朋友受伤了,她表现得比谁都着急。主动背着那位小朋友去校医室,当校医帮助那位小朋友处理伤口时,那位小朋友忍不住痛哭时,她也感同身受似的抱着自己的同学一起哭。看到这个画面,我深受感动,并且抓住这次机会在放学后与她交谈,首先表扬她今天的表现,她对同学的关心与鼓励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听到我的肯定,她的笑脸露出了笑容,这个时候我看准时机突然话题一轉:“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那么听老师的话而且那么关心同班的同学,但是在竞选班干的时候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却都不选择你,你想过这其中的原因吗?”听到我这样说孩子很疑惑地看着我,我就跟她一一分析原因,开始的时候她还只是点点头,后来她自己主动表态会改一改自己身上的小缺点,争取与同学们和平共处。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孩子跟其他同学的相处越来越友善了,也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来我这里夸赞她的进步,纷纷表示想要和她做朋友。批评是常用的教育手段,只有我们评判得法、得体,合情、合理,适时、适度,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即使对那些有过失的学生,班主任也不应该首先考虑怎么批评与处罚,而应该首先思考这件事情应不应该批评,如果不用批评而用鼓励,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提出今后的方向与方法,或许既可达到批评的目的也更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投资情感
爱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师生感情融洽的基础。我坚信,班级是一个人与人相互接触的世界,问题不在于谁管谁,谁听谁的,而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学生才会尊敬你、信任你。我不放过平时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学生才会从心底里敬佩你,一个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学生才会佩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女儿,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第三个层次是归属需要,即要感到别人在爱护并且关心着我们。
给学生鼓励与爱的平台,学生会还我们一个惊喜。老师的魅力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得以展现,学生会感谢你对他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愿意为你做事,为班级做事。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是否心悦诚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方法。心悦是因,诚服是果。所谓“心悦诚服,育德有招”。师生间只有产生情感共鸣,从悟性中有了“神会”,学生才能从心底里“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