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健康成长,关键靠培养。因此,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成为当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里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炼、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等。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师必须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教师备课,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以语文课为例,欣赏“景物记,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讲解“名言录”,教师要让学生在批判与继承中受到哲理的启迪;传授“道德篇”,教师要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言行,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学生,评价要适当,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有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要认真听讲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学生,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三、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小学生最害怕教師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和技能,他们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装点生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业道德,更是社会对我们的一种重托和信任。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雁石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里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必须塑造良好的讲台形象:教师的讲台形象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朴实大方、庄重文雅的仪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态,一丝不苟、扎实严谨的教风,生动活泼、因材施教的方法,准确精炼、富有感情的语言,条理清晰、工整优美的板书,深入浅出、熟练精当的讲授等等。教师一旦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可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师必须发掘教材的德育内容:教师备课,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以语文课为例,欣赏“景物记,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他们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讲解“名言录”,教师要让学生在批判与继承中受到哲理的启迪;传授“道德篇”,教师要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言行,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学生,评价要适当,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有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要认真听讲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学生,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三、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
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只要班上搞什么活动,家长总是全力支持。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主要内容是根据本学期教育教学计划,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些工作,使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小学生最害怕教師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和技能,他们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装点生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培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业道德,更是社会对我们的一种重托和信任。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雁石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