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也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长期努力着。而家庭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园地,同样是一个“大讲堂”,家庭教育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使学校教育的成果被弱化,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还不完善,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极大,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和方法会在他们的意识中扎根,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启蒙人。历史中也有许多家庭教育对主人公一生发展都影响深远的例子,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都是特定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学校教育有着很明显的不同。过去,学校被称为“私塾”,且有不接纳女性的规章,真正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学校教育是从近代开始的。尽管学校教育距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意识中最标准化的权威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意识开始缺失。
近几年,学校教育理论逐渐完善,开始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一个更重要的话题引起了热烈讨论。无疑,两者都是不可取代,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才能发挥出两者独有的成效。首先,我们要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备哪些特征。
启蒙性和后续性
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之时便开始了,是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逐渐渗透的,这种启蒙性的教育自小便扎根在孩子的意識当中,是无法或者很难抹除的。伴随孩子的成长,他们生活习惯、表达、感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形成都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而学校教育是后续才开始的,此时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几项基本的能力,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才开始的。
一贯性和阶段性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教育的模式也基本不会改变,同样的教育一贯式的贯穿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终身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则分为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深度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它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一步步实施的,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随意性与科学性
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自然培养出的孩子性格、习惯、能力也不同。家庭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学校教育基于同样的目标,方法和理念也基本统一,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科学,因此效果也更明显。
目前,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是由于个人思想观念不同,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漏洞,这一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家庭教育终究无法达到学校教育的专业化程度。
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存有弊端和优势,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如果能够消除问题,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那么必定会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优质完成教育任务。但是,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下面来说一说几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矛盾的案例。
案例1
某班级中,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学习,向来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各科教师都已经放弃了她。班主任想要知道这名同学为什么早早就放弃了学习,于是与她展开了一次近距离的谈话。学生说:“我不想上学,但是妈妈说了,不学也要混个毕业证,如果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以后会抬不起头。”这位学生的家长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只要得到毕业证即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自暴自弃,认为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另外,在这名家长的意识中,毕业证就是“面子”,而丝毫没有重视学校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思想意识提升起到的作用,认为在社会发展是完全依靠证件的,这与学校教育理念的矛盾是十分明显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要利用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注重过程,而不是为了那张毫无代表意义的毕业证。
案例2
某班级中的男生,在教师讲课时时常顶撞,专门和教师作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完成。在同学当中也十分高傲,时常与他人发生摩擦。于是班主任希望能够通过与家长谈话,纠正这名学生的做法。在与班主任的单独谈话中,这名同学十分高傲,表示“我就这样,我们家里人都知道。”学生的父亲赶到学校后,没有第一时间询问班主任情况,而是对这名学生说:“学习了一天累坏了吧,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班主任在惊讶之余也明白了为什么这名学生会形成如此高傲、骄纵的性格了。家长将孩子当成“小皇帝”,没有底线的溺爱,整日嘘寒问暖和物质奖励,令学生迷失了自我,不懂得尊重,不可一世。这与学校教育追求的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理念是相违背的,这将导致学生未来很难融入社会中。
案例3
某班级中的两名男生由于很小的问题起了争执,在班级中打架,均受了轻伤。班主任与两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了原因,很快就处理了矛盾,两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受伤的情况,班主任将两名学生的家长叫到了学校。见面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家长情绪十分激动,没有询问事情的原委就直接吵了起来,相互指责对方孩子的责任。其中一方家长还安慰自己的孩子:“没事的,大不了我找找人,让他上不了学!”本来已经握手言和的两名学生,又开始针锋相对。这一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理念上的不同,团结同学,友爱共处是学校教育所遵从的理念,而家长却挑起事端,向学生灌输一种“不要怕事”的思想,这是十分悲哀的。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鲜明矛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教育目标矛盾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的,关注的是学识、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的全面发展,顺应学校教育的学生也将终身受益。而家庭教育的目标更看重当下,希望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学生。当然,也有一类家长,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不在乎学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样的极端教育目标也是不可取的。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了根本性的区别。 教育方法矛盾
在教育方法上,每个家庭选择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如以上案例2中,学生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用金钱和物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的家庭通过打骂的极端方式来教育学生。
当然,也不能否认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科学且有效的,例如通过言传身教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好的习惯。相比之下,学校教育的方法有几种固定的模式,一是以授课的形式教育,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二是以谈话的方式教育,通过私下谈话了解学生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或邀请家长到学校中展开三边式的谈话。三是奖惩式教育,通过制定完善的学生守则、班规,严格约束学生行为,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方法上的差异,学校教育的时效性更强,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合理,学校教育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纠正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教育理念矛盾
学校教育的理念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更新,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但家庭教育的理念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思想,相比而言更为滞后和传统。如学校教育理念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力,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发扬他们的特长。
这体现出了学校教育的人性化和开放化。但典型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却是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必须考个好分数,美术、舞蹈都是没有用的,不能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有时间就要多看书、多做题,考上好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思想是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家长所持有的,学生在这种“镇压式”的教育下喘不过气,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是很难通过学校教育纠正过来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为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了阻碍。那么这一问题是否将愈演愈烈,不断加剧呢?广大教师和家长应该齐心协力,一同配合,争取将这种矛盾最小化,共同为孩子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家校沟通共谋方法
學生在学校中表现如何,在家庭中又是怎样的,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如果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在学校中大相径庭,教师和家长就要一同寻求方法,而不能单方面地“轻举妄动”。在此之前,家长和教师要统一思想,对教育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共同的目标下协同一致。
例如,家长向教师反映,学生最近在家中闷闷不乐,表现异常,但是经教师观察,学生在校表现正常。在沟通之下,考虑问题可能出在家长的身上,于是教师与学生展开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到家长最近为学生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学生回到家后只能不停学习,倍感疲惫。教师与家长沟通,家长调整方式,为孩子减压,成功解决了问题。如果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下,家长直接询问学生或者盲目地讨孩子开心,很明显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在一致的目标下,教师和家长合作,才能消除教育的矛盾问题,提高教育的效果。
家长座谈纠正错误
家长打骂学生,用物质奖励学生,用传统的错误观念来教育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建立起错误的价值观,养成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和思想一旦形成,教师是很难再纠正的。但是千人千面,一千个家长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怎样统一呢?我建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将学生家长聚集在一起,说一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心得体会。
教师和其他家长指出错误和不足,分享优质教育方法。这样的集中式座谈能够使部分家长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理念出现了哪些错误,借鉴更有效的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机渗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然,这种座谈并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家长都有效的,一些家长早已被传统教育思想所浸润,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但是针对大部分家长而言,还是具有一定实效的。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明确各自职责范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了各种问题,是因为家长还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及应该怎样去承担这项责任。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要通过沟通,明确划分各自的责任范围,以便家长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加强心理教育。因为学生在家庭中更容易对家长敞开心扉,在没有教师约束的情况下,他们的言行都很容易变得随意起来。家长要利用家庭教育的便利条件,落实心理教育。
另外,学生在学校中能否勇敢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影响。家长如果心疼学生,不忍心让学生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压力,那么学生在学校也会表现脆弱,不堪一击,因此家长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意志力、耐力、勇气的责任。学校教育的任务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技能外,还要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技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锻炼他们在集体中的组织领导能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才能将所有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集中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纠正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还需要一定时日,教师和家长只能通过沟通、合作,将这一矛盾弱化。希望在未来,能够探索出更有效的消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矛盾的方法。
(责编 张 欣)
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的认知还不完善,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极大,家庭教育的环境、氛围和方法会在他们的意识中扎根,父母则是他们的第一启蒙人。历史中也有许多家庭教育对主人公一生发展都影响深远的例子,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都是特定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学校教育有着很明显的不同。过去,学校被称为“私塾”,且有不接纳女性的规章,真正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学校教育是从近代开始的。尽管学校教育距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意识中最标准化的权威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意识开始缺失。
近几年,学校教育理论逐渐完善,开始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哪一个更重要的话题引起了热烈讨论。无疑,两者都是不可取代,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才能发挥出两者独有的成效。首先,我们要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备哪些特征。
启蒙性和后续性
家庭教育从孩子出生之时便开始了,是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逐渐渗透的,这种启蒙性的教育自小便扎根在孩子的意識当中,是无法或者很难抹除的。伴随孩子的成长,他们生活习惯、表达、感知、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形成都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而学校教育是后续才开始的,此时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几项基本的能力,可以说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才开始的。
一贯性和阶段性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教育的模式也基本不会改变,同样的教育一贯式的贯穿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终身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则分为很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深度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它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一步步实施的,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随意性与科学性
不同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自然培养出的孩子性格、习惯、能力也不同。家庭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不同人有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学校教育基于同样的目标,方法和理念也基本统一,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科学,因此效果也更明显。
目前,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均有所提升,但是由于个人思想观念不同,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漏洞,这一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家庭教育终究无法达到学校教育的专业化程度。
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存有弊端和优势,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如果能够消除问题,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那么必定会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优质完成教育任务。但是,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下面来说一说几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矛盾的案例。
案例1
某班级中,一名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学习,向来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各科教师都已经放弃了她。班主任想要知道这名同学为什么早早就放弃了学习,于是与她展开了一次近距离的谈话。学生说:“我不想上学,但是妈妈说了,不学也要混个毕业证,如果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以后会抬不起头。”这位学生的家长向学生渗透的思想是“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只要得到毕业证即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自暴自弃,认为完全没有学习的必要。另外,在这名家长的意识中,毕业证就是“面子”,而丝毫没有重视学校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思想意识提升起到的作用,认为在社会发展是完全依靠证件的,这与学校教育理念的矛盾是十分明显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要利用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注重过程,而不是为了那张毫无代表意义的毕业证。
案例2
某班级中的男生,在教师讲课时时常顶撞,专门和教师作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完成。在同学当中也十分高傲,时常与他人发生摩擦。于是班主任希望能够通过与家长谈话,纠正这名学生的做法。在与班主任的单独谈话中,这名同学十分高傲,表示“我就这样,我们家里人都知道。”学生的父亲赶到学校后,没有第一时间询问班主任情况,而是对这名学生说:“学习了一天累坏了吧,想要什么爸爸给你买。”班主任在惊讶之余也明白了为什么这名学生会形成如此高傲、骄纵的性格了。家长将孩子当成“小皇帝”,没有底线的溺爱,整日嘘寒问暖和物质奖励,令学生迷失了自我,不懂得尊重,不可一世。这与学校教育追求的团结、友爱、尊师重道理念是相违背的,这将导致学生未来很难融入社会中。
案例3
某班级中的两名男生由于很小的问题起了争执,在班级中打架,均受了轻伤。班主任与两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了原因,很快就处理了矛盾,两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受伤的情况,班主任将两名学生的家长叫到了学校。见面后,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家长情绪十分激动,没有询问事情的原委就直接吵了起来,相互指责对方孩子的责任。其中一方家长还安慰自己的孩子:“没事的,大不了我找找人,让他上不了学!”本来已经握手言和的两名学生,又开始针锋相对。这一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理念上的不同,团结同学,友爱共处是学校教育所遵从的理念,而家长却挑起事端,向学生灌输一种“不要怕事”的思想,这是十分悲哀的。
从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鲜明矛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教育目标矛盾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的,关注的是学识、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的全面发展,顺应学校教育的学生也将终身受益。而家庭教育的目标更看重当下,希望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学生。当然,也有一类家长,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不在乎学生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这样的极端教育目标也是不可取的。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出现了根本性的区别。 教育方法矛盾
在教育方法上,每个家庭选择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如以上案例2中,学生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用金钱和物质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的家庭通过打骂的极端方式来教育学生。
当然,也不能否认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科学且有效的,例如通过言传身教来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好的习惯。相比之下,学校教育的方法有几种固定的模式,一是以授课的形式教育,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二是以谈话的方式教育,通过私下谈话了解学生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或邀请家长到学校中展开三边式的谈话。三是奖惩式教育,通过制定完善的学生守则、班规,严格约束学生行为,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方法上的差异,学校教育的时效性更强,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合理,学校教育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纠正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教育理念矛盾
学校教育的理念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而不断更新,是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但家庭教育的理念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思想,相比而言更为滞后和传统。如学校教育理念为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力,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发扬他们的特长。
这体现出了学校教育的人性化和开放化。但典型的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却是孩子必须听自己的,必须考个好分数,美术、舞蹈都是没有用的,不能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有时间就要多看书、多做题,考上好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思想是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家长所持有的,学生在这种“镇压式”的教育下喘不过气,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是很难通过学校教育纠正过来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为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带来了阻碍。那么这一问题是否将愈演愈烈,不断加剧呢?广大教师和家长应该齐心协力,一同配合,争取将这种矛盾最小化,共同为孩子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家校沟通共谋方法
學生在学校中表现如何,在家庭中又是怎样的,教师和家长应该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如果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在学校中大相径庭,教师和家长就要一同寻求方法,而不能单方面地“轻举妄动”。在此之前,家长和教师要统一思想,对教育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共同的目标下协同一致。
例如,家长向教师反映,学生最近在家中闷闷不乐,表现异常,但是经教师观察,学生在校表现正常。在沟通之下,考虑问题可能出在家长的身上,于是教师与学生展开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到家长最近为学生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学生回到家后只能不停学习,倍感疲惫。教师与家长沟通,家长调整方式,为孩子减压,成功解决了问题。如果在没有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下,家长直接询问学生或者盲目地讨孩子开心,很明显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在一致的目标下,教师和家长合作,才能消除教育的矛盾问题,提高教育的效果。
家长座谈纠正错误
家长打骂学生,用物质奖励学生,用传统的错误观念来教育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建立起错误的价值观,养成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和思想一旦形成,教师是很难再纠正的。但是千人千面,一千个家长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怎样统一呢?我建议,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将学生家长聚集在一起,说一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心得体会。
教师和其他家长指出错误和不足,分享优质教育方法。这样的集中式座谈能够使部分家长意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理念出现了哪些错误,借鉴更有效的方法。
教师也可以借机渗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当然,这种座谈并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家长都有效的,一些家长早已被传统教育思想所浸润,无法接受他人的建议,但是针对大部分家长而言,还是具有一定实效的。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
明确各自职责范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出现了各种问题,是因为家长还不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及应该怎样去承担这项责任。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要通过沟通,明确划分各自的责任范围,以便家长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优秀品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加强心理教育。因为学生在家庭中更容易对家长敞开心扉,在没有教师约束的情况下,他们的言行都很容易变得随意起来。家长要利用家庭教育的便利条件,落实心理教育。
另外,学生在学校中能否勇敢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影响。家长如果心疼学生,不忍心让学生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和压力,那么学生在学校也会表现脆弱,不堪一击,因此家长还承担着培养学生意志力、耐力、勇气的责任。学校教育的任务除了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技能外,还要教会他们与人相处的技巧,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锻炼他们在集体中的组织领导能力。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环境,才能将所有的教育资源、教育机会集中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纠正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还需要一定时日,教师和家长只能通过沟通、合作,将这一矛盾弱化。希望在未来,能够探索出更有效的消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矛盾的方法。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