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读预科

来源 :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米苓,女,1982年生于上海,2000年9月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8月赴德国留学。2000年初开始写作,在《少女》、《交际与口才》、《新民晚报》、《读者导报》等报刊发表过散文随笔。
  
  好好读书
  
  从来到德国的第一天起,我抱着“早日考进大学”的念头努力奋斗着,像个秀才般寒窗苦读。在开头的一段日子里,我承受着学习的压力,加上人地生疏,远离亲人,生活的感觉非常不爽。
  在等待预科入学考试的日子里,许多已经在学海里沉浮了多年的朋友们,除了激励我好好准备考试之外,说最多的话恐怕就是,不要忘记抓紧时间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我当时是不领情地回了一记大白眼,心里在犯嘀咕,各位大哥大姐啊,你们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只会说说风凉话。
  两年!只有两年的入学准备期啊!这个时间算长不长算短不短。在国内上完大学的人来德国留学,要拼死拼活地考过DSH,才能正式进大学上课;在国内还没有上大学的,甚至只读过一年半载大学的人,两年内除了学语言还必须修完为期一年的预科。
  对于每个还没有正式进入大学的中国学生来说,入学准备期的每时每刻都紧张得像是在打仗,更要命的是,这还是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了。因此,享受生活这种奢侈的事情在睡梦中也少想为好。这些已经在大学就读的前辈们,想必也有过此番经历,可他们怎么就能这么快地好了伤疤忘了痛,无关痛痒地在一旁嚼着嘴皮子呢,真是让人不可理喻!
  可是才过了几天,我就改变了自己的阶级立场,这自然是我考进预科以后的事情了。头一天,我还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里,第二天,早晨一睁眼,马上又陷入了无限的悲哀,突如其来的空虚让我无所适从。同样是刚刚摆脱真空的生活,在国内高考后,我还知道拉着同学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竟然不知该如何去享受生活了。
  首先,我一直自以为考上预科,就等于踏上了另一个社会,成了真正的学生了。其实不然,预科里德国学生当然是一个也见不到,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教书先生是大学派过来的,其他的情形和语言班的时候没什么两样。再者就是关于这个学生份了,用我们校长的话来说,预科就是个没人要的小孩,有时还会被人家当作皮球踢来踢去的,说是大学附属的,人家又懒得管你。所以弄得我们现在是在大学领的学生证,过着却是与中小学生同一时间的公立假期,而保的险还只能是语言生那样的私人保险。说有多怪就有多怪了,就连出门办事都得长个心眼,生怕不太懂行的人把你错归类为语言生。然而,在对外办事时,一再声明自己是大学生,不仅看似有些多此一举,自己更觉得有点名不符实。
  第一天坐在预科的教室里,听班主任念完规章制度,我早已是心凉了半载。搞什么呀,简直就是把我们看成了小学生。每天不准迟到不准早退;每节课都要考勤,预科校长直接掌握着你的出席情况;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交,这关系到你的平时分;你最好一直到学期末还坐在你第一天坐的位置上,以免点名时被漏掉;说不定,班主任哪天心血来潮,还会强行给你安排同桌;一个月旷课超过二十课时,就会被踢出预科……
  坐在预科教室里上课的各国学生,年纪都半大不小了,自然也不会像小朋友那般,乖乖地听话了。做事一向谨慎的中国学生,也不时要流露出他们的不驯。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样的清规戒律没有受过?老师在我们眼里个个都是纸老虎,那些所谓严厉的惩罚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少看见谁真正挨过处罚。对老师来说,学生的成绩是最重要的,成绩好的,一切大过小过都能免去不谈。成绩差的,那最好就是乖乖的不要有什么风吹草动了。
  估计天底下的老师都是一个心思,那么只要令人满意的成绩摆在那儿,也就不会有什么人来管你的胡作非为了。
  一开始,老师也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来上课的人只要第二天递上一张医生开的假条,也就没事了。也许,这可能是忠厚老实的德国老师们,实在没有遇到过这般狡猾多端的学生,才会如此容易的被欺骗。当然,大多数的学生平时缺课只是“小来来”,图的只是个轻松学习轻松生活。可还是有一两个狂妄之徒,错把老师当傻子,认为踏进预科就等于上了保险,他们想的是,不论怎么样,书总是有的读的。
  终于到了秋后算账的日子了。先是听闻,上一届就快毕业的学生里有个中国学生,旷课一个月,来考试的时候,没进考场就被告知除名了。据说,之前此人也是按照校规,给老师递了假条,含糊其词的说是去陪伴探亲的母亲,然后也不等批准,就自说自话地走了。校长明知其中有诈,也不当面点破,既然你是含糊其词的请假,那我就来个糊里糊涂地把你开除。
  之后,许多“劣迹斑斑”的学生还未来得及闻风收拾残局,各式各样的警告信就如雪花般飞来。我们那位多事的班主任每次上课点名,还不忘提醒一下班中各位危险分子,搞得大家是惶惶不得终日,都在私底下小心翼翼地点数着自己的“罪过”。
  哎哟,德国的老师真是得罪不起,表面看似糊涂,其实心里一本账算得清清楚楚。
  不过,总的看来,在预科里规规矩矩读得进书的学生,虽然感觉上有些累人,但对学习不会觉得有什么别扭,通过考试拿个优秀学生,应该不成问题。
  
  一日三餐
  
  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恐怕是初到乍来的留学生要适应的一个大问题。离开上海的前几天,和朋友出去吃饭。朋友开玩笑说我,那么爱吃西式快餐,即使是考进了大学住在鸟不拉屎的偏远地方,都不忘每星期五早早赶回市区,麦当劳、肯德基的轮番祭自己的五脏庙,平时更是有半夜准时爬起来偷吃甜点的习惯,这回赴德留学那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糠里,饮食方面根本就不成问题。
  可到了德国一下飞机,不知为什么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首先是那些全球连锁的快餐店,里面的面包蛋糕啊,不知怎么的就是吃不出那种熟悉的味道。那些完全按照西方人口味制作的食物,简直就可以说是难以下咽,就拿色拉来说吧,光是嗅嗅那呛人的橄榄油味就能让你翻胃两三天。蔬菜呢,不是被拌成色拉,满嘴生味的吃,就是被煮得烂烂的,面面的口感加上略略的酸味,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馊馊的隔夜饭。
  尝试着自己煮饭,企图改变挨饿的局面,谁知跑到菜市场一看,远非这么简单,蔬菜倒是不少,面熟的却没有几个,想想也是,德国的菜市场怎么会出售上海的时令蔬菜呢,出国前我学的几个家常小菜这里就根本不能做。
  自己不下厨,自然就学着德国人,吃德国食品了。要想让一个中国式的胃在短短的时间里接受德国式的食品实非易事,就连到肯德基去吃心爱的鸡翅(味道自然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可我那时还是固执地要去尝一尝),都会让我吃一回,拉一会,真是屡试不爽。考上预科之后,我才开始去大学食堂用餐。渐渐的,我才发现,德国的饮食虽然没有它的经典,却也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个并不是“黑啤加香肠”简简单单几个字能够描绘的。
  德国食品除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成分。据说,法国食品以质为本,德国食品以量为本,而英国人对这些都不关心,只在乎餐桌礼仪。德国人并非整天嘴巴不停地狼吞虎咽,但是只要找到机会开口就很难停下势头。这“贪吃”的大名有一部分源于历史。
  二战期间以及刚刚停战之后,食品匮乏,老百姓普遍陷入贫困,因此一日三餐内容单调,数量很少。随着食品重归商店,钞票重归腰包,德国人的大肚囊又开始膨胀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作Fresswelle,其间人们纵情填充两腮,正是这次浪潮创造的一代四方下巴的德国人形象,构成了德国人外形的典型特征。
  这种有欠慎重的饮食习惯造成德国人在心脏方面的后遗症,最后他们不得不做出让步。他们曾经一度比英国人多吃三倍的土豆,如今则比以往多吃一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水果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如今的德国人下定决心,再也不肯吃成老一辈那样的水桶腰了(不过,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往日的暴饮暴食,这与德国人爱喝啤酒也脱不了干系。德国啤酒用大麦制成,喝多了人容易发胖,因此过了四十岁的德国男人,想要保持住健硕的身材依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于是给商品挂上注明“口味清淡”的标签成为行之有效的促销手段。
  不过,他们有一种嗜好是永远不会减退的。德国人吃猪肉远远多于欧洲其他国家,每年消耗4500000吨,换而言之,相当于每人每天消耗55安士。德国有句老话,“单吃面包活不下去,必须连同香肠,火腿一起吃。”
  德式早餐包括橙汁、新鲜咖啡(不要即冲的)、数款面包配几种果酱(为爱吃甜食的人准备的)和火腿、意大利式蒜味咸腊肠,以及给要求吃得稍微丰盛一点的人准备的芝士。德式面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而且色彩繁多。事实上大约可以找到200多种不同类型的面包,而且德国人对于没有去麸皮的粗面粉情有独钟,这并非是一时紧跟流行时尚吃健康食品,而是由来已久始终如此。从裸麦面包到裸麦黑面包,从黑面包到椒盐卷饼,单只是面包就足以凑成一顿饭了。
  上午过去一半时,德国人喜欢用点小吃,以免午饭前饿死,而午饭是全天中最丰盛的一餐。下午过去一半时,又需要去找“咖啡和蛋糕”充饥。蛋糕都是精心制作的,加着一层水果、一层奶油、一层巧克力,再外加一层厚厚的奶油。晚餐叫做Abendbrot,暗示这一餐又是面包加冷切肉,不过烹饪食品也很常见。
  德国人视浪费为“罪恶”,讨厌浪费的人,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奢侈的习惯。与德国人相处,务必遵守这个习惯,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因此每当我在学生食堂用餐时,总是战战兢兢的。吃相不好没关系,那说明你饿了。我就怕吃得太快容易饱,送回去半碟子菜遭别人白眼。如果与德国人共进餐馆,不能多要根本吃不了的东西,已要的饭菜必须吃光,汤汁要用面包蘸着吃下去和喝光,用舌头舔光盘子的场面也司空见惯。不要对此感到奇怪,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我就亲眼在圣诞节市场上看到过一个胖妞,在她男朋友的深情注视下,不慌不忙地将手指头上的黄油一根一根地舔干净。
  自然,在德国人的饮食中还离不开啤酒和葡萄酒,但我没有喝酒的习惯,只剩下在一旁观看的份了。
  
  打工!打工!
  
  屈指数来,从预科毕业已经快两个月了,由于我所修的信息学都是在冬季开学,以至于我暂时成了游手好闲的半吊子,好在签证没有什么大问题,那闲着就闲着吧。不过回家探亲这档子美事还是不敢摆到桌面上来谈,最主要是我囊中羞涩,怕这一去一回的用空了家底。早知道人民币不值钱,谁知马克换欧元之后,更是花钱如水流,平时左算右算的也都省不下几两银子,看来打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上预科的时候不是没有过此类想法,实在是心里没底不敢去冒险。在德国的学生谁都知道,对付这里繁重的学业以及那苛刻的教育制度,非得坐得起冷板凳真真正正学进去不可。若不是一板一眼的苦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筛选下来了。
  打工!打工!刚参加完预科毕业考试的时候,一切都计划得那么完美:十来天后是圣诞节,忙着度假的德国人自然会给我们这些学生留下不少工作位置,这期间的工资又是平日里的三倍,如果能去工厂流水线上干活的话,那真是美死我了;圣诞假期之后,大学生们都回去上课去了,这下子又空出来不少适合预科学生的工作,而我呢,可以继续挣票票。玫瑰色的假期!一切都被我想象得是这么的美好,盘算到最后,仿佛我眼前就摆着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欧元大钞,不仅未来的一两年内衣食无忧,说不定抽空还能来个欧盟12国游呢。
  说行动就开始行动,先去劳动局,那里介绍出来的工作一般不差,惟一麻烦的是要你出示各类证件,首当其冲的就是打工许可,语言生因此就淘汰下去了。由于我是第一次在劳动局登记,需要先填写一张个人情况表。当时填表的时候,我就感到了几分危机感,“以往工作经验”这一栏我是空白一片,看看别人的,大叔大婶们我们就先不提,就连还没有什么专业知识的高中生们,写起自己的工作经验都能洋洋洒洒一大篇,什么服务生,搬运工啦,坐办公室的也不少,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再看看我自己的吧,要学历我是没学历,要经验我是没经验,有的只是那空出来的半年时间,时间?有屁用啊!满大街的失业人有的是时间。跑出来打工就不再只是和做兼职的学生们抢饭碗了,这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交表的时候,我连要求都没有多提,等那个笑容满面的老太给我打电话,还不如每天早晨赶来排队等工作呢,哎,路漫漫啊。
  第二站是工作介绍所,既然在劳动局找到活的希望是这么的渺茫,那我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听人说,这年头中介提成的是越来越多,出的价是越来越不公道了,我想尽量不去想它,心里就会平衡许多的。可是就算我能委曲求全,人家也未必看得上我。这不,在第一家工作介绍所,未等我把来意说明,秘书就开口说抱歉了,说是现在没有工作,手头还有一大堆没有处理的学生申请表。就这样,我都没有来得及递表就被客客气气地给轰了出来。那就换一家,随处可见此类工作介绍所,总有一家缺人的吧,但愿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天下来,我跑遍了全城数家工作介绍所,结果都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打击不小,也就提不起什么精神了。某日路过一家小酒馆,忽然瞥见窗户玻璃上贴着一张招工表,说是需要一名女性服务生,当时我没敢进去,荒郊野外里的这家酒馆看上去黑灯瞎火的,怪吓人的。不过这张招工表倒是给我一点启发,我可以自己一家家找上前去问呀。
  第二天我又开始在城中心转悠起来,大冬天里餐馆酒馆的生意都清清淡淡的。找到一家名气不小的啤酒屋,夏天的时候我和几个从丹麦来的朋友还在这里喝过酒,生意确实不错。不过现在……可能真是时节不对,店堂里只有一个人独坐喝啤酒,我真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果然不出所料,吧台里的调酒师一听到我是来找工作的,马上换了副嘴脸,转身忙自个儿的去了。没有人搭理我,我只能灰溜溜地跑出来了。之后我学乖了,凡经过什么酒馆之类的先在外面张望一下,要是里面不喝酒的比喝酒的来得都多,那我还是不进去的好。
  正当我忙进忙出的时候,听说同班同学西贝在咖啡店里找到了工作,我连忙给她打电话请她指点迷津。不提还好,这一提说得西贝是一肚子的气,原来她才干了两天就被老板炒了鱿鱼,现在耗在家里又成了闲人。不会吧,我这位同学长得乖巧,德语又说得好,没有道理连咖啡店里的活都干不下来的。向细心的西贝问过原因,原来是老板嫌她手脚不快才不要她的。手脚不快?!天知道是真是假。不过她告诉我,现在这时候去咖啡店找工作,总比去酒馆、快餐店好。
  夏天啤酒冰琪淋,冬天咖啡热茶,经她这么一提醒我也想到了,先前我真是在病急乱投医。在报纸的边角处,我找到了一家咖啡连锁店的电话号码,果真是缺人的时候,不过这要求好像太……先挂个电话试试吧,听对方的口气好像很满意我,就在一切快谈妥的时候,对方提醒我见面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大学的注册证明,这下我可瘪了,我这预科毕业生哪来大学的注册证明!当我说明了情况,对方无不惋惜地告诉我,让我注册了以后再去。我又被拒绝了。
  一个多月忙忙碌碌下来,工作没有找到,气倒受了不少。朋友生日请我去她自家开的馆子吃饭,席间我突发奇想欲问她店里现在是否缺人,不过一看见她妈推着餐车忙进忙出的热乎样,我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老板娘精明得连个跑堂的都不愿请,我若开口那只是在自讨没趣。
  刚到德国的时候,借住在中餐馆的阁楼上,对中餐馆的形形色色也算是略知一二。印象中那些中餐馆黑得吃人不吐骨头,在厨房里帮忙的累活每小时只给三四欧元,而且还不是免税的黑工,扣去税后的所得就连在麦当劳吃一份汉堡都不够。中餐馆里当跑堂的服务生挣得相对多一些,长得顺眼一点能说会道的,一天忙碌下来,挣得比在流水线上当工的还多,当然流水线在我们眼里可谓是工作既稳定挣钱又多的肥差了。而在有些店里,老板老板娘往往都亲自上阵给客人端茶送水,就如我朋友她老妈,客人给的小费也就尽数落进了自家的腰包,哪还有你打工仔的份。
  中餐馆这扇门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别进的好。
  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有打工记录的人运气就这么好,总是节节高升,为一份又一份新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不像刚打工时那样斤斤计较进出账上的钱,有时一两个月连账单也懒得打一下。我在想,这时候向他们借点小钱,他们可能都不会记得催你还。
  找不到工作,只怕是我修行太浅,“工”路不通啊!
  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我成了一名打工仔。不过还只是个低廉的劳动力,干的是已经做IT的表姐嘴里说的想都不敢去想的清洁工。一提起清洁工,人们就会皱起眉头,很自然地联想到厕所垃圾箱这种污秽的地方,我也一样。因此介绍工作给我的预科同学一开始说得含含糊糊,含蓄地把这份差使说成是在一所艺术类的国际学校打扫教室。就这样,我和介绍人CC兴高采烈地去了。
  学校坐落在人烟稀少的郊县,附近只有一个大型的卖车场,等我们换乘了几辆公交车绕到那里,人早已累得疲惫不堪了。管事的人给了CC一串教室钥匙,CC就自顾自的忙去了。我则跟在一个土耳其大妈身后做学徒……一开始我还在暗自庆幸,以为这两个小时很好混呢。被土耳其大妈来回差使了几趟后,算是明白了做徒弟的苦。这边我弯着腰辛辛苦苦地卖力,那边她隔三差五地来突击检查一下,神神秘秘的样子生怕我在偷懒。她还时不时地在我的屁股后面念念叨叨,动作这么慢怎么行,小心做不了一天就被炒鱿鱼走人。
  走就走,我还怕你不成。我生就不是清洁工的命,当然不似你干得快了。我被她说得心里窝火,骂街的粗话险些就从嘴里跑了出来,转念一想,和这种大字不识的土耳其大妈有什么好计较的,反诘她一大堆说不定她还不知道在骂谁呢,还是省省吧。
  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朝土耳其大妈放了一记恶狠狠的白眼。这下可不得了,她像是感受到了我的强烈不满,乒叮乓啷地一路疾步而去。不一会儿,她就把介绍人CC给带来了,对着他叽里呱啦地抱怨了一通,弄得CC还以为我在这里发小姐脾气呢。结果土耳其大妈把她没有干完的活,统统丢给了我们俩,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我们两个人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在土耳其大妈的监视下,忍气吞声工作了好几天。因为又来了新人,我终于也能像CC那样,手拿一把钥匙,两个小时泡在自己分管的地方,静静心心地磨洋工了。
  我最恨打扫厕所了。德国的公共厕所称得上“臭名昭著”,里面不仅臭气熏天,更是涂鸦满天,污言秽语四处可见,让人一点如厕的兴趣都提不起来。当然我这里所指的公共厕所,也包括学校里的厕所,就这点而言,德国中小学生的素质并不比睡火车站的酒鬼高多少。扫一层教室必定会摊上一个厕所,或女或男更有可能是残疾人专用的。我亲眼看见过这样一个女厕所,离头顶不足一米的天花板上,密密麻麻沾满了一团团灰不溜秋的手纸,活脱脱一个钟乳洞,还好管事的没有让我把它们都弄下来,否则我一定会三天三夜吃不下饭。我现在三言两语描写当时的场景都觉得有些反胃。我承认,在万不得已去扫厕所时,我是极其敷衍了事的,我不可能像对待自己的房间那样,边边角角都扫到家,那样的话晚上我真的会做噩梦的。
  即使是授业解惑的课堂,也经常会遇上一些惊心动魄的场面。教室门一开,眼前先是灰蒙蒙的一片,待烟雾散尽,展现在眼前的是满地狼藉,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刚才一定是打过了仗,我这清道夫现在是来收尸的。眼前的一张桌子上被人用喷漆画了幅大大的抽象画,血淋淋的样子,油墨未干,空气中还弥漫着喷漆特有怪味。抽象画周围散落着一大堆铅笔屑,卷下来的铅笔屑原封不动地保持着自由落体后的姿势,可以想象当时铅笔的主人一定是与别人神聊得唾沫横飞,一边手不停顿地卷着铅笔刀,从桌上一路忙到桌下,不知不觉中铅笔就不见了一大半,造就出现在这种场面。教室的后面有把椅子歪歪斜斜地躺在地上,椅子坐垫反面呈现出一张粘满陈年口香胶的大花脸,原来喜欢随时随地嘴里塞块口香糖的德国学生也有这种顺手处理残渣的习惯。地上到处可见市面上流行的巧克力的包装纸,或是整张或被撕成了条。偶尔还会看见一两堆瓜子壳,那里不久前肯定出没过一群伊朗人或土耳其人什么的,因为这种相对烦琐的零嘴,只有在阿拉伯人开的民族特色店里才能买到。在给分类垃圾桶换袋的时候,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只湿漉漉的橡皮套,我眉头一皱,差点没把隔夜饭吐在里面……
  某日,带着顶替CC的同学去上工。路上,他突然好奇地发问,在我们工作的那个学校里是不是都是些残疾人?我听了一愣,不解其意。他赶忙补充一句,CC告诉他的,就是脑子秀逗、生活不能自理的那种。这下我差点笑翻了,这所方圆百里大有名气的国际学校竟然被他想象成白痴满地、弱智云集的特殊学校。不过,事实上他形容得一点也没有错。德国人真是太宝贝这些祖国的花朵了,除了学费全免,还要学校自掏腰包为他们请钟点工。大少爷大小姐们不费脑筋,随手生产出来的垃圾让它原地呆着,第二天就会自动消失。
  这样每天放学来来回回的,奔走了好几个月。我们越来越觉得不值。赔在打工上的时间太长,能赚到钱的只有区区两小时。路上来回奔走就搭上了一个多点,加上乱七八糟用来休息的时间,放学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基本上没有自修的空间了。更为糟糕的,别说令人激动的劳动成果看不到,就是实际的报酬什么时候到手也显得遥遥无期,每个月底拿不到花花绿绿的钞票,账户上也看不见清洁公司汇入报酬的记载。向常做这份工的预科同学打听,他们拍拍胸脯向你保证,工钱一定会发,只是早晚的问题。还是等等吧,可是,这么一等,几个月过去了,活还是白干,钱却是一分也没有看到。
  拨了几通向清洁公司催款的电话,没有结果。万般无奈之下,我们联合向有关部门投了份投诉信。
  终于,在半年后我们看见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我们忽然恍然大悟,这所工资颇高的清洁公司,说不定是空壳公司,没有足够的运作资金,老板一个人掌管着所有资金的出入。他将所承包的学校清洁工作的工钱挪做它用,而打工者的工资能拖则拖能赖则赖。他之所以大量聘用来德国不久的的中国学生,就是因为中国学生一是怕闹事,二来即使感到不公正,也大都是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比起那些虽然大字一个不识却在德国早有家眷的土耳其大妈来,用起来更加放心随意。
  于是,我们预科这一大群人在与公司结算工钱后就辞职不干了。我们离去以后,对方一点损失都没有,照样有数不清的人争先恐后地递材料进去,要求到清洁公司上班。相反,我们这群中国学生却又成了可怜的失业者。
  
  爱情无缘
  
  记得九丹的作品《乌鸦》刚面世的时候,有许多读者骂她不仅自甘堕落,还在那里信口雌黄诋毁留学生的声誉。我不清楚新加坡的留学生究竟怎么样,但是来德国快一年了,在我的眼睛里,异国他乡却是一个爱情的荒漠。
  由于对东方人的猎奇心理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天壤之别,本来在东方人眼里看来其貌不扬的女子,转眼间成了西欧男人的宠儿,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东方女子都自信心满满,洋洋得意起来。许多稍有点姿色的女孩,就削尖了脑袋往德国人圈子里钻,迫不及待地想找个德国男朋友。为了自身的虚荣,唾手可得的名利,甚至是看来遥不可及的德国国籍,人家只要手指勾勾,便立即像牛皮糖一样粘了上去。年纪小的,多半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瞄上条件好的就立马易主;年纪大一点的,就想方设法地套住对方,港台剧中那些下三滥的手段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随手拈来,因为在德国堕胎是违法的,所以怀孕这招几乎是百发百中,尽管结了婚也不一定拿得到德国国籍。
  可是这样真正找到幸福的会有几个呢。
  在学校里,看看周围的德国男生都是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再看看那些女人们口中的德国老公吧,几乎个个长得都傻里傻气的,许多地方还不及她们自己的同胞。日耳曼人是一个自视甚高的民族,要他们接受这些并非拥有过人之处的女子谈何容易,和一个对自己只是充满了猎奇心理的异国男子共同生活实非易事。
  21岁的木木,一个嫁作人妇的北京女子,尽管她一直深信和她那位学法律的德国先生的结合出于妙不可言的爱情,可是她还是不时地向我抱怨她先生平日对她说的德语挑三拣四的絮叨,说他给她纠正语法错误时那种不耐烦的口气以及略带鄙视的眼神,都让她感到莫名的恐惧。今天不耐烦的是木木那口不地道的德语,明天也许是中德饮食文化的不同让人感到格格不入,将来看不顺眼的只怕会是那无法改变的肤色了。到底有多少美丽的东方新娘会落的个童养媳的惨淡下场,那就不得而知了。
  “在德国要不就找个德国男朋友,要不就找个中国人”,这是一个追求者对我的漂亮女友说的一句,当然那个人说此话是另有目的,因为我的女友喜欢上了一个伊朗男孩。
  可是和语言相通的人真的可以找到一份患难可贵的感情吗?一览身边流行的爱情就像速成的快餐,没有沉淀没有回味,为的只是对付一时的饥肠辘辘。一个读经济的北方男子曾向我抱怨有家不能回有床不能睡,一问才知道他的同屋带回来一个才认识不到三天的女孩,说得让对方喜欢自己,就和她住在一起了。我的朋友嘲讽地对我说,也许真的是他年纪大了,现在的年轻人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才短短几天就上床了,以他看来,再怎么快也是需要几个月来了解一下的吧。
  在德国,有些人确实变得洋不洋腔不腔的。我读的预科里有个男生,一见喜欢的女生答应做自己的女朋友了,就迫不及待地留她过夜。吓得那女生大骂他流氓,从此之后一看见他,就像老鼠见着猫躲都来不及。
  除此之外,同居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全都冒出来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如果不是学生公寓的话,两个人住在一起出比较少的钱,可以住上比较好的房子,对方有的东西自己就不必添置了等等。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这是一个自由意识超前,没有社会舆论压力和父母长辈引导的伊甸园,可是随心所欲的背后究竟还残存了多少良心与责任呢。我相信还有许多人为了自己和别人都不受伤害,依然严守着清规戒律当个苦行僧。
  可是这样又如何,只要他们踏出了国门,在国人眼里就是不一样了,当然也包括感情方面,等饱经沧桑学成回国,又如何知道那些趋之若鹜的追求者不是有备而来,而更多的平凡人恐怕对其将是敬而远之。当自己为了美好的梦想决定远渡重洋的时候,甜蜜的爱情就已注定将离自己远去,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他文献
这天又去喝酒,而且抽完了整包的烟,这已是我喝的第三杯“红粉佳人”了,我喜欢这个名字和它的颜色,我依然喜欢这家酒吧,尽管我叫不出它的名字。  现在,真的是和以前不同了,有钱了,可以去情调很好的地方坐坐,可以买漂亮却昂贵的衣服,也办了一张张的信用卡或是贵宾卡。但我一直都很怀念校园里那段清苦的日子——月初的时候,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天天吃肉排或是鸡腿,然后再来一份冰淇淋或甜筒;月中,我们兜着那张所剩不多的
期刊
万之,本名陈迈平,1952年生。1985年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硕士,毕业后赴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长期任教,并担任《今天》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短篇小说、剧本和翻译文学作品等数种。     旅法华人女作家山飒用法语创作的长篇小说《围棋少女》2001年获得颇有名气的龚古尔奖(其中之一项,由法国高中生评选),我早有所闻,读到过一些新闻报道和国内文学界的好评,还听到一些法国朋
期刊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是许多海上鱼类繁殖的季节,这时,如果用电或炸的形式来捕鱼,对于渔业资源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  2007年10月12日上午8时许,漳州东山县大产村两艘电炸渔船,窜到西埔湾海蛎地和西坑码头前海域非法电炸鱼,当地渔民和养殖户发现后,立即向前楼边防派出所报警。边警闻讯后,立即赶往事发海域制止,并组织当地村民分乘3条渔船包围点炸渔船。非法炸鱼者看到边警乘船靠近,竟然向边警乘坐的渔船附近扔
期刊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所有的门窗都关了,却关不了风雨兼程的思绪。晚饭后一个人坐在四楼的一隅,空空地望着窗外那些被烟雨吞噬的高楼大厦,静静地享受着这个雨夜带给我的孤独与寂寞。想起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孤独无援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无可奈何的心境。  有首歌词缠绵地唱道: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那讲的究竟是一种小家碧玉的失落。寂寞不是孤独,寂寞仅仅是表层的一种感觉,平庸而世俗就像被虫叮咬之后的疼痛,而
期刊
翦翦:我最关心,也是最疑惑不解的一点是什么促使你写作?  盛慧:也许是出生在乡村的缘故吧,我相信宿命。在我看来,一个人能不能写作,能写什么,这基本上是命中注定的事情,这取决于你的气质与童年经验。我要感谢我十六年的乡村生活。我们家在镇子的最西面,从镇子到我们家,要穿过长长的旧街,弃废的中药房和豆腐店,还有一些空空的房子和等待死亡的老人。巨大的树枝使明亮的下午变得安详。站在我们家的后院里,可以看到一望
期刊
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成立后,不仅得到广大海钓人的热烈追捧,更争取了一大批海钓产品企业的热烈支持。活动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很多海钓企业,各企业对活动中心的支持让工作人员无比感动。  他们表示,专属产品必将专属生产,保障专属产品的质量要绝对过关;配合海钓大师完善产品性能;更有企业为专属产品研发生产新产品,控制市场渠道等等。在这么多的支持与帮助下,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力求为广大海钓人打造出一批质量好,价格
期刊
联合主办:海钓中国  珠海市桂山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珠海桂山海钓协会  桂山景致旅游服務公司  支持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  协办单位:澳门户外康乐体育会  上海海狮高特水上用品有限公司  目的:加强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下属各分会之间的交流,推广海钓竞技钓鱼运动,推动中国海钓旅游事业发展。  评级:本次赛事中获得团体前三名的队获得参加本年度海钓中国全国(海钓)俱乐部杯赛总决赛资格,
期刊
郭向华,女,江苏省无锡市人,1981年11月生,现就读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大众传媒专业。曾为《少年文艺》获奖小作家,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小说《蓝色降落伞》入选《当代先锋小说选》,部分作品发表于“南京评论”、“暗地病孩子”等文学网站。      1    其实这是不值得说的,一厢情愿就是一厢情愿。    2    学校的体育中心特别漂亮。一个大看台把运动场分成东西两半,东面是排
期刊
1984年7月,改革的春风吹暖了青岛这片沃土,开放的浪花向我们跳跃着飞来,美丽的青岛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体委、体总的支持和鼓舞下。一些刚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的积极策划下。青岛市钓鱼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青岛市钓鱼协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举行青岛有史以来的第一届海钓比赛。比赛在青岛市团岛湾岸边举行,吸引了来自市直机关、部队干休所、四方、沧口、银行
期刊
当全国的海钓朋友们正在热烈参与到海钓中国联谊活动中心来时,我们也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地,为筹备活动中心专属产品而精挑细选。  本着服务海钓人的宗旨,我们要求活动中心专属产品必须是质量上乘、价格公道。  在挑选产品时,工作人员的准则是:  关于专属产品质量——所有专属产品必须经过国内海钓大师或高手的实战检测,确认并完善钓具的性能,方能进入专属产品行列。  关于专属产品价格——特许销售,会员订购,减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