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自行车的生死存亡战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挑战传统,众多企业逐利而来
  在2015年4月,乐视体育就宣布与飞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制作超级自行车。这款被命名为“鵟buzzard”的超级自行车是乐视体育的首款智能硬件产品,也是其构建“赛事运营 内容平台 智能化 增值服务”生态布局的关键一环。8月,超级自行车一经推出便引起抢购热潮,1秒卖光首批100台现货,预约用户的抢购成功率仅为1/4 900。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自行车是最为廉价、最为简单的城镇代步工具。尽管近年骑行盛行,价格步入万元大关的自行车已不算稀奇,但自行车与“智能”始终绝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乐视这种互联网企业也跨界玩起了自行车?

  在乐视体育智能硬件副总裁李大龙看来,国内自行车市场的年增量7 000万,存量超过一个多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享受骑车的过程,这个巨大的市场也给了乐视体育去做超级自行车的原始动力—让用户真正的喜欢上骑行的乐趣。不过,自行车行业在近百年来已经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变化,同质化严重的同时。李大龙期望乐视的超级自行车是一次“破坏式创新”,甚至要“与传统自行车开战”。
  要与传统自行车开战的并不只有乐视一家,从2014年开始,百度和小米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就相继加入自行车大军,Begin One、BiCi、Cookee、700Bike、LIVALL和斑马自行车等众多创业公司也成了这场“造车运动”的弄潮儿,一时间互联网公司要“颠覆传统自行车”的举动让人有些血脉喷张。在乐视超级自行车发布的前一个月,由久邦数码创始人张向东联合创立的700Bike便一口气发布了旗下4款城市自行车。
  智能自行车之所以受到众多企业垂青,与国内市场潜力和互联网生态发展有关。首先,国内的自行车数量非常庞大,目前中国有接近5亿辆自行车,位列全球第一,所以作为一个切入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其次,通过手机、手环等设备与智能自行车形成智能生态闭环。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智能自行车这个概念瞬间引发大众的求知欲。它的中心词是自行车,完全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加之智能化的标签,很多人对此寄予厚望,期望它带来更多的舒适和便捷。
  不接地气,智能自行车被唱衰
  智能自行车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许多互联网企业都想分得一块。然而,智能自行车虽然受到大把用户的关注,却几乎被业内媒体及骑行爱好者一致唱衰,认为“智能自行车死在襁褓”,认定投资智能自行车的厂商走上了生死存亡的“不归路”。反对者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智能自行车的出货量严重不足,有的厂家只出货了几百辆;目前的智能自行车只是跟风之作,并不符合骑行用户的真正需求;无法形成一致的好口碑,专业调校等线下服务不便开展。
  乐视超级自行车官方数据称,8月12日10点,新车登陆乐视商城开放预约,一小时内预约数即破4万;8月19日10点,首轮预约结束,累计预约数高达490 613辆,创造了车类预约新纪录。乐视超级自行车的数据便足以反驳出货量不足的质疑,用户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
  关于智能自行车到底是跟风还是发烧的问题,可谓见仁见智。700Bike联合创始人张向东表示:“现在的自行车从产品创新上来说,切入点太多。大部分用户就是以防盗为第一需求,这是需要联网的;稍微高一点级别的用户,也就是骑车通勤,顺便活动筋骨,周末去公园锻炼的类型,联网功能里,也就用用记录下里程轨迹。更高级别的用户,也就是踏频、心率和骑车教练之类,离大众需求,甚至我这样的发烧爱好者,都太远了,而且日常并不需要。”智能自行车虽然专业性欠缺,但它是很新鲜的东西,是一种尝试,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地方。
  智能自行车尚属于新生事物,处在起步阶段,被公众广泛接受并形成一致口碑需要时间。从目前在售的智能自行车的线上评价来看,用户对工艺质量、性能体验和服务品质尚属满意。尽管现阶段智能自行车的线下服务确实有所欠缺,但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反观其线上服务,也已普遍得到用户的认可,为进一步推动智能自行车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看,虽然反对者的质疑有失偏颇,但智能自行车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往严重了说,倘若智能自行车不能尽快改变“在传统单车上加载了一两件电子设备”的幼稚做法,就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最终不知不觉淡出人们视线。毕竟,目前大多数所谓的智能自行车都不具备颠覆性的革命创新。世界顶级品牌COLNAGO和MARMOT仅需简单加装一些电子附件即成为更加高大上的智能单车,因为他们才是具有真正技术实力的佼佼者,一旦那些行业实力派开始发力起来,大众很可能会倒向他们,从而放弃那些所谓的新品牌智能自行车。
  小编观点
  自行车市场的爆发难度大,最大原因是一方面难以精准把握骑行者诉求,另一方面大众的代步场景难形成。智能自行车能否成功,其实不是智能不智能,而是能不能在市场上找到一个细分领域去占领市场,对用户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好自行车,而非智能自行车。不管是传统自行车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转变思路,让智能自行车更贴近用户,贴近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概念是个好东西,但如果只有概念而没有实际服务,甚至只是透支概念,那对智能自行车业是有害无益。
其他文献
最近,我从同学那儿得知:同寝室的死党黄兵经常找我MM套近乎。想不到,平日里和我称兄道弟的这家伙,竟然有如此居心。不过,我不太好马上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毕竟缺乏证据。    耐心等待,机会到来    我依然像平时那样对待黄兵,不动声色地寻觅着机会。终于有一天,黄兵放在寝室中的电脑被病毒击溃了,他叫我帮他装一个Ghost XP。见他急着出去踢球,我就“勉勉强强”地答应了……。哈哈,这下我大显身手的机会来
尴尬的VR游戏  最近一段时间,在游戏展上展示自己的VR设备,甚至用VR设备来玩自己的手游似乎已经成了许多开发商最热衷的事情。整个VR市场呈现出了一种诡异的大繁荣景象。为什么说它是诡异的大繁荣?原因很简单。表面上看,各大游戏展纷纷热炒VR设备,VR设备也花样繁多。从像Sony这种自带屏幕,售价动辄上四位数的VR设备,到目前占据了市场绝对主流的“夹着一块手机屏幕,我就是VR设备”的廉价VR设备,甚至
随着互联网巨头业务边界的不断扩张,当今移动互联网当中的创业者,已经很难再从移动IM、购物和支付等领域找到创业机会—更细分的垂直领域成为了首选。除了声量更大的智能硬件和移动医疗等领域,女性市场也同样暗流涌动。  美颜、美妆,很多创业者开始围绕颜值经济做文章。近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美狸美妆创始人张洪先生,邀请他和我们分享了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创业经历,以及自己对于这个市场判断和解读。  从卖化妆品找到创业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今年或超美国  由于中国拥有庞大人口,使得中国多个消费领域的开支今年都有望赶超美国,移动游戏便是其中之一。据市场研究公司Niko Partners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游戏将创收逾5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这将帮助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游戏市场。不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近4.2亿的移动游戏玩家,而美国的移动玩家数量则只有1.6
见效慢,风险大  早在2011年6月,苹果便在iOS5中带来了引人注目的新功能—Newsstand(报刊杂志)。用户可以在iOS设备上直接订阅杂志,使用iTunes支付费用(三七分成)。然而,Newsstand并未达到预期。耐心耗尽的苹果已在iOS7当中,将它降级为了一个普通内置App,惨遭“活埋”。世界巨头尚且如此,国内的境况可想而知,真正赚到钱的屈指可数。  中国移动在推出移动阅读业务时,数据
13亿美元易车网完成融资  今年春节期间,易车网发布公告,宣布已与京东和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和腾讯以现金及独家资源的形式对易车网投资约13亿美元。根据协议,京东将以认购新发行普通股的形式,向易车网投资共计约11.5亿美元(其中包括4亿美元现金及约7.5亿美元独家资源)。同时,腾讯也将以认购新发行普通股的形式投资1.5亿美元现金。此外,京东与腾讯将分别以1亿美元与1.5亿美元认购易车网旗下汽车
比更小还小  印象中,投影仪是那种方凳大小的悬在教室上空的仪器,沾满灰尘且不易搬动,作用也就仅限于教学。而今,笔者拿到的酷乐视Q6微型投影仪(以下简称“酷乐视Q6”)只有iPhone 6 plus大小,厚度仅1.5cm,可轻松装入口袋。  随着体积上的浓缩,外观带来的变化更强烈。酷乐视Q6一改传统投影机的单调颜色,边框采用了对国人胃口的“土豪金”颜色。在酷乐视Q6顶部设有几个触摸按键,足以满足所有
“我有几个个人的心得,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而是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我在用户体验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大家看到我有投资和参与做的成功产品,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背后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产品,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和记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经验教训,我总结出几个简单的心得……”周鸿祎的在自传中如是说。也许,这些是一个产品经理应该了解的经验之谈……  无觅难再觅,个性化阅读
让你脑洞大开的涂鸦社交  《涂手》的设计非常有趣,从图标到UI都充满了浓浓的涂鸦风。整个APP由黑白两色组成,似乎它本身就是一个涂鸦作品:随意却又有条不紊。作为一款涂鸦社交应用,其的本质也在于“以画会友”,作品质量不是重点,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才是本意。  《涂手》的基本玩法是主题模式,即官方会给出作品的主题,大家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大部分主题都会事先画好一部分,用户只要在此基础上把缺少的部分补上就行
知乎:源于一个程序员的跌撞创业  提到知乎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第一名员工,现任CEO的周源先生。这是因为知乎的诞生,全是因为周源心中的一个想法。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多年之前,那时的周源还是一名在南京念软件专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它顺利地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做超市软件开发的工作。然而,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是,周源做这份工作却并不尽兴。他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更感兴趣的是互联网产业和公司。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