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积累提高学习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改变学生习作中词汇贫乏、内容浅薄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挥语言的范例——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适当补充新鲜血液——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一、利用课文,规范语言,及时积累
  
  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习惯、学习环境的影响,方言在课堂内外占据主角,语言不够规范。教师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学好语言,就要增强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1.留心课文中出现的与方言发音有较大差异的书面语言
  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小学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自觉的将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起来,在口语交流和写作中时常会使用方言,表达得不规范、不准确。在教学中,教师发现文本出现与方言发音存在差异的语言要告诉学生,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我发现文中出现“惬意”一词与我们方言发音存在较大差异。课堂上,学生读准字音后,我问:“这是一个新词,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有的翻字典,有的去读书。我说:“这个词就是我们方言说的‘xia意’。”学生会心一笑,立刻体会到这个词是感觉舒服的意思。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话。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积累了这个词。
  2.品赏课文中运用得准确、精当、传神的语言
  除了帮助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篇课文中运用得准确、精当、传神的语言,或者是字词,或者是佳句,或者是段落,找到训练的着眼点来重点训练。字词的斟酌可以通过读、联系生活充分理解;可以通过“比较”、“换词”、“添词”、“减词”等方法去体会、赏析,从而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一般说来,作者使用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容易引人注意,而文中的虚词往往被忽视。有时这些虚词的运用,使文章表达得更加准确、严谨。教师要善于挖掘,因为学生一般是不会主动发现这些词的。如在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这句话主要表现了大黑骡子在长征中任务重、作用大。学生都能从描写中体会出这层意思,但却往往忽视“又”这个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用减字法让学生比较、体味。学生比较后发现,用上“又”更强调出大黑骡子的辛苦,更加能表现它是战士们不可缺少的好帮手。这样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今后读书、写作就会关注这些常见的虚词,不断积累,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3.抓住课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体会其深刻的含义
  修辞手法的使用往往使文童更富有感染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感悟、体验,引导学生模仿文本的语言进行运用,促进句段的积累和运用。
  
  二、联系课文巩固旧知,整理语言,系统积累
  
  当我们孤立地抓住每一课进行练习时,学生逐渐掌握了零散的、杂乱的语言范例。如果不加以整理,有的逐渐就会遗忘。如果经过系统地整理、归类,学生积累的语言便前后连贯,运用时便能得心应手。苏教版教材中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的是练习中“读读背背”部分。它每次出现的12个成语基本指向一个方面,表现一个主题,方便积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能积累八九十个成语。教师可以模仿这种方法,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理语言,写人的、记事的、描景的、状物的,一一归类。如在教苏教版《爷爷的芦笛》一文时,我就安排了一个积累的环节。我说:“看到第八自然段对大海的描绘。老师的脑海中一下涌现出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猜猜是哪些?”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一大串。接着我出示了自己准备的词语,其中有一个是波光粼粼。大家齐读后,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波光粼粼’似乎属于不同的类。它不是用来描写海上风大浪大的情景。”其他同学也点头表示同意。学生能把我特意安排的这个词辨析出来使我很高兴。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描绘情景的感悟,也把他们记忆中描写大海的词语进行分类组合,使知识更加系统,便于今后运用。
  
  三、补充课文拓展阅读,丰富语言,扩大积累
  
  教材资源有限,满足不了语言积累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积累提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补充阅读,丰富语言,扩大积累。
  1.补充古诗文
  古诗文精练生动、意境深远、有很强的表现力,诵读古诗文是一种很好的语言积累。我班每节语文课开始安排古诗赏读,黑板上每半周换一首诗,每周背诵两首,以加强对古典诗词的积累。如今学生已经积累了六七十首古诗,在习作中,有的学生已经能够适当地加以运用了。
  2.补全名篇美文
  苏教版教材中有些文童选自名家名篇,是很好的语言范例。但是,这些文章很少原文录用,有的是节选一部分,有的进行修改。我觉得教学这些文章,有时应尽量找一找它的原文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文童有更全面的认识,对作者的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夹竹桃》节选自季羡林大师的散文《夹竹桃》,我把省略的6个自然段补充给学生,师生一同来赏析,这样,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3.补充不同体裁的文章
  苏教版教材在编排时,一般都依据体裁进行归类,一个单元提供两三篇同样体裁的文童,便于学生学习。但是教材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学习资料,拓展阅读。我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黄果树瀑布》时,课前和学生共同搜集资料,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总结课文时。我朗诵了叶圣陶先生的诗歌《瀑布》。这引起学生积累的兴趣。学生通过古诗《望庐山瀑布》、诗歌《瀑布》、散文《黄果树瀑布》以及黄果树瀑布资料的欣赏,体会到了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的语言特点.领略了语言魅力,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当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积累的语言很多。教师要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就应该注意时间的把握,课堂积累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注意积累和运用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班上组织了一次卖废纸的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收集起来的废纸大概有四十多千克。请了班上力气最大的三个小朋友去卖,但最终的结果竟只以10千克的价钱卖给了小贩。我不解地问:“你们估计一下自己平时最多能拎多重的物体?”“大概有15千克左右。”“那么刚才你们三个人合起来拎的报纸重量还没有你平时一个人拎的那么重吗?”学生面面相觑,无从作答。我又联想起平时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全班共有学生45.5人。”
法制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可,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更取决于学生是否对法律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在学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可用身边的案件作切入点,通过“看——听——观——模”这几个步骤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对法律的自主需求,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一、于媒体报道中感知    用感性的材料、形象化的方式,把学生潜在的法律意识挖掘出来并加以激活是学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定期在课
美感是人类运用感官对外在世界理解的一种带有愉快感受的精神体验。幼教课程主张以统整概念来进行,认为分科教学不适合幼儿的学习,而是应该以幼儿的兴趣、需求出发,让幼儿从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个人的能力及学习态度,而非只是分科的专业知识学习。因此,统整课程强调把具有相关性的学习内容连接在一起,使知识更能灵活运用,促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各种的专业知识,无论在何种
作业批改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老师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新课程下如何通过作业批改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励为主,不二法门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所以,我认为批改作业的总原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最有直接效果和创造成果的思维形式。工艺制作活动主要包括纸型、泥塑、编织、印染、雕刻、刺绣、电子等项目作品的制作。如何以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为抓手,扎实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作了如下方面的尝试:    一、在调查访问、搜集材料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校本教材《编艺》的编写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主动参与互动,而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教学互动的关键,也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其中的无形动力。那么,如何去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呢?  情境创设从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生活情境创设和问题情境创设两种。    一、生活情境创设    即在课堂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情景,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形成课堂亲和力,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贴出乌龟、兔子、小狗、小猫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请几个学生回答。  要想知道我们班喜欢每种小动物的人数各有多少。我们该怎么办呢?《统计》出示课题。   二、现场统计  用画“正”字的方法先分组统计,然后全班汇总得到如下统计表      三、绘制统计图  1 教师贴出如下统计图    师(指图):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每格表示1个单位,每个竖行只有
一、歌曲引入  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是哪部故事影片的主题歌?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  生:在《西游记》这部故事影片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取到真经,个个成佛。  师:从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可知唐僧师徒为了去西天取经,历经了重重艰难险阻。虽然这是故事影片里的情节,但却来源于生活。想一想,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生:遇到数学难题。  生
走秀  查欢颜(6岁剪贴画)  专家点评:牛皮纸的底板、黑色的花纹舞台和那黑色的人影给画面营造了—份古朴和宁静。人物的一大片红色和两点橙色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古朴,配合着腿上、头上的绿和蓝让人物张扬了起来,给人以眼前—亮的的感觉。裙边上那一排细密的白色修正液绘制的点点更让裙子多了一份活泼。正如小作者所说:“我要表现一个活泼的时尚美女在T台上闪亮登场。”这一点小作者是真的做到了。  黑夜里的古怪城堡 
活动前言  当今社会,广告可谓无所不在。许多优秀的广告词确实具有独特的创意和语言魅力。为了进一步感受广告文化,更好地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并结合我们为南日的特产“榨菜”设计广告词的契机,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  环节一:走近广告词  1.学生展示在课外时间搜集到好的广告词。  2.了解广告的不同分类。  你还看到过这样的广告吗?教师出示一则央视公益广告。  刚才同学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