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初中基础教育学科,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促进其他教育学科的共同进步,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下简称沪科版)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沪科版全套教科书走进了初中课堂,纵观整套教材,教材体系保持相对稳定,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内容呈现形式都与传统教材不同,寄托着新的教育理念。本论文针对沪科版数学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两方面,探究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点,在研究与实践中提炼出几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教学模式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了适应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最新的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知识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创新。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以往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工作也能因为其改进的教材结构与知识布置得以更方便的开展,下面本人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一下自己在沪教版的教学中获得的心得。
一、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渗透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学习数学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理念。教学素材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例题与习题的选择基本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绝大多数习题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和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无繁、难、偏题。同时,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材料、数学活动材料和具有较大难度、训练思维能力的C组复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擴大数学视野,提高解题能力留下足够空间。例如,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部分,教材内容涉及了天气预报、光盘的标准厚度、学校运动会男仪仗队员身高等学生身边的实例;第二章《走进代数》部分,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索规律题;沪科版教材在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合理性的前提下,适当穿插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练习内容,这些练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在学习有理数时结合实际生活增添了有关储蓄、国债的利息和收益的应用题;在学习不等式时涉及了爆破的安全区、出租车的计价以及求混合水的温度范围等一些典型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材料,等等。教材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与新课标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比一般的教学参考书有较大改进。新增加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教学简明实用,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均由一线教师编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每章配备的评价测试卷也得到教师认可,是一份珍贵的教学资料。
二、沪科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模式
1.讲授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最简单有效的讲授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以语言描述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概括性地描述初中数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最后深入剖析重点知识。虽然讲授模式关键在于知识的讲授,但是这一过程教师是可以借助一定教具辅助教学的,其应用不会有太多的时间耗费。但是它的执行必须是以讲授模式为主体来进行的。讲授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其控制着课程全局的进行,对于教师来说,只需要精心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由浅到深的划分,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散,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重点解释批注,以便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
2.学生讨论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教师先制定一个教学问题的提纲,学生由此进行分组讨论,并从中获得知识,锻炼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讨论模式使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大大增多,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尽可能得得到锻炼,较师生谈话方式缩小了组织的规模,其效果却大大升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作用上,尽量少得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评论与正误的判断。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学生进行自学过程,在复习或批改作业时也能实施。
3.学生独立探究模式。实施这种模式教学时,教师只能进行少量的讲解,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努力。其形式主要有阅读、实验、计算机操作、独立思考问题、讨论、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在之后对学习的教材进行基本概括,对数学技能进行提炼,对知识进行整体性总结。
三、总结
针对不同的数学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本论文探讨研究了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与特点,并对其进行挑选,合理巧妙得将这些基本模式进行组合,使之在实践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收效。
参考文献
[1]刘金方.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2]茅仁龙.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2).
[3]严建平.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7,(50).
[4]蔡秀芝.浅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教学模式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为了适应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最新的沪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无论是内容编排,还是知识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创新。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较之以往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工作也能因为其改进的教材结构与知识布置得以更方便的开展,下面本人就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介绍一下自己在沪教版的教学中获得的心得。
一、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重渗透数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学习数学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基本理念。教学素材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例题与习题的选择基本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绝大多数习题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和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无繁、难、偏题。同时,教材还安排了阅读材料、数学活动材料和具有较大难度、训练思维能力的C组复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擴大数学视野,提高解题能力留下足够空间。例如,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部分,教材内容涉及了天气预报、光盘的标准厚度、学校运动会男仪仗队员身高等学生身边的实例;第二章《走进代数》部分,设置一定数量的探索规律题;沪科版教材在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结构合理性的前提下,适当穿插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练习内容,这些练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在学习有理数时结合实际生活增添了有关储蓄、国债的利息和收益的应用题;在学习不等式时涉及了爆破的安全区、出租车的计价以及求混合水的温度范围等一些典型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材料,等等。教材这样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要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与新课标沪科版数学实验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也比一般的教学参考书有较大改进。新增加的"课程资源"对教师教学简明实用,典型教学案例设计均由一线教师编写,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另外,每章配备的评价测试卷也得到教师认可,是一份珍贵的教学资料。
二、沪科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模式
1.讲授模式。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种最简单有效的讲授模式,在课堂上,教师以语言描述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概括性地描述初中数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总结,最后深入剖析重点知识。虽然讲授模式关键在于知识的讲授,但是这一过程教师是可以借助一定教具辅助教学的,其应用不会有太多的时间耗费。但是它的执行必须是以讲授模式为主体来进行的。讲授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其控制着课程全局的进行,对于教师来说,只需要精心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由浅到深的划分,把具象的事物抽象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散,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做重点解释批注,以便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
2.学生讨论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教师先制定一个教学问题的提纲,学生由此进行分组讨论,并从中获得知识,锻炼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讨论模式使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大大增多,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尽可能得得到锻炼,较师生谈话方式缩小了组织的规模,其效果却大大升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将侧重点放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作用上,尽量少得对学生的意见做出评论与正误的判断。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学生进行自学过程,在复习或批改作业时也能实施。
3.学生独立探究模式。实施这种模式教学时,教师只能进行少量的讲解,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和努力。其形式主要有阅读、实验、计算机操作、独立思考问题、讨论、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等,另外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在之后对学习的教材进行基本概括,对数学技能进行提炼,对知识进行整体性总结。
三、总结
针对不同的数学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本论文探讨研究了沪科版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与特点,并对其进行挑选,合理巧妙得将这些基本模式进行组合,使之在实践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收效。
参考文献
[1]刘金方.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
[2]茅仁龙.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32).
[3]严建平.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7,(50).
[4]蔡秀芝.浅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