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矫治婴幼儿阴茎体型尿道上裂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q_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游离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婴幼儿单纯阴茎体型尿道上裂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0例阴茎体型尿道上裂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18~36个月,平均27.5个月。主诉均为发现尿道口开口于阴茎背侧。查体:阴茎短小,阴茎头扁平,宽度17~25 mm,平均20.7 mm;阴茎背曲15°~30°,平均21.5°。术前膀胱造影检查提示其中3例合并单侧膀胱输尿管反流(Ⅰ级),所有病例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均阴性。全麻,患儿取仰卧位。术中于尿道板与海绵体背侧白膜之间的间隙游离,以减少出血并保证游离尿道板血供。距阴茎头1.5 cm处绕冠状沟做环形切口达阴茎海绵体白膜,阴茎皮肤沿白膜脱套至阴茎根部。游离尿道板及脱套纠正阴茎背曲,注意此类患儿海绵体背侧的神经血管束会远离正常位置而转向外下方,应避免损伤,以保护阴茎头血供。2例因背曲矫正不满意,行阴茎腹侧白膜折叠。将游离尿道板卷管,以F6~8双腔导尿管为支架,6-0可吸收线连续内翻缝合尿道板形成新尿道。将两侧海绵体在根部纵行分离,将新尿道完全移位至海绵体腹侧并在阴茎头腹侧成形为裂隙状尿道口。术后留置双腔尿管10~14 d,静脉应用抗生素5 d至拆除阴茎敷料,改口服抗生素至拔除导尿管。

结果

本组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0~200 min,平均157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平均16 ml。1例术后第1天出现阴茎头皮肤发黑,考虑与术中游离阴茎头两翼过深、阴茎脱套过程中损伤背侧神经血管束分支有关,予加强换药,1个月后局部出现萎缩、瘢痕形成,无皮肤切口感染病例。10例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1个月。2例拔除导尿管后发现阴茎腹侧近冠状沟处尿道瘘,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修补瘘口治愈。8例阴茎背曲完全矫正,2例残留背曲10°~15°,予观察。3例术前膀胱造影提示单侧膀胱输尿管反流者,术后6~12个月复查仍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因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阴性,未予治疗,继续观察。所有患儿排尿通畅,术后尿流率5~9 ml/s,平均6.7 ml/s。

结论

游离尿道板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单纯阴茎体型尿道上裂方法简单,可有效矫治阴茎体背曲。

其他文献
期刊
传统观点认为肾癌对放疗不敏感。近年来,随着肾癌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放疗技术的革新进步,肾癌放疗的疗效逐步提升。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癌放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期刊
目的探讨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肾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4例。年龄21~87岁,平均55.4岁。肾肿瘤Fuhrman分级1~2级者21例;肿瘤分期T1期19例,N0期20例。43例均完成肾脏原发灶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透明细胞癌。术后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行分子靶向治疗,治疗过程顺利,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发生回肠膀胱造口旁疝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14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造口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造口旁疝分为造口旁疝组和无造口旁疝组。造口旁疝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66.5±8.6)岁;体质指数(BMI)(33.4±5.2)kg/m2;术前伴有合并症11例,无合并症10例;既往有腹部手
期刊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儿童梗阻性巨输尿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八一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输尿管再植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132个月,中位年龄9个月。病变位于左侧10例,右侧9例,双侧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泌尿系超声、磁共振水成像、肾核素扫描检查明确诊断为梗阻性巨输尿管。手术采用全麻,患者取头低足高截石位,倾斜约4
期刊
期刊
期刊
腹股沟疝是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13例行LR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LRP术后腹股沟疝总发生率为12.2%(26/213),术后右侧73.1%(19/26),左侧15.4%(4/26),双侧11.5%(3/26)。术后1年和2年内总发生率分别为73.1%(19/26)和88.5%(2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