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风梦幻之境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艺术运动是指大约1880至1910年间,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主义运动。新艺术风格影响到艺术和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家具、服装、书籍插图以及珠宝首饰设计等等,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和舞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性和浪漫是新艺术运动鲜明的属性,而怀旧和憧憬的世纪末情绪贯穿整个运动始终。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之中,她是传统和新兴审美观念之间矛盾的产物。新艺术运动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逐渐影响至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以及美国,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新艺术”一词得名于艺术商人萨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办的一家画廊L’Art Nouveau(新艺术)。该画廊经营优雅且富于异国情调的日本艺术品,同时展示当时最具影响力设计师的作品如彩绘玻璃、招贴画和珠宝首饰等。由此,“新艺术”画廊成为新艺术作品一大展示平台。“新艺术”一词也逐渐深入人心,并确立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珠宝批量生产盛行,新艺术运动珠宝设计是对于此种潮流的反叛。她打破了1860、70年代英、法珠宝设计墨守陈规的局面,开拓了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自然题材得到广泛的运用,兰花、百合、鸢尾、蝴蝶、蜻蜓乃至章鱼、蜥蜴和蛇等自然生灵无所不包,加上体态婀娜的人物形象,焕生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广阔天地。她的美学趣味中,隐含着些许世纪末的颓废情调和对手工制作美的不懈追求。她在美学观念上则倾向于唯美主义,体现出精致、典雅的一面。
  金属铸模和雕刻技巧在新艺术运动珠宝的制作上成就显著,而珐琅材质的广泛运用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并且成为传达设计理念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勒内·拉利克(Rene Lalique)是法国杰出的新艺术珠宝设计师,他曾经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并在巴黎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公司。如今,拉利克已成为经典的代名词,而他本人设计的诸多名作则广为流传。蜻蜒胸饰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新艺术运动珠宝设计的标志性作品。拉利克将女性形象与蜻蜒相结合,其神秘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令人叹为观止。象牙二雕刻的女性人体浮现于蜻蜒的头部,由珐琅制成的翅膀晶莹剔透;静谧、淡然的绿色,配以小颗钻石的闪烁光辉,将自然的真实和意境的虚幻融为一体。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设计、制作,树立了新艺术珠宝独特的风格和面貌。拉利克痴迷于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昆虫、花朵乃至枫树的种子都能够成为其艺术的主题,如甲虫胸衣饰品、蜻蜓项链、鸢尾手镯。枫树发梳和银莲花垂饰等等。
  乔治·弗奎特(Georges Fouquet)是新艺术运动珠宝设计的代表人物。1891年,他进入父亲设于巴黎的珠宝公司工作。1895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开始引入新艺术风格来设计珠宝饰品,他与艺术家阿尔夫斯·默哈(Alphonse Mucha)合作的系列作品影响深远。1899年,受当时著名的女影星莎拉委托,他设计了一枚羽翼蛇形胸针。蛇的身体以金丝镶嵌深浅不一的绿色玻璃,头部两侧的透明珐琅羽翼造型夸张,与尾部的设计相交相辉映,生动地诠释了新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黄蜂胸针却体现一种别样的情趣,其清新、淡雅的格调显示出弗奎特极高的色彩修养。黄蜂探身于花瓣之间,翅膀微张,显得精致而又生机勃勃。花茎的蜿蜒缠绕富于节奏感,而美丽的曲线正是新艺术精神的最佳展现。1900巴黎世博会上,他与默哈的作品陈列于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前南斯拉夫中西部地区)展厅,进一步确立了他们在珠宝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阿尔夫斯一默哈是著名的捷克籍插图画家和设计师,以风格鲜明的样式和女性形象而闻名于世。1887年,他移居巴黎,从事插图和广告设计工作。1894年圣诞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获得了为莎拉创作海报的工作。当海报张贴满巴黎街头,默哈也随之一夜走红。之后,默哈涉足珠宝、地毯、墙纸、舞台设计等领域,并以新艺术样式而声誉日隆。默哈的作品以流畅的曲线以及和谐的色调来表现女性题材,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他设计的一件女性形象胸饰,将这种自然装饰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主体部分的女子头像神态虔诚,而飘扬舞动的长发却令人心绪激荡,每一缕发丝的圆转回旋都经过精心的安排。位于中间的垂饰上描绘着一位少女,蜷曲的身体、飘散的长发和主体部分异曲同工。该作品传达出平淡、内敛的气质却又不乏奢华、张扬的个性,与当时巴黎刚从传统束缚中摆脱出来的社会现状恰好吻合,从而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卢西恩盖拉德(Lucien GailMrd)生于巴黎的珠宝世家,虽然他不象拉利克、弗奎特那样声名远播,但依然无愧为当时最伟大的珠宝设计师之一。他的作品含蓄而富有诗意,自然却又不拘泥于繁琐的细节。他所设计的黄金女子挂件,人物体态轻盈、神情欢愉,洋溢着浪漫、抒情的气息。珐琅质的树干作为背景显得单纯、稳重,而中间的心形橄榄石色泽艳丽、悦目,更加烘托了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新艺术珠宝设计的珐琅上色技术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她将材质的奢华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其中,比利时的珠宝设计师菲利于普·沃尔夫斯(Philippe Wolfers)最具代表性。他的兰花发饰采用精湛的工艺,用金丝和珐琅勾勒出精妙的立体造型。钻石和红宝石的点缀,更突出了作品璀璨、夺目的华贵气质。
  新艺术珠宝设计的奇思异想在德国设计师凡·克拉纳赫(Wilhelm Lucas yon Cranach)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设计的一款著名的胸针,将海底的章鱼和空中的蝴蝶结合在一起。人们惊讶于克拉纳赫的灵感来源,但同时对其出众的设计才能深为叹服。这款胸针运用了钻石、珐琅、红宝石、黄宝石和紫水晶,围绕着一块天然的不规则形珍珠体,尤其是珍珠体头部的一颗天然珍珠,恰好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塞缪尔·格拉塞(Eugene Samuel Grasset)是新艺术珠宝设计中与众不同的一位艺术家。他出生于瑞士的洛桑,父亲是一位出众的家具设计师和雕塑家。格拉塞早年学习绘画和建筑设计,之后前往埃及体验生活。埃及的艺术经历和对日本艺术的喜好,对他的艺术设计影响深远。1880年代,格拉塞前往美国并取得巨大成功,他为美国知名人士设计的珠宝,确立了新艺术风格在美国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设计才华不仅限于珠宝领域,在家具、海报、挂毯和陶瓷等领域均有涉猎,且影响广及欧美诸多国家和地区。
  L.c.蒂法尼(L.C.Tiffany)是美国新艺术运动中公认的领军人物。他早期曾在欧洲学习绘画和室内装饰,对异域和东方艺术十分倾慕,经常将日本和摩尔人的艺术图案运用于设计当中。在新艺术风格的引领之下,他的珠宝设计主题也明显地带有自然之风,昆虫和植物是其最为喜爱的主题,如项链和发饰上的三叶草、葡萄、蒲公英和蜻蜒等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葡萄藤项链,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该项链上的葡萄叶子由珐琅制成,釉色晶莹、滋润。猫眼石制作的葡萄点缀其间,折射出闪烁迷离的光辉。蒂法尼将单纯、简练的形式与丰富、迷人的光色效果相糅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生动的特点。
  相比宏大的建筑设计,新艺术运动的珠宝设计也许未能引起公众的广泛注意。然而,其精致、奇异、华彩的艺术特质,征服了众多独具慧眼的收藏家,也逐渐引起普通艺术爱好者的浓厚兴趣。新艺术运动珠宝设计中微妙的光影效果,通过完美的形式感和高超的技巧,将富于神秘气息的各种形象表现地美轮美奂。
  新艺术珠宝设计在材质和工艺上的创新,为传达新颖、唯美的艺术观念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设计师和著名作品。虽然,新艺术运动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对于珠宝设计领域的影响却至今犹存。他们对于自然题材的创造性运用,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神秘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艺术运动珠宝设计已经超越了装饰的概念,而成为艺术诠释生活之美、创造之美的最佳体现。
其他文献
王争  近几年来,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对多媒体交互技术的运用  越来越普遍,它改变了传统的依赖道具形式的“物本位”的展出  方式,而是通过多媒体交互的形式,强调观众的参与,与展示信  息的互动。本文将在分析的基础上,从展示设计的本身与观众  的现场体验出发,针对目前多媒体交互界面的特点与其存在的问  题,深入研究隐藏在人机交互界面之下的感官规律与功能特点,  探索出更为完善的多媒体展示交互界面体系
期刊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反映上海民间工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单位将于“七一”前后联合举办“首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集中展示富有上海都市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代表作,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将传统民间技艺与文化创新紧密相连,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作品要求:本人原
期刊
穿越时光,时尚潮流犹如齿轮般循环往复,不断地给予我们灵感和探索的方向。从上一季开始,T台上频频演绎着似曾相识的摩登女郎,80年代的女强人,70年代的熟女,60年代的淑女。这些独具年代感的服装像是开启记忆大门的钥匙,每个服装细节背后的文化影响和艺术形式成了设计师新的灵感来源,丰富了服装的内涵,使其真正的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复刻潮流、艺术再现,正是秉承着这一设计理念,为了提高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丰富他
期刊
泥土,是平凡的东西。然而,泥土又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中国古代有个传说:人是女嫡用泥土捏出来的。外国古代也有个传说:人是夏娃用泥土造出来的。其实,世界上无论在什么地方,人和泥土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人,不管是什么种族,在文明之初,都有陶器的出现。陶,是用水和泥做成坯,阴干,再用火烧成的。远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会制陶,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瓷。陶瓷,赋予泥土以新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
期刊
当人们走进2010中国上海第二届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的展厅,并阅读由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编著出版的《现代壹艺》一书时,一定会感受到百品竞艳的时代气息,一定会被各国壶艺大师的创意和壶艺的视角效果拍案叫绝。因为,所有展示的作品都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时代的创意感,每件作品既是壶又高于壶自身的内涵。而对于策划双年展的葛军大师,他千辛万苦,把世界各国壶艺大师的作品汇集于上海,举办专题展会,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意,是一
期刊
陈设艺术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陈设即“陈列,摆设,也指陈列、摆设的东西。”李渔《一家言》中的“器玩”即是指陈设而言,书中对陈设的布置、摆设方法,都有精辟的见解,如“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若使古董生根,终年匏系一处,则因物多腐像,遂使人少生机,非善用古玩者也。”室内陈设的主要目的是烘托环境气氛,即以满足精神功能为主,其中一些也有实用功能,如屏风
期刊
雕塑家赵坤?陶艺家赵坤?一道认识赵坤身份的难题困扰了我很久。这并非个案,把她放在中国当代艺术背景下审视,也可以发现许多作品有个自相缠绕的公案:是现代雕塑还是现代陶艺?围绕这个公案,赵坤的创作轨迹是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至少在我对她的十年观察中,有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历程。  赵坤的爆炸性轰动是从《山鬼》、《都市生灵》系列开始。该作以陶瓷为材料,语言构架离不开雕塑的“点、线、面、体”,只
期刊
文章通过对几种较常见的当代艺术形式中肌理的研究与分  析,来阐述肌理在材质中的运用、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由此得  到善用肌理之美,加入创新精神,发挥材质特点对于艺术创作的  重要性。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texture of  several common contemporary art, elaborated the u
期刊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形和色来获得的。“黄四娘家花满枝,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工部《江畔独步寻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代文人大家把对事物产生的灵动和感悟,浓缩成诗词,为我们留下了千年前朴素而旖旎的人文景象和达观脱俗的精神风貌。我们今天的紫砂陶艺作品,
期刊
陶艺在历史事件中的担当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从事的陶艺生涯中,陶瓷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生括和整个世界意味着什么?陶瓷,是一种可以触摸的存在。它在我的指间、我的面前存在,陶土演化的物件有形有态。从小的方面说,它充斥着我们的日用生活:陶瓷的餐具、茶具、陶瓷的盆、罐等等,不一而足。它又用于现代强大的工业体系,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各类的化工陶瓷、耐火材科、纳米陶瓷等。而作为一门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