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图画心理疗法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23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能通过画画自我放松,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已是图画心理学家们的共识。美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如果教师能树立主体性学习观,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建立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那么美术课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图画心理疗法;学习障碍;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59-03
  一、研究的理論依据
  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的,幼儿也是先会画画再会认字的,可见,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文字更自然、更丰富、更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人们往往借着图画的构思与画画过程中的体会,来对自我进行解剖,享受绘画本身带来的愉悦感。儿童能通过画画自我放松,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已是图画心理学家们的共识。
  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认为,学习障碍儿童是指那些无显著智力障碍,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无法良好地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如多动症、特殊能力发育迟缓、品行障碍等的一组症状。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因而把美术教育与心理教育联合起来,巧妙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注意持久性,激起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感,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对于治疗学习障碍儿童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的过程及结果
  在小学高年段,学习障碍学生主要表现为多动、自闭倾向、攻击性人格、品德障碍、学习困难等。在年级组的配合帮助下,对小学五年级4个班级共184位学生进行排查统计,摸排出3位多动症学生,2位自闭症学生和2位攻击性人格学生。
  (一)第一阶段:激发学习障碍学生对画画的动机,帮助他们稳定画画兴趣
  随着年级的递增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因图画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或没有受到同伴、老师的欢迎而变得失去信心,就会不想再画了,所以,这一阶段,首先就要稳定学生的画画兴趣。
  注意缺损、活动过度是多动症学生的典型行为表现;社会回避,人际关系不良是自闭症学生的典型行为表现;同伴敌对、不受同伴欢迎是攻击性人格学生的典型行为表现。把美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调节学生的画画动机,达成学生想画画的愿望,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给予这些学生以自由,不规定主题和任务,也不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首先以一种类似“心灵涂鸦”的形式,把心中的所想所感都画下来。并当场要求作画者讲出所画内容及创作思路,及时给以鼓励性评价,如“画得真不错”“这次画得比上次有进步”等,同时给予学生以身体上的接触,如可以拍学生的肩膀,抚摸学生的头部,以微笑示意学生,这些举止都可以带给学生欣慰和自信,尤其是对于自闭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表达他们的作画思路,让全班同学拍手鼓励他。对多动症学生,可在作画过程中经常性地指出他的亮点和不足,让他有耐心继续修改,以使自己的画更完美,使自己也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师精心备课,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多媒体设备、挂图、视频等,都能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有趣的课堂讨论,热闹的点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举手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表扬,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点评其他学生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作品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引导学生只要作品能自己看得懂,说得清,表现出自己平时对于周围生活、人物的看法,画出自己的心情、想法就可以了。
  (二)第二阶段:培养学习障碍学生对于画画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挥独特个性
  自信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完美、出色地完成任务,享受愉悦感、产生成就感,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来说,学业或人际交往上的受挫、自卑感或许比其他同学更多,左半球大脑功能缺陷或许更明显,那么画画就可以通过发展右半球的艺术细胞来弥补左半球大脑的某些不足,使学生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
  如在教授六年级“我的小学生活”一课时,很多学生都用红、黄、蓝、绿等各种鲜艳的颜色来描绘自己的小学生活,画面多以春游、植树、捉蝴蝶、校园里跳绳、丢手帕、“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为主。而一个学生却画成了机器人大赛,把每个机器人都作了一一描述,还把班里的几个小朋友都画到了画中成为各机器人的主人来参赛。原来,这个学生平时特别爱看机器人节目,也常自己制作、修理机器人,他对此解释说:“我想要每个小朋友都来喜欢我的机器人,都来和我交朋友,我想要开心的小学生活。”听完后,全班同学都给他热烈的掌声,老师也重点表扬了他,同学们都很佩服他的画画才能,都开始带着家里坏掉的机器人来让他修理,大家都和他成了好朋友。
  可见,自信的学生最聪明,画画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展示自己的特长,释放自己的情感,让别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你、欣赏你,弥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通过画画内容、色彩运用、人物选取等表现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尊重学生的创作,充分给予他们想象空间,让他们通过画画搭建一个个性舞台,使学生能享受到画画的快乐,体验到通过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从而使他们更加喜欢画画,这能让多动症学生保持更久的注意力。如果能配合使用奖励一个卡通玩具、评选“每周一星”、加分等激励措施,则更能起到稳定注意、增强自控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引导学习障碍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画为心声”,画画是学生经验和感受的表现,是学生内心潜意识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任何作品都能折射出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画画和其他游戏一样,伴随着愉快的情绪,学生从中可以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学生通过画画来满足自己的实际愿望,表达内心追求与渴望。这也为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提供了一条捷径,如我们可通过自闭学生的作品来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通过画让他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他们心底自发产生一种想要和这个社会、和身边的同伴交往的期待,用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同时也鼓励他们画出交往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用画来诉说心事,解开心结,教师就可借助于画画这一手段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承受挫折,并最终克服困难。
  如在教授六年级“墙”一课时,很多学生画的是高高的、五颜六色的种满了爬山虎的墙,而有一个学生与众不同的一点是他把墙的中间画得很低很低,可以用脚跨过去,即画成了明显的“凹”字形,还把自己画在了围墙前面,蹲在地上哭。当老师让他讲解给其他学生听时,他说是因为自己在跟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总是跑不过他们,很多小伙伴都能翻过一米多高的墙,跨过一米多宽的水沟,但他不能,所以他把围墙画低些,这样就可以追上小伙伴了。
  老师注意到他的确很瘦弱,脸色不好,是平时缺少锻炼、体质较差的缘故。因此在带头鼓掌表扬这位学生后,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提出希望,让他多锻炼身体,每天坚持跑步,这样就可以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拥有強健的身体了。
  后来在教授“包装盒的设计”这一课时,这个学生把包装盒设计成了围墙的样子,并在包装盒表面写道:“谢谢老师您对我的鼓励,我现在每天都在锻炼身体,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个‘幸福包装盒’是送给老师您的。”不言而喻,教师通过美术课这一载体教会了学生一个重要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一点对他终身受益。
  三、研究的结论及思考
  美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教师如果能树立主体性学习观,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建立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那么美术课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经过一年多三个阶段的课堂实践探索,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测验发现:184位学生中,存在情绪障碍的学生由原先的16人减少到了3人,存在环境适应困难的学生由原先的13人减少到了4人;5位多动症学生的注意稳定时间已明显延长,能基本控制多动现象,2位自闭学生已慢慢融入班级、校园及社会环境,另有2位攻击性人格学生也已由对同伴的敌对关系转入亲近关系。
  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是身心健康的人才,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学习障碍学生问题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事,更需要所有学科共同参与,以培养真正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坚强意志品质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鲁迅高级中学,绍兴,31203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
其他文献
〔关键词〕现代都市;家校合作;活动育人;慢养教育  家校合作在基础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另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志同道合”。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校目标一致,可以一起努力,创造辉煌。但是,现代都市背景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教育部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诸多与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暴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巨大阻碍。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为例,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理论
〔摘要〕学习动机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并且其关注点常常在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我在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中发现,因学习动机过强而产生强烈情绪障碍和负面自我评价,严重影响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学生并不少见。本文记录的是一名八年级女生,因学习动机过强导致情绪障碍和学习焦虑而寻求心理辅导的案例报告。在了解来访者情况后,咨询师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不合理信念下引起学习动机过强而
〔摘要〕在社会大众大力提倡“生命教育”的今天,如何真正做好生命教育,笔者通过小学一年级校本课程《儿童生命教育》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一定是在活动中体验与成长,而一些经典活动,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生命即生活,这些活动恰恰能体现生命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27-02  生命,绿色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科学地认识与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如何看待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方
〔摘要〕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觉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在本案例中,心理教师仔细梳理了来访者社交焦虑的成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其进行辅导:先纠正其错误认知,提升自信指数;再应用森田疗法,鼓励其接纳焦虑情绪;最后运用系统脱敏技术,减轻焦虑程度。除此之外,辅以一定的资源拓展,最终帮助来访者走出社交焦虑的困境。  〔关键词〕社交焦虑;森田疗法;系统脱敏;初中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
〔关键词〕高中生;网瘾;学习  案例概况  王某,男,15岁,高一新生。据其母反映,该生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一直没有间断过去网吧,通常是周末去,有时也逃课去,家有电脑,但其拒绝在家上网。家长的处理办法是:父亲打,母亲苦口婆心劝说。学习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朋友多为学习成绩比他差的。今年勉强考上高中,上高中后住校,刚开学一个月就有两次下晚自习后去网吧通夜玩网络游戏,且都被老师发现。第一次
〔关键词〕厌学;考试焦虑;辅导个案  一、咨询背景  2010年11月初,洛阳市第一次模拟高考大练习前一个月,我校高三的一位班主任找我预约,说她的班上一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都是年级第一,但到了高三便不再努力,夜里去网吧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大觉,成绩下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没什么效果,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到他。  二、辅导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11月8日,该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陈述:自己并不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性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6-0039-03  【活动背景】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自主确定高考选考科目。这种“专业导向”的录考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特点和专业的倾
〔摘要〕15岁的女孩小洁由于家庭问题与自己的歪曲认知自残,幸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家庭分层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班主任的帮助,先帮助离异的父母打开彼此的心结,再由父母帮助孩子调整错误认知,感受父母之爱的心理辅导个案。  〔关键词〕自虐;单亲;认知行为疗法;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