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淅川县电业局的办公楼很不起眼,很难令人想象得出,该局年供电量竟达到40亿千瓦时。
没有豪华的办公楼,这里有的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全体员工;没有昂贵的办公设施,这里有的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行动……
抗旱保电,确保夏粮丰收
2011年2月17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对于中华民族的“灯节”,要弘扬,要庆贺,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今年的元宵节却是在严重的干旱中度过的。
自2010年麦播以来,河南省持续干旱少雨。2010年10月1日一12月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2010年9月下旬,12月28日,扶沟、柘城、太康等地连续无降水56~93天,50年来罕见。淅川县也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130多天,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灾情。
为缓解麦田旱情,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淅川县电业局成立了“抗旱保电夺丰收”供电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抗旱助农,电力先行”抗旱保电行动,电力职工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抗旱保电工作,夺取夏粮丰收。
渐川电业局及下属供电所成立的抗旱保电服务小分队,活跃在淅川县的田间地头。他们在加强设备维护、线路巡视的同时,还及时为农民解决在排灌抗旱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向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帮助他们规范用电,杜绝隐患。
其中,寺湾供电所为抗旱架设临时线路300余米,免费修理电机、水泵8部。在此基础上,该所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公布抢修电话,随叫随到,及时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淅川县电业局“抗旱助农,电力先行”抗旱保电活动,及时滋润了焦渴的麦田,为促使抗旱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夺取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移民,力保迁安工程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淅川又新增淹没面积160余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00余公顷,动迁人口16.2万人。2009年,淅川县试点移民10个村、1.08万人;2010年,淅川第一批移民涉及10个乡镇57个移民村、6.49万人;2011年淅川县还将迁出第二批移民共109村、8.61万人。
移民期间,移民乡村到处是一派紧张、繁忙的备迁景象。在移民搬迁现场,随处可见身着橘红色或天蓝色工装,印有“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字样的电力工人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进村入户,排查隐患,帮助移民解决用电问题,成了移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保证淅川移民安全、稳定、和谐迁出,淅川县电业局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试点移民期间,领导班子每人分包一个移民乡镇,亲临现场指挥,深入一线服务,共组织发电机(车)15台(辆),参与人员300余人,24小时在一线解决移民群众搬迁期间遇到的涉电问题,给3个移民新村完善了电力设施,淅川县电业局局长严君国更是抽出时间深入到盛湾镇马山根村慰问了移民村电工马振江。
该局还加强了移民搬迁现场安全措施,确保汽油、消防器具、工具车等设备的安全使用,设立发电机警示区域。充足调配保电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为移民群众提供用电方便。与此同时,该局牢固树立了“移民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证万无一失。
对淅川县电业局在抗旱和移民迁安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淅川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嘉奖令。该局先后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荣誉,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暖心行动,保障电力畅通
针对寒冬季节容易出现的冰冻灾害、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以及不法分子对电力设施的盗窃行为,淅川县电业局各供电所及线路维护公司,也加强了对重点线路的特巡,开展了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沿线路张贴“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的标语,开展了群众性的护线运动,做到了群防群治。对导线有断股、杆塔有缺撑、瓷瓶有污染的地方,2011年春节前也组织了一次大修处理,确保线路稳固、高效运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
淅川电业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体现在一些细微小事中。
乡间的夜晚,不像城市里那样总是灯火通明。每到晚上,天空就黑得像块黑铁,行路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艰难前行。而在淅川县大华山村却有这样一盏灯,每到夜晚,定时亮起,照亮过往行人回家的路。这盏灯就是大华山村农电工陈光岐特意为行路人安装的路灯。
陈光歧家在半山腰上,他家门前的路是通往村里的必经之路,又是坡路。夜幕降临之后,就很难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路旁的沟里。陈光岐就在家门前安了一盏灯,高高挂起,每到晚上,准时亮起,从不间断,把光明和温暖照在了路面上,照进了行路人的心里。
“因为我是供电所的一名电工。”当被问起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陈光岐回答得简单而朴实。那盏夜晚亮在大华山村的灯,是陈光岐,也是淅川县电业人一心为民的精神象征。
编辑/万晓艳
没有豪华的办公楼,这里有的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全体员工;没有昂贵的办公设施,这里有的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行动……
抗旱保电,确保夏粮丰收
2011年2月17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对于中华民族的“灯节”,要弘扬,要庆贺,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今年的元宵节却是在严重的干旱中度过的。
自2010年麦播以来,河南省持续干旱少雨。2010年10月1日一12月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2.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8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值。2010年9月下旬,12月28日,扶沟、柘城、太康等地连续无降水56~93天,50年来罕见。淅川县也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130多天,出现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灾情。
为缓解麦田旱情,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淅川县电业局成立了“抗旱保电夺丰收”供电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抗旱助农,电力先行”抗旱保电行动,电力职工们全力以赴展开了抗旱保电工作,夺取夏粮丰收。
渐川电业局及下属供电所成立的抗旱保电服务小分队,活跃在淅川县的田间地头。他们在加强设备维护、线路巡视的同时,还及时为农民解决在排灌抗旱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向群众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帮助他们规范用电,杜绝隐患。
其中,寺湾供电所为抗旱架设临时线路300余米,免费修理电机、水泵8部。在此基础上,该所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公布抢修电话,随叫随到,及时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淅川县电业局“抗旱助农,电力先行”抗旱保电活动,及时滋润了焦渴的麦田,为促使抗旱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夺取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移民,力保迁安工程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淅川又新增淹没面积160余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000余公顷,动迁人口16.2万人。2009年,淅川县试点移民10个村、1.08万人;2010年,淅川第一批移民涉及10个乡镇57个移民村、6.49万人;2011年淅川县还将迁出第二批移民共109村、8.61万人。
移民期间,移民乡村到处是一派紧张、繁忙的备迁景象。在移民搬迁现场,随处可见身着橘红色或天蓝色工装,印有“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字样的电力工人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进村入户,排查隐患,帮助移民解决用电问题,成了移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保证淅川移民安全、稳定、和谐迁出,淅川县电业局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试点移民期间,领导班子每人分包一个移民乡镇,亲临现场指挥,深入一线服务,共组织发电机(车)15台(辆),参与人员300余人,24小时在一线解决移民群众搬迁期间遇到的涉电问题,给3个移民新村完善了电力设施,淅川县电业局局长严君国更是抽出时间深入到盛湾镇马山根村慰问了移民村电工马振江。
该局还加强了移民搬迁现场安全措施,确保汽油、消防器具、工具车等设备的安全使用,设立发电机警示区域。充足调配保电人员,强化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为移民群众提供用电方便。与此同时,该局牢固树立了“移民工作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证万无一失。
对淅川县电业局在抗旱和移民迁安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淅川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嘉奖令。该局先后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一流县供电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等荣誉,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连续多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暖心行动,保障电力畅通
针对寒冬季节容易出现的冰冻灾害、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以及不法分子对电力设施的盗窃行为,淅川县电业局各供电所及线路维护公司,也加强了对重点线路的特巡,开展了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沿线路张贴“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的标语,开展了群众性的护线运动,做到了群防群治。对导线有断股、杆塔有缺撑、瓷瓶有污染的地方,2011年春节前也组织了一次大修处理,确保线路稳固、高效运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欢度春节。
淅川电业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体现在一些细微小事中。
乡间的夜晚,不像城市里那样总是灯火通明。每到晚上,天空就黑得像块黑铁,行路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艰难前行。而在淅川县大华山村却有这样一盏灯,每到夜晚,定时亮起,照亮过往行人回家的路。这盏灯就是大华山村农电工陈光岐特意为行路人安装的路灯。
陈光歧家在半山腰上,他家门前的路是通往村里的必经之路,又是坡路。夜幕降临之后,就很难行。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路旁的沟里。陈光岐就在家门前安了一盏灯,高高挂起,每到晚上,准时亮起,从不间断,把光明和温暖照在了路面上,照进了行路人的心里。
“因为我是供电所的一名电工。”当被问起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陈光岐回答得简单而朴实。那盏夜晚亮在大华山村的灯,是陈光岐,也是淅川县电业人一心为民的精神象征。
编辑/万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