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科学援藏的新模式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 _ 2010年4月8日
  采访地点 _ 山南地区乃东县
  
  典型人物:
  武汉援藏干部、乃东县县委书记 苏霓斌
  
  乃东曾是一个非常落后的边疆封闭小县,15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先后派出五批35名优秀干部,从人力、智力、经济、资源、市场等等方面支援乃东,并做出了很多“创举”。比如突破了以往援藏基本上只在县级以上地方的限制,实行市街道与乃东县乡镇对口帮扶、援藏资金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形成了以“政府援藏为主、社会援藏为辅、企业参与开发”新模式。如今,乃东县的规划和发展排在自治区的前列。今后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将谋求经济发展落实到坚持科学援藏、可持续援藏、健康援藏、人才援藏四个方面。
  
  如何做到既为当地作出贡献,又不浪费国家的钱
  
  科学援藏就是要合理规划全面统筹。援藏干部并不是带来资金和项目就可以,一方面要拓展思路,寻求更好的机会,促进发展;一方面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适应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还有一方面就是依靠当地群众,带领党委一班人,群策群力,为乃东的发展不遗余力。第五批援藏干部进藏以来,借内地平台,连续两次组团参加第四、第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推介乃东产品,把乃东特色农牧产品打入了内地市场;靠自身优势,打造优势藏产品,提高乃东藏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被世人所诟病的弊端。乃东的发展就在尽量避免这个问题,很注意对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习惯的保护。乃东县城就是由武汉市规划局参与规划改造的,所以街道布局比较合理,房屋的建设既保持了藏族文化风格,又兼顾了现代建筑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西藏的生态很脆弱,破坏了很难恢复,可持续援藏就是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保护可贵的生态资源,我们近3年来拒绝掉的项目不在少数。当前最重要的是多种树、多种活树。现在雅鲁藏布江江滩边已形成一条700米宽、20多公里长的绿化带,人称“西藏的江南”。其次,发展循环农牧业。现在初见雏形的"畜-沼-菜"模式将农牧业有机的结合了起来,既解决了烧柴的问题,又解决了吃菜的问题,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降到最低。
  除了注重生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援藏干部队伍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援藏干部有期限限制,客观上确实容易导致存在一定的临时观念,在制定长期有效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方面有一定差距,所以必须尽力去弥补这种差距。在西藏遇到的最大压力就是如何在三年里,实实在在多办一些当地群众最需要的事情。这不是一两批援藏干部能做到的,只有一届接着一届干,将当地的发展统筹到大盘子里去考虑,才能既为当地作出贡献,又不浪费国家的钱,不当历史的罪人。
  
  民生是重点,民勤更重要
  
  西藏医疗条件还比较差,医生也比较欠缺。武汉援建项目中就有一个疾病控制中心。这个中心的投入并不多,但是却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为当地百姓的健康起到一定保障。健康援藏不仅是指给西藏当地带来健康,对援藏干部来说也是如此。远离家乡亲人,在这个高海拔地区工作,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面临很多问题。这就更需要以一个健康的援藏观、健康的生活观、健康的作风观来做好援藏三年的工作。
  援藏的根本,在于如何真正实现西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和当地干部一起找准了适合乃东发展的路子,寻找适合乃东发展的特色之路。比如在产业上,乃东坚持走农牧结合的循环特色生态农业,把有机蔬菜输向全国;此外,我们还在"借"字上面做文章。“借”中央政策、“借”内地企业拓展需求来发展乃东的旅游业、农牧业、加工业,在合作方式上和资源利用上进行创新。
  民生是重点,民勤更重要。不仅要在项目、资金投入上下力气,在增加智力援藏、增加乃东县发展后劲上也要下大功夫。针对乃东紧缺的人才,我们先后组织培训了100名干部职工、100名专业技术队伍、100名农牧民群众。还选派了多批机关、乡镇的干部职工到武汉挂职、学习和短期培训,引进了2名专业人才进藏对当地群众培训养殖技术,向群众传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2名专业人才到目前已带动了10户老百姓进行联户养殖。正是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当地百姓有机会更好地了解科技对农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真正改变过去落后的观念和生产方式。(人民论坛赴西藏采访组)
  
  记者手记:对苏霓斌的采访是在走访参观援藏项目中进行的。“乃东向东”口号的提出,让乃东县走上了一条有别于以往的发展道路。而这句战略口号的背后,是苏霓斌为首的武汉援藏干部和当地藏族干部对乃东县以及援藏工作发展方向和自身使命的思索。
其他文献
“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能不能成为一个长寿企业、百年老店。30年前鄂尔多斯集团从222万元、55个员工的羊绒衫厂白手起家,发展到目前年产值240亿、年利税24.6亿元、员工24000多人、成员企业126家的多产业并举的集团,成为全国500强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鄂尔多斯集团30年一贯传承的企业文化,而这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以感恩的心报效祖国。”作为鄂尔多斯集团的、当家人,王林祥谈到“先富”企业如何回报
期刊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温家宝总理通过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这样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在大唐电信12年的发展中,读书学习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企业创造力的提升,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大唐电信打造学习型企业的经验以及对于网络时代如何提高“全民阅读”的思考。    打造学习型企业的经验之谈    曾有哈佛大学
期刊
人民论坛杂志“援藏干部特别报道”组成员:  组长:贾立政  赴西藏采访:贾立政、王慧、杨轲  后方编采:陈阳波、杜凤娇、杨昀贇、高源、刘新圣、杜美丽  特别鸣谢: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西藏日报社、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人民网、中国西藏网、新浪网等部门及单位    西藏,美丽的高原,旷远的天空,巍峨的布达拉宫,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
期刊
【作者简介】  作为刘少奇的幼子,刘源是刘家后人中唯一从政的。他1951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当过知青、做过铆焊工。他的从政生涯自公社副主任起步,历任副县长、县长、副市长,3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进入不惑之年后,他步入军界,现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上将军衔。    张木生,从青少年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到80年代初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调查研究,从
期刊
2010年7月,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2010年7月)将带着各自的成就业绩、酸甜苦辣,告别西藏。而在西藏这三年的特殊历练,或许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  2007年7月,中央及17个省市的850多名援藏干部告别单位、家乡和亲人,从繁华的都市奔赴祖国边疆,被分配至西藏的市、区、县,满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  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与1994年以来的前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 _ 拉萨     典型人物:  人民日报援藏干部、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 崔士鑫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雪域高原已将近3年了。这是自己人生际遇中,极其难忘的3年。  迎考高与寒——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坚持长期夜班  西藏处于反分裂斗争第一线,新闻媒体肩负着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舆论制高点的重任。西藏日报作为自治区党委机关报,责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11日  采访地点 _ 拉萨    典型人物:  第五批援藏干部总领队、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鹏    维护西藏安全稳定,是这批援藏干部一个很大的亮点  第五批援藏干部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3年来,这批援藏干部为西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干部援藏不仅是来人,而且是和经济援藏、技术援藏、
期刊
时间 _ 2010年4月5日  采访地点 _ 林芝地区八一镇    典型人物:  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领队 陈秋雄    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  援藏干部要做到“六有”,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有智慧、有形象、有作为。我们援藏干部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建功雪域,报效祖国,用智慧开展工作,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如果要用小钱做大事,就要求我们援藏干部付出多倍的努力。在援藏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所为有所
期刊
典型人物:  国家发改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 金世洵    在西藏做任何工作都要注意讲政治    从条件舒适的内地机关到西藏高原工作,这是对每一个援藏干部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曾对我说,在西藏,做任何事都要注意讲政治。他的话我至今仍记忆深刻。  来到西藏,我对新时期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有力开展反分裂斗争打牢了
期刊
我来林芝与这里的第五批援藏干部一起共事,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在阿里工作时,也接触过第三批、第四批的援藏干部,对这个群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    贡献很大牺牲很多    不论是整个西藏,还是某一个地区,大规模对口支援这15年,都可以说是西藏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林芝是西藏的江南,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有广东、福建两个强大的省来对口支援我们。15年来, 300多名援藏干部来到林芝,带来资金26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