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为高校小语种专业的发展以及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带来重大机遇。文章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遇到的困难,并从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几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复合型小语种人才;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0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频率急剧增加,小语种人才需求逐渐上升。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此项“愿景与行动”在加快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急需小语种专业人才的信号。因此,高校应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小语种专业人才。下面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遇到的困难,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遇到的困难
虽然高校在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调查发现,当前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还存在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师资力量不强、高校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困难。
1.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小语种专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超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表达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缺乏开设小语种专业的条件,加上部分学生是被调剂到小语种专业的,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小语种的积极性不高。用四年时间学习一门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就会导致不良的心理情绪产生。小语种专业就业面不如热门专业就业面那么宽,毕业之后只有部分学生可以进入翻译部门,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转行。就业前景的不乐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师资力量不强
高校如果要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那么就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的师资团队。调查发现,师资团队能力欠缺一直是阻碍小语种专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我国小语种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多,而既懂得小语种语言又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出现教师匮乏现象。在部分高校,小语种专业教师常常是超长学时授课,很难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不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高校资金投入不足
高校若想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就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之中。要想让每一位小语种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高校就必须聘请高水平的外教或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授课,同时还要为学生建设相关的培训室和语音室、购买专业翻译软件等。而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目前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策略
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结合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实际情况,对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注重及时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培育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
高校要实时对人才市场进行有效的观察与分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方向。要以培育复合型小语种人才为重心,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小语种人才。当前,小语种课程的教材、资料相当有限,因此高校应当寻找相关途径购买原版教材供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另外,高校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通过增设一部分国际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培育符合当今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做好铺垫。
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3 1”模式。所谓“3 1”模式,是指在国内高校学习三年专业知识,然后再去指定的国外学校深造一年,最后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此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目前难以满足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比如,高校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或者采用本硕连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小语种语言的时间,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部分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使得教师只注重小语种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应试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将语法规则、词汇“倒背如流”,这样在理论考试过程中就容易取得高分。但如果脱离理论知识考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话语系统进行口头表达,就可能出现发音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鉴于此,高校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小语种教学的灵活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致力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优化。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引入到小语种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循序渐进地提高小语种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結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小语种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小语种专业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对于高校而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拥有长远的眼光,冷静分析培育小语种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之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更新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及时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办学质量。教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充实师资团队力量。要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加优秀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翌丹.“一带一路”环境下对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2]王鄂苏,顾嘉文,莫双玥.“一带一路”与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海外英语,2019(17).
[3]林勇.“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7(35).
[4]张海水.“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5]张义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Research on Minority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ang Lina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which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language majors and training of minority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review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ority language compoun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discuss the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minority languag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ptimizing and perfecting the minority languag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mpound talents of minority language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一带一路”;复合型小语种人才;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0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与沟通的频率急剧增加,小语种人才需求逐渐上升。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此项“愿景与行动”在加快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急需小语种专业人才的信号。因此,高校应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小语种专业人才。下面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遇到的困难,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策略。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遇到的困难
虽然高校在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调查发现,当前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还存在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师资力量不强、高校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的困难。
1.高校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小语种专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超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表达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缺乏开设小语种专业的条件,加上部分学生是被调剂到小语种专业的,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小语种的积极性不高。用四年时间学习一门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就会导致不良的心理情绪产生。小语种专业就业面不如热门专业就业面那么宽,毕业之后只有部分学生可以进入翻译部门,还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被迫转行。就业前景的不乐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师资力量不强
高校如果要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那么就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的师资团队。调查发现,师资团队能力欠缺一直是阻碍小语种专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我国小语种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多,而既懂得小语种语言又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开设小语种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出现教师匮乏现象。在部分高校,小语种专业教师常常是超长学时授课,很难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不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高校资金投入不足
高校若想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就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之中。要想让每一位小语种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高校就必须聘请高水平的外教或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授课,同时还要为学生建设相关的培训室和语音室、购买专业翻译软件等。而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目前部分高校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策略
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小语种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结合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实际情况,对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注重及时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培育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
高校要实时对人才市场进行有效的观察与分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方向。要以培育复合型小语种人才为重心,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与沟通,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进而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小语种人才。当前,小语种课程的教材、资料相当有限,因此高校应当寻找相关途径购买原版教材供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另外,高校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系,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通过增设一部分国际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为培育符合当今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做好铺垫。
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调查发现,当前部分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采用“3 1”模式。所谓“3 1”模式,是指在国内高校学习三年专业知识,然后再去指定的国外学校深造一年,最后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此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目前难以满足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比如,高校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或者采用本硕连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小语种语言的时间,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部分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使得教师只注重小语种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那些应试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将语法规则、词汇“倒背如流”,这样在理论考试过程中就容易取得高分。但如果脱离理论知识考试,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话语系统进行口头表达,就可能出现发音不准确、表述不清楚等各种各样的情况。鉴于此,高校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小语种教学的灵活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致力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优化。要紧跟时代步伐,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引入到小语种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循序渐进地提高小语种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結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小语种专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使得小语种专业成为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对于高校而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拥有长远的眼光,冷静分析培育小语种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不足之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更新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及时优化与完善小语种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办学质量。教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充实师资团队力量。要督促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育更加优秀的复合型小语种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翌丹.“一带一路”环境下对小语种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2]王鄂苏,顾嘉文,莫双玥.“一带一路”与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海外英语,2019(17).
[3]林勇.“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7(35).
[4]张海水.“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
[5]张义红.“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Research on Minority Language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ang Lina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been accelerating, which brings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language majors and training of minority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his paper review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inority language compoun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discuss the strategies for training minority language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optimizing and perfecting the minority languag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mpound talents of minority languages;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