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脑出血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一旦发生需积极就地抢救治疗,但在基层医院由于缺少CT等检查设备,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明确诊断。因此,门诊医生必须通过现场提供迅速有效的急救,从而阻止疾病发展,为在上级医院进一步抢救创造条件。因此,为提高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要掌握以下几点。
正确的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年以上突然急骤起病的意识障碍和肢体障碍,伴有高血压史。⑵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头痛和眼偏向一侧,口角歪斜、偏瘫,据此可以排除颅外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⑶鉴别诊断急性脑出血病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在鉴别诊断中要区分引起昏迷或严重脑局部功能障碍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癫痫、中毒、脑炎、癔病等,还应与其他脑血管疾病做鉴别诊断。⑷综合判定:对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全面衡量和综合判定。①如发病时血压较高且双侧瞳孔不等大,为脑出血的征兆;②如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偏瘫伴头痛,虽然意识清楚,无呕吐,也应首先考虑脑出血;③高血压脑出血70%~80%发生于基底节区,由于出血灶合并早周围水肿,使体积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导致脑疝形成,脑干受压及继发脑干出血;如起病缓慢,6小时后偏瘫才达高峰 ,虽有意识障碍和血压偏高,首先考虑脑血栓;如无明显瘫痪,而突然剧烈眩晕、头痛、共济失调,不能站立者,首先考虑脑出血;如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明显颈强,当时无偏瘫但经过数小时后出现偏瘫,应首先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双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变慢但不规则,提示枕骨大孔疝;如双侧瞳孔显著缩小,且交叉性瘫痪,提示桥脑出血;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由迟鈍到消失,边缘不齐,提示钩回疝。
急救治疗原则
改善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途中给予持续输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绝对卧床,避免再出血。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位15°~30°,有利于脑的血液回流,颈部也不可倾斜,以防止局部血管受压而导致脑水肿。有呕吐时需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搬动,减轻脑局部血流的压力。
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但甘露醇的剂量不宜过大,宜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分别选用速尿20~40mg及地塞米松10~20mg分次静滴。速尿可抑制脑积液形成和促进脑积液吸收,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脑积液形成,从而减轻脑水肿,对降低颅内压效力强,作用持久[1]。但如果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不宜使用地塞米松。
保护脑细胞:可选用能量合剂ATP、辅酶A及脑细胞营养剂细胞色素C,以改善脑代谢,防止脑坏死。
控制血压:血压过高可加重脑出血。但降压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当血压高于210/110mmHg时,需立即降压处理,情绪不稳者可口服或肌注安定2.5~5mg,舍下含服卡托普利片12.5~25mg,或给予利血平0.5~1mg肌注,一般使血压降至140~150/90~100mmHg为宜。
防止并发症: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如中枢性呼衰、脑疝、消化道出血、肺炎等应积极处理。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作为基层门诊医生应同上级医院相关科室建立业务联系,以了解所送患者最后诊断及治疗情况。
总之,提高急性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难度较大,需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更好地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361-362
正确的诊断
脑出血的诊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年以上突然急骤起病的意识障碍和肢体障碍,伴有高血压史。⑵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头痛和眼偏向一侧,口角歪斜、偏瘫,据此可以排除颅外疾病引起的意识障碍。⑶鉴别诊断急性脑出血病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在鉴别诊断中要区分引起昏迷或严重脑局部功能障碍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癫痫、中毒、脑炎、癔病等,还应与其他脑血管疾病做鉴别诊断。⑷综合判定:对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必须全面衡量和综合判定。①如发病时血压较高且双侧瞳孔不等大,为脑出血的征兆;②如有高血压的患者,突然偏瘫伴头痛,虽然意识清楚,无呕吐,也应首先考虑脑出血;③高血压脑出血70%~80%发生于基底节区,由于出血灶合并早周围水肿,使体积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移位,导致脑疝形成,脑干受压及继发脑干出血;如起病缓慢,6小时后偏瘫才达高峰 ,虽有意识障碍和血压偏高,首先考虑脑血栓;如无明显瘫痪,而突然剧烈眩晕、头痛、共济失调,不能站立者,首先考虑脑出血;如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明显颈强,当时无偏瘫但经过数小时后出现偏瘫,应首先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如双侧瞳孔先小后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变慢但不规则,提示枕骨大孔疝;如双侧瞳孔显著缩小,且交叉性瘫痪,提示桥脑出血;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由迟鈍到消失,边缘不齐,提示钩回疝。
急救治疗原则
改善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途中给予持续输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绝对卧床,避免再出血。脑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床头抬高位15°~30°,有利于脑的血液回流,颈部也不可倾斜,以防止局部血管受压而导致脑水肿。有呕吐时需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搬动,减轻脑局部血流的压力。
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但甘露醇的剂量不宜过大,宜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分别选用速尿20~40mg及地塞米松10~20mg分次静滴。速尿可抑制脑积液形成和促进脑积液吸收,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脑积液形成,从而减轻脑水肿,对降低颅内压效力强,作用持久[1]。但如果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不宜使用地塞米松。
保护脑细胞:可选用能量合剂ATP、辅酶A及脑细胞营养剂细胞色素C,以改善脑代谢,防止脑坏死。
控制血压:血压过高可加重脑出血。但降压不宜过快过多,以免引起心脑供血不足,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当血压高于210/110mmHg时,需立即降压处理,情绪不稳者可口服或肌注安定2.5~5mg,舍下含服卡托普利片12.5~25mg,或给予利血平0.5~1mg肌注,一般使血压降至140~150/90~100mmHg为宜。
防止并发症: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如中枢性呼衰、脑疝、消化道出血、肺炎等应积极处理。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作为基层门诊医生应同上级医院相关科室建立业务联系,以了解所送患者最后诊断及治疗情况。
总之,提高急性脑出血的抢救成功率难度较大,需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更好地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邝贺龄.内科急症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36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