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主体性异步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ol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主体性异步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ABC三类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二、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思考探究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问题难度应不相同。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C类——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B类——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A类——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等等。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ABC三类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10—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A、B类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C类学生学会简单的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在价格政策中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导向价值
  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在与同学们一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体育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作用产生认同感等。
  五、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競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肯定B、C类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看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A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B、C类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观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七、思考与练习
  A类学生课后加强对本次课的思考与反思,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和生活有多大的帮助,并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动作、内容进行生动活泼的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动作质量。教师加强对B、C类学生的监督检查。A、B、C类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了解到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机能。
  事实上,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将客观的、显性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和隐性的、潜在的体育兴趣、意识,情感、能力、习惯的形成糅合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因此,我们确定了从人的兴趣出发,到运动技能学习、到体验运动乐趣、再到形成体育价值观,这样一个完整的建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心理过程为体育教学。再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指导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懂得终身体育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各方面进行调查,针对体育社团存在的管理混乱、活动场地器材缺乏、活动安排不科学、力度不够、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学生体育社团 发展现状 调查分析    1.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扩大学生的求知领域、提高学生的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作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解析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为国家培养出既具有专业文化知识,又具有强壮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的新型人才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课程教学 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全民健身得到实施的基础保证,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仅仅围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造就具备健
愉快教育,即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师生均在教与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育融合于教学中,融合于全部课外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发展了他们的个性。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性,从而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愉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小学生学习英语,大都存在一种猎奇心理,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深化,技能技巧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使学习卓有成效。本文就初三英语学习的方法作出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积累  有些学生进入初三以后功利心特别强,不愿意花时间记忆和背诵,而是瞄准中考题型,拼命做题。结果是时间没少花,考试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是为什么呢?考试的成绩往往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储备的,不扩大知识
试谈有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定位吕士文“近几年来,我国的有线电视事业迅速兴起,它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传播媒体。有线电视不仅具有多频道传播的功能,同时它还可以
摘 要: 本文将准备活动的形式分成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大类型,对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对今后准备活动的开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排球课 准备活动 学生心理状态    1.引言  本文将准备活动按其活动形式分成徒手、带球、游戏、综合四大类型,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类型准备活动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了解学生最喜欢什么类型的体育课准备活动。  2.研究对象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