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三一”育人目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育人目标,既是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学生自身培养和发展目标;既是学生在校的成长目标,也应是学生终生的发展目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思想。而要想让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是前提、是关键。
  “育人目标”体现学校的文化。我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一颗仁爱心、一身好习惯、一生爱学习的高素质的公民。
  有素质的人是拥有快乐幸福的,怎样才算是“有素质”?有人对“素质”做了这样一个概括,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不断更新自我的行为。我觉得这个概括很到位,其实这何尝不是一个人快乐幸福的源泉呢?
  再看学校的“育人目标”,三个方面目标明确,而且三者之间互为关联,我认为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一颗仁爱心是作为人的前提和基础,一身好习惯是作为人的核心和关键,一生爱学习是作为人的行为和能力。下面我就育人目标的三个方面做具体的阐述。
  一、“育人目标”之一颗仁爱心
  《说文解字》对“教”的解释是: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育的根本不是教育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教育者是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精神海拔,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有着怎样的境界格局。换句话说,什么是教育者最大的教育资源?是教育者自身的生命样本,是教育者自身的身心和谐程度。所以,真教育发生的过程也是教育者自我成长的过程。
  二、“育人目标”之一身好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由此可知,习惯是后天养成而非生而有之,而且其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习惯可以改变,只不过坏习惯的消除和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养成好习惯的过程简言之是:首先对于自身的习惯有准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有哪些好习慣和哪些不良习惯;其次明确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再次就是经过长期努力去养成好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不能期待一人一事、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科学研究发现,仅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就要 21 天,90 天的重复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印度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习惯的培养,有痕,也无痕;习惯的形成,有法,也有序。
  三、“育人目标”之一生爱学习
  不爱学习的原因:
  教师层面分析:
  教师的学习时间从何而来?许多老师的学习时间是靠挤出来的, 是牺牲睡觉、娱乐、交友、会客等时间而得来的,是抛开休闲、郊游、远足等机会而获取的。
  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挤占了学习的时间;
  二是赡老育小的责任挤占了学习时间;
  一些价值不大的考试、活动使教师疲于奔命。
  教师学习的原动力在哪里?学习是一个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只有当一个人内心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时,才会产生强烈的原动力。 这个原动力只能来自于人的心理渴求,本质上讲,任何外在干预都是徒劳的。外在干预能达到的是人的浮躁和功利, 根本就没有原动力产生。
  学习的原动力从何而来?来自于教师对学习的价值认知;来自于教师对学习自身核心价值取向的心理认同;来自于对学习这种枯燥、冷清、寂寞活动的愉悦和兴奋;来自于对学习中所获得的思想、方法等的幸福体验;来自于在学习中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思想、观念、意识等情感和灵魂的充实与升华。原动力的产生与激发是诸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教师主观内需与客观激励交融内化的结果。
  教师缺少学习原动力的几种表现:
  一是职业倦怠。教书育人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育人心智的脑力劳动。 有教师的愉悦幸福,才有学生的幸福快乐。但就教师目前工作学习所处的生态而言,升学率的高压、独生子女学生的特立个性、社会对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教师评价系统的不完善、教师付出与报酬的不对称等外在因素给了教师愈来愈大的精神压力,高压下的恐惧、担忧、痛苦、后怕、紧张, 使得一些教师对教育教学感到力不从心,感到危机四伏,愉悦感和幸福感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就是倦怠、害怕、紧张。 这样的职业倦怠由于缺乏有效地干预因素,更缺乏科学而高效的激励因素,从而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累积渐增,长年累月而使教师疲于奔命,哪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定向思维。新思想要替换定向是艰难的。 教师在大学里和刚入职时接受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方法及在“入格教师”期间形成的教育教学范式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变成血液流淌在他们的全身,成为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强势认知,霸占了教师智慧的大脑。 其他新的教育思想、方法要打开这个咽喉,要想变成新的血液去替换原先的血液,往往都会被这种强势认知所驱赶。为什么? 因为定向思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范式是教师长期磨炼的结果,是被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最有效的最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是处理学生、文本、课堂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三是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如何变成宁静淡泊?社会风气浮躁功利,许多事情都以追求“短平快”为根本,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宗旨。 而学习是拒绝浮躁和功利的,它需要学习者平心静气淡泊名利才能领悟到学习的真义;它拒绝有悖于学习规律的“短平快”,它需要立足长远,功到自然成;它拒绝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需要以人生价值最大化为根本。 学习是文化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学习是静心修身而不是追名逐利;学习是涵养灵魂而不是富足肉体。
  “五实”就是务实。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真正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而行动起来吧!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指能辨识历史叙述中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如历史地图、历史示意图等;深层次指能运用历史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叙述历史史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解释。《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三国鼎立》这一课的要求是:“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课涉及到时空内容较多,时空之间转换频繁,对初一学生时空观念的要求高。据此笔者将利用统编教材和历史地图册等资料,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精心钻研教材,实现教学相长;要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呢,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
期刊
一、识字教学方法及建议  汉字是传承五千年的文字,对书写汉字的民族有悠长的记忆,因此,汉字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识字和汉字书写是我们民族强大的信仰。  识字教学方法,从大的方面分类,基本上有三种: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随文识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识字法。集中与分散只是相对而言的,应该相互吸取各方的优点。不论集中或分散识字,其目的都是为发展儿童的语言打下基础。  总之,在整个低段语文教学中,識字教
期刊
作为一名新任年轻教师,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听课和分析课一节,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触动,我在看完苏老师的建议之后,非常遗憾没有早点读到这篇文章。主要感想有三点。  一、课堂是什么  课堂是个神圣的地方,课堂是知识传递的地方,是影响世界观和信念形成的地方。课堂上有对知识和科学的热爱,有对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尊重。课堂是学生智力活动的主要领域,是智慧生根发芽的一块肥沃的土地,是人类未来发展这
期刊
“生命教育”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引导学生构建生命观、生活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立足于学生,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的能力,而“生命教育”的引入能更好的实现其目标。如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凸现“生命教育”的无穷魅力,下面我就联系教学实践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语文学科特点,捕捉“生命教育”
期刊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而言的。国家本位的课程是由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聘请专家来决策,采用研制 ——开发——推广模式开发的。地方本位的课程较之国家本位的课程只是可能更多地带有所辖地的特点,具有更强一些的地域适应性。  国家本位课程和地方本位课程由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实施建议”三个方面对写作的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解读课标,我认为,作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挖
期刊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常常能见到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喜欢不间断地走向老师,与老师互动、与老师交流。当然有时候这些“交流”会使老师十分矛盾,甚至这些孩子非常喜好在交流的过程中和老师“告状”。  一、告状分类及表现形式  告状,从社会心里学角度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然而这种冲突不能轻易被化解,需借助第三方权威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关系。根据“告状动机”,可以将告状分为以下几类了
期刊
在初中诸多学科中,数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中学数学教学的六大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其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是考查重中之重。云南省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一直在稳步改革,对素质教育的考查也在不断增加。我市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直堪忧,出现了较大的“断面”,成了令领导、家长担心、孩子们兴趣低下的科目。究
期刊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课程建设研究者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是支撑整个教育质量大厦的顶梁柱,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课程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