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聚焦典型案例,總结高校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有效路径,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整合校内外专业认知资源,从而让大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明确未来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高校;生涯发展教育;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时代背景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探索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整合课内外育人资源的合力育人机制,加快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加快整合校内外育人力量及资源,建设完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在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背景下,我校社区学院承载着的新生课外培养及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时代要求及使命目标,学院以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为导向,聚焦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路径探索。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实践路径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自新生入学起实行一年,根据上海大学三学期制特点,设为三个阶段:探索适应季(秋季学期)、知行合一季(冬季学期)、放飞理想季(春季学期)。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强化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自主性;第二阶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运作模式、行业发展前景,行业人才需求;第三阶段依托社区学院和各专业学院丰富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明确专业目标,初步形成个人生涯规划。本项目三个阶段依托第一、二课堂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层层紧扣,逐步深入。
1.理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讲解职业生涯规划定义、起源、个体规划、目的、具体做法、原则、基本分类、理论基础、作用价值、行动规划、自我评估、影响因素。引导大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进行思想引领,鼓励提早做好生涯规划,提升主动性。
2.朋辈引领:导生导师进课堂
整合导师导生资源,导师以主题讲座形式为主,导生以采访互动形式为主,作为新生入学后首批接触到的朋辈资源,助力新生巩固学业、初识专业、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3.线上线下联动:成长小组
根据个人兴趣成立科创项目及读书会成长小组,通过完成科创项目、开展读书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深化学生专业认知。
4.课内外联动:大型招聘会
通过亲身体验大型校招现场、采访招聘单位与应聘者,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学习应聘技巧。课内外联动,依托成长小组成立三支记者团。三支队伍各有侧重,第一队以企业采访为主;第二队以应聘者采访为主;第三队聚焦不同职业所需不同专业。通过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活动课进行分享展示。
5.依托校外资源:行业经管系列实训
举行行业经管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知名企业参观实训。近距离观察企业内部环境、工作状态,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6. 专业博览会与专业宣讲
邀请名企就业、成功保研、成绩优异学长解答大一学生专业分流、专业学习、就业深造、个人发展各方面问题。
集结专业学院优秀教师代表,开展专业宣讲。围绕学院概况、师资力量、培养特色、资源优势等方面。受疫情影响,专业宣讲改为线上,为强化效果,专业宣讲走进活动课,实现全覆盖。
7.行业探索系列讲座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提高网络思政育人的赋能效应,举行线上线下行业探索系列讲座。云集知名企业及行业优秀代表,围绕学业发展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主题,帮助大一新生提前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发展和人才需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战略规划,了解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把专业选择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策略与成效
1.一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探索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原有的平台优势,将其作为理论学习、夯实学业、表达自我的重要空间。同时探索第二课堂的实施路径与机制,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与第一课堂应并驾齐驱。通过统筹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安排、建立可量化评价标准、制作考核成绩单,构建生涯发展课程完整体系。
将第一、二课堂的资源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深入发挥育人功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大学生兴趣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密切联系专业、社会、学校特色,设计层次分明、连接紧密且丰富多彩的第一、二课堂内容,协同联动,合力育人。
2.多渠道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深度共享
依托第一、二课堂平台,联动学院、学校、校外多层次资源,基本形成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长效课程机制。以学院为核心驱动力,实现学院、学校、校外资源共享,依托长期稳定的资源,设置课程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校外层面名企参观实训;校内层面的大型招聘会、专业博览会、专业宣讲、行业探索系列讲座;学院层面的成长小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文化品牌活动等。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多重育人功能
深化专业认知,明确职业规划。通过一二课堂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让同学在理论学习、实地考察、访谈交流中逐渐明晰大一专业分流程序、各专业课程设置、发展前景;企业运作机制、人才需求;个人兴趣与个人特长。在分流前,结合个人兴趣和意志,明确专业意向,思考未来发展,做好初步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优秀老师和学长学姐分享成长成才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脚踏实地;主题教育与主题讲座,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引领学生深化爱国情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读书会及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自主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依托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以致用机会,掌握专业理论、建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强调参与感、体验感,在实践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董敏、丁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65.
[2] 李亚利.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价值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11):159.
作者简介:薛赛男,中共党员,文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职于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任团委副书记,从事团学工作近两年,擅长网络思政、文化育人研究.
关键词:高校;生涯发展教育;有效路径
一、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时代背景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探索凝聚校内外育人力量、整合课内外育人资源的合力育人机制,加快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加快整合校内外育人力量及资源,建设完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在大类招生与通识教育背景下,我校社区学院承载着的新生课外培养及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时代要求及使命目标,学院以第一、二课堂协同育人为导向,聚焦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路径探索。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实践路径
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自新生入学起实行一年,根据上海大学三学期制特点,设为三个阶段:探索适应季(秋季学期)、知行合一季(冬季学期)、放飞理想季(春季学期)。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强化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自主性;第二阶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运作模式、行业发展前景,行业人才需求;第三阶段依托社区学院和各专业学院丰富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明确专业目标,初步形成个人生涯规划。本项目三个阶段依托第一、二课堂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层层紧扣,逐步深入。
1.理论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讲解职业生涯规划定义、起源、个体规划、目的、具体做法、原则、基本分类、理论基础、作用价值、行动规划、自我评估、影响因素。引导大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进行思想引领,鼓励提早做好生涯规划,提升主动性。
2.朋辈引领:导生导师进课堂
整合导师导生资源,导师以主题讲座形式为主,导生以采访互动形式为主,作为新生入学后首批接触到的朋辈资源,助力新生巩固学业、初识专业、逐步适应大学生活。
3.线上线下联动:成长小组
根据个人兴趣成立科创项目及读书会成长小组,通过完成科创项目、开展读书会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深化学生专业认知。
4.课内外联动:大型招聘会
通过亲身体验大型校招现场、采访招聘单位与应聘者,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学习应聘技巧。课内外联动,依托成长小组成立三支记者团。三支队伍各有侧重,第一队以企业采访为主;第二队以应聘者采访为主;第三队聚焦不同职业所需不同专业。通过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活动课进行分享展示。
5.依托校外资源:行业经管系列实训
举行行业经管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到知名企业参观实训。近距离观察企业内部环境、工作状态,拓宽视野、了解行业动态、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打下基础。
6. 专业博览会与专业宣讲
邀请名企就业、成功保研、成绩优异学长解答大一学生专业分流、专业学习、就业深造、个人发展各方面问题。
集结专业学院优秀教师代表,开展专业宣讲。围绕学院概况、师资力量、培养特色、资源优势等方面。受疫情影响,专业宣讲改为线上,为强化效果,专业宣讲走进活动课,实现全覆盖。
7.行业探索系列讲座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工作,提高网络思政育人的赋能效应,举行线上线下行业探索系列讲座。云集知名企业及行业优秀代表,围绕学业发展教育、生涯规划教育主题,帮助大一新生提前了解各行各业的现状、发展和人才需求,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战略规划,了解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把专业选择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
三、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策略与成效
1.一二课堂协同育人路径探索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原有的平台优势,将其作为理论学习、夯实学业、表达自我的重要空间。同时探索第二课堂的实施路径与机制,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与第一课堂应并驾齐驱。通过统筹规划,整合校内外资源,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安排、建立可量化评价标准、制作考核成绩单,构建生涯发展课程完整体系。
将第一、二课堂的资源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深入发挥育人功能。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结合大学生兴趣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密切联系专业、社会、学校特色,设计层次分明、连接紧密且丰富多彩的第一、二课堂内容,协同联动,合力育人。
2.多渠道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深度共享
依托第一、二课堂平台,联动学院、学校、校外多层次资源,基本形成了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长效课程机制。以学院为核心驱动力,实现学院、学校、校外资源共享,依托长期稳定的资源,设置课程与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校外层面名企参观实训;校内层面的大型招聘会、专业博览会、专业宣讲、行业探索系列讲座;学院层面的成长小组、线上主题教育活动、文化品牌活动等。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多重育人功能
深化专业认知,明确职业规划。通过一二课堂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让同学在理论学习、实地考察、访谈交流中逐渐明晰大一专业分流程序、各专业课程设置、发展前景;企业运作机制、人才需求;个人兴趣与个人特长。在分流前,结合个人兴趣和意志,明确专业意向,思考未来发展,做好初步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优秀老师和学长学姐分享成长成才经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脚踏实地;主题教育与主题讲座,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潜移默化引领学生深化爱国情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读书会及大型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自主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依托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以致用机会,掌握专业理论、建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强调参与感、体验感,在实践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董敏、丁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第二课堂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4):165.
[2] 李亚利.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价值探析[J].中外企业家,2020(11):159.
作者简介:薛赛男,中共党员,文学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职于上海大学社区学院,任团委副书记,从事团学工作近两年,擅长网络思政、文化育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