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法解析“凌空劲”还原太极拳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8151171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芳的“凌空劲”曾惊动“朝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进行了抨击,可见国人对太极拳的重视与关心。
  近几个月来,有不少拳友问我:“你见过李经梧,凌空劲存在吗?”“不用挨着对方,太极高手就可用内气将人放出吗?”
  吾曾受朋友之邀,带着几位武术同好来到北京,亲眼目睹了太极拳传人“凌空劲”的现场表演,那场表演很有轰动效应。主持人介绍说,被发放出的三位壮汉是国家武协的,他们都会太极拳,绝不是“托”。当时和我同去的有一位韩国人叫李承宰,是天津“武德跆拳道馆”馆长,黑带9段,向我们师兄弟学习太极拳和推手已有数年。他提出想要试试身手,让我转达他的意,我前去把他的意思重复了一遍,得到答复是他的内气还没通,没有资格较量,下次有机会再“比画”。在回津的汽车上,大家对“凌空劲”的看法不同,各执其词,我就打圆场地说:“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咱们学习他们的长处就是。”
  一、现实存在“凌空劲”
  “凌空劲”不像武侠小说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于影视剧的表演。凌空劲确实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发人方在欲触及对方之际能迫使对方腾空而出。其实,被发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在化解不开眼前的攻击时通过弹跳退出圈外。这种避过被打击距离,在空中调整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技法,在拳谱中谓之“跌前有一跃”。由此可见,在真打实斗中,如果功夫悬殊,被发放方不会闪、展、腾、挪,就难逃挨打。
  但是,以此偶然现象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仿效,最多只能有其形无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只有从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才能得到太极拳真谛。如何能够将武林人逼到腾空而起的地步,这是当下要研讨的内容。
  二、将人放出的原因
  1?郾发放人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太极拳高手在实战中没有过多的纠缠,往往搭手见输赢。这种功夫是长期运用太极拳的进、退、左顾、右盼、中定的步法,通过虚实变化的身法,在“沾、黏、连、随”中运用“■、捋、挤、按、采、■、肘、靠”进行推手训练的结果。
  通过站桩和打拳等训练,逐步练出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当练到周身一家时,意识一动,丹田内气就会随之而动,内劲依次贯穿各个部位,全身上下相随,形成一个柔韧的整体架,连绵不断地运行,与人推手时可根据对方的力刚柔相济进行应对,需要时可做到运化时极柔软、发劲刹那极坚刚。
  太极推手实战,还要练出时刻掌控对方变化的能力。利用“沾、黏、连、随”的方法,感觉到对方的劲路变化,与彼力“不顶不抗”、“随屈就伸”,达到“无过无不及”地运行,在运行中用太极劲法化解对方之力,同时随时调整自己重心的稳定,达到立身中正、运行自如,在运动中使对方重心失稳,将劲运向可导致其失重部位,在得机得势之际进行发放。
  2?郾发放人的机理
  太极散手利用对方出手打人瞬间出现的定式尚未及收回之际,趁机利用接触部位作为传导体,将彼引进落空,就可使对方重心失稳,将他放出。
  具体地讲,太极散手主要特征是实战中脱手,属于没有任何限制的搏击。但是,只要双方动手,就会有肢体接触,只要能用意、劲“跟踪”住对方,太极推手的功夫就能得以施展。我用肢体与彼接触部位相“黏”,根据对方力的强度进行大小变化,使对方无法摆脱,促使他运动不灵出现“呆滞”状态。此刻,我顺其力给劲,迫使他重心出底盘而失稳,我同时借运转之机,捎带造成与彼接触部位脱开至适合发劲的间距,随即通过“着力部位”将其放出。
  当然,在太极技击中“动手”的对象包括全身各个可击打的部位。当对方在重心失稳状态下无法抵抗时,我也可以腾出手来,选择打击部位进行攻击。
  如果在我出手之际,彼方位不变向背后一跃避开了打击,这种逃脱方式只有在我打到他身上之前才有效。当我手还没挨到对方身上时他就腾空而出,相对而言这就是“凌空劲”。对方如果逃得慢,就会受创或跌仆而出。
  一般情况下,太极高手运到此步,对方是脱不开身的。但是由于太极拳能修炼到这个水平的人,其恬淡、不争理念较深厚,他会主动停住手而不去伤人。客观上,这种威慑力也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太极、意念与气功
  几十年来,人们出于了解真相抑或猎奇的心理,经常问我:“不挨着人到底能否把他打出去?”这次再谈“凌空劲”不过是老调重弹,我认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只不过是想证实一下而已。
  20世纪80年代,全国出现过“气功热”,我的同事小柯问我:“顾伯,听说太极拳含有气功,你老练拳肯定会气功,能让我在远处动吗?”我说:“行,但是有个条件,你得按我的要求去做。”他表示可以,于是我就给他摆好姿势,让他站稳,我在2米开外坐定,以缓慢、沉稳的语气发出指令,让他身上各部位依次放松,不时提醒他调整身形的要求。当我看到他身体已进入松、静状态之后,我就念念有词:“双臂起、起……”只见他的两臂随着话音渐渐从两侧徐徐升起。他一脸迷茫地问:“我没用力,怎么胳膊自动抬起来了?”小柯琢磨一会,大声地说:“我就不听你的,看你还能把我的胳膊抬起来吗?”我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我是调动你的意念,用你的内气促使手臂上抬,如果你不想让臂抬起,我当然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意识可以决定内气的运行,心理暗示可以影响意识、导致行动。
  四、太极理论的指导性与实际运用的灵活性
  太极理论中提到“力从人借,劲从脊发”。有的人认为,只要我不出力,你就无力可借,看你奈我何。于是,他们在推手中化不开来劲,眼看就要被发上时,有意地把身体全松散开,让对方打不实。可是如果遇到行家,这种方法不但毫不奏效,还会一败涂地。当你感到要被发上时做出此对策,即使能把对方这一招化开了,但是自己已把全身松懈掉,来不及恢复整劲,此刻毫无抵抗能力。而对方的太极劲是连绵不断的,可以继续吃进逼实,连打带发。这样,你就无异于任凭处置,而且没有了内劲的屏蔽,身体失去了抗击打能力,一旦被对方打实了很容易受伤。   这种身体全松的做法还有另一个弊端:当对方在接触部位感觉到你的身体已松散时,他便会随机应变,顺势改用拿法,手到擒来,非常便当,毫不费劲。这可就是“得实则发,遇懈则拿”。
  太极擒拿属于太极散手的范畴。在美国麻州豪利士顿市新英格兰太极学校(New England School of Tai Holliston?郾Ma?郾)讲学时,我在讲课结束前用太极方式进行格斗、擒拿教学和表演,博得热烈掌声。在此,我用文字把太极实战内在机理表述出来。
  当对方用直拳向我面部打来,我以对应的前臂侧接来臂,将彼拳带向身外,顺势进身,前脚进到彼侧面,这是太极散手动作的外在表现。此时身体内部依靠■劲抵御外力入侵,使自己不致被挤“瘪”,以避免被彼用力一鼓作气“吃实”而导致重心失稳。当双方二臂相接碰之际,我用■劲将彼的作用力引出,彼为不失稳只得用力对抗,我正好借用此力。就是说,对方先出拳打过来,我以螺旋之臂去迎接彼前臂腕部的侧背面,利用摩擦力的作用起到“黏”的效果,通过螺旋劲手臂内旋向前转使彼臂向后移,螺旋劲既有包裹作用又有化解矢向力的功能,顺彼打来之力将彼臂“挂”向我身臂外侧,同时借此反作用力上步进身。这些动作一气呵成,我已占势得机,这正是太极拳“后发制人”的玄机。由于我已面向彼身侧背,又接近其身,“一寸长,一寸强”,如此既助长了劲力又增大了我相对彼的运行幅度,这样,彼已受到了无形的约束。
  同时,我利用接彼打来之手的■劲,将全身运劲体系撑展调顺,以保证内劲通畅运行。这一举措将直接影响到太极拳内在的运行模式和对外的太极实战的关系。太极拳在意识作用下,以丹田运劲,腰为主宰,带动全身螺旋转动,使内劲遵循身体结构,沿着“∞”形立体轨迹运行,通过虚实变化,达到“往复有折叠,进退有转换”,随时自行调整身体平衡,从而保证了立身中正、运转自如。如果把身体沿“∞”形路线运行定为公转,那么随之螺旋转动的肢体就为自转。也就是说,太极拳大师以身臂与人过招时,是在整体劲运行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果全身运转不灵,肢体就要受制,就会出现被动局面。因此,太极拳对决时,其目的是让对方重心失稳、转换不灵,只有这样才能得机取势发挥威力。
  在上步进身时,我另一手就势搭到彼的肘部,随着身转螺旋形成阴阳掌,一正一反含蓄地若敷似离地黏在彼臂上,我用与彼相触的臂掌“听”彼力的变化。只要彼一动,我挨着的双掌随之收拢,顺势别紧其臂,带动彼身,促其重心出底盘,造成其身体倾斜失稳。彼若向回找正,我仍顺其力,在“来回劲”中将他放出。我这种相应的变化是在彼要调顺身形时,我随之而动达到的。
  其实,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是双方接触部位的表面现象,貌似随彼力同步运行,实际上接触点随着双方身形和力度变化在移动中若即若离,我手臂在螺旋运劲中含有横向力,可轻易化解和推动彼施加给我的竖力,并将劲渗透到彼接触部位。这样运行所产生的摩擦力,在动态中将彼“黏”住,再继续对彼实行固住梢节、拿住中节、带动根节的举措,利用彼用力的惯性作用顺势而动,适时加劲,促使彼不易收住,让彼动作超过其稳定的范围,使彼重心倾斜。与此同时,我还要保持自己不丢、不顶地与彼相“连”运行,做到游刃有余。其中机窍,除了前面所述彼一出手,我后发先至占位得势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太极拳实战原则,我在与彼“周旋”中肢体的弧圈转动角度和幅度虽有大小变化,但是始终保持身体重心在以双脚为底盘的范围内,整体柔架不散,松、整、圆、活,按“∞”运行的方式连绵不断运行。这样做,须让彼被“黏”部位依照我整体劲运行,造成彼身与臂之力脱节、上下不随,使彼全身犟成一体,形成“自锁状态”无法调整。当我通过“触觉”得知此况时,顺彼挣扎之力就可一蹴而就。
  如果此时彼明知打不上就逃,可是由于彼打来时已成背势,所谓“断劲分输赢”,我则已含机待发,彼一脱手我就打,必是百发百中。
  同理,如果要擒拿对方,运行到这个地步时只须随全身“∞”运行之劲,一手紧固住彼手腕,另一手压彼肘部,即可控制其全身。实质上,这是杠杆原理在太极擒拿中的运用,我的双手起到支点与力点的作用,在螺旋滚转中把彼手臂当做杠杆,施劲的强度和角度依据彼身体抗力程度进行调整,渐渐渗透,逐渐“吃实”,直至彼失去抵抗能力。
  长期的擒拿实践表明,我劲大于对方之力才可奏效。太极擒拿也不例外,只是在彼出手时,我利用太极功法,让彼臂与身体脱节,在运动中运用全身的整体劲应对彼臂的局部力,再牵制彼身,最终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以上对太极散手实战的客观描绘,体现了太极拳顺应自然的理念,如同老中医把诊号脉,在与对方搏击中总能不差丝毫地摸准对方力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待彼出手要打上时让彼打不实,退却时又甩不掉,我如影随形“黏”住对方,已在自然而然中“套牢”对方,这就是太极拳的大写意的玄妙。
  擒敌拳节奏快,动作明朗,具有可观性,适合对敌斗争、群体作战。其弊病是,动作虽快但仍有停顿,会让对手有机可乘;双方相距空间较大,在从出手到挨上的过程中,只要对方稍有移动,就会使原定攻击部位出现偏差;连续用力会造成气喘,缺少耐久性;单打独斗时未知对方的实力,出手后一旦遇到力大者擒拿失手后不易撤身,反被人所制。
  将此两种方式进行比较,太极擒拿不存在与人角力的情况,而是劲在“吞吐”中黏着对方,随时掌握着对手的动态,有回旋的余地。
  一天,在练功场上,一位师傅在教徒弟太极推手。师傅发放自如,引起周围习练者的兴趣,有一人提出试手。双方搭手后,这位师傅前臂■住此人手腕,后面松开肩、肘,含机待放。只见此位习练者一给力就受制,身体扭曲,无论怎么用力推,都无法使这位师傅双脚移动,反被师傅柔活的身体引进落空,导致身体歪斜、僵滞,轻易就被发出。此人问:“我为什么总推不上您?”得到答复:“你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身体松不透。”又问:“怎么才能放松到位?”回答:“该松的地方就松,该紧处就紧。”其实其中奥妙一言难尽。
其他文献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气沉丹田),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自然呼吸——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图4)。  此无极生太极式。经曰:太极生两仪 (两仪即阴仪与阳仪,阴仪生少阳与太阴,阳仪生太阳与少阴,此两仪生四象) 。斯人,父天母地,莫非太极阴阳之
期刊
大学剑术是最新撰写的“大学武术”教材内容之一,该套路由22个动作组成,分为两个自然段。在套路内容设计方面,注重吸取传统兵器中的基本技术与方法,遵循现代剑术的运动特色与风格。  在套路撰写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力求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爱好及心理特征,激励其在运动中逐渐领悟剑术的技击精髓;二是套路内容与运动强度比较适宜于大众健身需要,便于推广与普及;三是基本技术力争做到有利于习练者的身心得到健康、协
期刊
一、咏春拳拳理  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使得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中心线是起于头顶中间,经身体中间至裆位。由于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冲拳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是令敌意想不到的,往往会一拳击中要害。出拳时放松的手臂,就像一条鞭子一样,能发出极强的攻击力。  咏春拳的起拳架成三角形,两脚稍微内倾,身体与双手有一个小小的角度。  咏春拳的力是产生于一种向前移动的步法。因为脚步
期刊
三、义气险中彀  金台见梁忠打擂受伤,心中本就生气,又听到梁忠说有人骂他,心中更加生气,就要率几名弟子前往应战。  狗娃子闻言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跟着金台就往贝州城中赶来。金台的家距贝州城约三十多里路程,只一个时辰便到了。  城中,街上行人都在纷纷讲述着今日擂台上的精彩片段,有的人摇头叹息太过残忍。金台和狗娃子来到擂台前,台上打得正热闹。狗娃子低声对金台道:“金台哥,这场下来,我
期刊
近日,在网上不断见到有关凌空劲相关的报道及言论,而且有不少出自武林中人,竟然还有不少肯定的言辞。笔者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对使用“凌空劲”轻易发人于丈外,甚至是没有肢体接触就可以让人跌倒这样故弄玄虚的行为深表质疑。笔者以《武魂》2013年第1期《学术争鸣》栏目中的一篇文章《凌空劲的探讨》为例予以说明,作者崔勇先生在文中还配了两张练功照。从拳照中看出,崔先生在武术中浸染多年,是颇有功底之人。然文中所提
期刊
一、起式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提裆收腹,舌舐上腭,目视正前方——无极式(图1)。  吸气,双手掌由两腿外侧缓缓抬起,同时双膝微屈(图2),双手抬至胸前时双手小指向里叼手(图3),呼气双掌下按至小腹丹田处,双膝微起——此无极生太极式(图4)。  经曰: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真实含义是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太极图有七大含义:
期刊
八步金砖,以阴阳八爻演化为“八门八形”母架,可衍生出八八六十四手变化,又以八步锻炼筋形,兼而内修丹气,简行妙持,变化丛生,故有“步步珍如黄金”之誉。  八步金砖讲究敛气凝神,内提外驰,素有“拳打三尺,神驰三丈”之说。其拳法势闲内实,沉拔柔活,行拳掠步,入力三分,起落转折,吞吐灵滑,举手投足,神气贯冲,是一套道观内传的丹房秘练武术套路。  一、双童持剑  先面南,随即转身向北,双脚左右自然分开,垂手
期刊
风穴寺的清幽和庄重吸引了我。我有幸与风穴寺住持大和尚永海法师面谈,了解了这所千年古寺。  释永海,少林寺29代方丈释行正法师的弟子,60岁左右,面相慈悲,为人忠厚。在我和永海法师交谈的过程中,有外地僧人来访。来者扑通跪下,对永海法师连磕三个响头。这让我非常感动。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永海法师曾经是海内闻名的少林寺的方丈二号候选人。  永海20世纪80年代初来到少林寺。他看过大殿,管过库房,一直都有出家
期刊
一、岳飞创形意质疑的应对  形意拳界对岳飞创拳存在质疑原本是一段民国以来的学术公案,说是学术公案,其实也只不过源于一个学者的一声质疑。在此之前数百年,形意拳(包括以心意拳、心意六合拳等命名的拳派)的创始人为岳飞却是一个定论,根据时间年代越近就越接近真相的法则,今人的质疑除非拥有非常有力的颠覆性证据,否则这种质疑力量终究很微弱,因为质疑能否成立根本上取决于论据的有效性和论证逻辑的严密性,而不取决于质
期刊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导引养生功法,自宋元以降,流传普遍,影响深远。据今人研究,八段锦实际包括坐式八段锦、立式八段锦两种功法。而坐式八段锦动作幅度不大,易学易练,不会造成运动损伤,健身效果良好,对大脑、颈、肩、腰等部位的保健效果尤为突出,非常适合长期伏案劳作的脑力工作者和中老年人习练,惜其口诀太过繁杂,冗长难记。为方便大家的学习和练习,兹根据《导引健身法解说》(吴志超编著)等今人研究成果,对功法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