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不小心落入海中,当他正在垂死挣扎的时候,一只海豚游了过来,把奄奄一息的他驮在背上,快速向岸边游去,海豚用尽全力将他甩到岸上。当他睁开眼庆幸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却被眼前鲜红的海水吓坏了。原来,海豚的鳍被岸边的石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血喷泉似的在蔚蓝色的海水里蔓延。望着吃力游走的“救命恩人”,望着触目惊心的血路,他心里万分感激,想着,这个特殊的救命恩人,他这一辈子都会铭记于心。
  他在岸边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登上了一艘出海捕鱼的渔船,他的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甚至在心中默念:感谢上苍的保佑,让我能够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休息了好一会儿,他缓过神来,这才注意到船上那几个人高马大的“渔夫”,他眼睛一扫,发现船里面有很多大型捕鱼工具,心里突然紧张起来,这些人肯定不是普通的渔夫,究竟是什么人?正当此时,一群海豚在海面上欢快地跳跃。一丝不安涌上他的心头……
  其中一个体形剽悍的船夫喊道:“机会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另一船夫回道:“发财的机会来喽,兄弟们,好好把握啊!”船里的人开始摆弄那些大型的工具,他心中开始隐隐地明白了什么。
  经过船夫们的“不懈奋斗”,三只海豚被弄上了船,此时海豚们也在垂死挣扎,他在一旁埋着头,心里五味杂陈,各种想法不断翻滚。一抬头,一只海豚鳍上的伤痕映入眼帘,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救他的那只海豚也在其中!他该怎么办?
  终于,他的良知告诉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要救那些海豚。可是,那些人高马大的壮汉正沉浸在收获的满满的“幸福”中,要是现在出手,一定会适得其反,说不定还会被这帮强盗扔到大海里喂鱼。想到自己刚经历大难不死的幸运,又要面临如此大的危险,他想还是等等吧,等到有合适的契机再救海豚。
  可是,机会并没有来到,三只海豚分别被高价卖到了三个海洋馆。而他也没有那么幸运,船夫们要求他交一笔巨额感谢费,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可他明显是身无分文,船夫们就乘人之危,要求他跟他们一起出海捕豚,必须要亲自捕上一只海豚,感谢费的事情才能一笔勾销。也许是想尽早脱离苦海,也许是想尽快救那三只海豚,基于各种无奈,他答应了这个无理且让他非常良心不安的要求。
  经过一番周折,他捕捉到了一只海豚,那些人要求他跟他们一起把海豚卖到海洋馆,他只能答应。来到海洋馆,他看到了救命恩人,它慢慢悠悠地游着,望向他眼神有些恳切,一定是在传达某种信号,他收到了,并且深深地领会,但无能为力。
  于是,他痛下决心,要努力赚钱,买回海豚,放回大海。可是,事与愿违,他一直找不到工作,仅靠打零工维持温饱,有时候甚至想:这样受良心的煎熬,莫不如那天就死在海里,小海豚如果没有受伤,也许就不会被捕。这对自己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有一天,他决定到海洋馆再去见见救命恩人。此时它正在表演,只见它纵身一跃,神情狼狈又哀伤,鳍背上的疤痕刺痛着他的心。当它再次跳跃时似乎看到了他,努力在空中停留了几秒,他分明看见了它的眼泪混合着水珠飞流直下,然后重重地摔在水池里,永远没有再起来,它放弃了呼吸。人群哗然,猜测声不绝于耳,有人说海豚是因为不适应,只有他知道它的绝望,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莫过于此。
  此时,观众席上的他早已哭成了泪人。(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其他文献
事情还得从多年前说起,那时的我怀孕已有七八个月了,住在一个貌似四合院的大型工厂宿舍楼里。不知是应了生意人都很迷信的说法,还是为了看门,工厂的老板养了一条彪悍的大狼狗,个头大概一米多高的样子,因为有一身棕黄色的毛,所以取名为“大黄”。  白天大黄就关在我们经常进进出出的院子大门口。工人们上下班时都会不经意地看它几眼,其中也有些人会逗逗它,叫它两声,或者是扔点手上的零食给它。到晚上工人们都下班后,工厂
期刊
永州是一座不大的城市,自古府郡设在零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市政府才选址交通发达的冷水滩。对外人说起冷水滩,总要被立即来附和一句:冷水江呀,我知道。好在有两个举世皆知的大历史人物可以搬出来抖搂抖搂:一个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一个是当今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达。其实,了不得的人物还有很多,如“草圣”怀素、理学家周敦颐、革命家陶铸、江华、蒋先云,名将唐生智,再往前翻翻,黄盖、蒋琬也出自此地,甚至舜帝的两个
期刊
阳春三月,走在深圳的街头,温润的春风拂过脸面,给人一种柔如雨丝的快感。不经意间,红艳艳的木棉花映入眼帘,只见它们在光秃秃的枝头上竞相开放,显得分外耀眼,分外妖娆,渲染出一幅春意闹的美景。我心头不由得一阵悸动,又是木棉花开了……  十年前,我背起行囊,在父亲默默送行中南下,来到深圳寻找我的梦想。那时的父亲,精神矍铄,在我心中一直是高大坚强的男人形象。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善言谈。记得那天,我临行时,
期刊
整流机的嘶嘶声、镀缸转轴的搅拌声、烤箱马达的轰轰声,还有墙壁上两台大型排风机的哗哗声,顺着声音放眼望去,车间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蓝色身影,还有五金首饰电镀后一束束金光闪闪、银白亮堂的色泽光芒。看着这些欢乐的色彩,此刻的我多了些许的感动和成功的喜悦。不知道为何,透过那愉悦迷离的眼角余光,思绪仿佛又把我带进了那段不久前曾经发生的故事。  曾记得,当信誓旦旦地离开校园后,我独自一人南下来到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
期刊
她在诗歌里过活,在诗歌里过独属她的慢时光。  “人老了,哭出来就可耻了”,因为不能哭,因为这倔强,所以余秀华选择了诗歌,诗是对她唯一的救赎,摇摇晃晃的人间唯一的拐杖。她由于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一生与不幸结缘,她用了很多年才学会走路不摔跤,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要用上好大的力气,她至今说话仍然口齿不清。  读她的诗,那里是诗意人间,真实、苦涩而浪漫,一颗雨珠抱着一颗雨珠,一层意象裹着一层意象,一种
期刊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直以来我都用这句话来约束自己。男子汉不能轻易落泪,这成了约束我的信条。上了高三这一年,我也因为这奋斗的高山难以逾越流下了好多泪。  一个人在自己的战场上披挂上阵,搏击厮杀,拼尽全力,却落得个马革裹尸,回忆战场那血色残阳,也只能让男儿流泪了。  “不拼不搏高三白活,不苦不累高三无味。”这是高三课堂特有的条幅,我就是在这条幅指挥下拼搏奋战的斗士。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拼尽一切。每天七
期刊
中国人对“春”怀有无限的感情。“夏天”在古诗词中极少出现,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算是“夏天”里最闲适的一首了。因为“夏天”总是给人一种慵懒无聊的感觉,炎热的暑气逼得人没有诗情。“秋天”则完全被“悲凉”的情绪给笼罩了,自“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中国古代诗人几乎是“无秋不悲”的,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是个例外。冬季往往给人以严寒的痛苦,秋天还只是悲凉,冬天诗人们直接被冻得“苦不堪言”了。因而,
期刊
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喜欢在妈妈给他倒满温水的水盆或浴缸里,用肉肉的有着窝儿的小手,兴趣盎然地拍出水花,水花那么的细小,那么的嫩白,那么的奇特,那么的神秘。他那无邪的脸蛋儿,透出了可爱的红晕与笑容。  当他步入幼童的时候,不论春夏,还是秋冬,水桶、水沟都能成为舞台,都能成为他憧憬的所在。他走近水桶,走近水沟,喜欢将平静的水面,搅出白色的水花。在阳光下,水花那么的晶莹,那么的漂亮。他的一双小眼兴奋得
期刊
用人之道  阿强全凭自己奋斗,40出头就调任局长,仕途一帆风顺。  一天,局里干部召开大会,8点召开。为了严肃纪律,会议专门设了迟到席。综合科的李科长迟迟未到,会议照常进行中。李科长满头大汗急匆匆进来时,只见局长虎着脸严肃地说:“请李科长到迟到席就座。”  大家一愣,旋即明白了,新来的局长言必行,行必果!面对大家的目光,李科长脸青一块紫一块,窘迫极了。  时隔不久,阿强约李科长谈话,鼓励他好好干,
期刊
窗格下有一株紫丁香  阿呆和仁桂均来自僻远农村,两人相识于高三。  阿呆的家位于武秀之深山凹,整个村落为高山环绕,那里树木葱茏,风光旖旎,自然环境优美。但因为山多田少,地理位置偏远,所以当地的百姓普遍贫穷。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之下,阿呆从小养成了乖巧听话、勤奋好学的习惯。但不知不觉中,阿呆也变得孤寂和沉默寡言。阿呆的不善言谈使他的朋友极少,更不用说与女同学有交情,谈恋爱了。唯一让阿呆及全家引以为傲的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