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本文对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结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3-01
一、高中語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虽然课堂提问依然被教师应用在教学活动之中多年,但不得不说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提问重在表面的“问”上,而没有发挥“以问促学”的真正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虽然多,但是缺少针对性
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低头听,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老师不知道学生学的怎样,学生也不想搭理老师。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宛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自新课改要求发布后,教师开始注重师生互动,一节课不断地提问。与没有课堂提问相比,过多的课堂提问也会对学生造成干扰,学生一直忙于回答教师的“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集中思考所学内容。真正有效的提问不在数量,而在于提问是否有针对性,问题要能够带给学生启发,要么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要么给予他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或新的着眼点。
2.多是老师主动问,学生参与不积极
除了提问的频率过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往往想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可往往又会让课堂陷入另一个“尴尬”,即教师提完问题后,全班同学几乎都低下头,教师竟不知道该点谁的名字。很多学生反映,上课最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一旦被老师“不幸”点中很多学生站起来也是不情不愿,或者脑袋空白不知道说些什么。师生互动环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兴趣不高,使得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问题缺少探究性,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除了要注意提问的频率,也要注意提问的质量。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判断、理解分析能力,因此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让提问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途经
1.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提问,提高问题的有趣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一大推动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所学内容中,充分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风》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在新课导入之前,询问学生是否听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这本名著也受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喜爱。我接着说道,“在国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信很多的学生都读过,为他们爱的勇气所钦佩。那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我先放一首歌曲,大家猜猜这个故事是什么?思考一下导致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歌词里唱到“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整个曲调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学生们很快就猜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学生很好奇关于他们的悲剧是怎么导致的,带着这样的探究兴趣,我自然而然进入到课文《孔雀东南飞》的内容之中。
2.以生活实际为落脚点进行提问,提高问题的深刻性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堂上除了教学生文字、语言、词汇等基础的专业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课堂提问则是锻炼这些能力的一种重要途经,教师应该生活实际为落脚点进行提问,加强语文知识与客观实际的有机联系,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课文《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我在进行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入手,去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首先,通过十分钟时间的自由阅读,我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选择了三位学生代表来回答,旨在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随后,我又提出了问题“本文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同学们思考一下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从诗歌表象之中抽离出来,通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到诗歌背后隐藏的表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汉末时代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制,“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封建家长制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座桥梁。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素华.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主体的探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罗华俐.“效”可以“问”出来——初探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四个切入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06).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033-01
一、高中語文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虽然课堂提问依然被教师应用在教学活动之中多年,但不得不说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提问重在表面的“问”上,而没有发挥“以问促学”的真正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虽然多,但是缺少针对性
在以前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讲,学生低头听,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和互动,老师不知道学生学的怎样,学生也不想搭理老师。缺少师生互动的课堂宛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自新课改要求发布后,教师开始注重师生互动,一节课不断地提问。与没有课堂提问相比,过多的课堂提问也会对学生造成干扰,学生一直忙于回答教师的“问题”,根本没有精力去集中思考所学内容。真正有效的提问不在数量,而在于提问是否有针对性,问题要能够带给学生启发,要么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要么给予他思考问题的新角度或新的着眼点。
2.多是老师主动问,学生参与不积极
除了提问的频率过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教师往往想通过提问来调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可往往又会让课堂陷入另一个“尴尬”,即教师提完问题后,全班同学几乎都低下头,教师竟不知道该点谁的名字。很多学生反映,上课最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一旦被老师“不幸”点中很多学生站起来也是不情不愿,或者脑袋空白不知道说些什么。师生互动环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兴趣不高,使得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问题缺少探究性,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除了要注意提问的频率,也要注意提问的质量。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逻辑判断、理解分析能力,因此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性,让提问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途经
1.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提问,提高问题的有趣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一大推动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以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所学内容中,充分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之中开展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风》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在新课导入之前,询问学生是否听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这本名著也受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喜爱。我接着说道,“在国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信很多的学生都读过,为他们爱的勇气所钦佩。那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我先放一首歌曲,大家猜猜这个故事是什么?思考一下导致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歌词里唱到“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整个曲调荡气回肠,催人泪下,学生们很快就猜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学生很好奇关于他们的悲剧是怎么导致的,带着这样的探究兴趣,我自然而然进入到课文《孔雀东南飞》的内容之中。
2.以生活实际为落脚点进行提问,提高问题的深刻性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课堂上除了教学生文字、语言、词汇等基础的专业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课堂提问则是锻炼这些能力的一种重要途经,教师应该生活实际为落脚点进行提问,加强语文知识与客观实际的有机联系,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课文《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我在进行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从人物命运入手,去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首先,通过十分钟时间的自由阅读,我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选择了三位学生代表来回答,旨在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随后,我又提出了问题“本文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同学们思考一下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从诗歌表象之中抽离出来,通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到诗歌背后隐藏的表达。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汉末时代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制,“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封建家长制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座桥梁。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素华.基于学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主体的探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2]罗华俐.“效”可以“问”出来——初探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四个切入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