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通假一二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假字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通假这一现象展开论述,总结了前人对通假的研究情况,对通假这一概念所持的观点,论述了通假字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历来教材中所谓的通假字进行了概括和分类。
  关键词:通假;研究;原则;分类
  
  在古籍中通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越古的典籍,通假字出现的频率越高。经过历代的传抄刻印,其中大多数通假字已经被改为了正字,但是因为其数量繁多,改不胜改,遗留下来的仍然不少。若不明通假,则难以读懂古书。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自叙》云:“不知假借(通假)者,不可以读古书。”王念孙《经义述闻》卷30《同说》下云:“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例如:《国语·卷二》:“服物昭庸,采饰显明,文章比象,周旋序顺。”韦注曰:“庸,功也。冕服旗章,所以昭有功;五采之饰,所以显明德。”将“庸”解释为“功”,从上下文来看读不通,让读者对文意的理解犯迷糊。王引之认为韦昭的注解是错误的,他指出:“昭庸、显明、比象、序顺,皆两字平列。庸,与融通。《释名》曰,融,明也。昭庸即昭融。”王氏认为“庸”为“融”,明亮之意,与上下文义相通,说明服饰物品明亮艳丽。由此可见,辨识通假字是何等重要。
  一、 前人对通假的研究情况
  通假字的问题由来已久。对古书中通假字的注意,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初年。当时的学者在解释周秦古籍的时候已经觉察到了通假问题。总的来看,古代通假字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清代以前古人已经意识到古书中存在通假问题。在训释古籍时,常常用本字来训释通假字,训释通假字的术语也日益丰富,有的学者开始研究产生同价的缘由。到了清代,出现了“通假”这一术语,许多学者都把通晓通假字作为训释古书必备的知识之一,对通假字的研究也投入了比前人更多的心力,已经注意到通假和“六书”假借有所不同。但他们的见解仍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
  当代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通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许多学者给通假下了定义,但分歧仍然很大。慨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通用假借相加说
  有的学者认为,通假是通用和假借的合称,“通”指的是通用,“假”指的是假借。
  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对古音通假做了明确的定义:“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时写成这个样子,有时写成那个样子。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生硬相同或相近古人就用甲字代替乙字。例如早晨的zǎo,这个词本该写成‘早’,但是《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却写成‘蚤’,《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也写成‘蚤’。‘蚤’的本义是跳蚤,早晨的‘早’所以写成‘蚤’,只是因为二者声音相同,在记录语言里zǎo(早,早晨)这个词的时候,‘早’‘蚤’二字通用。从‘蚤’字说,它所以当‘早晨’讲,也只是因为它和‘早’声音相同,被假借为‘早’,借用了‘早’的意义。”
  (二)本有其字的假借说
  有的学者认为,通假就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侯康在《说文假借例释》中说:“何谓本?制字之假借是也;何谓末?用字之假借是也。二者相似实不同:制字之假借,无其字而依托一字之声或事以当之,以一字为二字者也。用字之假借,是既有其字,复有彼字,音义略同,因而假借,合二字为一字者也。”把假借字按照“本无其字”和“已有此字”分为两类,而且把“用字假借”叫作通假。“用字假借”相当于本有其字的假借。这个说法影响很大,至今一些有影响的词典和古汉语教材,都还沿用这个说法。例如,辞海“通假”条下说:“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用,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
  (三)假借通假一体说
  有的学者认为通假和假借没有必要区分,其本质是一样的。刘又辛先生在其《通假概说》一书中说:“其实,叫作假借或通假都可以,但必须承认这二者本无区别。”又说:“从我们对假借字性质和文字发展历史的分析来看,无论是本无其字的假借或以后有了本字仍用假借字的假借,者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不管它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也好,或是以后已有其字的假借也好,假借字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借一个同音字来表示某个词。
  二、 通假遵循的原则
  由上文的一番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究竟什么是通假,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纠缠不清。但不管什么是通假这一问题如何的复杂说不清,通假字的产生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条件才能产生,那就是:
  (一)通假字与正字在古音的读法上必须相同或相近
  古人在书写时,由于某些原因不用正字,而借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从而产生了通假现象。因此古音相同或相近成为通假字产生的条件。例如:
  1. 《论语·述而》:“吾未尝而诲焉。”释文:“诲。鲁读悔字,今从古。”
  由释文可知,“诲”通“悔”。“诲”“悔”同属晓母之部字,双声叠韵。
  2. 《孟子·告子下》:“曾益其所不能。”宋孙奭音义:“张云:曾与增同。”
  由宋孙奭音义可知,“曾”通“增”。“曾”“增”同属精母蒸部字,双声叠用。
  由上述可知,“乃”通“扔”。“乃”属泥母之部字,“扔”属日母蒸部字,泥日准双声,之蒸阴阳对转。
  (二)通假字与正字意义上不相干,是借音不借义
  通假字是借甲字之音表示乙字之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语音上的联系,与有没有意义联系无关。例如:
  1. 《诗·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毛传:“矢,誓;靡,无;之,至也。至己之死,信无它心。”
  由毛传可知,“矢”通“誓”。“矢”指弓弩矢也,名词;“誓”是约束也,动词,二者无意义上的联系。
  2. 《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由郑玄注可知,“藉”通“借”。“藉”指祭藉也,名词;“借”是假也,动词,二者无意义上的联系。
  以上便是笔者对于“通假”的一些拙见。通过对通假的概念,通假字应遵循的原则,历来教材中所谓通假字的概括和分类的梳理,学生对于通假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文言文的解读也有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又辛.通假概说[M].成都:巴蜀书社,1988.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扬合鸣.通假字浅论[J].武汉大学学报,2000(1).
  [4]康晓玲.试论通假字[J].山西大学学报,2004.
  [5]方有国.上古汉语语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作者简介:
  刘晓霞,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教育工作开展时,为了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需要构建初中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全体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24周,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试验(CPT)、阳性与阴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免疫学特征与人高度相似,能够解决啮齿类动物模型面临的医学转化困境,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如猕猴、平顶猴、食蟹猴、普通狨猴
新颁国家行业标准CJJ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使柔性接口在输水管线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拓开了成品输水钢管柔性接口发展的新空间.介绍了一种新型钢管用承
在X70钢级、Ф508mm×7.1mm规格直缝埋弧焊管生产中,检验时发现在部分钢管的焊缝中存在纵向裂纹,取样后经金相检验证实该裂纹为结晶裂纹。通过采取降低焊接电流、提高焊剂碱
内卷边槽钢是利用辊式冷弯成型工艺筇一产的经济断面型钢.由于客户订购数量有限,就经济而言,不便为其设计专用的冷弯成型机组,经过综合考虑,决定在生产厂家现有的φ89 mm直缝
与中国人文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一致,中国西北半壁文化积淀历史悠久、自然风光奇美壮丽与电影精英流失、电影资源匮乏之悖正不断重申着一个问题:华莱坞电
针对CO2气体保护自动焊存在的“飞溅”这一严重缺陷,着重从STT控制原理和应用两方面阐述了STT+CO2自动焊技术。工程实践证实,应用STT控制的CO2气体保护焊能够极大地减少焊接
摘 要:缘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发生新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开始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以有效的策略改进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材的内容编排,落实于课堂中的教学策略都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