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的考量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整组集中编排、课内课外统筹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这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在有效教学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阐述得非常清楚:“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也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表现为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这些值得我们细细考量。
  
  一、在活动中发展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是综合性学习的灵魂,活动过程都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这个中心目标展开。因此首先要确定好活动的主要目标,如在六年级下册《难忘小学生活》第二板块的“依依惜别”中有写临别赠言活动,要求学生给老师、同学写赠言;可以把赠言写在自制的卡片上。这里我们所要考虑的确定目标问题,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制作卡片的兴致比写临别赠言更高,因此老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分清目标的主次,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临别赠言上,从而把“写”这方面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
  其次,“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要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难忘小学生活》第一板块“成长足迹”活动中,笔者安排根据要求学生制作班级纪念册,在这一活动的教学中笔者仅仅围绕“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这个中心设计活动过程,安排教学环节。笔者首先从学校电子相册中选取本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照片,并且让学生带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照片。
  课堂上首先出示笔者所选的照片,要求学生从中选一张(或者是自己带的照片)写一份照片说明:这张照片记录的是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它能说明什么?你有何感受?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口述,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后从“内容是否具体、感受是否深刻、表述是否有气势流畅通达,话讲得是否清晰、正确,用语是否准确无误”等方面进行评议。
  然后安排学生把刚才口述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写下来、小组交流修改、有感情地诵读,丰富情感。最后再让学生根据以上照片进行分类,如手足情深、才艺展示、闪光足迹等栏目,分小组撰写栏目的导语。
  在上面的活动过程中,笔者经过巧妙地设计,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得到充分落实,只有这样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在成果中展示语文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收尾阶段必须物化成果,就是以研究报告等可以直观呈现的方式对活动进行总结、提炼,使之
  得到进一步升华,展示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如何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使成果得以顺利物化,还是需要教师“授人以渔”。在指导时,老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不能包办代替,如对“班级同学近视情况调查及其原因分析”这一主题的研究报告的指导,老师只是引导学生确立报告的架构:班级同学近视情况、原因分析、结论。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近视情况、从统计情况中分析个体的近视原因是一果一因还是一果多因、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直到完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所体现出的就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在评价中侧重语文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的由老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外部评价,实行包括自我、同学、教师、家长在内的互动评价结构,形成比较完整的班级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设计的评价表,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平台。
  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在前文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倾听同学口述照片说明后,要求学生根据“表述是否有气势流畅通达,话讲得是否清晰、正确,用语是否准确无误”进行评价,即时诊断、即时激励,这就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考虑。有了明确的评价标准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导向,语文综合性学习才不至于偏离航向。
其他文献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按照自己事先的精心设计,一路顺畅地与学生合作下来,中途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一部分学生的意见会令教师相当满意,突然某位学生的见解截然不同,并且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其他学生哗然一片,教师应如何来处理呢?  课堂中出现的此类学生的见解就是课堂中的“异议”。其实应当发现,提出“异议”的学生往往思维比较活跃
期刊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经验,提出来供大家共勉。  语文阅读能力,要在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来培养。离开了学生的阅读训练过程,能力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我们指导学生“会读书”的方法可以归纳如下:按“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的顺序解读课文。首先根据文体特点,从题目、开头、结尾和关键句
期刊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过去个体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探究与合作方式。本文就提出了在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应实施“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    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其中提出几项新的理念: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运用中说明语法,学习词汇;强调任务型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性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不论是物质创造还是精神创造都可以获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的硕果,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里沉睡在土壤中的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得为这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培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令人无奈,甚至令人尴尬的话题。对当前的许多孩子来说,写作在变为一件困难和痛苦的事情:他们表达着与自身的心智发展不相吻合的见解,抒发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情感,艰难地谋篇布局,小心地准砌词藻……如何破解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难题,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一、孩子的精神缺钙    写作活动是种高度复杂的情感活动,我们尽管努力地倡导“我手写我心”,但是
期刊
教育和腐败虽然不能相提并论,是两个全然不同的话题,但其影响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一个被列入国策,一个被视为前哨。教育,人人本当敬而爱之;腐败,人人理当痛而恨之。然而,社会上人们的习惯往往就是这样,恨总是难消,爱却是易忘。若说往往是这样尚有些过之,那也至少偶尔是这样。    一条涉及腐败的新闻播出了,一个因为腐败的贪官倒下了,必有一浪高过一浪的讨伐声、
期刊
一、发现小芝麻,牵出大问题    在文章中总有一些东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我们习惯于对它们忽略不计,殊不知,越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东  西,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慧眼,牵出文章中的大问题。  《旅鼠之谜》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主要介绍旅鼠的三大难解之谜。文字浅显好懂,但篇幅较长,作为自读课文很容易走过场,这样学生的收获或许仅止于三大谜面。难道这篇文章就这样糊弄过去?  在备课过程中,我仔细研读课
期刊
语文教师对文章重点文段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这是其基本功之一。有的同志不很重视,有的虽然重视,也挖掘出来了。但不分轻重缓急、主要次要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会让学生有吃不了撑破肚皮的感觉。  本人以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来谈谈对这方面的体会。  这一段是本篇文章中公认的重点段。说它是重点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该段的条理清楚,全段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三个词来连
期刊
明末清初作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现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入选课文,全文仅仅160多个字,却把西湖雪景写得气象苍茫、恍惚迷离,把“余”拥毳(cuì)围炉、冒雪游湖的孤高性格和遗世独立的落寞情怀凸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教学中,“更定”一词,却让我教得极不放心,文中说:“是日更定,余挐(ráo)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文后注释说:“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我也照此教给学生,
期刊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贡井区的语文教研活动,授课教师讲授得很不错,大家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但也有老师提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喜欢语文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早已被公认的道理。怎么去实现这一步呢?这无疑要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当今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素养:  广博的学识。请诸君注意,我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