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扩招形势下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憾,大多开设《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高校讲授教学内容与模式不一的现状,本文凭借多年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课程教学经验,结合《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优质课程建设实践,阐述《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优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优质课程建设的目标,对《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优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79-03
一、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优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国内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材尚且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因此,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当前大多数开设《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高校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不一。同时,基于我国扩招形势下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憾,结合西部地区财经类研究生培养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面对大量经济学专业学生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研究能力的碎片化现状,重新建构研究方法论的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符合该课程特点的全而丰富而又灵活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成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学工作者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是如何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研究,是关于经济学中研究的一般途径或路径的分析。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仅仅体现了要重视和掌握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或研究的工具和技术,也内在地涵盖了经济学研究生或经济学科研工作者在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所具备的具体层面的实践操作技能或能力,以及研究实施程序。这些能力包括了诸如经济研究中的学术规范和科学素养是否具备、文献查找的方法是否精通,而研究实施程序,则包括了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方法或步骤是否通晓等,这对于增进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或经济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过程的效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既不是经济学方法论或科学哲学,也不是研究的工具和技术,而是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分析,是对经济研究计划、设计和实施的具体的程序指导。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正是把经济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的科学和艺术,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能够帮助经济学研究生把握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规律,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相关矛盾与问题,在探寻经济规律中,通过搜集、处理与归纳相关信息及资料,不断演绎、剖析出经济现象间的本质联系。有助于经济学研究生对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使其认识更贴近现实世界;有助于经济学研究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更好地学会待人接物,有助于培养经济学研究生深刻而具见识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目标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课程组成员都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曾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研究生科研研究方法领域的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本项目的理论探讨、内容设置、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结合自身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建设,使《经济学研究方法》课程在经济学专业中,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提升上起着基础作用,是通向建设优质经济学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桥梁。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经济学方法知识点、技能点,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 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的经济学研究。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充分認识经济研究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学术论文写作、决策建议写作、研究报告写作、项目申请等流程、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运用经济研究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研究或经济管理奠定基础。通过本课堂教学实践,明显提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基本科研能力,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方式,拥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作为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课程,通过近年来的教学逐步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本课程是在国内外有关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性形成的基础篇、理论篇、实践篇,课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本课程内容凸出的实践特色。本课程在内容上不仅从理论上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哲学基础进行讲解,而且更加突出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报告写作、项目申报中的项目申请书写作,并且结合文献检索方法和技术,体现了本课程的实践特色。第三,本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特色。尤其是项目申报板块,主要在研究内容上增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例。此外,通过相关经济学学术论文格式撰写范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等为研究生学习和阅读提供方便。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体现为进行经济研究所运用的一般分析方法。例如演绎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等方法,这些一般分析方法引领着经济学研究展开经济研究。
2.经济学发展简史及其研究方法变迁
研究方法的每次革命、创新又推动着学科的成熟和向更高层次的推进。经济学教育与学科体系中的经济思想史,实际上指的是以经济学文献为基础的理论发展史。现实经济社会实践、分析工具的变化与经济理论本身的积累,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经济思想的演化,三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经济思想的演化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迁。因此,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汲取经济学大家的思想,而且能够使得我们深刻认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阶段性特点,对于今后我们更好地进行经济研究提供思想上和技术上的有益参考。 3.经济学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
数量分析是从数量的角度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现象规律的方法。经济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根据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更需要学习与训练数量分析方法,达到思想与技术的统一。一定数量分析方法的掌握能够使得问题的研究更为科学化、实证化,强化对论点的支撑。
4.学术规范与科学素养
学术规范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应遵守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经济学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与相应的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的学术意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起着先导作用。
5.文献检索
进行一项完整的经济研究不仅需要基于一定的文献基础,而且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用相关数据对经济问题进行相应的描述说明,或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文献检索方法、技巧及数据来源途径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和知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助于经济研究者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经济信息资源与研究数据,以此推动经济研究的深化发展。
6.学术论文撰写
学术论文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科学性、创新性是其基本特点。学术论文写作并成功发表,是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必备的一环。经济学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流程与技巧,注意事项,论文发表方法、原则与写作能力培养等,都是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分,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学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7.决策建议撰写
决策建议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提高研究生课题申报常识、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能力,了解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对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8.研究报告撰写
研究报告主要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过程、方法,以及得出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报告作为学术研究者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内容的记录文本,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术研究者的水平,对于深化研究成果、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报告更是学术推介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经济学研究生有必要了解研究报告的分类、写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9.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
科研项目或者科研课题是科研劳动的对象,人们组织科研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配置各种科研资源的重要载体。要实施一个科研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到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期限内回答与解决相应的科研问题、科研难题。如果能够获得一个科研项目,促使科研项目立项,这不仅仅能够让科研项目承担者获得对应的科研资源,而且也说明了该科研项目的脱颖而出,能够在质量和水平上压倒其他竞争眭项目,是被认可的一个过程。对于经济学研究生来讲,能够有效设计与成功申请科研项目,并顺利完成科研项目是其科研水平得以认可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提升其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涉及的经济学科研项目分类与来源,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包括科研项目的运行流程、前期准备与项目选题、项目设计与申报原则等。表1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内容。
四、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1.基于教师“比较优势”的专题授课安排
课程教学采取团队授课,课程团队长期担任经济学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对于目前经济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上具有较好的了解,也能结合自身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程组成员近年来基本上都曾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研究生科研研究方法领域的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本项目的理论探讨、内容设置、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设计探索,体系内包含理论和实践各大板块,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板块内容,擅长点不一,可根据教师的比较优势,在不同板块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比如,实践部分的学术论文写作、文献检索方法、项目申报三大板块可各自由三位擅长该领域的教师担任授课,并可根据每一板块内容的多少,在保持总课时量不变的前提下,教师们可以相互商量来灵活增加或减少相应课时量。
2.将“研究性学习”嵌入“实践教学”模块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实践环节注重学术论文、决策建议、研究报告、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实践环节,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专题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经济现象及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准备文献资料,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参与课堂讨论。例如,在经济学学术论文写作中,教师要注意关于研究假设、模型设定等方面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学术论文投稿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方式指引,如论文内容与期刊风格匹配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对两者的相容性进行探索和研究,避免投稿走弯路,确保写作和投稿的良好教学效果。在項目申报中,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各级创新科研课题,将学到的项目申请的知识、方法与技巧运用于实际课题申请之中。
3.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强化案例教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在教学框架内容的基础上,强化理论前沿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该课程实践篇具有较大比重的案例教学和实时跟踪发展动态的特点,包括经济研究的文献检索实例,学术论文实证设计方式实例,以及决策建议、研究报告以及项目申报实例。教学方式应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首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貌的多媒体课件,将课程内容录制成音像资料,学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及时复习强化。例如,通过网络、相关经济学专业微信公众号实时跟踪了解经济发展与实践动态,以期在论文写作、决策建议与项目申报中做到“设计”的“与时俱进”。在论文写作环节,尤其注意随时添加与收藏经济学研究领域相关重要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帮助更好地了解相关期刊的思想动态;同时,注重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经济问题实证研究设计方面给予更多的网络辅助教学,扩充教学容量,强化学生对学术论文这一重要实践环节在经济思想上与技术手段运用上的掌控力。在项目申报环节,教师要注重选取紧跟时代、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申请书要点进行辅助性解读。
4.采用移动教学法,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决策建议写作作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实践环节之一,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提高经济学研究生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能力,了解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显得尤为重要。撰写决策建议稿的真谛就是要“真实”“真切”“真挚”,要有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决策建议的选题起着关键作用,政府部分要求相关选题符合现实问题需求,因此,选题直接就决定了决策建议是否会被采纳。当然,提的建议要得到政府的采纳,一定要做充分的调研,需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创新性地在重庆市万州区、巴南区等地区开设“移动课堂”,聘请万州区、巴南区工作一线的相关专家型领导,为学校经济学研究生讲授经济学特色学科城乡统筹、流域经济、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等相关专题,有效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决策建议撰写方法融入实际,实现了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扎根地区、深入地区,探索实现了经济学研究生“学生走进地区”的新模式。
5.强调实践运用,实行“二选一”的期末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践篇理论,期末考试选择在两种方式中择其一完成。一是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一个论文选题、或者选题未拟定但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海量搜索、整理相关的权威文献或重要文献,对选题的各个方面分类进行梳理、介绍,并作出评价,在肯定前人研究成绩的同时,指出当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与需要优化的空间,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指明创新的方向。第二,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一份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请书,具体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等。任课教师可根据所在学校科研处公布的相关信息来查找合适的项目,然后下载相关附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填写,以达到训练项目申报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79-03
一、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优质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国内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材尚且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因此,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当前大多数开设《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高校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不一。同时,基于我国扩招形势下经济学研究生培养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不足和缺憾,结合西部地区财经类研究生培养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面对大量经济学专业学生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研究能力的碎片化现状,重新建构研究方法论的课程结构和体系,探索符合该课程特点的全而丰富而又灵活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成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教学工作者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的是如何从事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研究,是关于经济学中研究的一般途径或路径的分析。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不仅仅体现了要重视和掌握研究方法的相关理论或研究的工具和技术,也内在地涵盖了经济学研究生或经济学科研工作者在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所具备的具体层面的实践操作技能或能力,以及研究实施程序。这些能力包括了诸如经济研究中的学术规范和科学素养是否具备、文献查找的方法是否精通,而研究实施程序,则包括了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方法或步骤是否通晓等,这对于增进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或经济学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过程的效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既不是经济学方法论或科学哲学,也不是研究的工具和技术,而是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分析,是对经济研究计划、设计和实施的具体的程序指导。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正是把经济学研究方法融为一体的科学和艺术,学习《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能够帮助经济学研究生把握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规律,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相关矛盾与问题,在探寻经济规律中,通过搜集、处理与归纳相关信息及资料,不断演绎、剖析出经济现象间的本质联系。有助于经济学研究生对经济问题、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使其认识更贴近现实世界;有助于经济学研究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更好地学会待人接物,有助于培养经济学研究生深刻而具见识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能力。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目标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课程组成员都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曾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研究生科研研究方法领域的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本项目的理论探讨、内容设置、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能结合自身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建设,使《经济学研究方法》课程在经济学专业中,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提升上起着基础作用,是通向建设优质经济学研究生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桥梁。对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准确、清晰地表述专业课程群的学习所需要的经济学方法知识点、技能点,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进行“个人 小组”形式的探究式、创新性的经济学研究。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充分認识经济研究的重要性,全面掌握学术论文写作、决策建议写作、研究报告写作、项目申请等流程、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运用经济研究方法来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研究或经济管理奠定基础。通过本课堂教学实践,明显提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的基本科研能力,形成系统的科研思维方式,拥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作为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课程,通过近年来的教学逐步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本课程是在国内外有关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生教学的特殊性形成的基础篇、理论篇、实践篇,课程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本课程内容凸出的实践特色。本课程在内容上不仅从理论上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哲学基础进行讲解,而且更加突出学术论文写作、研究报告写作、项目申报中的项目申请书写作,并且结合文献检索方法和技术,体现了本课程的实践特色。第三,本课程内容的案例分析特色。尤其是项目申报板块,主要在研究内容上增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范例。此外,通过相关经济学学术论文格式撰写范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等为研究生学习和阅读提供方便。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体现为进行经济研究所运用的一般分析方法。例如演绎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等方法,这些一般分析方法引领着经济学研究展开经济研究。
2.经济学发展简史及其研究方法变迁
研究方法的每次革命、创新又推动着学科的成熟和向更高层次的推进。经济学教育与学科体系中的经济思想史,实际上指的是以经济学文献为基础的理论发展史。现实经济社会实践、分析工具的变化与经济理论本身的积累,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经济思想的演化,三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经济思想的演化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变迁。因此,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基本研究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汲取经济学大家的思想,而且能够使得我们深刻认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和阶段性特点,对于今后我们更好地进行经济研究提供思想上和技术上的有益参考。 3.经济学研究的数量分析方法
数量分析是从数量的角度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经济现象规律的方法。经济学研究生不仅需要根据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更需要学习与训练数量分析方法,达到思想与技术的统一。一定数量分析方法的掌握能够使得问题的研究更为科学化、实证化,强化对论点的支撑。
4.学术规范与科学素养
学术规范是学者进行学术研究时应遵守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科学素养是运用科学知识,确定问题和作出具有证据的结论,以便对自然世界和通过人类活动对自然世界的改变进行理解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经济学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与相应的科学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的学术意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起着先导作用。
5.文献检索
进行一项完整的经济研究不仅需要基于一定的文献基础,而且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用相关数据对经济问题进行相应的描述说明,或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文献检索方法、技巧及数据来源途径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和知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助于经济研究者及时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经济信息资源与研究数据,以此推动经济研究的深化发展。
6.学术论文撰写
学术论文是表现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科学性、创新性是其基本特点。学术论文写作并成功发表,是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必备的一环。经济学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流程与技巧,注意事项,论文发表方法、原则与写作能力培养等,都是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组分,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学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科研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7.决策建议撰写
决策建议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提高研究生课题申报常识、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能力,了解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对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8.研究报告撰写
研究报告主要是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过程、方法,以及得出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报告作为学术研究者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内容的记录文本,其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术研究者的水平,对于深化研究成果、发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报告更是学术推介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因此,经济学研究生有必要了解研究报告的分类、写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9.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
科研项目或者科研课题是科研劳动的对象,人们组织科研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配置各种科研资源的重要载体。要实施一个科研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到一起,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期限内回答与解决相应的科研问题、科研难题。如果能够获得一个科研项目,促使科研项目立项,这不仅仅能够让科研项目承担者获得对应的科研资源,而且也说明了该科研项目的脱颖而出,能够在质量和水平上压倒其他竞争眭项目,是被认可的一个过程。对于经济学研究生来讲,能够有效设计与成功申请科研项目,并顺利完成科研项目是其科研水平得以认可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提升其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涉及的经济学科研项目分类与来源,科研项目设计与申请,包括科研项目的运行流程、前期准备与项目选题、项目设计与申报原则等。表1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内容。
四、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建设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1.基于教师“比较优势”的专题授课安排
课程教学采取团队授课,课程团队长期担任经济学研究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对于目前经济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上具有较好的了解,也能结合自身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程组成员近年来基本上都曾从事过或正在从事研究生科研研究方法领域的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本项目的理论探讨、内容设置、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等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设计探索,体系内包含理论和实践各大板块,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板块内容,擅长点不一,可根据教师的比较优势,在不同板块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比如,实践部分的学术论文写作、文献检索方法、项目申报三大板块可各自由三位擅长该领域的教师担任授课,并可根据每一板块内容的多少,在保持总课时量不变的前提下,教师们可以相互商量来灵活增加或减少相应课时量。
2.将“研究性学习”嵌入“实践教学”模块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实践环节注重学术论文、决策建议、研究报告、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实践环节,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专题讨论或案例分析,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实践专题教学中,应特别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经济现象及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准备文献资料,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参与课堂讨论。例如,在经济学学术论文写作中,教师要注意关于研究假设、模型设定等方面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学术论文投稿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方式指引,如论文内容与期刊风格匹配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对两者的相容性进行探索和研究,避免投稿走弯路,确保写作和投稿的良好教学效果。在項目申报中,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各级创新科研课题,将学到的项目申请的知识、方法与技巧运用于实际课题申请之中。
3.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强化案例教学
《经济学研究方法论》课程的教学特点是在教学框架内容的基础上,强化理论前沿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该课程实践篇具有较大比重的案例教学和实时跟踪发展动态的特点,包括经济研究的文献检索实例,学术论文实证设计方式实例,以及决策建议、研究报告以及项目申报实例。教学方式应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互补。首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貌的多媒体课件,将课程内容录制成音像资料,学生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及时复习强化。例如,通过网络、相关经济学专业微信公众号实时跟踪了解经济发展与实践动态,以期在论文写作、决策建议与项目申报中做到“设计”的“与时俱进”。在论文写作环节,尤其注意随时添加与收藏经济学研究领域相关重要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帮助更好地了解相关期刊的思想动态;同时,注重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经济问题实证研究设计方面给予更多的网络辅助教学,扩充教学容量,强化学生对学术论文这一重要实践环节在经济思想上与技术手段运用上的掌控力。在项目申报环节,教师要注重选取紧跟时代、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申请书要点进行辅助性解读。
4.采用移动教学法,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决策建议写作作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实践环节之一,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为提高经济学研究生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能力,了解政府决策课题选题及建议稿撰写,显得尤为重要。撰写决策建议稿的真谛就是要“真实”“真切”“真挚”,要有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决策建议的选题起着关键作用,政府部分要求相关选题符合现实问题需求,因此,选题直接就决定了决策建议是否会被采纳。当然,提的建议要得到政府的采纳,一定要做充分的调研,需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创新性地在重庆市万州区、巴南区等地区开设“移动课堂”,聘请万州区、巴南区工作一线的相关专家型领导,为学校经济学研究生讲授经济学特色学科城乡统筹、流域经济、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等相关专题,有效将《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决策建议撰写方法融入实际,实现了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扎根地区、深入地区,探索实现了经济学研究生“学生走进地区”的新模式。
5.强调实践运用,实行“二选一”的期末考核方式
为了综合《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实践篇理论,期末考试选择在两种方式中择其一完成。一是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0字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一个论文选题、或者选题未拟定但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海量搜索、整理相关的权威文献或重要文献,对选题的各个方面分类进行梳理、介绍,并作出评价,在肯定前人研究成绩的同时,指出当前该领域存在的不足与需要优化的空间,从而为进一步研究指明创新的方向。第二,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一份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申请书,具体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等。任课教师可根据所在学校科研处公布的相关信息来查找合适的项目,然后下载相关附件发给学生,让学生按要求填写,以达到训练项目申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