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首先对大学生在校期问面临的问题及表现进行分析,提出对大学生的思想干预需要辅导员用新的技巧与方法;然后对辅导员队伍的组成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继而分享了辅导员运用社工技巧与方法的典型案例;最后对“社工”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干预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工;技巧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94-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地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面对大学生的这些变化,这就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坚持传统的“管”与“治”,还是现代的“梳”与“导”。为此,本课题组成员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干预工作中,成功引入了“社工”的技巧与方法,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现总结如下,以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问题及表现
1.学校生活的适应性问题
据调查:潍坊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中有70%以上是外地学生,在笔者所负责的两个班里共93人,这个比率更是高达到100%。这些学生远离家乡外地求学,遇到问题时很难取得家长的帮助。他们在入校后,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语言、饮食,以及高中时对大学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校生活适应性问题,但因年轻人的适应性强,绝大部分学生的适应期在一学期左右,但有的学生会有很长时间的持续,而且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出现学生对学校的负面评价或造成学生的辍学等。
2.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以及格为目标
许多学生在入校一学期以后,对学校环境已经熟悉,对学校生活已经适应后;在面对学习时却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以及格为目标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上课时被动学习、不求甚解、开小差、打瞌睡、玩手机等。考前突击;考时作弊。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潍坊科技学院也出台了对学业的相关制度,如学业预警制度;补考、重修制度等。但是个别学生不重视制度的学习,最终出现补考不及格,自己觉的没希望时,重修自己都会放弃,最终选择退学。
3.个人感情问题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恋爱,失恋本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同学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却不知如何处理,甚至会出现失常的行为或是不理志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时,学生一般不会找老师、家长帮忙,他们有的会找同辈群体诉说,有的会有过激行为,如喝酒、染发、报复、甚至出现厌学等。
4.攀比导致的债务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一时虽然就已经达到法定年龄,但是他们的心理还尚未完全成熟与定型。在大学里经常会有部分同学在消费上发生与同学的攀比,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当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时,就出现了校园贷等债务问题。
5.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受环境适应、学习困难、人际交住、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焦虑症等,而且心理问题具有累积性、多重性、阶段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虽然潍坊科技学院也像其它高校一样建有心理咨询中心,也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但是相对于学生来说,心理辅导老师仍然存在有许多缺位,而且因工作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心理辅导工作,容易疏漏。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迫于压力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如:笔者所带的93名学生中,有6人有明显地心理问题,但是只有1人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而且认为老师的工作态度差。
面对以上问题,这就给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辅导员队伍组成及管理学生的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里的辅导员是最累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他们不但要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而且要对国家政策,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经常用的媒介熟练操作,对学生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所预见,更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地喜爱这份工作,真心地爱学生。潍坊科技学院几年前就提出了建设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辅导员队伍组成现状
为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本课题组于2018年6月在潍坊科技学院的12个院系中,随机抽取了70位辅导员参与调查。如:您接受过社工教育经历吗(内容包括师范教育,心理学等;形式包括自学,全日制、函授等)?调查数据显示有42.86%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而且因学校制度的安排,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兼职的。这样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往往凭借经验和基本常识去处理,指导方法不够专业,问题解决不够彻底。
2.辅导对大学生的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究其原因是学生工作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系统、科学、为广大学生所认可的工作理念。”在潍坊科技学院许多辅导员的工作中,以“不出事就是好事”,以“安全无事”为第一要务;以“管”好、“管”住学生为标准;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管”与“治”,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要往往被忽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能是在以上标准的范围內,简单,甚至是粗暴地进行处理。这样以来,学生有问题就很少去找辅导员处理,他们更多地是找同辈群体,或是让问题进行累积。
本课题组从潍坊科技学院的12个院系中,随机抽取了360名同学参与调查。例如:你有问题(学习,心理,生活,感情等困惑)时,你会找主动辅导员帮忙解决吗?数据显示有67.2%的同学选择“会”,这就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帮助。如果辅导员能用社工的技巧与方法,那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为大学生相比其他学段的学生自控力更强,大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而不是“管理”。而且我们更应该关注另外的32.8%的同学。 三、辅导员运用“社工”技巧与方法的典型案例
为了验证“社工”角色在大学生思想干预中的作用,课题组选取了2016年财务管理2-3班为实验组,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社工”的技巧与方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干预。现将几个案例汇总如下:(为了尊重案主,案例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案例一:成长小组
(1)准备阶段
2016年9月,新生入学前笔者就做好了班级二维码,通过微信群的交流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初步的“破冰”活动。
(2)开始阶段
小组成员虽然在群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学校生活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问题,如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笔者针对他们的状况,在第一学期与班委同学共同谋划了5个班级活动,如“萝卜蹲”,“800米健步行”,“盲人倒”,“七彩连环炮”,“谁是卧底”。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增加了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初步消除了他们初入学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增强了宿舍及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同时也锻炼了班干部,增加了他们的威信。(这里运用了社工中的小组活动“培养带头人”的技巧。)
(3)中期转折期
第二学期,部分学生出现了宿舍成员之间闹矛盾,出现学生被孤立的状况。
(4)后期成熟阶段
与班委同学共同设计了小组活动方案(如:不倒翁,人体按摩椅,我陪你走等),让同学们分组,集体参加,并分享活动的体验。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同学们相互之间更加深了了解,也更团结了。这一点从学习成绩上也能得到验证:到大二为止,在全专业275名同学中,前10名有8名来自这两个班。
案例二:学生患“焦虑症”
(1)接案
本案主是在学校要求的对困难学生进行排查中,学生主动通过微信联系笔者的。案主需要有人帮她解决心理困难。她想过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但怕同学们会有异样的眼光,所以她不敢去。案主感觉自己抑郁,悲观,自卑。案主自己想改变,但她不知如何处理,而且感到内心很孤独。另外,案主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即使在家里也同样。案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从来都没有把案主的事放心上。案主觉得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晚上天天做噩梦,根本休息不好。笔者通过微信运用“自我表露”的技巧与案主进行交流。案主很快就与笔者没有了隔阂。笔者运用社工中的“链接资源”的技巧,承诺可以帮她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但是,案主最终还是决定与笔者面谈。
(2)服务过程
笔者与案主约定了二楼运动区(上课时间,这里无人。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学校没有空闲的房间,这里空间宽阔,没有人打扰,也没有压抑感。)具体工作及所用技巧如下:
1.笔者运用社工中沟通的技巧,从案主的优点人手,运用自我表露的方法,说出自己与案主相同的经历。
2.笔者鼓励案主回顾她的成长经历,并进行了专注的倾听。
案主认为父亲从小不喜欢她,有些伤心。后来父母分居,家中不停的争吵,从幼儿园起母亲让她一个人坐车去上学,不给她做早饭,给她5角钱,让她自己买饭吃。从小学六年级,她被父母送到是二婚的舅舅家(城里)读书,那时她感觉很快乐。初中家人给她租房子一人在外居住。她害怕,不敢关灯,她和父母说过,但没有人认为是真的,都认为她在开玩笑。她来上大学后和舍友说,她睡不着,可是没有人相信是真的。(此处辅导员运用了社工中的“聆听、接纳、尊重”等技巧。)
3.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让案主关注内心的感受。
笔者让她回忆最开心的事和最伤心的事,并对她的诉说进行重复,案主说笔者重复的正确率是90%。通过这种方法让案主知道笔者在认真倾听,从而说出心里话。
4.运用社工中精神分析法的技巧,分析她的问题的根源。用澄清与聚焦的方法说明她的问题是什么。
5.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笔者要求案主用15天的时间每天晚上下课后,去操场运动,并发照片给老师。以此来改变案主的这种状态。案主表示同意。
(3)跟进辅导
第一天:案主按时运动照片。笔者询问感觉如何?案主回答:晚上,好多人都在跑!还行。
第二天至第四天正常。
第五天:案主没发照片。笔者问为什么没发。案主不好意思地说,昨天自己跑的,没拍照,还发了一个笑脸,从言语中笔者明显地感到案主的轻松。
就这样,笔者与案主坚持了15天后,案主感觉较好了。笔者又运用了任务中心法,又坚持了15天。
(4)家庭疗法
笔者知道,案主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家庭有很大关系,笔者决定启动家庭疗法。因此,在第一次与案主面谈后,便与其母亲进行电话交流。其母表示,自己没想到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她之所以在幼儿园时让孩子一个人去上学,在初中时给她一个人租房住是想锻炼她。她与丈夫的争吵也只是一种生活习惯。笔者让其对此谈话进行保密,并要求其在日后与孩子的交流中,要表达出自己与丈夫关系的融洽,让孩子放心,其表示同意。
(5)结案
通过30天的服务,案主情况恢复到正常,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其母亲,还借旅游之名,专程来探望了案主。案主自己感觉很好了,信心十足,假期里留校学车,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四、“社工”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干预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到社工服务
曾有人提到让“社工”进校园,虽然社工有这一领域的工作内容,但终因社工的数量有限,这就变成了不可能。而且即使进入,也因学生对他们的陌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工”型辅导员则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到社工服务。
2.“社工”与“辅导员”身份的叠加,使辅导员工作更得心应手
“社512”与“辅导员”身份的叠加,让辅导员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协助大学生“自助”,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主能力;又通过学校一一家庭一一社区的良好循环,助推学生个人成长。“社工”的新方法,新理念,也正好弥补了辅导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并为现有的学生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技巧与方法。
不足之处:
1.目前辅导员工作太重,没有足够的时间
目前潍坊科技学院的辅导员因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问题进行处理。如:个案每次用時最少约50分钟,还要跟进,这就明显时间不足。另外,辅导员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时间,而该校目前的坐班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弹性的工作时间。
2.缺乏辅导员与学生单独交流的空间
目前,该校没有设置辅导员与学生单独交流的空间,而有许多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是需要保密的,他们需要单独的空间。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合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要在工作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工作队伍素质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如果辅导员能借助“社工”的专业方法和技能,根据需要采用社工独有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式,更能够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这对于高校学生辅导工作,特别对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更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社工;技巧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94-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地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个性化。面对大学生的这些变化,这就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坚持传统的“管”与“治”,还是现代的“梳”与“导”。为此,本课题组成员以潍坊科技学院为例,在对大学生的思想干预工作中,成功引入了“社工”的技巧与方法,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现总结如下,以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问题及表现
1.学校生活的适应性问题
据调查:潍坊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中有70%以上是外地学生,在笔者所负责的两个班里共93人,这个比率更是高达到100%。这些学生远离家乡外地求学,遇到问题时很难取得家长的帮助。他们在入校后,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语言、饮食,以及高中时对大学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校生活适应性问题,但因年轻人的适应性强,绝大部分学生的适应期在一学期左右,但有的学生会有很长时间的持续,而且这个问题解决不好,还会出现学生对学校的负面评价或造成学生的辍学等。
2.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以及格为目标
许多学生在入校一学期以后,对学校环境已经熟悉,对学校生活已经适应后;在面对学习时却出现了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以及格为目标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上课时被动学习、不求甚解、开小差、打瞌睡、玩手机等。考前突击;考时作弊。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潍坊科技学院也出台了对学业的相关制度,如学业预警制度;补考、重修制度等。但是个别学生不重视制度的学习,最终出现补考不及格,自己觉的没希望时,重修自己都会放弃,最终选择退学。
3.个人感情问题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恋爱,失恋本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同学在面临这些问题时,却不知如何处理,甚至会出现失常的行为或是不理志的行为。出现这些问题时,学生一般不会找老师、家长帮忙,他们有的会找同辈群体诉说,有的会有过激行为,如喝酒、染发、报复、甚至出现厌学等。
4.攀比导致的债务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大一时虽然就已经达到法定年龄,但是他们的心理还尚未完全成熟与定型。在大学里经常会有部分同学在消费上发生与同学的攀比,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当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时,就出现了校园贷等债务问题。
5.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受环境适应、学习困难、人际交住、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焦虑症等,而且心理问题具有累积性、多重性、阶段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虽然潍坊科技学院也像其它高校一样建有心理咨询中心,也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但是相对于学生来说,心理辅导老师仍然存在有许多缺位,而且因工作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心理辅导工作,容易疏漏。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迫于压力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如:笔者所带的93名学生中,有6人有明显地心理问题,但是只有1人去过心理咨询中心,而且认为老师的工作态度差。
面对以上问题,这就给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辅导员队伍组成及管理学生的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里的辅导员是最累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他们不但要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而且要对国家政策,法规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经常用的媒介熟练操作,对学生问题的发展趋势有所预见,更重要的一点是真心地喜爱这份工作,真心地爱学生。潍坊科技学院几年前就提出了建设专业的辅导员队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辅导员队伍组成现状
为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本课题组于2018年6月在潍坊科技学院的12个院系中,随机抽取了70位辅导员参与调查。如:您接受过社工教育经历吗(内容包括师范教育,心理学等;形式包括自学,全日制、函授等)?调查数据显示有42.86%的辅导员没有接受过。而且因学校制度的安排,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兼职的。这样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时,往往凭借经验和基本常识去处理,指导方法不够专业,问题解决不够彻底。
2.辅导对大学生的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究其原因是学生工作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系统、科学、为广大学生所认可的工作理念。”在潍坊科技学院许多辅导员的工作中,以“不出事就是好事”,以“安全无事”为第一要务;以“管”好、“管”住学生为标准;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管”与“治”,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需要往往被忽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能是在以上标准的范围內,简单,甚至是粗暴地进行处理。这样以来,学生有问题就很少去找辅导员处理,他们更多地是找同辈群体,或是让问题进行累积。
本课题组从潍坊科技学院的12个院系中,随机抽取了360名同学参与调查。例如:你有问题(学习,心理,生活,感情等困惑)时,你会找主动辅导员帮忙解决吗?数据显示有67.2%的同学选择“会”,这就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帮助。如果辅导员能用社工的技巧与方法,那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为大学生相比其他学段的学生自控力更强,大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而不是“管理”。而且我们更应该关注另外的32.8%的同学。 三、辅导员运用“社工”技巧与方法的典型案例
为了验证“社工”角色在大学生思想干预中的作用,课题组选取了2016年财务管理2-3班为实验组,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社工”的技巧与方法对学生思想进行干预。现将几个案例汇总如下:(为了尊重案主,案例中的人名均为化名。)
案例一:成长小组
(1)准备阶段
2016年9月,新生入学前笔者就做好了班级二维码,通过微信群的交流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初步的“破冰”活动。
(2)开始阶段
小组成员虽然在群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学校生活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问题,如适应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等。笔者针对他们的状况,在第一学期与班委同学共同谋划了5个班级活动,如“萝卜蹲”,“800米健步行”,“盲人倒”,“七彩连环炮”,“谁是卧底”。
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增加了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初步消除了他们初入学的人际交往问题,也增强了宿舍及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同时也锻炼了班干部,增加了他们的威信。(这里运用了社工中的小组活动“培养带头人”的技巧。)
(3)中期转折期
第二学期,部分学生出现了宿舍成员之间闹矛盾,出现学生被孤立的状况。
(4)后期成熟阶段
与班委同学共同设计了小组活动方案(如:不倒翁,人体按摩椅,我陪你走等),让同学们分组,集体参加,并分享活动的体验。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同学们相互之间更加深了了解,也更团结了。这一点从学习成绩上也能得到验证:到大二为止,在全专业275名同学中,前10名有8名来自这两个班。
案例二:学生患“焦虑症”
(1)接案
本案主是在学校要求的对困难学生进行排查中,学生主动通过微信联系笔者的。案主需要有人帮她解决心理困难。她想过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但怕同学们会有异样的眼光,所以她不敢去。案主感觉自己抑郁,悲观,自卑。案主自己想改变,但她不知如何处理,而且感到内心很孤独。另外,案主感觉自己没有安全感,即使在家里也同样。案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从来都没有把案主的事放心上。案主觉得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她的生活,晚上天天做噩梦,根本休息不好。笔者通过微信运用“自我表露”的技巧与案主进行交流。案主很快就与笔者没有了隔阂。笔者运用社工中的“链接资源”的技巧,承诺可以帮她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但是,案主最终还是决定与笔者面谈。
(2)服务过程
笔者与案主约定了二楼运动区(上课时间,这里无人。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学校没有空闲的房间,这里空间宽阔,没有人打扰,也没有压抑感。)具体工作及所用技巧如下:
1.笔者运用社工中沟通的技巧,从案主的优点人手,运用自我表露的方法,说出自己与案主相同的经历。
2.笔者鼓励案主回顾她的成长经历,并进行了专注的倾听。
案主认为父亲从小不喜欢她,有些伤心。后来父母分居,家中不停的争吵,从幼儿园起母亲让她一个人坐车去上学,不给她做早饭,给她5角钱,让她自己买饭吃。从小学六年级,她被父母送到是二婚的舅舅家(城里)读书,那时她感觉很快乐。初中家人给她租房子一人在外居住。她害怕,不敢关灯,她和父母说过,但没有人认为是真的,都认为她在开玩笑。她来上大学后和舍友说,她睡不着,可是没有人相信是真的。(此处辅导员运用了社工中的“聆听、接纳、尊重”等技巧。)
3.运用反思性直接治疗,让案主关注内心的感受。
笔者让她回忆最开心的事和最伤心的事,并对她的诉说进行重复,案主说笔者重复的正确率是90%。通过这种方法让案主知道笔者在认真倾听,从而说出心里话。
4.运用社工中精神分析法的技巧,分析她的问题的根源。用澄清与聚焦的方法说明她的问题是什么。
5.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
笔者要求案主用15天的时间每天晚上下课后,去操场运动,并发照片给老师。以此来改变案主的这种状态。案主表示同意。
(3)跟进辅导
第一天:案主按时运动照片。笔者询问感觉如何?案主回答:晚上,好多人都在跑!还行。
第二天至第四天正常。
第五天:案主没发照片。笔者问为什么没发。案主不好意思地说,昨天自己跑的,没拍照,还发了一个笑脸,从言语中笔者明显地感到案主的轻松。
就这样,笔者与案主坚持了15天后,案主感觉较好了。笔者又运用了任务中心法,又坚持了15天。
(4)家庭疗法
笔者知道,案主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家庭有很大关系,笔者决定启动家庭疗法。因此,在第一次与案主面谈后,便与其母亲进行电话交流。其母表示,自己没想到会给孩子造成影响,她之所以在幼儿园时让孩子一个人去上学,在初中时给她一个人租房住是想锻炼她。她与丈夫的争吵也只是一种生活习惯。笔者让其对此谈话进行保密,并要求其在日后与孩子的交流中,要表达出自己与丈夫关系的融洽,让孩子放心,其表示同意。
(5)结案
通过30天的服务,案主情况恢复到正常,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其母亲,还借旅游之名,专程来探望了案主。案主自己感觉很好了,信心十足,假期里留校学车,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四、“社工”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干预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到社工服务
曾有人提到让“社工”进校园,虽然社工有这一领域的工作内容,但终因社工的数量有限,这就变成了不可能。而且即使进入,也因学生对他们的陌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工”型辅导员则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到社工服务。
2.“社工”与“辅导员”身份的叠加,使辅导员工作更得心应手
“社512”与“辅导员”身份的叠加,让辅导员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协助大学生“自助”,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主能力;又通过学校一一家庭一一社区的良好循环,助推学生个人成长。“社工”的新方法,新理念,也正好弥补了辅导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并为现有的学生工作提供了可行的技巧与方法。
不足之处:
1.目前辅导员工作太重,没有足够的时间
目前潍坊科技学院的辅导员因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问题进行处理。如:个案每次用時最少约50分钟,还要跟进,这就明显时间不足。另外,辅导员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时间,而该校目前的坐班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弹性的工作时间。
2.缺乏辅导员与学生单独交流的空间
目前,该校没有设置辅导员与学生单独交流的空间,而有许多学生与辅导员的交流是需要保密的,他们需要单独的空间。
总之,高校学生工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合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要在工作的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工作队伍素质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如果辅导员能借助“社工”的专业方法和技能,根据需要采用社工独有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式,更能够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这对于高校学生辅导工作,特别对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更有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