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管理 创新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牟县教体局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做起,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两基”巩固提高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高招本专科上线人数连续11年创新高,先后被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开封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被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称号;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被教育部授予“优秀组织奖”。
  随着“科教兴县”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据初步统计,我县近5年来外流(主要是到郑州市市直学校)、转行和考研的优秀教师达数百人。优秀教师是主要的教育资源,优秀教师除了能够保证自身的教学质量外,还能够带动一大批教师成长,从而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大量优秀教师的流失,是我县教育的惨痛损失。二是部分教师知识水平较低。我县已连续三年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测试,从卷面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测试分数较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与应有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农村教师素质亟待提高。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有的学校大部分教师包班,无时间进行知识交流,无形中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偏低。四是师德建设须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职业操守、心理承受力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和缺失,以致出现了不尊重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损害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教师。新时期我县教育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加快人力资源强县建设的步伐,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大广大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
  
  一、加强管理,全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校长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校长水平的差距往往带来学校之间的差距,一个好的校长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一所薄弱校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甚至跃入先进行列。因此,培养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有现代办学理念,善于领导的好校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依法完善中小学校长的管理体制。改革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第二,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开放的校长培训机制。今年3月9日,我们邀请了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小学校长李小建为县直及各乡镇中小学400多名中小学校长作报告,使与会人员受到了启发和教育。3月16日至3月26日,我们组织全县中小学42名骨干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今后还要分期分批组织学校领导进行轮训。第三,完善校长继续教育制度,通过课程选修、课题研究、省(市)级培训等渠道,不断提高校长的个体素质。第四,坚持以好的作风和办法选校长。选拔作风好和素质高的人当校长,树立“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用人观念,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改革创新精神、业务娴熟、善于管理、教职工拥护的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
  
  二、激活机制,协力构建一支业务精、结构优的教师队伍
  
  一是激活教师管理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组成结构。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如对引进的优秀师范本科毕业生给予5000元的安家补助费,取消见习期,直接转正定级等,广纳人才。自1997年以来,我县共引进外地教师400人,拓展了教师资源,优化了师资队伍。加强新教师上岗培训,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材教法、普通话的培训,并通过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核,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合格者才允许上岗任职。引导教师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积极拓宽学科知识面,加快知识的更新和提高,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继续举行中小学专任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根据测试情况,对自身业务素质较差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行待岗培训学习制度,以督促中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结构。
  二是激活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实施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工程,持续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和锤炼“师功”的岗位练兵活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升级活动,提出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达到一专多能,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学教育、函授学习、离职进修、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搞好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班主任及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实施“名师工程”和“名师带徒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小学英语等新增学科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目前,我县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8%,有研究生学历的达8%;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58%,有本科学历的达32.4%;小学教师学历在专科以上的达72.6%,有本科学历的达6.5%,全部达到或超过市定目标。仅2007年,全县完成教师各类培训5000余人次,6000余名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测试,4668人参加了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同时,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促进、激励教师的成长,我们自行设计并建立了全县教师的成长档案。
  三是激活教师交流机制,努力整合师资配置。建立和完善县城教育资源支持乡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对口支援和校际合作,积极推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努力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距。对在偏远薄弱学校任教的教师,在评先、评职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从2006年起县城学校每年派出36名教师对口支援农村薄弱学校,同时农村学校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县城学校交流学习,受到了农村学校的普遍欢迎。通过下乡支教,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让同一片蓝天下的所有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是激活教师育人机制,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多年来,我们一贯重视师德教育,常抓不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及《师德投诉管理办法》,实行了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严格要求各类学校组织本单位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郑州市教师十条禁令》,收看教育片《师德启思录》等。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树师表形象,做育人楷模”“知荣明耻师为范”等主题师德征文、演讲活动,真正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2007年3月,我们掀起了加强师德建设高潮,围绕“1234”工作目标(即“一强化”: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格的职业道德;“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高深的文化知识),采取印发实施方案、确定学习内容、开展征文比赛、制定修养规划、组织巡回报告等形式,对全县教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教育,使全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促进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我们还将邀请全国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老师来我县为广大教师作报告,传经送宝。
  
  三、营造氛围,努力创建一个强师资、重发展的大好环境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08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的意见》的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我们将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为全力开展好此项活动,我们积极争取县政府的关注与支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在师德教育方面,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县电视台开辟《教师风采》栏目,每月推出一名师德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观念,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教师的工作成长环境,使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在师资培养方面,完善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调整新师资培养规模和专业结构。县政府每年从县财政中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加快教育发展的奖励基金;制订并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计划,保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经费,确保2008年秋季开学前将普通高中教师轮训一遍;健全完善普通高中教师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为优秀教师设置政府津贴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可持续性提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达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的2.5%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在学校领导管理方面,建立和完善学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加大对校长的管理和考核力度,努力形成能上能下、科学有序的校长流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推进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学校具有高效、协调、应变的能力,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4.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聘用新机制,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激励人才的新政策。要有计划地对部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政府津贴补助,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打铁先要自身硬”,一流的教育源于一流的教师。作为基层教育管理部门,我们必须真正俯下身子,以实际行动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关爱教师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认为我们必须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
其他文献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孩子们在不需要吃苦的环境中长大;而为了追求高分,一些学校甚至连培养孩子们意志力的重要途径——体育课也很少上……种种原因导致意志力薄弱的学生逐渐增多。他们认识到学习习的重要性,却不能持之以恒。面对他们,班主任怎么办呢?    A 胡萝卜比大棒甜  张 琳    不可否认,成长中的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做事虎头蛇尾
【摘 要】流行语是社会舆情的镜像,反映了当下社会群体中流行的交际元素。相较于网络推出的类型流行语,《咬文嚼字》近八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综合了线上、线下媒体使用频率,颇具影响力。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对这八年的社会流行语的生成因素进行探析,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社会流行语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社会流行语;文化语境;传播特性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从语言传播到文字传播,这个过程促使社会群体
【摘 要】政务微博既是传递主流舆论的新阵地,也是感知民意、传递政声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是作风转变的生动窗口。近年来,安徽有关部门聚集多方资源,开设“安徽微博发布厅”,大力办好以@安徽发布为代表的系列政务微博,主动发声,创新服务,为网民提供一站式信息平台,标志着安徽政务微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集团军”作战新阶段,而这背后则是政府职能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政务微博 舆论 民生  近年来,我国政务微博犹
【摘 要】作为高校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属广播媒体长期以来在宣传党团思想、传递新闻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上体现了巨大的作用和价值。然而随着媒介革新速度的加快,新媒体的不断革新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校媒的发展。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广播台为个案,探究全媒体时代传统高校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方面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 校园广播 新媒体  高校校属广播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长期以
【摘要】本文就英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著《现代性的后果》的核心内容作了深度释义,并对其进行脉络化分析,将现代性问题拆解为单个重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宏大且明细的架构,以便细致深入了解作者的视角。  【关键词】现代性域脱象征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生产力发展不仅使整体性宏观社会结构和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动摇了启蒙时代以来的社会认知标准,价值取向及信仰
【摘 要】结合作者多年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教训,文章总结了播音主持在实时表达中的一些技巧,分为画面感的渲染和对细节的把握两大类,对于播音主持工作同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播音主持;表达技巧;画面感;细节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好像没有声音”。当然,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是老子追求自然的思想表达,用“大音希声”并非主张用“无声之音”来代替播音主持工作,相反,
【摘 要】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舆论场》凭借大数据技术统计的每日每周的“中国舆论场指数”和多媒体、多角度的选题策划,以及传播军事新闻信息的国际化视角和对军事新闻的敏感度、专业解答话语的科学性,在央视众多优秀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对《中国舆论场》融媒体节目的运营模式进行探析,进而找出融媒体环境下军事评论类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军事评论类节目;融媒体环境;中国舆论场  20世纪70年
【摘 要】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报纸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受众参与度上的不足逐渐显现。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突围之路就是要做强新闻评论。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就新闻评论如何让报纸凸显“个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地市党报 新闻评论 个性  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上网看新闻,手机读新闻,新媒体实时传递着海量的新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
【摘 要】北京市探索建立起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机制——督办整改落实“闭环”系统,舆论监督“落地”的问题获得切实解决,媒体反映问题的解决率从50%提升至90%以上,群众获得感大大增强。由此,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党媒舆论监督有了新的定位和任务;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媒舆论监督工作的新使命;深刻领悟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相统一,是党媒舆论监督的新思维。  【关键词】党媒;舆论监督;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