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机卡梅隆 大导演卡梅隆3D 爱好者卡梅隆
从1977年卡梅隆22岁时开始,他就想拍一部《阿凡达》这样的片子,以超越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81年他才当上导演,1995年完成了剧本,2005年才开始准备。“我他妈的不知道这10年做了什么!”他说。
1977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卡梅隆的22岁卡车司机和哥们一道去看《星球大战》。他的朋友看得津津有味,他却走出了影院,内心躁动不安。
那时卡梅隆大学肄业,在南加州的橘子郡当学校送餐员。不过下班之后,他就在纸上涂涂画画,给模型做喷漆,还写科幻小说——他沉浸于《星球大战》之父卢卡斯(Lucas)缔造的外星世界中,而这个世界本该由他创造!
那段时期,卡梅隆疯狂地购买了很多廉价电影设备,模仿卢卡斯的技术。他在客厅里架起耀眼的打光灯,还装上了有轨摄影车,他的妻子因此大发雷霆;他还在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里当起了啃书虫,专攻电影特效方面的书籍。用卡梅隆自己的话说,自此之后,他已经“完全沉沦了”。
以《终结者》作为准备
很快,卡梅隆就意识到,为了实现梦想,必须搞点小钱。于是他说服了一票当地的牙科医生为他制作了“卡梅隆版《星球大战》”——《异种》(xenogenesis),投资两万美元。这部12分钟的短片拍摄的是一个庞大的外星机器人和美女控制的蜘蛛型机器人的战斗。
卡梅隆原本打算用这部短片得到好莱坞的投资,以制作长片,但数月后无人问津,只是获得了与“亚类型影片之王”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共事的机会一为影片《世纪争霸战》(BattIe Beyond the Stars)建造一架微型飞船。在不断努力下,卡梅隆成为了科曼的视觉特效师。1981年,他总算坐上了导演的位置,作品是“劣质恐怖片”《食人鱼2:繁殖》(PiranhaII:The spawning)。在剪辑完这部影片之后,他发了一次高烧,迷迷糊糊地梦到一个机器人张牙舞爪地爬向一个退缩的女人,这个梦境后来成为《终结者》的灵感源泉。
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卡梅隆轻易地说服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影投资公司让他担当导演。1984年,《终结者》上映,詹姆斯·卡梅隆——曾经的卡车司机,也因为这部影片成为了好莱坞的新晋大导演。
先研发一台合适的摄影机
在接下来的10年中,卡梅隆执导了一系列惊悚片,包括《异形》《终结者2:审判日》以及《真实的谎言》。11亿美元的总票房收入让他重新点燃了拍摄一部星际史诗级影片的梦想。1995年。他撰写了82页的剧本,那就是《阿凡达》的前身。《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和奥斯卡的11座小金人让他可以完成任何他想实现的梦想。
但,他消失了。
在你看到《阿凡达》之前,卡梅隆整整12年没有出品任何电影,除了几部水下纪录片。《泰坦尼克号》的艰难让他意识到,拍摄这样一部史诗纪巨片还需要更多的准备。
有一部分问题来自数字领域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这是一家由卡梅隆在1993年合伙创办的视觉特效公司。卡梅隆很早就发布了《阿凡达》的概念,在递交了艺术提案后,就是这个团队告诉他,“如果做这个,我们就死定了。”艺术师告诉他,“不可能完成的,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做出你想要的效果。”
幸好福克斯的高层们补给了卡梅隆一张数千万美元的支票,用作《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分成。“我他妈的有了自己的钱,打算玩一票。”卡梅隆说,他的计划是这样的,带着水中呼吸器,潜入密克罗尼西亚(西太平洋群岛)的大海深处,去探访二战时期没有爆炸的深水炸弹。他还带上了著名的水下特技摄影师文森特·佩斯(Vincent Pace)——《泰
“在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计算会亏多少钱。”卡梅隆说。这部影片花费了2亿多美元——超出预算一倍多,作为历史上造价最昂贵的电影,卡梅隆不得不在投资方20世纪福克斯的施压下,同意放弃自己的导演酬劳以及影片盈利分成。
《泰坦尼克号》推迟上映时,卡梅隆在他的书桌里放了一个刮胡刀片以及一张字条“电影惨败的话,就用它”。他当时透露给朋友说“花了2亿美元做一部最后几乎所有主角都死光、赚取女人眼泪的电影——地狱还能是什么样?”“我的事业完蛋了,只能从头开始。”
谁知道,《泰坦尼克号》却避开了冰山,安全靠岸一全球票房18亿美元。卡梅隆一下子从低谷冲上了云霄。
坦尼克号》和《深渊》的水下摄影师。很快,佩斯发现了卡梅隆的小算盘一为了以完美的3D效果推出《阿凡达》、取代廉价又不适的红绿眼镜,卡梅隆提出了一个神秘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孕育的电影计划,首先,他需要推出新一代3D摄影机,他指望佩斯的水下摄影机可以出点微薄之力。“詹姆斯在潜水之旅中显得野心勃勃。”佩斯说。
两个月后,他又寄给佩斯从洛杉矶到东京的头等舱往返机票,价值1.7万美元,希望佩斯帮助他说服索尼生产一种新电缆线。直接连接CPU与镜头。减轻摄影机的重量,索尼同意了。
3个月后,他将镜头放进能够让摄影师精确控制3D成像的轨道,佩斯寻思着应该先用一到两个演员简单测试一下,但卡梅隆的测试很疯狂,他租来一架在二战期间服役的P-51战斗机,把镜头安装在上面,自己也跟着飞行员跳了上去,同时,他让佩斯坐上另一架B-17轰炸机,让自己P-51的机关枪向佩斯的B-17开火。
新的摄影机表现不错,佩斯认为卡梅隆可以开始拍摄《阿凡达》了,但这位大导演却带着宝贝摄影机去拍摄了沉睡在23英里海面以下的3D版《泰坦尼克号》,卡梅隆解释说,这是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冒险——结果,卡梅隆为了一个拍摄风暴的绝佳机会差点让船“遇险”,好在俄罗斯舰长没有听从他。圣契尼,卡梅隆的前电影公司老板这样解释他的一系列疯狂行径,“我没料到他会‘曲线救国’。”
向院线推广3D设备
卡梅隆并非游手好闲,他希望用3D技术制作《阿凡达》。不幸的是,院线并不支持这项技术。如果一定要这样的话,每个电影院少说也要花10万美元更新设备,没人敢保证这项投资能够收回来。他们需要一部高清3D电影来证明这项投资是不会亏本的。
因此,卡梅隆决定让其他导演来当试验品。他说服罗伯特·罗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用新摄影机拍摄电影《特工小子》(Spy Kids),希望以此证明人们对3D电影的需求,使得电影院老板们舍得花钱投资下—代3D电影的设备和系统。2003年夏天上映的《特工小子》3D版在全球票房是2亿美元,但老板们仍犹豫不决,卡梅隆只好亲自上阵与老板们谈判。
在2005年3月召开的年度院线大会上,卡梅隆开始给老板们洗脑了,他用很夸张的语气告诉他们“世界将进入新的院线时代”,如果他们不听,他就会铤而走险,诅咒老板们“不转变一定会后悔的”。当年年末,全美只有79家电影院可以播放3D电影,但2005年到2009年之间,他们增加了约3000块 用于播放3D电影的荧幕。
构建一个纯虚构的系统
但是,3D电影院的缺乏并不是卡梅隆唯一的拦路虎!纯由电脑制作的形象是否能说服电影投资公司解囊仍是问题。但随着《指环王》里足以乱真的咕噜(Gollum)这个形象诞生,卡梅隆确信:是时候了。
2005年春天,卡梅隆向福克斯要了数百万美元,以5周时间将30秒的实验片段连接到一起。这个片段描述了外星异形和阿凡达在丛林中穿梭并交谈的场景。最终,福克斯同意拨出1.95亿美元的预算。
卡梅隆第一次试图超越卢卡斯时,他只有2万美元,并在自己橘子郡家中的卧室里制作特效。这次,钱和特效团队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不过这还不够,卢卡斯用了30年的时间把《星球大战》世界扩展到必须建立庞大的管理系统以编录和跟踪所有已发布的角色、星球、社会和战争,为了让《阿凡达》更精良,卡梅隆必须寻求专家的帮助。
他雇佣了南加州大学的语言学专家保罗·弗朗默(PaulFrommer)来为潘多拉星的蓝色原住民纳美族人发明一种全新的语言。专家录制了一大堆声音小样搞清楚导演希望这种语言听起来什么样:是短促的喉音还是多变的音调?大导演喜欢爆破式的辅音,弗朗默锁定了一种“声音画板”,开始研发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卡梅隆对于复合词中的修饰语应该在前还是在后有自己的主意,并帮忙建立了名词属性的规则。这些创造语法的工作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在筹拍《阿凡达》13个月后,弗朗默撰写了一本名为《纳美语指南》的小册子,并开始教授演员应当如何发音。他甚至创办了纳美族训练营。“卡梅隆希望演员带有感情,用一种根本不存在的语言进行演绎。”弗朗默说。如果演员说错了一个纳美文,弗朗默会对此纠正,“有好几次,演员们不希望我告诉他们发错了一个不存在的语言的音。”
创造了语言后,卡梅隆开始给星球上的所有物种命名。每种动植物名称都要拥有纳美语名字、拉丁文名字和普通名字。这还不够。卡梅隆还聘请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与植物科学系主任乔迪·霍尔特(Jodie Holt)撰写了一本植物细节介绍。霍尔特用了5周时间解释潘多拉星的花如何发光、为何有磁场。
这些都是绝对的幕后工作,但卡梅隆就喜欢做这些。他还邀请了更多的人:天体物理学专家、音乐家和考古学家。他们计算出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并为外星音乐设立了三个声部。当卡梅隆看到一个专家随身携带着《星球大战百科全书》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会做得更好。”
最终,这些信息被编撰成350页的《潘多拉百科》,这本书介绍了这颗虚拟星球的科学与文明。“这个世界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棵草都是创造出来的。”卡梅隆说。对他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泰坦尼克号》的解脱,不需要再为天气、服装、历史真实性和大布景劳神费心,每件事物完全在詹姆斯的掌控之中。
回到1997年,当卡梅隆还在为完成《泰坦尼克号》纠结时,似乎危机四伏。“我们就像是电影史上最大的白痴一样。”他说,现在则面临着完全相反的问题:要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让我更加努力。”
这一次,卡梅隆看起来还是很享受整个工作过程。至少,剪辑控制台旁边没有放着剃须刀片。
从1977年卡梅隆22岁时开始,他就想拍一部《阿凡达》这样的片子,以超越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81年他才当上导演,1995年完成了剧本,2005年才开始准备。“我他妈的不知道这10年做了什么!”他说。
1977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卡梅隆的22岁卡车司机和哥们一道去看《星球大战》。他的朋友看得津津有味,他却走出了影院,内心躁动不安。
那时卡梅隆大学肄业,在南加州的橘子郡当学校送餐员。不过下班之后,他就在纸上涂涂画画,给模型做喷漆,还写科幻小说——他沉浸于《星球大战》之父卢卡斯(Lucas)缔造的外星世界中,而这个世界本该由他创造!
那段时期,卡梅隆疯狂地购买了很多廉价电影设备,模仿卢卡斯的技术。他在客厅里架起耀眼的打光灯,还装上了有轨摄影车,他的妻子因此大发雷霆;他还在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里当起了啃书虫,专攻电影特效方面的书籍。用卡梅隆自己的话说,自此之后,他已经“完全沉沦了”。
以《终结者》作为准备
很快,卡梅隆就意识到,为了实现梦想,必须搞点小钱。于是他说服了一票当地的牙科医生为他制作了“卡梅隆版《星球大战》”——《异种》(xenogenesis),投资两万美元。这部12分钟的短片拍摄的是一个庞大的外星机器人和美女控制的蜘蛛型机器人的战斗。
卡梅隆原本打算用这部短片得到好莱坞的投资,以制作长片,但数月后无人问津,只是获得了与“亚类型影片之王”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共事的机会一为影片《世纪争霸战》(BattIe Beyond the Stars)建造一架微型飞船。在不断努力下,卡梅隆成为了科曼的视觉特效师。1981年,他总算坐上了导演的位置,作品是“劣质恐怖片”《食人鱼2:繁殖》(PiranhaII:The spawning)。在剪辑完这部影片之后,他发了一次高烧,迷迷糊糊地梦到一个机器人张牙舞爪地爬向一个退缩的女人,这个梦境后来成为《终结者》的灵感源泉。
凭借引人入胜的剧情,卡梅隆轻易地说服了一家规模不大的电影投资公司让他担当导演。1984年,《终结者》上映,詹姆斯·卡梅隆——曾经的卡车司机,也因为这部影片成为了好莱坞的新晋大导演。
先研发一台合适的摄影机
在接下来的10年中,卡梅隆执导了一系列惊悚片,包括《异形》《终结者2:审判日》以及《真实的谎言》。11亿美元的总票房收入让他重新点燃了拍摄一部星际史诗级影片的梦想。1995年。他撰写了82页的剧本,那就是《阿凡达》的前身。《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和奥斯卡的11座小金人让他可以完成任何他想实现的梦想。
但,他消失了。
在你看到《阿凡达》之前,卡梅隆整整12年没有出品任何电影,除了几部水下纪录片。《泰坦尼克号》的艰难让他意识到,拍摄这样一部史诗纪巨片还需要更多的准备。
有一部分问题来自数字领域特效公司(Digital Domain),这是一家由卡梅隆在1993年合伙创办的视觉特效公司。卡梅隆很早就发布了《阿凡达》的概念,在递交了艺术提案后,就是这个团队告诉他,“如果做这个,我们就死定了。”艺术师告诉他,“不可能完成的,根本没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做出你想要的效果。”
幸好福克斯的高层们补给了卡梅隆一张数千万美元的支票,用作《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分成。“我他妈的有了自己的钱,打算玩一票。”卡梅隆说,他的计划是这样的,带着水中呼吸器,潜入密克罗尼西亚(西太平洋群岛)的大海深处,去探访二战时期没有爆炸的深水炸弹。他还带上了著名的水下特技摄影师文森特·佩斯(Vincent Pace)——《泰
“在拍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计算会亏多少钱。”卡梅隆说。这部影片花费了2亿多美元——超出预算一倍多,作为历史上造价最昂贵的电影,卡梅隆不得不在投资方20世纪福克斯的施压下,同意放弃自己的导演酬劳以及影片盈利分成。
《泰坦尼克号》推迟上映时,卡梅隆在他的书桌里放了一个刮胡刀片以及一张字条“电影惨败的话,就用它”。他当时透露给朋友说“花了2亿美元做一部最后几乎所有主角都死光、赚取女人眼泪的电影——地狱还能是什么样?”“我的事业完蛋了,只能从头开始。”
谁知道,《泰坦尼克号》却避开了冰山,安全靠岸一全球票房18亿美元。卡梅隆一下子从低谷冲上了云霄。
坦尼克号》和《深渊》的水下摄影师。很快,佩斯发现了卡梅隆的小算盘一为了以完美的3D效果推出《阿凡达》、取代廉价又不适的红绿眼镜,卡梅隆提出了一个神秘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孕育的电影计划,首先,他需要推出新一代3D摄影机,他指望佩斯的水下摄影机可以出点微薄之力。“詹姆斯在潜水之旅中显得野心勃勃。”佩斯说。
两个月后,他又寄给佩斯从洛杉矶到东京的头等舱往返机票,价值1.7万美元,希望佩斯帮助他说服索尼生产一种新电缆线。直接连接CPU与镜头。减轻摄影机的重量,索尼同意了。
3个月后,他将镜头放进能够让摄影师精确控制3D成像的轨道,佩斯寻思着应该先用一到两个演员简单测试一下,但卡梅隆的测试很疯狂,他租来一架在二战期间服役的P-51战斗机,把镜头安装在上面,自己也跟着飞行员跳了上去,同时,他让佩斯坐上另一架B-17轰炸机,让自己P-51的机关枪向佩斯的B-17开火。
新的摄影机表现不错,佩斯认为卡梅隆可以开始拍摄《阿凡达》了,但这位大导演却带着宝贝摄影机去拍摄了沉睡在23英里海面以下的3D版《泰坦尼克号》,卡梅隆解释说,这是因为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不会冒险——结果,卡梅隆为了一个拍摄风暴的绝佳机会差点让船“遇险”,好在俄罗斯舰长没有听从他。圣契尼,卡梅隆的前电影公司老板这样解释他的一系列疯狂行径,“我没料到他会‘曲线救国’。”
向院线推广3D设备
卡梅隆并非游手好闲,他希望用3D技术制作《阿凡达》。不幸的是,院线并不支持这项技术。如果一定要这样的话,每个电影院少说也要花10万美元更新设备,没人敢保证这项投资能够收回来。他们需要一部高清3D电影来证明这项投资是不会亏本的。
因此,卡梅隆决定让其他导演来当试验品。他说服罗伯特·罗德里格斯(Robert Rodriguez)用新摄影机拍摄电影《特工小子》(Spy Kids),希望以此证明人们对3D电影的需求,使得电影院老板们舍得花钱投资下—代3D电影的设备和系统。2003年夏天上映的《特工小子》3D版在全球票房是2亿美元,但老板们仍犹豫不决,卡梅隆只好亲自上阵与老板们谈判。
在2005年3月召开的年度院线大会上,卡梅隆开始给老板们洗脑了,他用很夸张的语气告诉他们“世界将进入新的院线时代”,如果他们不听,他就会铤而走险,诅咒老板们“不转变一定会后悔的”。当年年末,全美只有79家电影院可以播放3D电影,但2005年到2009年之间,他们增加了约3000块 用于播放3D电影的荧幕。
构建一个纯虚构的系统
但是,3D电影院的缺乏并不是卡梅隆唯一的拦路虎!纯由电脑制作的形象是否能说服电影投资公司解囊仍是问题。但随着《指环王》里足以乱真的咕噜(Gollum)这个形象诞生,卡梅隆确信:是时候了。
2005年春天,卡梅隆向福克斯要了数百万美元,以5周时间将30秒的实验片段连接到一起。这个片段描述了外星异形和阿凡达在丛林中穿梭并交谈的场景。最终,福克斯同意拨出1.95亿美元的预算。
卡梅隆第一次试图超越卢卡斯时,他只有2万美元,并在自己橘子郡家中的卧室里制作特效。这次,钱和特效团队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不过这还不够,卢卡斯用了30年的时间把《星球大战》世界扩展到必须建立庞大的管理系统以编录和跟踪所有已发布的角色、星球、社会和战争,为了让《阿凡达》更精良,卡梅隆必须寻求专家的帮助。
他雇佣了南加州大学的语言学专家保罗·弗朗默(PaulFrommer)来为潘多拉星的蓝色原住民纳美族人发明一种全新的语言。专家录制了一大堆声音小样搞清楚导演希望这种语言听起来什么样:是短促的喉音还是多变的音调?大导演喜欢爆破式的辅音,弗朗默锁定了一种“声音画板”,开始研发这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卡梅隆对于复合词中的修饰语应该在前还是在后有自己的主意,并帮忙建立了名词属性的规则。这些创造语法的工作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在筹拍《阿凡达》13个月后,弗朗默撰写了一本名为《纳美语指南》的小册子,并开始教授演员应当如何发音。他甚至创办了纳美族训练营。“卡梅隆希望演员带有感情,用一种根本不存在的语言进行演绎。”弗朗默说。如果演员说错了一个纳美文,弗朗默会对此纠正,“有好几次,演员们不希望我告诉他们发错了一个不存在的语言的音。”
创造了语言后,卡梅隆开始给星球上的所有物种命名。每种动植物名称都要拥有纳美语名字、拉丁文名字和普通名字。这还不够。卡梅隆还聘请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植物与植物科学系主任乔迪·霍尔特(Jodie Holt)撰写了一本植物细节介绍。霍尔特用了5周时间解释潘多拉星的花如何发光、为何有磁场。
这些都是绝对的幕后工作,但卡梅隆就喜欢做这些。他还邀请了更多的人:天体物理学专家、音乐家和考古学家。他们计算出潘多拉星的大气密度,并为外星音乐设立了三个声部。当卡梅隆看到一个专家随身携带着《星球大战百科全书》时,只说了一句:“我们会做得更好。”
最终,这些信息被编撰成350页的《潘多拉百科》,这本书介绍了这颗虚拟星球的科学与文明。“这个世界里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棵草都是创造出来的。”卡梅隆说。对他来说,这部电影就像是《泰坦尼克号》的解脱,不需要再为天气、服装、历史真实性和大布景劳神费心,每件事物完全在詹姆斯的掌控之中。
回到1997年,当卡梅隆还在为完成《泰坦尼克号》纠结时,似乎危机四伏。“我们就像是电影史上最大的白痴一样。”他说,现在则面临着完全相反的问题:要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让我更加努力。”
这一次,卡梅隆看起来还是很享受整个工作过程。至少,剪辑控制台旁边没有放着剃须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