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有承诺必履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m888c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思传播是在国内首先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机构,他们有一个正在全力推行的企业价值观叫做“使命必达”,这跟“当责”的含义是相融相通的。
  
  Q “使命必达”对责任心是一种什么样的要求?
  A “使命必达”,现在已经植入了灵思90%以上员工的工作理念当中。从2009年6月起。我们推出了一个天阶计划,用多种培训课程帮助员工真正达成“使命必达”。
  我们请美国一个专门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的机构,给中层以上的管理者教授此项课程。这个课程的其中一个概念叫“以终为始”,从一开始就要根据目标去规划一步步的行动,这也算是做到当责的一个技巧。
  这个行业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我们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很提倡和在意服务质量的完美,虽然做出来的作品很好,但是质量和效率有时会有矛盾,产生额外的成本,所以在第二阶段,我们更强调提升效率。当时有一个口号叫“24小时响应”,任何时候客户打电话过来,都可以马上得到回应。我们经常有人早上凌晨四五点钟来公司加班,可能就是因为客户突然想到明天要开个会,有一个资料还没准备好,临时打电话过来。只要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以内,跟最终结果有关系,不一定非是合同的必须条款,我们都会努力去做到,这就是“使命必达”。也就是“当责”对责任心的高要求。
  Q 企业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责任扯皮和真空地带?
  A 责任扯皮,是任何一个组织肯定会面对的话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门给从低到高的所有职位都制订了职责说明书,明确规定工作的职责范围。这个职责说明书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岗位的描述,一个是对工作权重的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明确告诉员工,要做到80分是什么样的要求。
  我们的业务团队可能会存在责任的真空地带这种问题,一个客户总监带两个客户,针对每个客户都有专门负责做传统公关和营销规划的团队,中间可能有一些没有完全厘清责任的方面。但是任何事情不可能做到100%,我经常开玩笑说,管理是80%的学问,如果做到极致就可能出问题。比如管理成本的加大。所以我们尽量把80%以上的部分进行规范化,剩余20%用企业文化去推动和约束,比如“使命必达”。共同负责一个项目的员工,最终的目标都是希望客户对项目的服务和效率满意,制度之外的问题应该用沟通去解决。
  Q 如何战胜个体和组织的惰性去实现当责?
  A 对企业来说,员工升迁的考核,还是要看结果。过程好,只能表扬,最重要的还是目标的达成。当然,是否当责的人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要使命必达,要求我们在制定使命的时候要务实,事先在专业上有精准判断。不轻诺,不违诺。我们在给客户的提案中都用最成熟的技术。不用实验性的,不会拼命向客户推销新技术。因为即使失败率只有0.01%,对一年只搞一次活动的客户来说。一旦发生就是100%。
  Q 当责要保证出成果,如何避免不择手段地追求结果?
  A 我们强调团队合作与专业化分工,来避免个别员工突发奇想的极端行为。我们出的任何一个提案,都不是拍脑袋出来的idea,而是大家共同探讨的结果,这就避免了因为个人原因而给公司带来伤害,给客户带来损失。
  专业化分工,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瓶颈。灵思第一个在国内提出来整合营销传播,当时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才,既懂PR又懂公关,还要懂广告。现在是专才专用,我们现在是矩阵式管理。客户部去客户那里了解需求,然后我们把这个需求分解,创意部、策略部各司其职,最后再把这些部门的工作结果综合在一起呈现给客户。因为有人专门做执行,所以创意部的职能不需要对客户的满意度负责,而只对呈现出的结果负责。这样就提升了组织效率,也避免了因为某一个人的失误给企业造成危害。
  Q 如何促使下属也做到当责,而管理者又不用事必躬亲?
  A 有两样东西是你永远要去平衡的,第一叫授权,第二叫监督和指导。我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一开始做销售,北京地区十几家客户我都会去定期拜访,后来主管华北区,有5个城市,我还是坚持每年把所有客户都拜访一遍。后来管全国,有300多个客户了,每天—个都见不过来,如何让下属按照我的想法去实现目标呢?先建立标准。我给我们每个销售代表详细地规范出“拜访客户五部曲”,通过主管去给他们做培训,员工把规范变成自己的一种自然行为。
  要确保你的下属也变得当责,就要按这两个步骤:第一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第二是把他变成最专业的人,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关行业还没有标准化规范,从业人员来自于各种学科背景,我们这里写文字稿的可能是学计算机出身的,所以只能通过公司行为去规范,使员工都成为专业的人。
  Q 从员工自身出发,如何做到当责,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A 是不是当责,表现出来的结果差距很大。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好,有两点最重要,一个是专业知识,一个是意愿。我在面试员工时最注重的一点就是意愿,这其中包括了责任心和兴趣。我曾经从侧面了解到,有的人有很多年工作经验,做的成绩也很好,但是实际上对这行兴趣不大,只是因为不会做别的,这样的人我基本是不要的。有了意愿,才谈得上责任心和领导力及其他。
  一毕业就加入灵思的人,我们称为“灵思制造”,现在已经有很多迅速成长起来的人才了。比如灵思上海公司的总经理陆珊山就是个当责的典型。联想曾经有个“船长文化”,说的是一个公司、团队都在一条船上,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渡过大风大浪。陆珊山也有类似强烈的观念。当年他被派去开发上海市场的时候,上海的业务是零,他必须自己去做出第一单生意来。他后来跟我说,他带了8个人去上海,首先想到的是要想办法给这8个人发工资,他们都是骨干,前一年都拿了不错的奖金。今年自己要带他们一起努力。争取比去年拿得更多。他在自己的工作任务中放进了很多情感因素,觉得要对下属的生活甚至家庭负责,这样的责任心使他在毕业8年后就做到了现在的位置。
其他文献
在这个“达成中却还没达到”的时间点,人类进入了一种非常极致的享受状态!这状态将我们心中所有窍门全部轻轻地打开,不至于太过于刺激或暴力,却让好几百颗小星星在脑门里无限舒畅!    在休假刚结束时。连续两天在Facebook上问:“上班快乐,还是放假快乐?”结果我发现,远比我们想象中还多的人回答:“上班快乐!”为何大家都会觉得工作的时候竟然比放松休息的时候还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Csfkszentmi
期刊
兼真聪明,锐气与国际化视野的汤蕾16年始终站在公关手段变革的潮尖上,这个正处上升状态的行业每天都在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公关行业的老板,汤蕾最重要的职责是画出蓝图。    我1994年从中国新闻学院毕业,拿到了国际新闻和英语的双学位。我没有进新华社,而是选择去做北京王府饭店的公关。在当时这很危险——因为新闻学院是新华社的直属院校。如果不进新华社的话可能就没有北京户口了。而且那个年代大家并不理解公关这个
期刊
“大哥型”领导有助于个人发展,但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威权型”的领导下工作日子安生,但提升也会比较漫长。    上下级的关系从来都很难处理,这是因为对于下级来说,直属上级是自己一切劳累、辛苦、麻烦的源头。而对于上级来说,直属下级直接决定了更上一层对自己的评价。下级本质上是不想干活的,而上级的任务就是驱使下级工作。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用的全都是法术和技巧。在单位里常见一种“大哥型”的领导——
期刊
广告圈里的人,很少有人知道MiCol Chan,但许多人都知道麦迪逊邦。许多人每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看麦迪逊邦,从这个网站上可以看到几乎是最新的广告行业动态。  MiCol Chan是麦迪逊邦的创始人和主笔,他名片的正面这样印着他的Title;而在他名片的背面,印着标题这句话。MiCol Chan将“MiCol Chan”当做个人品牌在铸造,所以应MiCol的要求,我们没有用他的中文名字。 
期刊
尽管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的剧本由30位外企资深人士过目修改,变“录取”为“收到Offer”,变“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为“为什么离开上一个岗位”,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外企语境,但当我们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心里还是不由得冒出一个声音——太不像了!  从职场主题到职场商业,《职场》坚持的一直是去掉包装,不装,保持真实,和智联招聘联合发起的“寻找杜拉拉”的意义也在于此。  在这场活动中,我们选出4位真实的杜
期刊
很多职场人都感叹:“忙得把当年喜欢的运动全丢了!”其实“忙”,只是一个懒惰的借口,人家奥巴马在当选美国总统的那天晚上,虽然凌晨两点才入睡,第二天早上仍然一大早起床上健身房。为什么不在抱怨城市生活带来繁忙的同时,也去享受城市带来的便利呢?——大部分体育场馆都会营业到23点,只要你愿意,上班的时候,带上一个运动包,也就带上了下班后的另一个世界!    1 Vito    想要发泄情绪,又希望找到成就感
期刊
《无间道》里有这样一句话,大概是说好的警察也要会写好的报告。其实这个道理对于在企业里工作的人一样适用。   好报告的背后    我在一家外企做了三年的采购经理,老板是美国人,叫Tony。曾有一次他对我发给他的工作报告大为光火。事情很简单,由于某个供应商没有遵守承诺,我们丢掉了一批紧俏的原料,然后我如实地、第一时间把这件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告给了他。Tony是这样批评我的:“告诉我一个这样的消息有什
期刊
很多应聘者会揣测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试题里伪装性格。但你是很难准确猜到企业对每个职位的要求,如果你的性格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也很难做得长久。    如果你去一家企业应聘,企业要求你做性格测试,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与一个人交往时。你倾向于看重:a.情感上的相容性,表达爱意;b.智慧上的相容性,沟通想法,讨论事情。你会选a还是b呢?你是否觉得企业会倾向你选择更理智的b呢?  Calm down!这只是个
期刊
据调查,在公关、传媒等需要沟通的行业,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达54%。都说“做女人不容易,做职场女性更不容易”,职场女性担负了比职场男性更大的压力,因此,了解身边的职场女性,将有助于帮你更好地与她们沟通。    在你的眼里,身边的成功职业女性可能要么温和优雅,好像再琐碎的事情都不会让她举止忙乱;要么大大咧咧,什么事情都不在乎;要么精明能干。任何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其实,在这些光鲜的外表下,职场女性
期刊
英语初级手很容易给人造成“stupid and rude”的感觉。原因无非两种:词汇贫乏、说不清自己的感受,是为stupid;语言激烈、用词生硬。是为rude。    比较常见的容易引起“stupid and rude”的场合有:没听懂对方说什么、需要打断别人谈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没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你是不是只会说“Pardon?”会议上,赞成或不赞成别人的观点时,你是不是只会说“I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