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也泛指粮食作物。据《左传》记载,“六畜”为马、牛、羊、豕(猪)、犬、鸡六种。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这六种动物又称“六牲”,又称之为“六膳”。古人分类不明确,六畜中的鸡实为家禽。以后,“六畜”泛指各种家禽、家畜,“六畜兴旺”指养殖业发达。除马以外,又称为“五牲”,可作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