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中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的应用分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是针对传统的理论灌输的德育课程教学而言的,即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小学高年级应用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是将研究型教学的优势与小学德育课程的特点相结合,运用“小组工作”方式来创建教学方式。教学中建立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引入社区、家长多方参与。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进步,而且能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研究型德育课程;小学高年级;教学方式;主体间性关系
  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教学课程不再是唯一途径。并且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能力,其德育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媒体等,这就决定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广泛接受知识的需求。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符合新教程改革的要求,更加适应教学新潮流,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概述
  研究性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教学和课程内容建立在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知识,锻炼其思维能力。该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师生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多样化,融入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通过学生间的互助互动和自主探究,还有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与合作,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二、小学高年级德育教程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指五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1)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发育进入第二高峰期。这些学生年龄一般在10~12岁之间,身体发育处于增长高峰期,发育指标增长出现第二高峰。男生、女生的性别特征越来越明显,一起活动时开始注意彼此间的性别界限。该阶段学生的集体意识也越来越强,常以小组形式与其他学生一起活动,并有一定的小组间的对抗意识,喜欢参加竞赛或竞争性的练习。另外,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且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还能充分集中注意力,记忆能力也处于顶峰阶段。因此,结合该阶段学生的特点,需要引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2)这一阶段学生的科学认识论信念处于中等以上发展水平。科学认识论信念是关于知识和知道的本质信念。该阶段学生的科学认识论信念包括三个维度: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发展性和知识的确定性,其中知识的发展性维度水平最高。进入五、六年级以后,学生的认识论信念已不同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开始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逻辑,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但很大程度上仍然与直接感性经验相联系,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另外,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较为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行独立地思考,同时具备了初步的行动能力。(2)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逆反心理。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并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他们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可以实现生活自理,对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乐于安排自己的活动和时间,独立地做出选择和决定,反对家长和老师过多干涉,不顺从其要求,敢于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方法和行为提出批评。该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2.小学高年级德育课程现状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德育课程不合理现状主要表现在师生间主客体关系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上。
  (1)在我国当前大部分小学德育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的关系为主客体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预先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学习,课堂上做笔记、划重点,课后仍由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完成。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客体,将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这就使学生变得被动,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课堂知识,虽然掌握了知识点,但是学生的自主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却得不到挖掘,甚至慢慢退化,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当前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灌输为主。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分重点和难点讲授知识点,并采取提问、分享等方法,讓学生紧跟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以课堂灌输为主,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将美德内化形成指导自身行为的准则。如果不配合其他实践性的活动内容,那么学生所掌握的就仅仅是知识点,很难把所学融入学习和生活中,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另外,当前教学评价方法以考试为主,辅以班主任的期末评语。考试也只是传统的笔试,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其面临着升初中的考试压力,所以学生更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的学习,思想品德等课程被当成“副科”,教师画完重点后往往让学生自学,甚至让给语数外。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只看重分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应用
  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当前的教学现状,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弥补了当前小学教育的缺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
  1.建立主体间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体间性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并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两者的主体性是平等的,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行为体验。只有这种师生关系才能把教师单向传授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索,从而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2.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一方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形成良性竞争,促使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可以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学生进步。这种方式既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人才。
  3.协调多方关系与力量
  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小组选题与活动,课下学生为完成既定目标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课下很多学习研究任务的完成需要加强学生与家长、学生与社区、家长与社区、学生与伙伴等多方关系。因此,作为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要注意协调各方的关系,帮助支持学生完成学习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家长、社区甚至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度,并使学生与周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后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识水平等具体情况来设计研究题目,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身爱好来选取,自由收集材料并进行逻辑分析,安排好活动步骤后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研究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与研究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与特点,巩固师生之间的双主体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在选题上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五年级的学生可选择关于文明礼貌的题目,六年级学生课探讨青春期的有关问题。只有针对性选题与探讨,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京京,张原瑞.研究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9):58-61.
  [2]孙丽娟,赵晴.我国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现状评析[J]甘肃科技,2010,26(10):170-172.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上屯村原有投产数年、注册“麦坪”商标的脐橙26.6公顷,其中村经合社集体种植经营的生态脐橙果园20公顷,农民个人种植管理的脐橙6.6公顷。近年来村集体和
自本刊与广西生物链技术推广专家蒋爱国联合举办生物链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一年多以来,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和咨询的读者众多,为此特将已参加培训并取得了很好效益的部分学员的来
出口退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发展出口的“瓶颈”。本文分析了现行出口退(免)税管理模式的缺陷,并就
老师不仅仅是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培育者,因而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尊重学生尤为重要。
企业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行为对于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分散投资风险,并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具有积极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发挥首先有赖于竞争
随着我国初中教育新课改逐步转化为以素质教育为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