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来提·马合苏提/油画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xia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作为中苏复交后在华公映的第一部苏联电影,《生路》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其中既有电影艺术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各种电影之外的因素。作为一面"我们的镜子",《生路》给中国电影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许多中国电影艺术家开始以此来反思自身的电影创作,并在题材、艺术技巧和电影观念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作为左翼电影的重要一环,《生路》日后更是产生了持久的历史回响。随着苏联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跃升,《生路》中那种塑造群众主体的影像机制、"新人"的想象以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也开始越来
延安时期的古元,随着边区政策的变化不断推进自我思想的修正。借助木刻《马锡五同志调解诉讼》,他将婚姻纠纷的解决过程放置于现代革命情境和新的政治空间之中,思考路径与此前创作《离婚诉》等作品时完全不同。古元没有简单地以图像叙事和政治符号传达信息,而是试图重建符合新政治要求的"视觉结构",以塑造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和看待事件的方式。通常被视作宣传工具的边区美术,内部蕴含着推动与变革现实的实践力量,它以视觉方式参与政治共同体的建构,为新政权的合法性提供了文化逻辑上的有效支撑。
摄影是20世纪中国文艺实践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媒介之一,但在有关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中,摄影却很少被谈及。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画报社是共产党最大的摄影生产、流通和组织机构。在革命语境下,晋察冀画报社作为党的文艺机构之一,通过纯化阶级身份、引入科层化的管理制度、选择性吸纳草根读者的视觉品味和偏好、部分征用民间文化符号和传统人像审美等策略,巩固摄影作为战争动员与大众教育工具的作用和效果。为了丰富影像表达形式,晋察冀画报社还在内部组织经验交流探讨,但这一过程恰逢地方党报开展反"客里空"运动,受到党报同行从业务操守
期刊
古元在碾庄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是个人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经历,并构成了延安文艺发展尤其是"民族形式"探索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碾庄创作"到"后碾庄创作",从"黑古元"到"白古元",通过"重刻"的创作转换,古元逐步将"旧形式""民间形式""地方形式"等本土文艺资源有机融入新文艺创作,自觉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延安文艺大众化和新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民族形式"创造提供了重要经验。在"民族形式"论争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古元碾庄实践及其后的艺术创作转型,不仅可以深化古元相关
现代世界是个图像化的世界。“图像”不仅指绘画图像、雕塑造像和影视图像,亦指形而上的世界表象。“理解图像”意在从艺术史角度把握绘画、雕塑和影视图像的生成逻辑和形式意蕴,更意图探寻图像关联的世界实在。2019年12月6日,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文艺研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理解图像”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召开。该研讨会为第三届当代艺术理论年度论坛。研讨会召集人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和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常培杰。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