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之后文章提出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包括:差异化开展教学,注重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趣味化完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人性化组织教学,关注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逐步的科学素养,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其推理和判断能力。而长久以来,初中物理教学过于强调提高成绩,导致很多课堂变成了物理成绩提高课。导致重成绩、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其整体课堂有效性也不高。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各个阶段教学非常热衷于讨论的话题,而关于究竟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各方面也未能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来说也不例外,很多相关专家学者也一直在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初中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万变不离其宗,都要围绕学生开展工作。具体来说,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是“时间、结果和体验”这三方面指标,即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属于学生自己最好的学习结果,并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1]。围绕此观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总结。
1 差异化开展教学,注重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能力、脾气性格、爱好特长、智商潜力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教学有效性,不是单纯某几个人进步了,而是集体与个体共同获得进步,这种课堂才能称之为有效。因此,在这种巨大的差异面前,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注重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否则教师单纯的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是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进步,而抑制了另外一部分,无法达到共同进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校都能在学习中接收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前先要调查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然后将学生按照特点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班(组),这样就可以让类型相似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在因为教师讲的太难或者太简单而缺乏听课积极性[2]。具体来说,在不同类型的教学班(组)中,要遵循A组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点拨B组学生发挥潜能,往A组靠拢;帮助C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原则[3]。
2 趣味化完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学生愿不愿意听,而学生愿不愿意听又要取决于教师的课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但是,长久以来,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讲授的严谨性,而对于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认为无所谓。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如果课堂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听,他们也会迸发出一种热情的心理,积极的参与课堂。趣味化的教学是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措施。比如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同学们经常玩儿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电视遥控器、闹钟等,这些基本上都是电池的串联;而圣诞树上的彩灯、家庭用电的照明灯则都是并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生活中串联和并联的应用有哪些[4]。虽然这些看似都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但是却可以很有效的缓解课堂上紧张和呆板的气氛,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可以把班里分成兴趣小组,比如力学小组、热学小组、光学小组。也可以直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定期承担一定的小课题研究,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3 人性化组织教学,关注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过去我们很多教师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一味的坚持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要主宰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甚至是厌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转变课堂组织思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角色轉换的方法、学案导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很多种。以角色转换法为例,教师可以再课堂的最后5分钟或者10分钟,轮流让学生去讲。“小老师”就像教师讲课一样,只讲一个小知识点即可,也可以讲解对刚过去的课堂一些看法。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非常积极的去准备。“小老师”在台上可以提问大家,大家也可以提问他[5]。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文献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很多方面。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融洽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总体来看,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教师的角度,即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角度,即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而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既要提高课堂直接讲授的有效性,又要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自己主动去学,这样教与学才能配合的好。当然,教师要想教的好,就要不断的凝练对物理学科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学生学的好,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学会主动学习。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多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最终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2] 董友利. 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J]. 成才之路,2012(3).
[3] 岳花敏.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浅谈[J]. 新课程(教研),2011(5).
[4]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EB/OL].
[5] 罗 娟. 浅谈新课程体制下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
物理,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逐步的科学素养,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提高其推理和判断能力。而长久以来,初中物理教学过于强调提高成绩,导致很多课堂变成了物理成绩提高课。导致重成绩、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明显,严重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其整体课堂有效性也不高。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一直都是各个阶段教学非常热衷于讨论的话题,而关于究竟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各方面也未能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来说也不例外,很多相关专家学者也一直在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初中学生的特点,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万变不离其宗,都要围绕学生开展工作。具体来说,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重要的是“时间、结果和体验”这三方面指标,即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属于学生自己最好的学习结果,并在其整个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1]。围绕此观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总结。
1 差异化开展教学,注重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能力、脾气性格、爱好特长、智商潜力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教学有效性,不是单纯某几个人进步了,而是集体与个体共同获得进步,这种课堂才能称之为有效。因此,在这种巨大的差异面前,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注重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否则教师单纯的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是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进步,而抑制了另外一部分,无法达到共同进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校都能在学习中接收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前先要调查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然后将学生按照特点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班(组),这样就可以让类型相似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在因为教师讲的太难或者太简单而缺乏听课积极性[2]。具体来说,在不同类型的教学班(组)中,要遵循A组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点拨B组学生发挥潜能,往A组靠拢;帮助C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原则[3]。
2 趣味化完善教学,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学生愿不愿意听,而学生愿不愿意听又要取决于教师的课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但是,长久以来,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讲授的严谨性,而对于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认为无所谓。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心理作用,如果课堂可以让学生有兴趣听,他们也会迸发出一种热情的心理,积极的参与课堂。趣味化的教学是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重要措施。比如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同学们经常玩儿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电视遥控器、闹钟等,这些基本上都是电池的串联;而圣诞树上的彩灯、家庭用电的照明灯则都是并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调查生活中串联和并联的应用有哪些[4]。虽然这些看似都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但是却可以很有效的缓解课堂上紧张和呆板的气氛,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为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可以把班里分成兴趣小组,比如力学小组、热学小组、光学小组。也可以直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定期承担一定的小课题研究,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3 人性化组织教学,关注激发学生课堂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在过去我们很多教师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一味的坚持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要主宰课堂,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甚至是厌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人为本的转变课堂组织思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角色轉换的方法、学案导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等很多种。以角色转换法为例,教师可以再课堂的最后5分钟或者10分钟,轮流让学生去讲。“小老师”就像教师讲课一样,只讲一个小知识点即可,也可以讲解对刚过去的课堂一些看法。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非常积极的去准备。“小老师”在台上可以提问大家,大家也可以提问他[5]。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文献搜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很多方面。而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融洽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总体来看,要想真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教师的角度,即提高教师“教”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的角度,即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而教与学是分不开的,既要提高课堂直接讲授的有效性,又要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自己主动去学,这样教与学才能配合的好。当然,教师要想教的好,就要不断的凝练对物理学科的认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想让学生学的好,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学会主动学习。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多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最终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2).
[2] 董友利. 初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学[J]. 成才之路,2012(3).
[3] 岳花敏.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浅谈[J]. 新课程(教研),2011(5).
[4]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EB/OL].
[5] 罗 娟. 浅谈新课程体制下物理教师角色的转换[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