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根之所系 国家脉之所维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大将“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当今全球经济危机的今天,我们不由地发现: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但在这背后却是文化的竞争。因此,要提升企业活力,走出困境,就要把先进的文化元素贯穿于企业改组、改造、改制和加强管理的始终,并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地推进文化整合、观念转变、以人为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精品战略、经营战略、企业形象力战略,这样,不仅为企业在经济领域赢得竞争优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拟就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做一点粗浅的探讨,力图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126-07
  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但在这背后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作为精神层面的经济发展要素,其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其他经济要素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七大将“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企业文化建设对增强企业职工共识,推动现代企业生产可持续快速发展,进而使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的最大化,是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先进的文化元素贯穿于企业改组、改造、改制和加强管理的始终,并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地推进文化整合、观念转变、以人为本;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和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精品战略、经营战略、企业形象力战略,这样,不仅为企业在经济领域赢得竞争优势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发展。本文拟就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做一点粗浅的探讨,力图在这一问题上有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
  
  1. 对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概念一般意义上的解读
  
  文化作为具有一定形式的精神产品是一个系统,这里就包括认知文化、审美文化、规范文化和价值文化这四大部分所组成的。那么,“什么是人?”和“如何做人”的问题就成为文化的形而上的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文化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如何做人、如何造人、如何化育人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概念的历史至今不足40年。如果要给它下一个今天我们便于通俗易懂的定义的话,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是指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有企业全体职工参与创造并逐步形成的,能够推动企业发展进步的,独具本企业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从器物层面来看,有环境、厂房、设备、产品等;从意识层面来看,有企业意识、经营理念、市场操守、文艺、体育活动、技术学习等;从制度层面来看,有规章制度、质量标注、商标规范、操作细则等。毋庸置疑,有企业必然要有企业管理,而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形态化就是企业文化,现代企业就不可能离开经营管理之道而独辟蹊径。因此,恪守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培养企业市场优异风范,塑造现代企业灵魂,这就是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在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与灵魂,是企业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市场经营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保障,是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管理理念的基础,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同时也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包括企业历史、管理模式、代表人物、经营宗旨、管理制度、识别系统,思维方法、文化活动、优秀成果、品牌的文化品位、企业的环境、市场等。企业文化融和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并在其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深层上企业文化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及每一项活动都受到这种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支配。
  
  2. 企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的今天已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文化与政治、经济、军事等一样,也会构成一个力场,对事物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可以说,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文化的竞争力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是:文化成为了巨大的产业,而且发展的异常迅猛;产品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文化代表民族的特点,而特点与特色就是竞争力;与经济、军事等相比,文化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企业融入文化要素而衍生出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企业以文化作为载体,进而实现经营效益的提升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态势。文化产业化、企业文化形态化是一个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全球性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这是全世界的共识。有的国家提出:“文化变成了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的战略都将越来越维系于这个文化轴心。”有许多城市是以物产而扬名天下的;也有许多城市是以人文荟萃而闻名遐迩的;但有些城市却是以企业文化而声名显赫的,如上述我们谈到的那些。事实上,远不止这些。而今天以企业文化为城市时尚的潮流成为一种趋势。可谓企业之强、城市之盛,与荣俱荣、与时俱进。
  恩格斯曾说:“理论思维是铁的花朵。”但这花朵不是昙花一现,也不是易燃的绢花,而是这个时代吐芳争妍的文化之花。韩国文化观光部长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法国文化部长朗格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更是响亮地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
  
  3.企业文化是确保现代企业科学发展的经营哲学理念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借鉴国外的成功企业经验以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态。实践表明,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起着驱动器和稳定剂的作用,企业的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深化改革。
  企业的兴衰成败,根本取决于其经营实践活动是否合理。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有一个指导企业经营实践的根本思想,这个根本思想就是企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企业人格化的基础,可以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灵魂、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进行总体设计、总体选择的综合方法,也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
  归根到底,企业经营哲学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逐渐形成的,是企业在实践活动中的概括,因而它不同于一般哲学,而是具有企业特征,即经营性、实用性等。由于各个企业的实践活动不同,企业经营哲学也就不尽相同。
  企业文化哲学的概念十分宽泛,可以说是一个集合体,它不仅仅是企业的文体活动、标语口号、媒体宣传、文字表达和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经营理念、企业性质、职业道德、历史传承等。一个企业的文化直接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员工素质和竞争实力,其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管理者的哲学理念。有人认为,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者,这个企业就有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管理;一个企业领导者有什么样的文化,这个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不同的鲜明个性,企业文化表象彰显于它的精神层面,而实质追求的是物质利益。不管企业建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打造什么样的企业精神,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以,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首先要把企业已经沉淀了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
  ——从独特的企业文化发展史中提炼企业文化精神,体现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并在积淀中提升企业的总体价值
   在企业文化中,凡属文化范畴的,越久远、越厚重就越有挖掘的价值。每个企业文化都有特定的发展史,发展史中又蕴含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从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展示对人性的尊重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要结合企业的文化建设,抓以人为本的管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每一个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人的经营是根本的经营”、“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每位员工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工作经验、思想觉悟等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确定员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岗位,注重人才的开发和使用。开展实施“新世纪员工素质教育”计划,大力发展员工业务技术、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和大练兵、大比武,加强计算机、现代科技及经营管理知识、世贸组织基本知识和规则的培训,提倡和鼓励员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以此激励企业员工适应新体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理论支柱,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代表着群体团队精神的“人气”无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可以说人气也是企业文化的文化力。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美国的知名大学,形容他们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说,哈佛大学培养了多位总统和数不清的大企业家;耶鲁大学产生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一个是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摇篮;一个是科学家的摇篮。虽然大学和和企业不能等同,但在企业文化的范畴里是没有分别的。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及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挖掘,并使之升华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这些企业文化特征,对于员工是一种无声的激励,而对外部传递的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如同行尸走肉,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会是一盘散沙,无法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精神作用有其两面性,健康的精神可以使一个企业奋发向上,锐意进取;颓废的精神往往导致一个企业走向衰败和消亡。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变观念的过程中,总结和提炼企业文化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之源和智力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企业的生存理念如果没有共同的取向,不能形成整体的聚合力,这个企业就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冲击,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前进目标和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在私利、虚荣的驱动下为所欲为,那么,他必将走向失败;同样,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正确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没有企业的内动力和竞争力可言,因而,企业的价值取向也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
  
  4.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酒钢集团在5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中,一直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这就是“发扬铁山精神,争创一流企业”的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发扬铁山精神”是酒钢人的光荣,而“争创一流企业”则是酒钢人的责任,这种责任在酒钢人的理念中,是时不我待,必须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酒钢的这种“三感”精神犹如一根红线,把“建设一流队伍、培养一流作风、掌握一流技术、实行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的理念贯穿于新时代酒钢公司建设发展的始终。
  4.1 “三感”精神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石
  酒钢公司的“三感”精神是与时维新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赋予其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新阶段酒钢集团公司同样面对三大挑战:一是竞争对手、特别是国内一流的钢铁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优势;二是用户不断对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提升的需求;三是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钢铁替代品不断涌现的竞争压力。为了充分发掘新的精神优势,应对新的挑战,酒钢把“三感”发展到了“五感”,增加了使命感和危机感:以“如果我们不能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加快技术进步,精品创新,那么有的正是21世纪,而没有我们自己”的危机感,自觉肩负起了把酒钢建成国内钢铁企业排名前15、西北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和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从而带动西北钢铁工业水平的提高,为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当好排头兵的一种使命感。
  改革开放的30年,酒钢公司始终坚持正确引导企业员工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坚决反对那种眼光短浅、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贪赃枉法的行为,坚持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努力建构尊重企业和企业员工合法利益的现代企业道德。企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企业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而精神文明创建又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企业道德建设。酒钢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靠先进的文化、锲而不舍和观念创新,在企业员工中培养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企业道德和企业精神,使酒钢公司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站在中国企业500强之列。
  回顾酒钢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到,酒钢以“三感”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基石,为酒钢公司建设和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得酒钢公司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跨越式发展,真正完成了国有大企业的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企业的典型。
  4.2 CS战略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
  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户满意文化。用户满意文化是新阶段酒钢公司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但企业文化要完成其文化使命,实现其推进企业发展的功能,必须有赖于实现的形式与途径。CS(Customer Satisfaction用户满意)战略就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载体。实施CS战略的提出,以全面增强职工对用户的观念和对市场的观念来适应增强钢铁企业竞争力,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CS战略把以用户为本体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追求永续发展集于一体。在普及CS战略过程中的运作方式是TSM(Total Satisfaction Management全方位满意管理)。
  4.2.1 TSM的运作方式。
  酒钢公司的TSM有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质量(Quality)、价格成本(Cost)、交货期(Delivery)、服务(Service)、环境(Environment)、创新(Innovation)。这六个方面始终围绕“CS——用户满意”这个中心运转。
  质量——以用户满意为最高标准。酒钢公司不仅坚持产品生产标准,更注重用户满意。酒钢公司提出了“酒钢标准+a=用户满意”的公式来考核质量,公式中的a代表用户的各种特殊需求。酒钢公司认为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提高操作指标,重点领域的外销产品不能做到“百里挑一”,也要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使产品达到先进的实物质量标准。酒钢公司多年前就开始贯彻ISO9000标准,并请国内外的权威专家,对体系进行认证以及后续的复审。取得了国内外一些市场的通行证,既能够不断接受来自权威质量检验机构的苛刻检查,又开辟一条不断改进质量的有效途径。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要好钢,找酒钢”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在中西部用户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价格(成本)——为用户创造价值。酒钢公司认为品质是价格优势的前提,成本是价格优势的基础。酒钢在定位精品的前提下,向成本挑战,努力实现产品的价值大于价格,价格大于成本,为用户创造价值。
  酒钢以扩大市场份额和加速资金回笼为目标,确定了其定价原则。一是跟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反映出高质量产品的价格;二是追求产品销售目标,用户效益就是酒钢效益,酒钢在全球钢铁需求低迷情况下,使用户使用成本降到最低,酒钢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即把单纯核算钢铁成本变成把整个经济链成本一并核算。产品销售出去后,还要跟踪到运输、仓储、资金筹措、产品使用等等,把用户成本降下来,以赢得用户,畅通销售渠道,占领市场要地。
  交货期——100%按期交货。酒钢顺应快捷化和零库存这种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趋势,“工厂生产以市场为第一车间”。以销定产,按期交货,坚持100%交货。生产完不成合同,增产再多也按欠产处理;销售完不成合同,赚钱再多也算赔本。这就是一种制度化的规范,一种市场行为约定,一种企业根基信誉。酒钢以准确交货来赢得用户,既为用户也为自己抓住了市场机遇。酒钢认为,合同是法,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不仅要保质保量,还要按时按价,“宁失利润,不失信誉”。巩固和发展在用户中形成的“订到了酒钢的合同,就等于拿到了酒钢的货”的良好信誉。“一个信誉就是多份放心,而多份放心就是一片市场”。
  服务——走在用户前面。酒钢响亮地提出:为用户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走在用户的前面。要求做到服务在竞争厂商之前,服务在顾客提出异议之前,服务在顾客需求新产品开发之前。酒钢进一步总结为:“用户尚未想到的,我们已经做好了;用户想到的,我们要做得更好”。酒钢在认真研究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后,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生产企业越来越依赖上游企业的配套供应;二是原材料的质量越来越依靠上游企业的检验;三是原材料的使用技术研究越来越依靠上游企业进行研发。酒钢针对这种情况,在调整营销策略的同时,要求销售人员要熟悉产品生产工艺和掌握产品技术,做到只要用户需要型号或样式,就应该清楚是否有这一产品或是什么产品最合适。酒钢把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作为改进营销方式的着眼点:一是部分子公司建立了远程查询系统,提高了用户使用效率和节约采购成本。二是建立了品种齐全、现货先送的钢材分销中心,满足各种用户的小批量或急需产品的供货需求。三是采取联合经营、联合投标等方式,加深和扩大与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酒钢集团公司把服务态度作为服务规范的首要内容,做到“三个一”:即送上一张笑脸,让好一个座位,端上一杯热茶。在用户中形成“售前售后服务周到”的良好形象和企业信誉。这也是企业文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企业的待客之道。
  环境——适应与优化同步。在环境方面,酒钢集团公司坚持内外并重。外部以适应为主,主要是抓住市场机遇与技术机遇;内部环境以优化为主,主要是凝聚人才,凝聚员工。适应外部环境要重视信息和实现应对快捷化,以利于抓住市场机遇和技术机遇。环境永远不会满足人,不能一味埋怨外部环境是缺乏能力和心理欠健康的表现。优化内部环境,首先要优化工作环境,以一流的服务凝聚人才、凝聚员工,在联合营运的网络中,相互提供一流的服务,彼此日增合作之信任,这样对外才能凝聚客户。酒钢集团公司教育职工要有主人翁意识,既要创造优质产品,又要创造美好环境。寓文明行为于文明的环境中,创文明的环境于文明的行为之中。使环境与作业达到现代文明的艺术境界,使工人和用户都身心愉快地面向未来。酒钢兴建森林公园、水上乐园和万亩葡萄庄园,优化生态环境;以厂区绿化优化工作环境;员工在生产作业区要做到“三化”即物品摆放定置化、工装穿戴标准化、行为举止规范化。把企业文化的内涵体现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创新——与用户结成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在创新方面,其目的是持续全员创新,与用户结成可持续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酒钢集团公司认为,在客户和供货厂商交互变频日益加速的趋势下,客户满意率100%是自己算出来的,是对客户未真正了解的体现。市场在变化,客户需求在发展。满足于今天,意味着失去明天。因此,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满足社会的需求。酒钢集团公司的发展道路是“持续全面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之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酒钢人是“更善于创新”的群体。他们认为积极性不等于创新,而创新是积极性的高层次的体现。所以,酒钢集团公司是以创新来代替积极性。人人参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不断改进的创新提升企业形象,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如果把这六个方面归结到一起,即:把握一个宗旨——服务,明确一个对象——用户,实现一个目标——满意,贯彻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
  4.2.2 以CS战略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市场竞争的规律表明,企业形象的好坏,往往与企业的兴衰优胜相联系。而企业形象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度的有机结合,最终构成公众对企业内在精神和外在特征的评判依据,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中的实力具体化的表现,是企业形象在企业文化中的集中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多样化,特别是企业面对市场的挑战竞争,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已成为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整体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极其巨大的。酒钢集团公司以CS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培养形成了积极向上、有竞争力的用户满意文化,在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对内凝聚员工、对外凝聚客户、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3 全面创新是酒钢公司企业文化的主旋律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创新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动力可以打破市场的平衡,实现企业上新水平、新台阶。而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企业群体的每个人都保持创新的精神,这是企业创新的保证和前提。美国著名企业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就此指出,“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造一种新的市场”。由此看来,企业的创新并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而是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蕴含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活动模式,其本身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征,它并不是单纯的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而是一个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管理活动过程。作为一种管理实践,它无疑会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个意义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如同科学技术,企业文化一旦真正运用或渗透到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它就会由潜在的生产力状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企业经营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酒钢公司企业文化始终以创新作为主旋律,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与发展。
  ——全员创新,从“概念创新”跃进到“实践创新”。企业体制、机制、管理、科技及文化的创新,首要的是观念的创新。为了营造企业创新的舆论氛围,近几年,酒钢公司多次开展两大论坛:“观念与创新”论坛和“新千年新思路”论坛。
  论坛的主题有(1)瞄准国内一流,推进全员创新;(2)注入新的观念比注入资金更重要;(3)盘活存量、创新脱困;(4)营造创新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5)从严抓管理、创新出精品;(6)“零缺陷”文化的探索与实践;(7)转换机制,做强主业。经过主题的不断变换,讨论的层次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大,各个部门也的确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气象。“观念与创新”论坛把务虚与务实融为一体,使“创新”这一企业的永恒命题从一般的抽象口号变得具体实在,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新千年新思路”论坛,是通过适时邀请全国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为酒钢公司的政工干部讲解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格局、大背景、大趋势、大思路,以促进政工干部开眼界,拓视野,找方向,迈步伐,紧跟国内外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新千年新思路”论坛,起点高、信息量大、有战略眼光,覆盖领域广,使在大西北工作的一线政工干部受益匪浅,同时,又是集团公司领导与基层干部交流沟通的绝好机会。就这样,酒钢公司通过大力营造企业文化全面创新的氛围,在实现观念创新的同时,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创新,不失为一种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成功探索。2004年,酒钢公司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确立全员创新观念、推进全面创新实践”的新思路,在生产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高唱创新主旋律,树立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机制。把创新观念渗润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把创新活动的基点,建立在日常岗位工作的改进提高上,使得创新实践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持续创新,将“用户满意文化”提升为“精品文化”。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必然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企业的创新而创新。酒钢公司在通过企业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文化自身的创新。酒钢集团公司内的各个子公司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优势公司,也有困难单位,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在酒钢集团公司整合优化后,通过加大促优扶困的举措,既能把困难企业转变为生产精品的优势企业,又可以生产更多的精品来进一步增强优势企业的竞争能力,酒钢公司深刻认识到,一个有机地整体必须要有统一的文化,因而企业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几年来,酒钢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具体形态正随着企业的优化、配置、联合、重组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酒钢公司在进行企业文化融合的同时,即以“用户满意”文化为核心,又充分吸收各家精华,博采众长,同时坚持持续文化创新,在创新中融合。酒钢公司明确提出,酒钢的企业文化经过融合与创新,要以全新的思路,在“前进方向”上做文章,为建成精品基地服务,为国内企业500排名更靠前而服务。归结到一点,就是将企业文化提升到“精品文化”。酒钢人赋予了“精品文化”以更为丰富的内涵,他们把现代经营理念、传统政治优势和时代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公式:“文化精品=用户满意文化+艰苦奋斗文化+创新文化”。新阶段,酒钢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理论创新,使企业文化体现为“先进文化”。酒钢公司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针,坚持改革开放,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民族文化为母体,以优秀的国内外文化成果为借鉴,以现代企业文化为基础,建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企业文化。不管是“用户满意文化”还是“精品文化”,酒钢公司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建设和改革发展之中,把社会主义的道德文化渗润于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酒钢公司的企业文化既符合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既提高了职工的道德素质,又促进了企业管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又体现了企业的物质文化水平,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体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求。酒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酒钢公司,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共同构成了酒钢人的创新精神,它根植于酒钢公司的每一部门、每一成员,成为酒钢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为酒钢集团公司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赢得优势,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进而为企业做大、求精、图强提供了不竭地动力。
  
  5.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相互关系的几点思考
  
  5.1 重视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
  企业兴盛,国家强大。一个企业不可能游离于社会而孤立存在,它必须以其良好的业绩和丰裕的利润,来回报社会,报效国家。因此,企业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应该体现出一种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它不仅仅关系到职工的利益分配,而是涉及国家经济的总体态势。个体的价值或智慧总是有限的,但把它融入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就会彼此激荡,形成一股合力而真正显露出来;而企业的价值同样需要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通过社会这个交换平台,才能呈现出企业的价值大小。社会价值之所以高于企业价值是因为社会给予企业以价值评估。企业价值不体现社会价值,就等于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价值。
  5.2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之道”不仅是指企业的经营规律和规则,还应该包含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几乎所有的内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借企业文化的力量强化企业经营过程中劳动者生产力这一要素的协调管理工作,目的是运用企业的文化观念凝聚员工的思想,激发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氛围,以此促进企业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向心力,扩大企业形象的影响力,而且还可以形成企业文明强大的社会辐射力。
   5.3 把企业文化转化为企业战略选择、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塑造
  中国企业问题研究专家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魏杰教授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企业被推进世界市场之中,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大量国外的企业才是我们竞争的对手。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企业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企业战略选择、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文化塑造。
  5.3.1 战略选择中的企业文化。
  国外企业一般都有一个商务报告,这种商务报告实质上就是这个企业的商务战略安排,企业员工对自己企业的整个战略安排非常清晰,企业战略选择的科学化取决于企业自己的判断力。
  5.3.2 制度建设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是参与竞争,最大限度调动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的文化建设。在拓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把管理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外延和落脚点,突出以效益为本、以质量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文化的功能,运用文化手段,实现有形的物质力量同无形的文化力量,硬性的制度管理, 软性的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5.3.3 文化塑造中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的保证,企业文化是浸淫于企业每一位员工头脑中的价值观。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具有客观性、渐变性和独特性,这就要求企业精神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及时赋予它以新的内涵。企业精神一方面要体现企业的精神底蕴和思想境界,另一方面要体现企业的价值定位和目标追求。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文体活动、媒体宣传、文字表述只是一种载体形式,而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发展理念的构筑、企业价值取向的确立才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内容,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通过形式体现,内容是纲,形式是目,纲举目张。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企业各项管理等工作达到市场要求。
  5.4 企业文化与树立典型、公民道德、人力资源和思想政治相结合,使全方位开拓的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为了使企业文化建设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先进文化发展为推动企业前进的精神动力,让企业文化渗透员工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与企业各个方面。企业文化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要代表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至关重要。
  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企业员工群体的思想水平上,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市场经营觉悟和企业技术进步,企业管理、服务管理、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制度下,企业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企业中的集中反映。今天的中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始终坚持正确引导企业员工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主义效益、效益与公平、自主和监督、竞争与团结的关系,努力构建尊重企业和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现代化企业道德,先进的企业文化精神通过企业道德建设显现出来,因为企业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企业道德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而企业文化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精神就是要以文化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先导,锲而不舍地开拓进取,在企业员工中培育出具有现代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是企业无形的财富的宝贵资源。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它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它是反映企业的现实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讲,它不是一般的只是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企业必须执行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不同于国家的价值理念和社会的价值理念,它是一种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但社会的价值理念,决定了企业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它注重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而存在的。
  ——企业文化需要积淀,更需要主动创造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经过岁月流逝逐步积累而成。在历史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行为方式所体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所以,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方式,既是用过去成功经验来参照企业员工今天的工作范式,也是用新的观念指导企业员工适应新的技术革命。
  ——企业文化在学习中创新发展
   作为员工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也是学习型的,传统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业的“组织记忆”,这种记忆记录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然而,现代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环境是在急剧变化的,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今天崭新的现实面前往往显得无力,这就迫使企业在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上不断创新,这种创新要求企业文化必须是学习型的,必须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前进,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创新。
   ——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会引导员工自觉地做出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选择,特定的价值观会激励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出符合企业需要的行为,受同一价值观的影响,企业员工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准则必然趋向相互一致。
   ——与建立创新机制相结合,立意性高,渗透面广,经济与文化共融共进
   企业文化建设,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立意高,针对性强,发动面广;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向员工贴近,向社会渗透;三是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意识相结合,个体差异与群体认同相结合,观念文明与行为文明相结合,传统经济与现代制度相适应,使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共融共进。
   总之,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创新特色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先进文化还没有完善起来,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进程上还不够平衡。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提炼与培育相结合,整体思考、全方位推进、突出重点才能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真正推动企业走上的高层次的发展轨道,全面树立“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段亚兵.文明纵横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酒钢辉煌历程50年——经典文献汇编[Z].酒钢党委宣传部,2008.
  [3]创业征程路漫漫[Z].酒钢(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编,2008.
  [4]酒钢图史[M].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5.
  [5]庞元正主编.以持续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M].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1981—2006年美德两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研发投入产业分布特点的描述,并将技术政策引入分析框架,在一国技术政策目标指引下研究技术投入的特点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具体分析中观行业层面的技术投入对转移和深化两种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两国技术政策、技术投入和产业贸易特点的分析,对比了差异化的产业升级路径的战略选择方式,以求对经济追赶国家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
期刊
内容提要:能源正在引致世界的每个组成部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纵连横,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的交流,并逐步推动了四大“能源生产利益共同体”的形成,这四大板块奠定了当今世界能源生产的地缘格局。如何在这种格局中拓展能源利益,维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中亚五国在国际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是来自它们所处的敏感地理位置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中国与中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又通过
期刊
内容提要: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背景下西北干旱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和分析是西北内陆城市寻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市为例,通过分析武威市城市发展现状用水特征,发现在水资源的约束下,武威城市发展表现出经济发展以高耗低效为主,水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等特点。以加强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为突破口,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城市发
期刊
内容提要:农户是最主要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其金融行为对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较强的主导性。本文在对浙江部分县市农户融资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农户融资行为,并针对农户融资行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户;融资状况;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77-0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
期刊
内容提要: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出口导向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中,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部地区所受冲击最大。这场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压力为中国调整出口导向战略,扩大进口贸易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本文试图以东部地区的宁波为例,从宁波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企业个数、GDP、外资企业进口额等几个因素的定量分析来研究进口贸易对宁波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扩大进口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学习支持服务问卷”(LSSQ)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者376人,统计结果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60%多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学历,35%为了工作需要;近70%参加入学教育并认为效果良好;40%和60%反映学习资源能够满足和基本满足学习需要;利用文字和光盘资源近40%;参加面授课程辅导或网上学习60%;70%有上网条件,30%无上网条件;面授辅导、网上答疑和自主学习分别为35%、41%和53
期刊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发展与升级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网络创新范式的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于产业集群内部与外部拥有完善的创新网络,并通过对中国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案例研究,探讨如何构筑产业创新平台来构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从而实现产业集群创新。  关键词:创新网络;产业创新平台;集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内容提要:甘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人工种植区,药材产区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农民脱贫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中药材产业及种植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眼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如何充分利用中药材生物资源优势、发挥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区和集散地的特点,加快把中药产业培养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中药资源优势向中药产业化转向,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并为中药材产业做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以山东聊城市“空心村”现状的调查为基础,探讨了制约欠发达地区“空心村”治理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空心村” 治理的原则、模式和措施,以期对欠发达地区“空心村”治理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空心村;现状调查;治理  中图分类号:F1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81-04    1.引言    城市化的深化与农村经济的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对信贷扩张、房地产价格泡沫与银行危机三者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比较了东南亚和美国的国际经验,表明信贷扩张积聚的风险使银行脆弱性增加。对我国的实证分析也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膨胀与银行信贷存在较强的共生性。为此,应切实提高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水平;发展房地产金融,加强对按揭贷款的管理;通过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多管齐下,加大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度,防止房价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