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杂合性F11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 Ⅺ,FⅪ)缺陷症患者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

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Ⅷ activity,FⅧ∶C)、凝血因子Ⅸ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Ⅸ activity,FⅨ∶C )、FⅪ活性(FⅪ activity,FⅪ∶C)、凝血因子Ⅻ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Ⅻ activity,FⅫ∶C)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eoagulation,LA);ELISA法检测FⅪ抗原(FⅪ antigen,FⅪ∶Ag)等指标,明确临床表型诊断。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15个外显子、侧翼序列以及5′端、3′端非翻译区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 、PROVEAN、SIFT和Mutation Taster 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

结果

先证者APTT为69.6 s,明显延长,其FⅪ∶C和FⅪ∶Ag均明显下降,分别为6%和10.7%;其母亲、姐姐、大妹、弟弟、女儿和儿子APTT均稍延长,FⅪ∶C和FⅪ∶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正常对照的50%左右)。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7外显子的c.738G>A(p.Trp228stop)杂合无义突变及第13外显子的c.1556G>C(p.Trp501Ser)杂合错义突变;其母亲、姐姐和女儿存在p.Trp228stop突变杂合子,大妹、弟弟和儿子存在p.Trp501Ser突变杂合子;其丈夫和小妹均为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rp501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olyPhen-2评分结果为1.000分,PROVEAN评分结果为-11.565分,均预示此突变是可能致病性的突变;SIFT评分结果为0.00分,预示此突变可影响蛋白质功能;Mutation Taster评分结果为0.9999分,预示此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FⅪ蛋白质中,非极性疏水的Trp501含有两个苯环,其主链和Gln512的主链形成1个氢键;当突变为极性亲水性的Ser501后,其两个苯环消失,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其侧链与His396的苯环增加了1个氢键,导致蛋白质结构改变。

结论

该家系F11基因第7外显子c.738G>A杂合无义突变及第13外显子c.1556G>C杂合错义突变可能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福建省泉州地区汉族群体21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量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参数,评估GlobalFiler检测系统在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GlobalFiler复合扩增体系扩增402名泉州汉族无关个体的DNA样本,计算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结果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
目的分析湖北省汉族人群促红素人肝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A2(Eph-receptor tyrosine kinase-type A2,EphA2)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80例皮质性ARC患者以及200例健康对照,采集其外周血样,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 SNP-array)技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治疗后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IVF-ET治疗后早期自然流产的96例患者,清宫术后提取绒毛组织DNA进行SNP-array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人β-防御素-1(human β-defensin-1,DEFB1)基因5′非翻译区(5′ untranslated region,UTR)-52G/A (rs1799946)、-44C/G (rs1800972)、-20G/A (rs1136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河南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受检者α珠蛋白基因缺失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采用跨越断点PCR(GAP-PCR)和PCR-反向点杂交(PCR-reverse dot blotting,RDB)技术分别检测受检者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情况,用Sanger测序法检测α珠蛋白基因的突变。结果GAP-PCR和PCR-RDB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分别提示-α3.7/αα及-α3.7/-α3.7),而Sanger测序结果
目的探讨高保真聚合酶介导的分子开关突变检测技术对于筛查宫颈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G719S、T790M突变的价值,并分析上述突变与宫颈癌的相关性,以指导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合理使用。方法设计两个位点的野生型与突变型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并硫化修饰引物
期刊
目的对1例惊厥发作、临床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儿进行DOCK6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患儿DOCK6基因(NM_020812.3)存在c.188C>T(p.Arg63Gln)和c.5374C>T(p.Glu1792Lys)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携带c.5374C>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188C>T杂合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