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10-01
患者王某某,女,21岁,学生。因“左侧胸痛1月”于2011年10月入住我院。一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左侧胸痛,以深呼吸时疼痛明显,为隐痛,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无明显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等不适,活动加剧时诉稍感胸闷、气喘。于我院门诊就诊,拍胸片及胸部CT(图1):左上肺纵隔旁见巨大团块影,门诊以“左上肺病灶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时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左上肺呼吸音略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左上肺纵隔旁见巨大团块影,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见分叶与主动脉分界不清。
既往史:2010年3月在当地体检时诊断为“左上肺结核”,具体诊断依据不详,自诉痰检呈阴性,不能提供PPD、血沉、结核抗体等检查结果。当地医院予以抗痨治疗15个月,于此次就诊前3个月停药。可以看出,患者抗痨治疗前半年内左上肺病灶有所吸收(见图2),但胸片示治疗8个月时病灶较前有所增加,当地医院认为患者为耐药肺结核可能,予以更改方案,并继续抗痨治疗至15个月。治疗结束后复查胸片见左上肺病灶较前有所增加。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74,血沉:60.00mm/h,C反应蛋白:6.00mg/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均正常。痰病理:未见肿瘤细胞,PPD阴性,血结核抗体阴性,抗结核LAM抗体阴性,抗结核16KD抗体阴性,抗结核38KD抗体阴性,血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癌细胞抗原、CYFRA 21-1,均正常范围。痰集菌抗酸杆菌阴性、痰普通菌培养阴性、痰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因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诊断为肺结核,单纯抗痨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检查炎性指标均升高,予以抗炎及化痰等治疗。并积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左肺上叶尖后段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开口小,纤维支气管镜无法进入,用生理盐水冲洗时见较多浑浊的痰液涌出,改用注水管探入气道内冲洗;其余气道未见异常。灌洗液送检:病理未见异常,灌洗液集菌找抗酸杆菌阴性。(见图3)。
因相关结核检查均为阴性,左上肺尖后段开口狭小原因不明:分析有以下可能:①因起初抗结核治疗有效,故不能完全排除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能;②可能为支气管扩张,发展至后期,气道软骨破坏,气道塌陷可能;③肿瘤性疾病不能完全排除。
与患者沟通后,同意行CT引导下肺穿刺检查:患者健侧卧位,于CT定位点,逐层浸润麻醉后,细针穿刺抽出约4ml咖啡色脓性液体并送检。回报穿刺液体:集菌找抗酸杆菌阴性,肺穿刺病理:见上皮细胞、大量脓细胞;细胞学分析:见较多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见部分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经上述检查后初步考虑,左上肺团块为炎性病灶,可能为结核合并感染,也可能单纯感染性病变,内科药物及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均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转外科,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上叶尖部巨大肿块,直径约6cm,几乎占满胸顶,且与胸顶呈致密粘连,伴有上叶实变,分离粘连后切除左肺上叶,分离过程中可见黄色脓液从上叶中流出。术后病理提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脓肿形成。
患者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出院抗炎治疗。但两月后,其在内科治疗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送检,结核菌培养为阳性,药敏结果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及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等均敏感。上述结果提示该患者肺结核合并感染。电话通知患者,继续行抗结核治疗。
讨论: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排除肿瘤性疾病。年轻女性,体检发现两肺上叶的斑片渗出影,最常见原因为肺结核,如果伴有慢性咳嗽、咳痰、消瘦、乏力、盗汗等症状将更加提示结核活动,痰或灌洗液等找到抗酸杆菌为诊断的金标准。该患者起初就诊,诊断为肺结核后,予以抗痨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半年左右,病灶没有进一步吸收,反而有所增加,常见的原因有:①耐药结核菌和敏感结核菌的混合感染,一线抗痨药物杀死敏感菌后,病灶有所吸收,但当耐药菌逐渐占优势后,细菌活动、增殖,导致病灶反复、增大。这时可及时行痰或纤支镜检查,做结核菌培养、药敏等試验,根据经验或者药敏调整抗痨方案。②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可能:由于单纯口服抗痨药物,对支气管内膜表面的结核菌的杀伤力较弱,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时及时行纤支镜检查尤为重要。结核菌生长在支气管表面导致表明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形成可逆性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如予以及时合理的治疗,粘膜可恢复正常。如病变继续发展,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可引起支气管穿孔、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甚至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纤维瘢痕闭锁[1]。结合该患者,总结经验,如果在治疗6个月发现病灶吸收不佳时,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4],可能会发现气道异常,从而加用雾化或纤支镜介入治疗[3],治疗效果及预后将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李海燕.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J]新疆医学,2013,43(04):90-91
[3]曹政华.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初治支气管结核[J].临床医学,2012,32(02):34-35
[4]刘颖.支气管内膜结核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02):32-33
关键词: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10-01
患者王某某,女,21岁,学生。因“左侧胸痛1月”于2011年10月入住我院。一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左侧胸痛,以深呼吸时疼痛明显,为隐痛,休息后无明显好转,无明显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等不适,活动加剧时诉稍感胸闷、气喘。于我院门诊就诊,拍胸片及胸部CT(图1):左上肺纵隔旁见巨大团块影,门诊以“左上肺病灶性质待查”收入院。入院时体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左上肺呼吸音略低,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左上肺纵隔旁见巨大团块影,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见分叶与主动脉分界不清。
既往史:2010年3月在当地体检时诊断为“左上肺结核”,具体诊断依据不详,自诉痰检呈阴性,不能提供PPD、血沉、结核抗体等检查结果。当地医院予以抗痨治疗15个月,于此次就诊前3个月停药。可以看出,患者抗痨治疗前半年内左上肺病灶有所吸收(见图2),但胸片示治疗8个月时病灶较前有所增加,当地医院认为患者为耐药肺结核可能,予以更改方案,并继续抗痨治疗至15个月。治疗结束后复查胸片见左上肺病灶较前有所增加。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74,血沉:60.00mm/h,C反应蛋白:6.00mg/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均正常。痰病理:未见肿瘤细胞,PPD阴性,血结核抗体阴性,抗结核LAM抗体阴性,抗结核16KD抗体阴性,抗结核38KD抗体阴性,血肺癌标志物: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癌细胞抗原、CYFRA 21-1,均正常范围。痰集菌抗酸杆菌阴性、痰普通菌培养阴性、痰真菌培养均为阴性。
因患者为年轻女性,既往诊断为肺结核,单纯抗痨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检查炎性指标均升高,予以抗炎及化痰等治疗。并积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左肺上叶尖后段黏膜轻度充血水肿,开口小,纤维支气管镜无法进入,用生理盐水冲洗时见较多浑浊的痰液涌出,改用注水管探入气道内冲洗;其余气道未见异常。灌洗液送检:病理未见异常,灌洗液集菌找抗酸杆菌阴性。(见图3)。
因相关结核检查均为阴性,左上肺尖后段开口狭小原因不明:分析有以下可能:①因起初抗结核治疗有效,故不能完全排除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能;②可能为支气管扩张,发展至后期,气道软骨破坏,气道塌陷可能;③肿瘤性疾病不能完全排除。
与患者沟通后,同意行CT引导下肺穿刺检查:患者健侧卧位,于CT定位点,逐层浸润麻醉后,细针穿刺抽出约4ml咖啡色脓性液体并送检。回报穿刺液体:集菌找抗酸杆菌阴性,肺穿刺病理:见上皮细胞、大量脓细胞;细胞学分析:见较多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见部分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经上述检查后初步考虑,左上肺团块为炎性病灶,可能为结核合并感染,也可能单纯感染性病变,内科药物及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均不能达到良好效果,建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转外科,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中见左肺上叶尖部巨大肿块,直径约6cm,几乎占满胸顶,且与胸顶呈致密粘连,伴有上叶实变,分离粘连后切除左肺上叶,分离过程中可见黄色脓液从上叶中流出。术后病理提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脓肿形成。
患者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出院抗炎治疗。但两月后,其在内科治疗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送检,结核菌培养为阳性,药敏结果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及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等均敏感。上述结果提示该患者肺结核合并感染。电话通知患者,继续行抗结核治疗。
讨论: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排除肿瘤性疾病。年轻女性,体检发现两肺上叶的斑片渗出影,最常见原因为肺结核,如果伴有慢性咳嗽、咳痰、消瘦、乏力、盗汗等症状将更加提示结核活动,痰或灌洗液等找到抗酸杆菌为诊断的金标准。该患者起初就诊,诊断为肺结核后,予以抗痨治疗,症状有所好转。但半年左右,病灶没有进一步吸收,反而有所增加,常见的原因有:①耐药结核菌和敏感结核菌的混合感染,一线抗痨药物杀死敏感菌后,病灶有所吸收,但当耐药菌逐渐占优势后,细菌活动、增殖,导致病灶反复、增大。这时可及时行痰或纤支镜检查,做结核菌培养、药敏等試验,根据经验或者药敏调整抗痨方案。②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可能:由于单纯口服抗痨药物,对支气管内膜表面的结核菌的杀伤力较弱,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时及时行纤支镜检查尤为重要。结核菌生长在支气管表面导致表明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形成可逆性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如予以及时合理的治疗,粘膜可恢复正常。如病变继续发展,形成结核性肉芽组织,可引起支气管穿孔、支气管狭窄或阻塞,甚至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纤维瘢痕闭锁[1]。结合该患者,总结经验,如果在治疗6个月发现病灶吸收不佳时,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4],可能会发现气道异常,从而加用雾化或纤支镜介入治疗[3],治疗效果及预后将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李海燕.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治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价值.[J]新疆医学,2013,43(04):90-91
[3]曹政华.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初治支气管结核[J].临床医学,2012,32(02):34-35
[4]刘颖.支气管内膜结核35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0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