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凭借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口,但学生因人生阅历、理解能力等较浅,存在着一定的情感体验上的困难。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文本的拓展,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了解作者,寻求情感原点
  
  每篇文章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作者的生平阅历、所处的环境都会给文章烙下特定的印记。了解作者,走近作者,能寻求到文章情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更能促进学生的感悟。如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一文,学生学习了课文,理解了我盼春天的荠菜的原因是荠菜的美味以及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这时候,我出示了作家张洁的生平: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作家坎坷的身世,更使学生理解了“我”为什么怕看到妈妈那哀愁的眼睛,为什么会“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后,我又推荐了原文《挖荠菜》,特别点击了最后一段:“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盼的仅仅是荠菜吗?”学生纷纷感悟到作者盼望的是不饿肚子,盼的是自由坦然的心情,盼的是幸福的生活,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得到了升华。
  
  二、拓宽资料,积蓄情感体验
  
  学生的背景世界越开阔,对文本的感悟也就越深刻。资源的适度拓宽,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能积蓄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有效感悟。
  如教学人教版三下《卖木雕的少年》,遥远美丽的非洲,深厚的中非友情,这些对孩子们来说,理解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四处拓展。
  
  [拓展一]走近非洲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组有代表性的非洲的图片:气势雄伟的金字塔,一望无垠的大沙漠,夕阳中的非洲象,可爱的非洲少年。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看到了金字塔,非常壮观。
  生:我看到了三只非洲象,傍晚,象爸爸和象妈妈带着小象在绿色的森林里散步呢!
  生:非洲孩子的皮肤黑黑的,他们是黑人。
  就这样,遥远的非洲离学生近了。在形象的感受中,在畅快的交流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近了非洲。
  
  [拓展二]感受大瀑布的壮观
  出示句子:“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请学生读准大瀑布的名称,读通句子。
  师,读了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大瀑布7
  生:我仿佛看到了壮观的大瀑布,水很急。
  生:我仿佛看到了大瀑布前游客很多,大家都边看边不住地赞叹。
  师:是啊,那么多的游客,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这种场面就叫做游人如织。
  师:大家看,这就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出示壮观的瀑布全景)
  “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
  师:(出示瀑布的资料,并声情并茂地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西河中游,跨赞比亚、津巴布韦国界,高120余米,宽达1800米,比我国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宽了几乎90倍,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生再次发出赞叹声)
  师: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
  (生有滋有味地读起这句话来)
  在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感悟之后,教师相机出示瀑布图和有关瀑布的介绍,一下子丰富了学生对大瀑布的视觉体验。从文本的语言到大瀑布的形象,再到语言,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学生心中鲜活了起来。
  
  [拓展三]感受非洲木雕的繁多、精美
  教师逐个出示木雕图,引领学生欣赏。而后,出示总体介绍非洲木雕的文字,并做介绍。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不时喊出木雕的形象名,尤其看到一个精美的小象时都大声喊起来。
  师:看着这些木雕,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生:(纷纷举手发言)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师相机出示这些词语,并让学生理解积累)
  在这个拓展中,既有单个木雕近距离的观察,又有非洲木雕整体上的介绍,既是对文本的拓展补充,又有对文本词语的理解积累。
  
  [拓展四]感受中非友情
  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前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也许有美国的,也许有英国的,也许有——……黑人少年为什么单单对我们中国人这样情深意重呢?(出示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赞比亚的图片和资料,配《友谊地久天长》乐曲)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知道为了帮助非洲人民建造坦赞铁路,中国有6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生:我知道中国人民出钱出力无偿地帮助了非洲人民。
  生:我知道黑人少年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因为我们中国人帮助他们建造了坦赞铁路。
  ……
  师:这就是黑人少年对中国人情有独钟的原因呀!友谊是互相的,中国建设老在坦桑尼亚播下的友谊种子,在非洲少年的心中开花、眼里放光!(板书:我们是朋友!)让我们再一次动情地读这段对话。
  有了这段文字的拓展补充,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特殊情感以及种种表现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学生走进了非洲少年和非洲人民的心扉,深深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中非友谊。
  正是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巧妙介入,非洲这个遥远的国度在孩子们的心中变得亲切起来,以非洲少年为代表的非洲人民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更加丰满起来。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文本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多媒体为载体的其他资料只是文本的辅助和补充,切不可越俎代庖。
  
  三、围绕主题,产生情感共鸣
  
  钱钟书曾说:“夫‘吾’而曰‘妙’,未必一蹴即至也,乃博采而有所通,力索而有所入也。”相关主题文章的拓展,能使学生在“博采”中更深地感受到不同文体的文章亦有相通的情感。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下《普罗米修斯》后,激情诵读普希金的诗歌《普罗米修斯赞歌》,既是对课文的总结提升,又能让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情感充溢于学生的心间。又如教学《桂林山水》,在研读漓江的水后,可以让学生对比诵读袁鹰的诗歌《浓碧》,请看教学片段:
  师:现代诗人袁鹰观赏了漓江水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浓碧》,师配乐朗读)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学生深深地陶醉在诗句的情境中)
  师:美吗?你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回答略)
  师:多么美丽的漓江水啊,我们把课文中描写漓江水静、清、绿的句子和诗中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这两组同学读课文中的句子,那两组同学读诗中的句子,让美丽的漓江水流进我们的心中。
  (两边同学对比着读,读得声情并茂)
  《浓碧》中对漓江水唯美的描写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和课文的对比朗读更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意韵中、课文的情境中,仿佛也泛舟于美丽的漓江水上了。
  
  四、跟随作者,延伸情感内涵
  
  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一堂课也无非是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如果我们能挖掘这个“点”。以点带面,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学生对一篇文本的感悟深化到对一组文本的感悟中去,延伸情感的内涵,达到感悟的升华。特级教师窦桂梅的《秋天的怀念》堪称经典。窦老师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把这篇文章置于作者的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在《合欢树》的情景中,学生走进了《秋天的怀念》,穿插的《病隙碎笔》中史铁生对生命的体验片段,又使学生对课文“好好儿活”的感悟上升到更高的境界。而课末窦老师在音乐声中诵读的《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的片段,更把学生带进了史铁生的灵魂深处,由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和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上升到对生命的思考。学生的发言是出自内心的:
  生:笑对人生,活出尊严。
  生:乐观面对所有的事,潇洒走一回!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人生。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悟到的不仅仅是伟大的母爱,不仅仅是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也不仅仅是作者面对残缺身体而笑对人生的坚韧,更读出了人生的滋味,读出了生命的意义。
  课堂有限而拓展无限,除了这些在课堂中的拓展外,还可以把学生引向课外、校外。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拓展,阅读教学中的拓展首先是为阅读服务的,为引领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而服务的,切不可为拓展而拓展,摆一些看似五彩纷呈、实则无效的花架子。
其他文献
  
绘本正借由自身图文并茂的综合艺术魅力,超越国界,征服着数以万计的读者。同时,广大语文教师也把绘本——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引入语文教学,依托精彩纷呈的绘本为学生搭建生动而高效的语文实践舞台。  仔细阅读众多被选入教学领域的绘本后,我们发现除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的精练隽永外,细节魅力也是其独具的特色之一。“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
关键词:KDL;课程标准;青少年体育健康;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86-02  2018年1 1月14 -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 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Thomas T
一、稳定心绪,静心整理(5分钟)    (音乐烘托)小朋友们,一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先轻轻地念一念《整理歌》,然后静静地照着儿歌的要求去做一做。(出示《整理歌》)  小朋友,静下心,  学会整理很重要。  先把桌椅摆摆齐,  再把衣服挂挂好。  合上书本放桌角,  找到本子放书包。  提醒铅笔要回家,  不做粗心马大哈。  1 教师巡视教室四周,发现表扬整理习惯比较好的孩子。  2 请学生对
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个阅读总量呢?班级读书会成为目前推广儿童阅读有效的形式之一。  所谓“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一、心随“读”动,渐读渐进:班级读书会的推进原则  班级读书会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
摘 要:“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本调查对2014年73份针对“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培训需求调查”有效问卷所涉及的10个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出几点对于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对参与培训的各方面需求以及其对培训的期待,更好地指导今后体育教研员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研员;培训需求;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经典寓言故事。记得笔者读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印象挺深。现在,自己却要以师者的身份来教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如何使这篇经典寓言重读出新意,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何不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朗读体悟呢?笔者大胆地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的教学活动正是由瀚若星辰的教学细节汇聚而成的。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这些细枝末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看似平常,却蕴涵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    一、精心预设细节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细节的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词语教学,应该超越单纯让学生理解词义的范畴,成为连接文本、学生和教学的纽带。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教学,更可以成为教师把握阅读教学重要切入点的良好抓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 扣准多次复现的词,直捣文脉点睛之笔  重复使用一些词语,经常被认为是表达上的匮乏,但有时作者对某个词语的重复使用,却是为了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深入。因此,如能把握住这些重复显现的关键词汇,对于明确把
摘 要:当前,专业运动员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已成常态化教育现象。这部分老师有着出众的专业特长,但在现实教学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校体育角度出发,为这部分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经验,促其发展。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教师;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4-02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以及